三国演义听书谁的好
① 评书 三国演义 谁说的比较好
听袁阔成的,最正宗
② 请问哪位评书大师说的三国演义比较好~谢谢!~~
田连元以前是讲三国的讲的也很不错。我喜欢。不过他讲的三国不太好找了。好多年了。
③ 评书《三国演义》谁说的最好
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要高单田芳先生一筹。单先生说书还是以江湖传奇故事为最好,像《三侠五义》、《白眉大侠》、《明英烈》之类的,而他说文学性强的书还是有江湖气息有些不伦不类。袁阔成先生家学渊源,温而不慢、火而不燥,是说才子书的典范。请楼主自己再耐心品评品评。
另外天津有一位老先生叫姜存瑞说《三国》是一绝,与别家不同另成一派,楼主有兴趣可以搜一下他老的音频或视频。
④ 三国演义评书谁说的最好
要说评书三国演义,在下只知道两个,就是袁阔成、单田芳。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为讲座非评书也。
袁先生的三国评书,最贴进原著,最有历史感,最有戏剧感,最为幽默。他的评书伴着一几代人共同成长,就在目前仍是老少咸宜的佳品。
单田芳先后讲的三国,同样非常好,但好像不是太长,没有袁先生讲的充分、丰满。
个人建议你最好先听袁阔成老师的,他可能最正宗吧!易中天的只是对三国中部分人物、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罢了,没有系统的对三国进行评述。
⑤ 评书《三国演义》谁说的最好最全面并且最贴近原著
易中天
易中天:1948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两本书《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也是异常大卖。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
后因《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标题,而享有了“学术超男”的称号。
去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俗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韩信系列讲词,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
例如那段韩信投项羽“无所知名”后改投刘邦,在军中当“接待”,因违反军纪险些被杀一段:
韩信终于成为一个英雄是遇到了一个时势,就是时势造英雄,秦代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在陈胜吴广的带动下,全部站出来,和暴秦进行斗争,这个时候韩信的家乡同样发生了起义,项羽的叔叔项梁拉起来了一支义军,于是韩信“仗剑从之”,就是拎着他的宝剑参军了,参军以后先跟着项梁,后来又跟着项羽,但是项羽不重视他,这个时候韩信的情况司马迁用四个字进行概括,“无所知名”,这个时候他还没有什么名气,在项羽那儿他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于是投奔刘邦,刘邦让他当什么呢?当个连敖,连敖就是接待员,公关先生,韩信这个人长得比较体面,是一个帅哥,做做接待工作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的状态也是四个字,“未得知名”。那么有一次韩信就犯了军法,和几个同事都犯了军法,依法当斩,一个个拉出来杀头,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口气杀了十三个,轮到韩信了,把韩信叫出来,要杀他,韩信这时候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夏侯婴,夏侯婴是什么人?夏侯婴是刘邦的哥儿们,从小就跟刘邦一起的,跟刘邦一起起义,以后当了刘邦的太仆,太仆这个东西翻译过来就是车夫,给刘邦驾马车的,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这个制度,这个皇帝的太仆是部长,是部长级的官员,那么刘邦当然现在不是皇帝,他是一个诸侯王,这个太仆少说也是副部级了,韩信看见夏侯婴了,韩信就大喊一声说,我们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英雄好汉?夏侯婴说,咦!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过来。司马迁用了六个字,“壮其貌,奇其行”。一看,呀!一表人才,跟他谈谈话,头头是道,不杀了,向萧何推荐,发现一个人才,又给他换了一个位置,叫做治粟都尉,相当于司务长,所以韩信他参加工作以后,也是郁郁不得志,先做侍卫官,再做接待员,再做司务长,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韩信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转变了命运呢?使他成为了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呢?
易中天先生幽默语录
1.晴雯又没和宝玉那个,和宝玉那个的是袭人!
2.韩信刚参加工作那会儿...
3.诺,相当于现在的OK
4.哪个想呆在这种鬼地方哟。
5.……然后韩信就和那个南昌亭长绝交了~~~不跟他玩了!
6.那个印就在手里磨阿磨,磨阿磨,等到方的都磨成圆的了,还不给人家!~
7.刘邦:“当将军还不行,那就让他当大将军~~
萧何:“那就再好不过了。”
8.哎呀,,那我骂过了怎么办、老师的语气和表情太可爱了
9.我被你雇佣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10.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
11.那小子他妈的不听我的,他要是听了我的,他今天会这样?你还能活着吗?
12.易中天:我提出一个观点,有个性,有个性就有魅力,没有个性怎么有魅力?
主持人小超:我充分体会到易老师语言的魅力。
易中天:我自己也觉得我很有魅力。很多粉丝,很多MM(笑)。
13.“这么多人你不追,偏去追那个韩``什么信的”
14.他(韩信)经常去蹭饭吃的一家叫南昌亭长……把饭先做好,等他来了就吃完了——人家讨厌他嘛……他脾气还大的不行,一甩袖子,绝交。
15.您老人家(南昌亭长)是个小人啊。
16. 韩信大笑“想不到我今天与樊哙这种人为伍啦!”——樊哙怎么了吗?
17.“不要以为弯下膝盖就是懦夫,别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
18.刘邦对萧何说:"他妈的,你小子跑哪去了!",
19.“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象跟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
20.在多年征战中风餐露宿得个风湿性关节炎啦 ,那倒也是可能的!
21.弄得汉景帝,对他有点崇拜。太子的家人呢,也对他有点崇拜。
22.哪有说大侠用斧头的,或者是两把铁锤(作企鹅状),这不成体统
所以说剑是很高贵的。
23.“我要是把衣服让给别人穿,那是‘以身相许’!”
24.“晁错说:‘那不管啦,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那我们就搞他一下!结果两个人一看,还真反哪!”
25“刘邦想‘对啊,这个时候不能骂韩信哪,这个时候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经骂过了呀。’一拍桌子骂:‘混蛋!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要当就当个真齐王,干吗当假的呀!给他封个真的’”
26.主持人:您讲《汉代风云人物》时,头发是乌云翻滚!
易中天:人家说像方便面!
易中天火了,成为了文化偶像。在西单签售能签得手都抬不起来的不多,签到需要警察出动的,更是没有。但这些都因为易中天而发生了。让人感动欣慰的是,这些事都是因为一本《品三国》的书,总是让人觉得人们对读书还是热情犹存的。也让我们这些做出版的看到了希望。
易中天的火来的有些过猛,更是让人做梦也没想到,这火能烧得这么大这么久。火烧起来,但人们却不想扑灭它,因为这火没什么不好,可以照亮更多的人心,可以让知识不再以星星之势燎原,可以让老百姓也知道中国的文化思想宝库里都有些啥东西能看懂,让我等人也明白了搞学术的高级知识分子并不只是高高在上,也可以直接地为老百姓做些实惠事,丰富一下业余文化生活。
很多媒体都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可仔细想一想,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想想百家讲坛有多少名人学者登过坛,可让人记住的又有几个?阎崇年、易中天、刘心武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书的畅销,更是他们自身文化底蕴的魅力在里面。其他登坛者,虽也是学富五车,但在叙事的技巧上和讲座内容的设计上却远不如以上几位。他们的书的畅销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百家讲坛,因为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电视要在固定的时间看固定的栏目,而且必须死守在电视机前,万一哪句话没听明白,还不能倒回去重播,(从这一角度说DVD都已经领先了)。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看过书回头看电视,更容易明白。这样一来书的广大读者们也都自然喜欢上了这个节目,知道了这个节目原来可以让老百姓知道那么多关于历史关于文化的事,而且能听得懂,听得有趣。
其实百家讲坛的主要贡献是请了这些人去,让老百姓与学者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这完全出于收入率考虑的,他们不会想到请他们的时候要告诉他们:上我这个节目就可以出名。那么这个节目一定办不好,而且也不会让上节目的学者们都出名。所以,百家讲坛要感谢易中天,感谢刘心武,不要看着他们的书火了,都说是百家讲坛的功劳。
那易中天的火到底是因为什么?难道是他长得有风度,很儒雅,口才好,懂得说大白话。当然都不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中国文化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学魅力,刘心武揭红楼火了,易中天品三国火了。四大名著的魅力放在任何时代任何人群心中,都是中国文化的灯塔式标志。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东西而最后又能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你说它的生命力有多强,基础有多厚实?现在的什么红学研究会、三国研究会,不正是因为这些所谓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了这些文化精华在老百生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么。因为老百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好东西不能丢。
戏说的电视剧给了阎崇年一个广大的平台,让他可以“正说”,如果没有戏说,谁又会理会正说呢?其实他讲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历史,史书上白字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但有意思的是,“正说”系列图书的走红却不是因为人们想知道历史的真实是什么样,而是想知道戏说的是不是真实的历史。谁让老百生实诚呢?说是戏说了,还是愿意相信。
关于三国的电视剧电影却没有什么“戏说”在里面,都是从原著中公公正正改编来的,甚至书中的对话都照搬不动。但三国没有戏说么?其实罗贯中就是一个最大的戏说者。《三国演义》的故事又有哪一个是真实的历史史实呢?人们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三国历史,又有几个人知道呢?电视剧为“正说”清朝历史提供了舞台;四大名著本身就已经在200多年前为今天的“拔乱反正”三国历史留了话柄了。中国老百生都200多年的时间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了,能不急么,他们都有知情权啊。易中天满足了他们的权利,就像古希腊神奇里的点灯人,你就他能不火吗?
⑥ 评书三国演义谁讲的好
袁阔成
⑦ 评书三国演义谁说的最好
袁阔成。
说到《三国演义》的评书,这里边叫人喜欢的有,袁阔成和单田芳。但是袁老师的三国评书讲的最有韵味和情节。相比单田芳来讲多了一些历史底蕴,这个相比来讲,听后自明。
袁阔成说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人说书。所谓因人说书,就是说袁阔成先生善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说书的书目。该说什么书不该说什么书,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取舍的。袁阔成的评书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艺术时期:早年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
⑧ 《三国演义》评书谁说的最好
袁阔成。
说到《三国演义》的评书,这里边叫人喜欢的有,袁阔成和单田芳。但是袁老师的三国评书讲的最有韵味和情节。相比单田芳来讲多了一些历史底蕴,这个相比来讲,听后自明。
袁阔成说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人说书。所谓因人说书,就是说袁阔成先生善于根
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说书的书目。该说什么书不该说什么书,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取舍的。袁阔成的评书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艺术时期:早年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
⑨ 评书三国演义谁说的最好
袁阔成讲的很正 他加入了戏曲里面的故事 他把军阀之间军事战争把握的很好 谋士斗智武将斗勇 表述的很好
单田芳讲的好像是个武侠小说 就像燕王扫北之类的
对于三国演义 单田芳的讲法是个创新 但是却落入自己的俗套
所以个人觉得 袁阔成讲的最好
易中天不是说评书的
⑩ 三国演义看原著好还是听书好,原著好晦涩难懂
当然还是看原著,说书里的语言和原著有着千差万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