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听书稿
⑴ 不想看书,听书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吗
一、人各有不同,做选择前要思考我们自己的小孩在哪一块更需要加强。
个人认为,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看书比听书的学习效果要好;
从人际沟通交往角度思考,听书的效果又比看书要好一些。
其实无论是看书还是听书,都可以达到信息收集与价值观输入的效果。
但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多看书来训练他们的辨识广度。
注:每次注视时,你可以对焦或辨认的字数就称为辨识广度。——【英】尼基·斯坦顿《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辨识广度至少在孩子做阅读理解题时比较重要。如果孩子的辨识广度小,阅读文章还需要用笔逐字默读,甚至需要频频回视才能连贯理解整句整段的意思,先不说这种做法到最后是否能有效把握文章主旨并写出切题的答案,就论耗时性,辨识广度小的孩子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必定会更加紧张,尤其当自己眼角扫到周围的同学都已经翻过另一面开始答题,而自己还在这一面勉强阅读文章的时候。
而听书的关键我认为不是“书”,是“听”。家长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听书后,复述讲书稿的主要内容,从而训练孩子倾听的能力。不要觉得“听”是一种很简单的技能,要真正做到在沟通中,迅速剖析和了解对方的“话里有话”、“话中重点”以及“话后目的”并不容易。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不一定受人欢迎,但一个好的倾听者会收获很多信任和友善。
⑵ 读电子书好还是读纸质书好
首先,是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有的人喜欢占有,并不爱好阅读。为什么占有呢?或许是为了装X格,或许是真有求知欲,买了放着有时间再读。这点你得问问自己。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基本是每天都想读点什么,因为阅读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些人需要每天喝咖啡似的,不喝就难受。千万不要把读书看得太神圣,也不要过度拔高其价值,觉得读书就是有文化或是有X格。任何受外界观点影响而强加给自己的表演行为都是痛苦的。
以前我喜欢把看过的书发朋友圈,现在不会了。因为一来这样有点晒文化的嫌疑,晒书跟别人晒旅行、晒恩爱是一样的性质;二来可能是性格原因吧,并不想让外人过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爱好,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三来发了朋友圈会分散注意力,降低接下来的做事效率。你得时不时看有没有人给你点赞和评论,若有,你得回复,就跟礼尚往来是一个道理。若无,又觉得尴尬,禁不住思考为啥没人互动?是不是发的东西不优质,或者是平时与别人互动过少造成这种局面。总之,会分心。
其次,说说电子书和纸质书各自的优缺点。
电子书,优点在于易携带,随时随地看。等地铁时,掏出手机就能看。但可能在质感上差点,读起来效率低点。
在手机上看书,干扰度比纸质书高,比如你上了地铁,刚准备读电子书,微信来了个消息,你得回复。刚回复完,你喜欢的 APP 一到下班时间就开始推送消息,你又忍不住看了下。诸如此类的场景很多。而看纸质书,效率就完全不同了。
可能 kindle 会好点,不然kindle 也不会卖得那么火爆。我用得不多。
纸质书,有质感,阅读时有一阵阵墨香。读了多少页,通过厚度易于评估,易于产生成就感。而且没有读懂的部分可以轻松找见,很容易翻阅。
与之对应的电子书呢,由于屏幕小,页数多,刚看了一点又得翻页,读来觉得绵绵无绝期。哪些地方没读懂,再回头找总是觉得有点麻烦。而且我看电子书时,通俗易懂的社会人文书籍能阅读下去,但深奥的需要重点理解的书籍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纸质书的缺点在于价格稍高,另外占用空间多,在寸金寸土的租房环境下,处理起来麻烦。
⑶ 哪个听书电台最好听
个人是用喜马拉雅,里面的up主很多都是有学识的,不光是读书有时候还会有点评,他们的的稿件有时会展示,都是很好的笔记
⑷ 怎样阅读可以赚钱
阅读后的书评是一种得到物质回报的方法,书商们是喜欢和支持书评的,很多时候他们会付费来邀请一些读书的客户来写书评,因为书评相当于是购买书并且阅读后的阅读者的推荐,阅读者们通过书评,表达出对书的喜爱或者其他的想法,其他想购买这本书的人通过看书评,对书更了解,更容易产生购买的想法。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是另一种读书赚钱的方法,两者略有不同,读书笔记通常是对整本书的内容一个梳理和提炼,加上一些阅读者自己的理解,读后感则是基于这本书阅读后的感受,读者完全自己写出的内容,版权方面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很受其他的潜在客户们喜欢的,很多的出版商和媒体们会付费。
拆书稿是最近在作者圈比较火的一种写作形式,简单的说拆书稿的作者们通过阅读整本书,掌握了整本书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联系后,引导其他人阅读书中的有价值片段和精彩之处,将其中隐藏的含义提炼出来,将一本书的精华部分整理和概括出来,让其他的读者们读到的是这本书的核心精华,非常适合那些时间不够又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东西的人,所以拆书稿的收入通常都是不错的,但是也需要将一本书读透彻,再梳理出来,是需要内功的。
录制音频,制作有声书或者叫做听书稿,这个的前提是需要版权方同意的,不然会引起麻烦,听书的好处就是解放眼睛,那些开车或者极为忙碌不方便看书的人,就可以通过听书来了解书中的内容,所以听书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的付费。
自媒体的读书会也是一种方式,通过付费入会的方式,由群主或者其他专门的人员来代领大家读书,学习,并且对书的内容进行点评、讨论等等,让很多不能自觉读书的人喜欢上了读书。
如果写作的能力已经到达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写同人作品等,在不侵犯版权的情况下,完全的独立写作,自成书籍,虽然是这些方式中最辛苦的,但是也是收益最高的。
⑸ 求一个推荐书籍的微信公众号,要那种每期只推荐一本书的,有没有
慢节奏久读书,应该符合您说的,它是作者读书或者听书后的总结和归纳
⑹ 有没有简讲小说的软件
上网搜搜有好的多的这样的读书软件,我最喜欢喜马拉雅,懒人听书都可以的,不过还是网络知道最地道,一天两块多钱,比微信大方多了。
⑺ 各种拆书稿,听书稿赚钱是不是骗局
1、如果是抱着提升自己阅读写作能力的目的去报课程,算不上骗局,只是宣传太浮夸。并且这是一种性价比偏低的学习方式,课程质量和服务大概率对不起你付的学费。如果自己没有写作功底或额外的大量练习,学习效果有限。
2、如果是被宣传文案里的稿费金额打动,以为自己学完课之后也能赚到这么多钱,那么这无疑是一个骗局。就是虚假宣传,骗有好的赚钱渠道,只为了赚学费。至于能不能靠这个赚到钱,就不管了。
拆书稿其实就是将一本长书中的精华提炼出来,现在很多人为了简便读书、节省阅读时间都会买拆书稿,至于说到拆书稿赚钱骗局,可能是市场上存在一些相关的付费培训,而当付费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以至于损失一笔培训费。
如果想要通过拆书稿赚钱,其实是有相关的平台的,如下:
1、慈怀读书会:这个投稿平台相对来说更适合新手,难度较小,且据相关用户爆料稿费大概在六百元左右。
2、喜马拉雅fm:该平台不仅能做配音兼职,还可以关注“天天听好书”栏目,会发现里面有指定书单要求写作,但约稿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
3、得到APP:在这个平台虽然书稿费用相对比较多,一篇讲书稿大概有六千至一万元左右,但同时平台对书稿的质量要求也较高。
4、有书:平台对签约作者发放的福利较多,且有很多作者内部培训的活动。
除了以上四个投稿平台外,还可以尝试十点读书、微信读书、夜读、新世相等等平台。
⑻ 怀揣作家梦想的人,该如何打出自己的开局呢
怀揣着作家梦的人,相当多了。
但许多人在初期的时候,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他自己很想写作,但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
这个问题,不属于一两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我随口就回答,看个电影,写个影评。看本书,写个书评。就从这里开始呗。等到以后熟练了,就可以脱离这些东西,写点别的了。
然后,有几个人回复了我。哎呀,怕写不好呀。写的不好的东西让人翻出来,多丢人呀!
这种疑虑人人都会有。但实际上,每个作家总得有第一次动笔的时候。并非每人的第一稿都是《气球上的五星期》。大多数都会被退稿,成为了一堆废纸,被作家本人撕碎,然后拿去放鱼刺鸡骨头了。其他人甚至都没能有机会拜读一番。
小说里的那些武林高手,也都是从一招一式练起来的。像虚竹一样遭际非凡的,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打着灯笼也不好找。
人人都是从菜鸟过来的。又有什么可不好意思的呢?
敢当菜鸟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手持镰刀的大神。不敢当菜鸟的人,只能当大神的韭菜。

(三)防止写作难产的诀窍
想动手写,其实并不难。把顺序掐好,挺容易。
先看书。等到看完书之后,根据自己的回忆,或者翻一翻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一下逻辑主线,概括一番,其实不难。
然后从中选出三四个值得重点解读的亮点,然后分析一番,也不难。
在此之后,从网上找一找作者的相关生平,哪年生人哪年卒,有过什么代表作。一生得意或失意,生前影响力大还是死后影响力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后在文章里找个合适的地方,把这个内容插进去,也不难。
这些东西写完,一篇书评的雏形大致就出来了。如果你写书评的目的,和我原始的目的差不多,就是为了整编一下资料纲目的话,这篇书评就可以直接贴到豆瓣上了。
但如果需要深入加工一下,我们总得找个有趣的话题,吸引读者一下吧?
如果走学术风,就直接找个历史名人,或者自然现象作为破题素材,放在开头,然后和后面的内容形成关联。
如果走鸡汤风,就直接找个身边的故事,或者现编一个故事,放在开头,然后和后面的内容形成关联。
我曾经也鄙视过鸡汤,但我在学了文案课之后,现在的态度有所改观了。难怪以前投稿都费劲呢。
平台喜欢的东西,就代表大众也在喜欢。想赚钱的写手,不能太任性。
然后,我们有必要写点自己的感慨,收束一下全篇。
走学术风的,可以上升到一个高大上的层面,然后结束。在豆瓣和知乎,这种表面形而上的东西一度很受追捧。
但一个平台的编辑告诉我更多。
她说,最后收束全篇的内容,也就是立意,要定位于更广泛的人群。普通人看完了这篇,他们更关注自己能在里面学到一些什么。
文字终归要服务于大众。所谓的“打动编辑”,其实就是打动“编辑眼里的大众”而已。
编辑和观众,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体的。
(末尾)
会写字的人,就必定能写作,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功。
对于写作来说,天分固然有用,行动更不可少。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笔抄起来,然后咔咔一顿写。
在2018年,风口的方向渐渐产生了变化,但我们只要磨练好自己的技能,当下一波风口来临时,就能有机会起飞。
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但最后,飞得越来越远的都是鸟,猪迟早会摔下来。飞得越高,摔得越重。
(完)
⑼ 有哪些读书心得分享网站
微信阅读真的不错,界面简单。它是用阅读时长兑换书币,用书币买书看。每周都会有活动领取一天无限卡。真的是良心软件,评论也很精彩,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