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听书
1. 求一些网络小说
那就沧月的书吧
2. 拜求有关李延年,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的耽美小说
霍去病的《大漠谣》
3. 红袖添香的小说,要古代言情的,青春校园也可以,越多越好
《孤芳不自赏》虽然有王爷,但是主角都是聪明人~尤其是女主,很厉害哟~
《帝王业》这本看着会酸酸的,女主也是聪明型的,但是结局..455.
《后宫甄嬛传》这本是我的最爱,一共7本,本本精彩!455
《落尽梨花春又了》也是写宫闱的古文,也很不错!~
《且试天下》这本也很好看,很大气~
《红颜乱》这本还算是不错的,因为看的挺早,所以那个时候很喜欢,现在再看就觉得还行了。
《绯雨倾城》作者:灵希,带武侠,有点虐~~~个人觉得不错。
《惑世姣莲》还不错,不过有些桥段很囧,也是宫廷的的。
《香蜜沉沉烬如霜》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 《仙侠情缘之花千骨》都是仙侠类的,《香蜜》的文风很搞笑,感觉比《三生三世》的更好看,同一个作者写的《两只前夫一台戏》也很搞笑。《花千骨》中间挺虐的,番外挺好看的。
《薄荷荼靡梨花白》我很喜欢。
《美人兮:废弃王妃》《薄荷》剧情有点像,文章比名字好看很多,就是有点长,番外还君明珠也挺好看的。
《誓不为妃》女主其貌不扬但计谋非常过人。“智多近乎妖”应该就是说她了吧。
《大漠谣》我很喜欢的桐华写的一部小说,虽然很久之前就看了,但一直记得。女主生养于大漠,后来突逢大变,只身前往长安。虽然霍去病很不错,但我一直最喜欢的却是孟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他能勇敢些 自私些。。。可惜没有如果。455
《云中歌》算是《大漠谣》的续集,讲的是霍去病的女儿云歌。桐华的文笔真的很赞,就是太虐,《云中歌》这种级别的虐文我实在承受不了。最爱的人走了,爱我的人也走了,最后孑然一身,倒不如从未来过长安。455
《梨花满地不开门》光听书名就不错,女主历经波折最终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知的伴侣——太子。也还不错的小说,就是前头有点虐,后面就渐入佳境了。
《倾世皇妃》《眸倾天下》是慕容湮儿的书,很不错!确实值得一看,会让人心疼。
这些都是我看过且记得的小说,真的都挺不错。
目前在看一本《错妃诱情》也很好看~故事还是不错的!
4. 历史上有那么多兵法韬略,为何就挡不住草原骑兵
古代中原王朝,代代有兵法、朝朝有韬略,从《孙子兵法》到《纪效新书》,多得汗牛充栋。但是,为什么扛不住草原文明的铁骑践踏?
因为战争不是比兵书,而是比战士、比将军、比效率。从某种角度来说,兵书完全没啥用。
01.古代将军用什么兵书打仗
打仗,不止是技术活,而是应该上升到艺术层面。所以,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游戏,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战争较量的逻辑是战士、是将军、是效率。北宋军队就是打不过女真骑兵,野战几乎就没打赢过。南宋军队就是打不过蒙古骑兵,根本就没法野战阵战。明朝军队就是打不过满清八骑,只能靠着关宁防线死守。到这时候,什么兵法也没用了。因为力量完全不对等,你还有什么施展韬略的必要。
从大的历史角度说,为什么中原一直被草原欺负?原因就是草原有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战士:草原游牧骑兵。骑兵就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在热武器之前,你什么军队也没戏。所以,草原上只要出现雄主名将,中原文明肯定要遭遇浩劫,因为草原一直握着最强武装。还有就是比效率,中原文明很复杂、很发达,但是这个复杂的综合体,完全没有草原的游牧部落制更有效率。
所以说,古代中原王朝的兵法韬略,完全没啥用。指望用兵书抵挡草原铁骑,就是集体做赵括。
5. 求下列字的古文意思+此,意思的古句 要全!!好的加分
方
方是象形字。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
1、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2、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3、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4、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5、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6、通“放”( fàng)。依据;依托
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7、通“仿”( fǎng)。模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8、通“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词性变化
〈名〉
9、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10、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11、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12、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3、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14、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
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5、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16、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7、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8、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19、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0、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1、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2、通“房”( fáng)
23、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24、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25、姓
〈形〉
26、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7、通“旁”( páng)。遍,广
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副〉
28、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29、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30、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31、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32、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
33、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反
反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
1、本义:手心翻转,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2、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3、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5、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6、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7、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8、归还;送还
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9、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0、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1、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12、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13、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
14、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副〉
15、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
穴
穴是象形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
1、本义:土窟窿,地洞
穴,土室也。——《说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
出自穴。——《易·需》。注:“阴之路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墓穴;埋棺材的坑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王风·大车》
3、动物的窝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汉· 王粲《七哀诗》
4、指敌人或奸人盘据、藏匿的地方
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为之穴。——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5、地道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墨子》
6、水道
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文选》
7、中医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稍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如:穴道;穴位
〈动〉
8、穴居;穴藏
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左传》
9、挖凿;洞穿
穴土而入。——《墨子·备穴》
————————————————
书
书是形声字。从聿,者声。聿( 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
1、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书,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2、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
3、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4、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5、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7、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8、《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0、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1、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2、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3、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4、姓
————————————————————
称 chēng
〈动〉
称是形声字。从禾,爯( chēng)声。
1、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2、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3、述说;声称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4、举起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5、称赞,赞扬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6、举事,领兵造反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7、举荐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称 chèn
〈动〉
符合,相当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6. 有那么多兵法韬略的古代中原为什么还是打不过草原骑兵
古代中原王朝,代代有兵法、朝朝有韬略,从《孙子兵法》到《纪效新书》,多得汗牛充栋。但是,为什么扛不住草原文明的铁骑践踏?
因为战争不是比兵书,而是比战士、比将军、比效率。从某种角度来说,兵书完全没啥用。
01.古代将军用什么兵书打仗
打仗,不止是技术活,而是应该上升到艺术层面。所以,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游戏,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战争较量的逻辑是战士、是将军、是效率。北宋军队就是打不过女真骑兵,野战几乎就没打赢过。南宋军队就是打不过蒙古骑兵,根本就没法野战阵战。明朝军队就是打不过满清八骑,只能靠着关宁防线死守。到这时候,什么兵法也没用了。因为力量完全不对等,你还有什么施展韬略的必要。
从大的历史角度说,为什么中原一直被草原欺负?原因就是草原有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战士:草原游牧骑兵。骑兵就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在热武器之前,你什么军队也没戏。所以,草原上只要出现雄主名将,中原文明肯定要遭遇浩劫,因为草原一直握着最强武装。还有就是比效率,中原文明很复杂、很发达,但是这个复杂的综合体,完全没有草原的游牧部落制更有效率。
所以说,古代中原王朝的兵法韬略,完全没啥用。指望用兵书抵挡草原铁骑,就是集体做赵括。
7. 以前听过有声的哑舍,很不错,很感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配音好像是耽美的,现在找不到了,求解求资源
广播剧吧,哑舍广播剧挺多的,不过大部分是全年龄,你可以去找一下,可能有同人
8. 谁有天方听书网的帐号能不能帮我下载曹植的<<求自试表>>,在这里先谢谢啦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爽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兮臣蒙国重恩,三世于兮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称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兮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方兮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媒士未得商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凌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医者,岂好为夸主而曜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兮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师用兵之势,可谓神妙也!故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勋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而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免之捷,以验搏噬之用。兮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9. 三国廖化生平
前半生
【219年】,蜀将前将军关羽兵败被杀,当时廖化任关羽主簿,也被吴国捕获。廖化思念蜀主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都相信了。廖化则带着老母昼夜西行,奔赴蜀国。 廖化
【223年】,伐吴失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后主刘禅即位。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后来为广武督,又当过阴平太守,多次参与北伐行动。 【238年】,廖化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魏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击破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赟。 【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 【259年】,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后半生
【262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果然,姜维为邓艾所破,还驻沓中。 【263年】,魏将邓艾、钟会伐蜀,廖化同张翼、董厥等人率军前去抵抗。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维,继而与姜维一同退守剑阁。后来,诸葛瞻被邓艾破于绵竹,廖化等人随姜维绕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 【264年】,廖化被徙往洛阳,于半道病逝。
10. 古代谁很厉害
当然是开国君主 谁能比他们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