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先生小说全文阅读
❶ 求推荐几本搞笑类的全本小说 越多越好
已发送
搞/爆笑类
无所谓bgbl:
《池中物》--作者:那只狐狸
无关爱情
池塘里的小妖精们
每日白话
《史上第一混乱》--作者:张小花
逆穿越
历史人物大杂烩
是非常非常非常爆笑有趣的作品
看似小白
实则作者颇具知识面
是让我躺在床上看到
让床抖个不停的文
《我就是妖怪》--作者:张小花
《新北京
新穿越》逆清穿
很可爱的
bg:
《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吃》作者:顾漫
都市
《牛肉面+阳春面=?》作者:stein
都市
爆笑不小白
从头到尾
笑点密度极高
《你好,旧时光(玛丽苏病例报告)》作者:八月长安
都市
爆笑吐槽
《捡到一条龙》作者:侧侧轻寒
都市
有一点小白“是会说话的蚯蚓,会长角的蛇,还是会长鳞片的毛毛虫?”
《女皇陛下的笑话婚姻》作者:绝代双娇(云狐不喜)
面对完美无缺的和亲老公
成为全国人民的笑柄也不要紧吧?也不要紧吧??
bl:
《一个爹爹三个娃》作者:niuniu
爆笑
温馨
有爱
清水
《当起点男穿到晋江文》作者:泥蛋黄
超级eg
《武将观察日记》作者:非天夜翔
穿越三国
武力值破表的冷面笑匠
《祸害成患妖成灾》作者:恩顾
美术系团体搞笑运动
多cp
《上山下乡搞笑团》作者:魅宠小巫
如题
《银行不差钱》作者:superpanda
各大银行间的jq
《幻生之手》作者:颜凉雨
南北差异写得非常好笑
《和谐时期请关门》作者:灵芝炒河粉
爱好是钙片的宅男优质偶像和他的偶像同台了
&其他
邮箱里更多
酥油饼
泥蛋黄
灵芝炒河粉
魅宠小巫
地府苯犬
万小迷
弃妇a
都是
吐槽爆笑作者
尤其是
泥蛋黄
灵芝炒河粉
地府苯犬
爽者爽
雷者雷
【不管采纳不采纳(当然最好还是采纳)
请看在回答的份上
点一下右下角大拇指"赞同"送我1分
谢谢
=3=】
❷ 申论和不及格先生(乔太太)申论和行测哪个好提分
行测有些模块是好迅速提分的,比如逻辑判断,片段阅读,是有套路可寻的,申论除大作文以外,只要多加练习,是可以做到孰能生巧的,小题类型就那么几个,多练习,把每个题型吃透,分数自然会提高。
❸ 鲁迅的作品:“藤也先生”全文
藤野先生 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你如果想再具体看看本文的背景,可用链接http://ke..com/view/39908.htm?fr=ala0_1
❹ 求书名!破镜重圆文!
书名:《不及格先生》 作者:一字眉
小短评:控制欲强男主×温柔可人女主,女主把男主当作了同乡家境贫寒但努力向上的学长,别人觉得男主高冷,而她觉得她更像是闹情绪的小朋友,男主对女主有好感,没有跟女主坦白自己身份,两个人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后面发现男主真实身份因为爱的是他的人还是接受了,虽然如此,但男主家境好,两人的恋情受到男主爷爷的阻碍,这时女主怀孕了,男主很怕女主离开,就控制欲很强,女主心理状态很不好,患上产前抑郁,生下孩子后,孩子被男主爷爷带走,她离开国内。 5年后女主回国,女主想自己的孩子,男主也不反对,女主便和孩子交往,后来知道孩子一直知道她是妈妈。男主用娃又将女主一步一步诱拐回来~治愈系暖文,有虐有甜,强烈推荐
❺ 求 不及格先生的txt
不及格先生,TXT全文,作者:一字眉
第一,网络搜:龙凤互联。
第二,打开直接输入书名或作者搜查。然后可直接下载,解压TXT导入网络云或者其他阅读软件。
❻ 不及格先生,怎么追老婆
浪漫一点
❼ 某个名人的读书故事1000字
1、苏轼改对联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2、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
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
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5、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❽ 鲁迅的藤野先生全文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15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8)不及格先生小说全文阅读扩展阅读
作品鉴赏: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是此文的主体,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以及放弃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
这部分在写藤野先生之前,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含蓄的笔调更加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
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❾ 一字眉哪本小说最好看
看了他的荷尔蒙陷阱,爱入佳境,初恋后遗症,撩汉指南,不及格先生。荷尔蒙主角豪门寡妇和修车师傅,爱入主角温柔贤惠富二代美娇娘和她爱的无爱男,初恋主角汉服工作室敢爱敢恨的老板和她未成年就一见沉沦想扑又扑不倒的兵哥哥,撩汉指南是男女老少都通吃钢铁直美女“爸爸”和中二病带装逼特效混世祖富二代,不及格先生是大学生和继承人。最喜欢撩汉指南,女主又汉纸又好看,语言幽默,很喜乐。个人感觉一字眉的文都还挺不错,个人不太喜欢不及格先生,女主有点作,情节不太顺畅。
❿ 藤野先生全文!谢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 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 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 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 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 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 里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 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 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 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 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 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他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 食和我不相于,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 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 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来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 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 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 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 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这了一长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 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 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 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 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 法的错误,也部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 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 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应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 看些,然而解剖图本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 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 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 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 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 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吧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 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 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 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 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信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 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 略是说上午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 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 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 到圈得可笑,但是毫无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 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 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 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 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 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 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 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 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中国 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 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耍 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 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 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合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 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 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 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 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 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 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 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叫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 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 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