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中职语文明湖居听书

中职语文明湖居听书

发布时间: 2021-07-07 06:59:50

❶ 语文有一种写作手法叫作nā niǎn,老师进一步解释时,说道“这种句型用重复的内容相似的句式,强调

那辗。

那辗是传统写作技法之一,金圣叹的友人陈豫叔提出的。它是古代博戏“打双陆”的一种手法。作为写作技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的宕开去,这与魏禧讲的“说而不说”、刘熙载说的“上意本可接下意,却偏不入”,是同一内涵。

那辗主要有三种方式:

1.多重铺垫,曲径通幽

2.抑扬结合,欲擒故纵

3.明断暗续,另辟蹊径

刘鹗《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一节,其预定目标是写白妞说书技巧已臻化境,但作者并不急于“直奔”标,而是在白妞出场前,做了“多重铺垫。文中通过挑担人、店员、茶房的侧面渲染,琴师、黑妞的陪衬,突出了白妞的演技,“逗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曲折了情节,这就是那辗之妙。如果不是层层铺垫,一开始便写白妞说书,则“譬之以橛击石,缺确然一声”,“更不能多有其余响也”。

举例:

  1. 男生哭了,女生哭了,全班都哭了。

  2. 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面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

  3.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❷ 明湖居听书第二回的中心

中心:
写出王小玉(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手法:
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

晚清4大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刘鹗
《官场现形记》李伯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jiǎn)人
《孽海花》曾朴

主要内容:
第一节:琴师弹奏(不同凡响)
第二节:黑妞说书(以为观止)
第三节:观众议论,戏院盛况(轰动泉城)
第四节:白妞出场(表现出听书人此时激动而渴盼的心情;白妞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第五节:白妞说书(白妞说书的妙处;声之悠远;高腔之无穷;音色之灿烂;声音之妩媚.)
第五节:梦湘先生的评论("余音绕梁,三月不绝")

自己写的,可能不是很好,呵呵.

❸ 明湖居听书阅读

濮阳市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濮阳市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 作业
请设计一份课堂教学实例,体现出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对话。
刘韶娟(辅导教师) 发布时间: 2011-04-20 16:25:34  
作业要求:
请设计一份课堂教学实例,体现出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对话。
提交时间:5月19日以前。
请编辑好格式后直接提交,勿用附件。
提交者:
张艳茹(学员) [提交时间: 2011-04-29 10:13:26 ]
答题内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课堂中的互动对话
大流一中   张艳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教师满堂灌,充当"单放机";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录音机"。学生在情感、语言、思维、个性等方面处于被动、压抑的状况,课堂气氛是紧张、冷漠的。这种状况是与理想课堂的精神不相符合的。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充分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代之以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动心"乐学,"动脑"多思,"动口"多说,"动手"多做。
在实践中,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要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学生的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即教师在课堂中既是积极参与者,又是导学者;既课程的开发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中去。
生活动,并贡献个人意见与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语文课堂教学中,适量地引进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内容,既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意象和精神,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得到创造美的享受。下面以《明湖居听书》一课为例,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明湖居听书》
教学重点:(1)体味“通感”修辞的美妙艺术效果,学习“通感”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比较《明湖居听书》和《琵琶行》音乐描写的同中之异。
教学难点:把听觉方面的感受,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描写出来。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我尝试上了一堂“导入一赏读一研讨一练写”的“创新”课。
导入
首先创设情境。听录音《青藏高原》。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激越高亢,主旋律跌宕起伏,学生听得用心,情绪亢奋,这支歌为这堂课的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激起了同学们的情感波澜。(听完歌,我问:“这首歌唱得如何呢?”学生:“唱得好。”)
可是如何就把这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用语言描写出来呢?我们先来赏读《明湖居听书》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白妞演唱技艺的,共同探讨一些方法来把《青藏高原》的演唱艺术描写出来。
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就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作用,目的明确后,自然引到赏读《明湖居听书》描写白妞演唱技艺的两段上来(王小玉便启朱唇……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赏读
初读这两段,我们是否觉得白妞演唱得很美呢?我们并未亲耳听,而只是读小说,用眼看文字,为什么能在听觉上获得美感呢?
由于作者写作时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来描写演唱艺术,因而觉得很美。下面我们来品读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
(把问题定向,读中思考、讨论,完成赏读)提三个问题:
(1)按白妞演唱时声音或高或低、或缓或急,把整个演唱过程分几个阶段呢?
(起始一发展一跌宕一高潮一结束)
(2)找出运用通感修辞来描写白妞的演唱技艺的句子,仔细品味通感的准确运用和收到的艺术效果。
(通感句是把哪两个感觉沟通的?本、喻体的相同点在哪里?)
(3)总结本课描写演唱技艺的方法。
A、演唱过程分阶段(按声音高低、缓急)。
8、巧用比喻(通感):先点出感受到的音乐(可见的形象,可经历的事,可体验的感觉),再沟通视觉形象。特点是从视觉设喻。
研讨
刚才我们共同赏读了《名湖居听书》,同学们,谁还记得上学期我们曾学过的一首描写演奏技艺的诗?
(一)学生忆诵《琵琶行》第二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声如裂帛”)。同学们,同属演奏和演唱的描写有何同中之异呢?学生讨论发育。
问题设计:(1)同样用比喻描写演奏技艺,与《明湖居听书)运用比喻一样吗?(2)总结两课音乐描写的同中之异。
A、同是巧用比喻,但《琵琶行》用类似或熟悉的声音设喻;《明湖居听书)用特殊的比喻——通感来沟通各种感觉,主要是从视觉角度设喻。
B、同有妙语点睛,但关键处《琵琶行)直接解说;《明湘居听书》直接讲感受,又使用了比喻。
(二)扩展延伸。下面再赏读选自《西厢记》的《崔茸篙夜听琴》的三支曲于。(出示投影片)
【天净沙】莫不是步播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钧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
【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擅钟?莫不是疏竹滴镰曲褴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唤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思考问题并讨

❹ 简述《明湖居听书》王小玉演唱的各个阶段

濮阳市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濮阳市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 作业 请设计一份课堂教学实例,体现出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对话。 刘韶娟(辅导教师) 发布时间: 2011-04-20 16:25:34 作业要求: 请设计一份课堂教学...5751

❺ 帮忙写篇作文 题目《对职高的认识》 要求:600字以上 写得好追加50分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我将活动教学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语文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收到了较良好的绩效。

一、整体设计以活动方式为主的作文教学,培养作文兴趣
1、 高一作文是高中作文起步。通过“放”的形式,主要着手诱导学生观察生活,探索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真正做到我手写吾口。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刚开始学生感觉没有材料可以写,为解决学生写作障碍,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并不难,只不过是把我们平时所说的话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比方你把自己做的一件有趣的事说给别人听,然后把话写下来,就是一篇记事作文,或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特点说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就是一篇写物作文……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请了一位打工回来的人讲回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听后以《家乡巨变》为题写作文,修改后送报社参加征文比赛,其中一篇获二等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他们认识到:作文就是把生活中的事如实写下来,如路宽了,楼高了,公交车到村了,送牛奶到家了,都是耳闻目睹的实事,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告诉了学生,只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就是作文。
2、高二年级,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以“收”为主,但“收”中有“放”,即规范其段落形式,放其篇章结构、写作内容。也就是说,二年级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写“篇”,让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其创新兴趣。但对“篇”中有的段落结构必须按要求写。听记模仿,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范文可以起到借鉴作用,我在作文指导课中,有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篇佳作,给学生范读。指导学生研究佳作的结构,修辞方法,写作特点,让学生科学地模仿,灵活地运用。有时允许他们机械地引用范文中的好词、好句及文章结构。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标我经常在课堂里开展“回忆作文比赛”,让学生听完范文后进行,看谁记得详细。如写雨景,先让学生搜集写雨的好句好段,全班交流,然后让学生边观察雨边想用什么语句把雨景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3、高三年级作文以写“放胆文”为主,重在于“创”。把作文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入语文实践活动中,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如果在生活中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写作文,学生的兴趣就被大大激发了。如“网络语言”是对汉语言文字的促进还是危害;“学生涉股市”可以不可以等等。也可就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策划一次辩论会。对同一事件,随着时代的发展、角度的不同,以及人的观念的转变,让学生通过辩论会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然后将正、反方的观点和论据加上自己的见解整理成文。

二、设计各式各样的活动变换训练方式,激发作文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变换多种作文训练形式,这样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比如:

1、口头作文。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更使得学生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得到学生的欢迎。

2、即兴作文的安排。教学过程中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南方的夏季,经常会出现大雷雨的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本来就很闷热的天气,骤然变得很昏暗。狂风带着暴雨席卷而来,发出奇怪的吼声,窗外的世界骤变。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笔者放下课本,索性让学生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稍做准备后,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口头描述了雷雨的可怕景象,有的学生着重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对雷雨延伸到黑雨,进而讨论到环境污染问题加以议论。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再让学生把口头即兴作文整理成《暴风雨来了》的笔头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之更加敏捷、灵活。

3、接力作文,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创作、 表演,也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们一起融洽合作,让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作文的兴趣,我设计了接力作文,如设计一个这样的开头:“阳光下,一只油漆斑驳的木船,倾斜地搁浅在波涛之外,在金黄的沙滩上做着海蓝色的梦……”顺着这个开头,展开合理想象(二选一):

(1).你能写出几个不同内容的梦。

(2).随机抽取若干同学编成三四个小组,写“梦”的接力,看哪组的梦最有价值。

合作作文促进学生互动、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发挥群体优势,唤起求知欲,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实验作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忌说大话空话。如何让各人体会到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呢?我设计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做完实验后,学生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把平时最珍爱的五项东西写在上面。这五项东西中有两项必须是“我”、“妈妈”。

实验开始。五项东西中只能保留四项,从五项中去掉一项,去掉的这一项要用笔划去。一旦划去,就意味着它从生活中消失了。在划去以前,让学生要不断回忆它在平日给他带来的欢乐。想完后,让学生坚决地把它划去。(这时我挨个检查,督促学生用笔划去,划与不划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在下笔之前,要给他们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以下几步也一样。)

实验进入第二步,继续忍痛割爱,四项最珍爱的东西中只能保留三项,慎重考虑,然后从四项中划去一项。

实验进入第三步,三项中只能保留两项。再喜欢也得把它划去,要坚决、彻底地划去。(做完这一步实验,学生的心情都很沉重。这时候我发现,每人剩下的都是相同的两项:我,妈妈。)

实验已进入最残酷的阶段了。现在,让学生想象他和妈妈坐在船上,遇到了泰坦尼克号一样的灭顶之灾,两人只有一人能活下来,怎么办?请学生在一两分钟之内作出决断。到底谁活下来?划去自己吗?还没有好好欣赏这多彩的世界,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划去了妈妈,就意味着从此永远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让学生回想一下,母亲平时的关心,呵护,可现在,就要失去母亲了……(这样激化之后,不少同学都热泪盈眶,甚至泪流满面,我却偏要逼他们残忍地从中划去一个。)

心理实验到此结束。请大家回到现实中来。做了这个残忍的实验,学生感受很深,我请各位同学谈一谈刚才的真实感受。 先小组交流,以前后桌4人或6人为一小组,互相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实验作文人人有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由下笔,畅快淋漓,无拘无束,不时有亮丽的思维火花闪现。

运用活动除了这些训练方式外还可以设计剪贴作文、拼图作文、音像作文、艺术作文、图文作文、科幻作文、寻美作文、问题作文、观察作文、等,利用不同的活动方式设计不同的训练的方式,学生兴趣倍增,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个性尽显,状态极佳。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设置活动情境,诱导作文兴趣 :
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强化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学完《明湖居听书》后,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音乐作文,一堂音乐作文课,我让学生欣赏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开始,旋律优美,舒心,渐渐地悠扬起来,婉转起来,感情较为激昂。不久,又回复到开头,但高了八度,后来又反复激昂的乐曲,虽很相似,但存在变化,乐曲的的结尾有如痛苦的啜泣。一遍听后,他们似乎没有感悟到什么,听第二遍,我做了些提示,听第三遍,乐曲仿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班同学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趁此提问引导,同学们不但理解音乐里所描绘庄园幽静优雅还体会出专制统治下人民悲惨生活,进而我要求学生模仿《明湖居听书》里的描写方法,用文字描摹出音乐及对音乐的感受。可见,音乐作文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受到普遍欢迎,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安排学生有目的地看电视看电影,也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在教完戏剧单元后,我利用电视录像,给学生播放故事片的开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当节目主持人。每告一段落,再播放原剧相比较,要求学生加以对比,以提高创作水平,最后通过评比,如评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最佳编剧和最佳道具等奖项。学生说,这就是他们的电影节。

四、利用活动优化评价方式,提高作文兴趣

高中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如果能让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的方式变的更轻松更有趣的话,不但能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且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首先我改变教师评改的传统形式,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判、互评的原则,评价方式设计上溶入活动教学的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组竞赛,每组自选两篇作文,学生上讲台朗读并做简要评讲。每组选评委一名,就作文质量和朗读水平进行评分(10分制),每次评出优秀小组一名,优秀个人两名。最后教师做整体评价,例如某次作文的总体评价是:某某、某某同学取得飞速进步。尤其某某没有让老师的期望成为空白,作文水平提高很快,他已告别过去的旧我,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灿烂的明天。还可设计记者招待会。让每次写作上有特殊表现的同学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样既能激发同学们写作的欲望,又能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同时还锻炼了大家的听评能力。

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事实证明, 作文兴趣的培养是调动作文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乐学” 是使学生学好的重要手段。把活动教学方法运用在作文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气氛 “活”了起来,竞赛式的,使课堂既紧张又热烈;演讲式的,使学生在台上各抒己见;沙龙式的,使学生感到亲切而自然等等不一而足,在积极参与的过程渐渐的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激发和保持作文兴趣的方法远非这些,有待于我们大家进一步共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使之不断完善。

分享到搜狐微博

❻ 初二语文书(河大版)急~

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故乡

2. 滹沱河和我

3. 想北平

4. 当代诗两首

5. 醉翁亭记

第二单元

6. 明湖居听书

7. 胡同文化

8. 苏州赋

9. 观蛇舞

10. 墨池记

第三单元

11. 沁园春 雪

1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3. 管巴黎油画记

14. 时间最美的坟墓

15. 感悟珍珠港

第四单元

16.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17. 萤火虫

18. 巡天遥看一天河

19. 绿色基因的革命

20. 活版

第五单元

21. 斗鲨

22. 终身作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23. 清塘荷韵

24. 紫藤萝瀑布

25. 春江花月夜

第六单元

26. 聪明人 傻子和奴才

27. 变色龙

28. 范进中举

29. 卖柑者言

30. 短文两篇(1.永之氓。2.负版传 )

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再塑生命的人

3. 师恩难忘

4. 有月亮的晚上

第二单元

5. 送东阳马生序

6. 《世说新语》三则

7. 将进酒

8. 制台见洋人

9. 我的叔叔于勒

10. 唐吉诃德大战风车

第三单元

11. 《孟子》二章

12. 短文两篇

13. 我的信念

14. 有的人

15. 谈骨气

第四单元

16. 小石潭记

17. 岳阳楼记

18. 扬州一瞥

19. 黄河之水天上来

20. 密西西比河风光

第五单元

21. 晏子使楚

22. 孙膑

23. 草船借箭

24. 谋攻

25.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六单元

26. 柏林之围

27. 蒲公英

28. 荷花淀

29. 百合花

30. 兵车行

同学,“写一写用一用”网上是没有的,有那时间还是自己打一打吧

❼ 求文档: 2011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语文

2011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语 文
本考试大纲依据教育部2000年8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2005年11月第2版)为参考教材,同时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的。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主要内容
按照课文文体对教材进行归类、梳理,强化对课文的熟悉。考试主要内容的确定,原则上不兼容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相同的部分,以利于中等职业学校考生享有对口升学资源。
记叙文部分:《威尼斯》、《天山景物记》、《萝卜》、《幼学纪事》、《风景谈》、《包身工》、《梦和泪》、《我的母亲》、《明湖居听书》、《雄关赋》、《故乡的榕树》、《离太阳最近的树》12篇必学课文。
说明文部分:《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台湾蝴蝶甲天下》、《景泰蓝的制作》、《古代的服装及其他》、《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闽中桥梁甲天下》、《谈谈记忆》、《意大利蟋蟀》9篇必学课文。
议论文部分:《讲讲实事求是》、《敬业与乐业》、《民族自信力断想》、《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不求甚解》、《论骄傲》、《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选择与安排》9篇必学篇目。
散文小说剧本部分:《记忆》、《林黛玉进贾府》、《威尼斯商人》3篇必学篇目。
应用文部分:《慰问信 祝贺信》、《记录》、《发言提纲 汇报提纲》、《计划》、《总结》、《请示
报告》、《广告词》、《说明书》、《简报》、《新闻》、《读后感观后感》11篇必学篇目。
诗词部分:《水调歌头 游泳》、《炉中煤》、《诗经》、《 楚辞》各一首4篇必学篇目。
文言文部分:《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谋攻》、《劝学》4篇必学篇目。
上述51篇必学篇目课文为考试重点(文中简称为教材),综合七个方面的内容,归纳为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诗词鉴赏能力、写作能力。
三、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能力(30分)
语言知识能力
1.考查范围
能识记基本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2.考试重点
(1)根据汉语拼音基础知识认读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能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和形似字。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褒贬色彩。
(4)了解词语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辨析并改正常见语病。
(5)能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学常识能力
1.考查范围
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
2.考试重点
(1)掌握文体常识。
(2)识记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3)了解主要文学流派。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能力(20分)
1.考查范围
能阅读一般社会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掌握理解文章、分析文章和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2.考试重点
(1)能记诵教材所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子。
(3)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提要。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概要,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6)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能力(10分)
1.考查范围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考试重点
(1)熟练背诵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说、幸、素、内、倍、许、即、数、若、乘、如、去、间、度、从、微、及、除、引、就、造、卒、胜、倍、引、劝、知、绝、兴)。
(3)掌握常见文言一般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且、为、以、于、则、者、之)。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是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5)理解并能准确地将文中的字、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第四部分 诗词鉴赏能力(5分)
1.考查范围
理解诗词鉴赏的含义,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考试重点
(1)理解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
(2)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3)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
(4)把握诗人的感情,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五部分 写作能力(35分)
1.考查范围
能熟练的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常用应用文的撰写。
2.考试重点
(1)能够正确、全面地领会题意。
(2)思想内容健康,中心突出,思路清晰,材料充实,选材精当。
(3)语言规范,正确遣词造句,语句简明、连贯、得体。
(4)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5)符合文体要求。
(6)书写规范、端正,页面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题型结构
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大作文25分、应用文10分)。
3. 试题难易比例结构
易∶较易∶较难∶难=4∶4∶1∶1。
五 、说明
命题应考虑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应以考核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
1. 根据《关于做好2010年对口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总分改为100分。
2. 为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权益,考试主要内容原则上不兼容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相同的部分。
3. 根据考纲所选必学篇目,文言文只有四篇课文,故减少了分值(3分)和相应的难度(去掉了不常用的虚词乎、乃、所、其),以利于考生复习。
4. 明确规定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且加大了其分值,有利于考生动手。

❽ 仿照 《明湖居听书》 的手法,用比喻、同感的修饰手法,写下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这个嘛,还用说吗,自己想呗,很简单的 随便写写 只要语句通顺

还有是通感不是同感.........只要含有通感的修饰手法就行了!

楼上说的是楼主问的问题吗?自己懒 去网络复制一下就草草完事了?太不负责了。

❾ 初一语文

每周一诗
序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1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全唐诗
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刘随州诗集
3 山中留客 唐 张旭 全唐诗
4 杂诗<其二> 唐 王维(摩诘) 王右丞集
5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唐风集
6 客中作 唐 李白(太白) 全唐诗
7 漫兴(之一)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8 对竹思鹤 宋 钱惟演 西昆酬唱集
9 古意 唐 王驾 全唐诗
10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11 泛吴松江 宋 王禹偁 小畜集
12 书湖阴先生壁 唐 王安石(临川) 王临川集
13 少年行 唐 王维(摩诘) 王右丞集
14 结袜子 唐 李白(太白) 李太白集
15 读山海经(选一) 晋 陶渊明 陶渊明集
16 解闷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唐诗精华
1 登岳阳楼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2 登高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3 石壕吏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4 放言五首(其二) 唐 白居易(乐天) 白氏长庆集
5 卖炭翁 唐 白居易(乐天) 白氏长庆集.新乐府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梦得) 刘禹锡集
7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全唐诗
8 无题 唐 李商隐(义山 号玉溪生) 李义山诗集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处
1、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战国 孟子 孟子
2、 卖油翁 宋 欧阳修 欧阳文忠公文集
3、 核舟记 明 魏学洢 虞初新志
4、 口技 清 林嗣环 虞初新志
5、 口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6、 *明湖居听书 清 刘鹗 老残游记
7、 鲧禹治水 / 山海经
8、 女娲补天 / 淮南子
9、 精卫填海 / 山海经
10、 夸父追日 / 山海经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❿ 《明湖居听书》中为了写好白妞,作者先写了琴师和黑妞,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出场的是一个卑陋的琴师,听众的失望从闹哄之中可见一斑。而琴师的几声调弦却也引来了几多掌声 ——琴师技艺非同一般。而琴师只是一个配角啊!真正的说书人——黑妞出场了,但作者从老残的角度看并不知此人不是白妞,但听乐声如新莺出谷,如乳燕归巢,“觉一切声音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从老残来看,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听如此如仙乐一般的说书已是不虚此行。哪知那并非白妞,“黑妞的好处人说的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黑妞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此一番话让老残哑然,“以为观止”的音乐竟不是极品,那么白妞竟如何呢?

作者已是用尽心智赞白妞说书,又如何写白妞呢,此一番描述已是让老残心痒难耐了,也让读者亟盼白妞出场的同时不得不拜服于刘鄂的此一番绝好的铺垫,先以说书场之大,听书人之多之杂,听书人到场之早,为白妞出场蓄足了势,又以黑妞高超的说书技艺烘托。直到此时,略带些神秘而令人渴盼一睹为快一听为乐的白妞才款款的登场了。

作者并没有赋予白妞出众的容貌和华丽的装束,而是让她一身素衣与黑妞一般无二的登场了。这时的老残想必有些失望。且慢,白妞的道具——两块顽铁一响,便“五音十二律”俱出,人未发声,已是先声夺情,而那双“白水银里装着两丸黑水银”的灿如明珠的眼神只一扫,便已造成“以为白妞看见了我”之效果——白妞见“我”,“我”之荣幸啊!“而鸦雀无声”之场景,则已表现出听书人此时激动而渴盼的心情啊!

作者对黑妞说书已是用尽了溢美之词,那么又如何来描写白妞的说书呢?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鄂以一业余作家之笔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作者写白妞的唱用“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写其声之悠远,用“傲来峰、扇子崖、南天门”写其高腔之无穷,用“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盘旋穿插”写其音调之婉转,用“弹子上天”写其音色之灿烂,用“花坞春晓”写其声音之妩媚。更兼作者调动通感手法,以“听者如吃了人参果,三十六万个毛孔,无一处不舒畅”写白妞说书的妙处。怎见得王小玉高于黑妞之处呢?听书人的一句评论道出了其高妙之处:用“三日绕梁”形容尤觉不足,用“三月”方能曲尽白妞说书之魅力无穷啊!

此一节书,作者调动语言的手段驾轻就熟,信笔写拉,其铺垫之势,设悬之招,让读者心神随之而动,其对音乐的描写也是荡气回肠,不绝如缕。本课原选入高中教材,题目为《明湖居听书》据本章内容而定;教材改版后,选入初中教材,更名为《绝唱》此题目较原题不仅简练,而且也极佳的赞叹白妞的说书艺人。但《绝唱》删掉了“到了十一点钟……所以说的什么话都听不清,也不去管他”一节,使原本浓墨重彩的铺垫变得单薄,原本作者铺就的烘云托月之之势被削弱,效果大打折扣。

热点内容
完结宅斗小说txt下载 发布:2025-08-13 01:57:25 浏览:57
空染染梵音小说免费 发布:2025-08-13 01:33:36 浏览:421
纸玫瑰2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13 01:31:51 浏览:683
穿越有系统的小说完结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3 01:01:19 浏览:539
官场小说在阅读器里面搜什么 发布:2025-08-13 01:00:14 浏览:921
丁墨校园小说txt下载微盘下载 发布:2025-08-13 00:48:50 浏览:70
小说作者排名榜古言情 发布:2025-08-13 00:48:48 浏览:738
长篇武侠无限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3 00:47:42 浏览:544
手脚铐绳捆SM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13 00:46:52 浏览:815
可以15倍听书 发布:2025-08-13 00:35:37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