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听书稿技巧
1. 听书投稿,我想选一本小说播音,怎么弄实在家里用录音笔录完然后投稿,投哪里怎么联系呢还有什么注
喜马拉雅电台上面好像可以上传这种,你可以下个喜马拉雅来试试。
2. 上班族阅读书后,如何写阅读点评
一、阅前对号入座
1.1. 我们的目标是
利用一切可控碎片时间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或书评,实现知识管理电子化,清理非收藏类书籍,争取看完一本“扔”一本——看过的书内信息知识为自己所用。
1.2. 针对人群
自愿、主动、喜欢阅读且希望找到方法高效读书输出的人,不是这一类的,请看到这儿为止吧,本文不是为了引发读书兴趣,不然后面的内容你也会嫌麻烦。
特别适用于普通朝九晚六(或者像我一样朝十晚九)的上班族,平时没时间摸鱼,上下班都坐地铁(或班车/顺风车/公交等),中午能抽出半小时,周六日至少有半天空闲。
建议习惯笔记电子化,我下面所讲全程都是电子化管理。(纸质笔记管理其实也同理)
1.3. 本指南备注
这套方法分为上班族阅读技巧和上班族写作输出技巧,按需使用。
如果以上你都确认ok,欢迎享用本指南。
二、上班族阅读技巧
宗旨:这个阶段只阅读,轻记录,不用花太多时间在摘抄和记笔记上。后续有专门的时间安排用来整理笔记和输出。
2.1. 准备
把要看的书(最好是电子的,目标就是知识电子化),在各个软件里找到,或导入电子书。尽量使用可在线划线、笔记、阅读以及听书(划重点),有关软件可以见四、参考软件。
2.2. 大致安排
根据每个上班族每天“两点一线”的情况,按时间轴规划:
早上上班:看情况听书或通读、略读书籍
中午午休:半小时详读
晚上下班:同早上一样
基本每个上班族都有这3个时间点,重点就是把分散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阅读,把路上刷微博、朋友圈、打游戏替换掉,至于这三类休闲娱乐自己另外安排时间吧。
2.3. 具体做法
| 早上上班 |
车程15分钟以内,且全程“站”士——
短途只听电子书。使用软件自带的语音听书,一般十分钟匀速能听5-6页,觉得重要的地方就抽空掏出手机划线,有感触就做书签,能抽空最好写下当下的感觉/感想,不用多,一句话就行,回头能回忆起来的那种。
车程30分钟以上,有机会坐着——
半小时以上黄金时间,直接阅读比听书有效率,使用一些阅读技巧,比如《这些读书技巧能让我受用终生》提到过的略读、泛读等。
读纸质书的话,使用书籍管理app的ocr文字识别,做摘抄,写当下的感觉。
有意识通过技巧略读,在刚开始看一本书时,先通读,用mindnode导图软件,整理全书大纲脉络导图(不一定在一天内做完,一天做一点),比如我这个《财富自由之路全书目录式导读》就这么搞出来的。
| 中午 |
只要有半小时以内就可以,主要是抽空复习下早上读过的书(毕竟早上听书属于跳读,时间太短),这半小时午休时间可以心无旁骛看,还有时间睡10-20分钟午觉。
早上略读时发现觉得很好的地方就可以在这个时间详细阅读,并且补充笔记(主要是自己的感想)。
| 下班 |
晚上下班的途中,方式同早上。
三、上班族写作输出技巧
宗旨:看书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如果花了时间看,但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实在浪费,所以一般看一本书,我会争取写1篇笔记、1篇书评、1篇拆书稿或讲书稿,至少完成笔记,才能物尽其用啊。针对愿意输出内容的人,利用碎片时间(大概一周)就能完成一篇完整的内容。
当然,过目不忘、光靠头脑记忆就能融会贯通,或没有输出需求的小伙伴可以不用看这部分了。
3.1. 大致安排
晚上:整理笔记、逐步梳理整本书的脉络和核心信息
周末:将每晚的成果汇总输出成一篇文章或知识库信息
3.2. 具体做法
| 每天晚上 |
到家后至少留半小时,翻出今天看的书,找到划线、摘抄、笔记感想,做补充,和简单的整理。
重点是找到当天看的内容核心观点,以及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吸收一本书的方法可以参考《学了那么教人如何建立知识体系的付费课程,就这个我服气!》 。
写一篇读书笔记或书评对于我们这种时间很分散的人来说,每天晚上的这半小时功夫,就是将工作量分散到每一天,将“收集资料、思考灵感、确定大纲”这几件准备工作放到正式下笔之前。
我习惯晚上使用电脑,把白天阅读过程中的记录进行汇总。
比如用scrivener活页式的写作模式,每天整理一点,慢慢将整本书的脉络和核心观点挖掘出来,分类收集书中相关有用的信息。
一本书中,读者能受益的观点或概念不会太多,我们只要确定几个触动到自己的主题,通过每日零散地收集相关信息就行(比如摘抄、认同的观点、触动的句子段落、自己的感想)。
或者主题简单的书籍,就直接用笔记软件或word直接整理记录,白天使用的所有软件都可以导到电脑上,进行电子化汇总。
3. 自由职业者协作平台学技能要收费吗
自由职业者协作平台学习技能是收费的。
自由职业者协作平台又叫做自由人协作平台,截止到2020年4月28日,公众号上有四类精品课,分别是写作变现、摄影变现、声音变现和平面设计,收费均为99元
自由人协作平台的目标是帮助自由职业者找到自己的事业,可以远离办公室,到想去的地点,做擅长的事情。同时帮助想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朋友完成技术积累。
(3)写听书稿技巧扩展阅读:
1、写作变现
总共有18节课,课程大纲共有四篇,第一篇为投稿赚钱篇,第二篇为高效读书篇,第三篇为拆解稿写作方法篇,第四篇为听书稿写作方法篇。
2、摄影变现
总共有40节课,有四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手机拍摄功能详解,第二大板块是揭秘光线、构图、视角运用技巧,第三大板块是24种场景模拟拍摄训练,第四大板块是超详细的后期修图教程。
3、声音变现
总共有16节课,涵盖四大模块,第一部分发刊词,第二部分入门准备篇,第三部分实操变现篇,最后一部分附赠两个技巧。
4、平面设计
总共有18节课,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零基础入门,第二个部分是图片合成必修,第三个部分是PS修图进阶,第四个部分是PS创意合成。
4. 冰心作文奖的相关事件
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凭借一篇107字的短文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此消息引起了教育界内外的关注。在评委眼中,这篇文章的致胜秘诀在于其“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馨”。而这,正是中小学生作文中普遍缺少的。那么,究竟是谁,弄丢了孩子作文中的真情实感?
孩子的话: 小雪(化名,三年级小学生):每次写作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把字数给凑满,这样才能得一个好分数。我记得以前有一次考试,老师让我们写一篇150个字的作文,我写好数了数字数,超过150个字,就交上去了,结果那次考试我考得很差。老师告诉我,因为字数要扣掉标点符号算的,所以我字数不到,扣了10分。妈妈说我写日记、作文是“报流水账”,但是“报流水账”可以凑满字数呀。如果老师说,不论长短,喜欢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我就觉得“解放”了!
家长的话: 小雪妈妈:老师要求孩子每天写日记,她老是抱怨“没有东西写”。学校里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情发生,为什么会觉得无事可写?我觉得其实我们家长有责任。孩子小时候,我带她出门,经常会和她一起聊聊看到的场景,例如看见叶子落下来,我会问她这像什么,为什么会有落叶?但是,随着全家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和孩子之间这样的交流越来越少。孩子因为学习压力的加重,也没有时间在做完一件事情以后好好进行一番反思。 另一方面,我发现,家长的社会观也在影响着小孩子的思维方式。我们回家总会说起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事情,孩子听多了,思想也变得复杂起来。有一次,女儿一篇作文的题目是“老师,我想对你说”,她回来就告诉我,这篇文章她写不好,因为“如果写真话,给老师提意见,老师肯定会不开心”。没有真情,肯定写不好文章。
老师的话:陆继椿(华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我们提倡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但学生作文的情况往往是年级越高,感情越假,思想越虚。写作文不单单是组织文字,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的认识。可惜的是,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为了增加考试的“保险系数”而集中精力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结果,注意了文章的修辞手法、结构、切入点,而忘了去感知身边发生的事情。其实,孩子不是写不出真情。前不久,我向一本杂志推荐了一篇题为《我的癖好》的学生习作。他的癖好是“喜欢在浴室里唱歌,因为让我很自信”。作文写得很生动,因为这是他的真实体验。作为老师和家长,就是要鼓励孩子们这样讲“老实话”。孩子低年级时,不妨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给他(她)更多时间玩,释放孩子的天性,只有当孩子感到生活幸福时,才会去观察这个世界;中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主空间,培养他(她)思考问题的能力。
获奖作文原文: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三年级郦思哲
上海盲人学生金乃嘉的诗作《爱》获得第二届“冰心作文奖”全国赛区高中组一等奖。上海赛区评委、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点评中写道:“目不能及,心却能抵达。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爱生活,爱思索,爱奇妙的精神漫游;继续你的爱,继续你的梦想和精神追寻,并继续以你的诗句去表达,你的生命之花也许会比别人开得更灿烂。”
“冰心作文奖”上海赛区比赛由冰心奖评委会、上海家庭教育时报社联合举办。自向全社会征稿后,评委会仅在上海地区就收到10万多件中小学生的作品。日前,组委会在整理获奖名单时发现,一篇获一等奖的小诗《爱》竟出自一名低视力患儿之手。诗中,他描绘的爱五彩斑斓,令评委惊叹。
金乃嘉天生严重弱视,眼睛几乎没有光感。他的母亲秦雯说:“儿子长大后视力才渐渐康复到0.1,小时候一点都看不见,我们就手把手教他。”虽然没有机会看清楚这个世界,但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由于看书要用放大镜,速度很慢,于是他就下载了很多电子书,并在电脑里建了个人电子书库。一有时间,金乃嘉就利用读屏软件听书,周末的时候常常会听书到深夜。
金乃嘉在盲童学校求学期间负责编辑文学校刊《感觉》。那段时间他对文学十分痴迷,且创作了大量的诗歌。2007年9月,金乃嘉如愿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专修心理学专业。
获奖作文原文
《爱》作者:金乃嘉
是日出时的群山
是远方的小舟
是二月里的水仙
是三月的叶芽
悄悄的,悄悄的
印出来了
是炉里的沸水
是鲜艳的玫瑰
是凡高的油画
是昂贵的法国香水
浓浓的,深深的
渗入心田
是惊恐的尖叫
是无情的海啸
是被淹没的古城
是沦落的罗马斗兽场
转瞬之间
沉没了,消失了
我在凌晨两点惊醒
却看到了昨夜的梦
首届冰心作文奖诗歌一等奖
《民 工》
作者:文星
写下这个词汇:很心酸
说出这个称呼:很悲伤
这个词汇早被定性为弱势群体的一分子
这个称呼注定他们成为社会最底层的“杰出代表”
民工在词典里解释为用体力换取报酬的群体
在我的思维中民工是农民与工人的杂交产物
他们从事城市中体力超支报酬无期的工作
他们不像农民可以春播秋收
他们也不像工人可以享受八小时工作制
他们是市场经济下的私生子
我所见到的民工一脸憨厚
嘴里叼着廉价香烟
手指的伤口处缠着胶布
衣冠不整行色匆匆地行走
或者茫然伫立在陌生的街口
他们没有文凭、上岗证、资格证
他们只有唯一的本钱——力气
在这个词汇中,我不止一次看到受伤的指头、残缺的身体,失重的生命
在这个称呼里,我真切地品味出自卑、懦弱、疼痛、孤独、忧伤、绝望、无助这些带有悲剧色彩的形容词
在这个词汇中,永远充满悲伤的含义
在这个称呼里,血、汗、泪在里面交叉,重叠,化学反应出无助的产物
你为家却远离了家
孤独地漂泊在陌生而冷漠的城市
数不清的砂石、水泥、砖头和数不清的汗水、泪水、鲜血
为城市建起数不清温馨、明亮、宽敞的新居
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根火柴头大的蜗居
民工是一个代名词,
其中包括一滴鲜血、两串泪珠、三宿失眠、四天病痛、五句恐吓、六次打骂
他们更懂得咀嚼酸、痛、累以及风雨
他们是我这支拙笔下二十一世纪的“包身工”
他们尊重法律
可法律未必尊重他们
他们充满诚信
可诚信换回的总是陷阱
一声微弱的叹息
已深入骨髓
民工这个满是心酸的词汇
这更是带有悲伤的称呼
温总理为民工讨要工钱
这是熊德明之福气
这是民工之悲哀
这说明民工讨要工钱之难
仍在这个词汇中行走的人们
我认为是最伟大的人、最坚强的人、最执著的人
仍在这个称呼里站立的人们
我认为是最无奈的人、最被动的人、最可怜的人
我用笨拙的笔写下这首卑微的诗歌
瘦小的笔尖就像孤独的蜡烛
烛照白天的痛楚、夜晚的乡愁
民工,就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民工,就像一株质朴的乡下植物
在这个年代,诚信与人格贬值
我们需要的是良知、良知还是良知
我们需要的是维护民工权利的正义之剑
再次写下民工这个词汇
我,热泪涔涔
再次说出民工这个称呼
我,苦多乐少的兄弟
深入人心的是那些无助绝望的眼神
每时每刻都在惊颤
我们关注他们
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身上本应发光的部分 “我用笨拙的笔写下这首卑微的诗歌 / 瘦小的笔尖就像孤独的蜡烛 / 烛照白天的痛楚、夜晚的乡愁……”也许,依作者的年龄,他还不一定能十分深切地懂得他所写的这个题材是如何沉重,但就这首诗歌来看,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对弱势群体和普通劳动者的同情与关怀,还有对一些生活细节的观察与发现,都在诗歌里有所表现。作为一首“诗”,我们也许可以说它的句子稍欠简练,有些散文化,但小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善良、关怀之心,才是另一首更好的“诗”。就像诗歌的结尾所写的,“我们关注他们 / 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身上本应发光的部分”。徐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5. 各种拆书稿,听书稿赚钱是不是骗局
1、如果是抱着提升自己阅读写作能力的目的去报课程,算不上骗局,只是宣传太浮夸。并且这是一种性价比偏低的学习方式,课程质量和服务大概率对不起你付的学费。如果自己没有写作功底或额外的大量练习,学习效果有限。
2、如果是被宣传文案里的稿费金额打动,以为自己学完课之后也能赚到这么多钱,那么这无疑是一个骗局。就是虚假宣传,骗有好的赚钱渠道,只为了赚学费。至于能不能靠这个赚到钱,就不管了。
拆书稿其实就是将一本长书中的精华提炼出来,现在很多人为了简便读书、节省阅读时间都会买拆书稿,至于说到拆书稿赚钱骗局,可能是市场上存在一些相关的付费培训,而当付费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以至于损失一笔培训费。
如果想要通过拆书稿赚钱,其实是有相关的平台的,如下:
1、慈怀读书会:这个投稿平台相对来说更适合新手,难度较小,且据相关用户爆料稿费大概在六百元左右。
2、喜马拉雅fm:该平台不仅能做配音兼职,还可以关注“天天听好书”栏目,会发现里面有指定书单要求写作,但约稿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
3、得到APP:在这个平台虽然书稿费用相对比较多,一篇讲书稿大概有六千至一万元左右,但同时平台对书稿的质量要求也较高。
4、有书:平台对签约作者发放的福利较多,且有很多作者内部培训的活动。
除了以上四个投稿平台外,还可以尝试十点读书、微信读书、夜读、新世相等等平台。
6. 当命运不垂青你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元化。各式各样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你会发现原来任何事情都可以做成一项事业。
最简单的例子,在我小时候,家长视游戏为洪水猛兽,可谁知现在游戏发展成了炙手可热的电竞产业。
这个时候,有个问题又再次被大家提出:学习,还那么重要么?
(三)
18年的时候机缘巧合接触到一个写听书稿的小姐姐,那个时候她才刚开始写听书稿,热情地邀请我一同去参与。可惜我当时写了两本书的听书稿,就因为太辛苦放弃了。
这一两年,看着她读过的书摞了好几米,逐步成为了各大讲书平台的签约作者,甚至今年开始讲关于写听书稿的公开课,招收了不少学员,将读书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她感慨,原本就只是想逼着自己去看书,一边看书一边写听书稿,两全其美的事。正好今年遇到疫情,在家休息的时候就干脆将听书稿做成主业,还把自己这两年写书稿的经验仔细梳理了一下,开始尝试做写作课,据说她的学员已经瓜分了超过30万的稿费。
本身听书稿这个行业的出现,就是源于现在社会大家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再加上她也是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事业机会,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小时候以为上了大学就终于可以不用学习了,现在才知道,不学习的甜是一种毒,它会让你此后的生活都颇受折磨。而且学习本身,是一项非常自我、非常隐私的事情,我们从学习中的获得也都只与自己有关。但是,无数的例子都告诉我们,每一步踏实的付出,都不会是白走的路。学习所带来的出路,对我们来说也许各不相同,但都为我们指出了明路。
7. 怀揣作家梦想的人,该如何打出自己的开局呢
怀揣着作家梦的人,相当多了。
但许多人在初期的时候,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他自己很想写作,但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
这个问题,不属于一两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我随口就回答,看个电影,写个影评。看本书,写个书评。就从这里开始呗。等到以后熟练了,就可以脱离这些东西,写点别的了。
然后,有几个人回复了我。哎呀,怕写不好呀。写的不好的东西让人翻出来,多丢人呀!
这种疑虑人人都会有。但实际上,每个作家总得有第一次动笔的时候。并非每人的第一稿都是《气球上的五星期》。大多数都会被退稿,成为了一堆废纸,被作家本人撕碎,然后拿去放鱼刺鸡骨头了。其他人甚至都没能有机会拜读一番。
小说里的那些武林高手,也都是从一招一式练起来的。像虚竹一样遭际非凡的,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打着灯笼也不好找。
人人都是从菜鸟过来的。又有什么可不好意思的呢?
敢当菜鸟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手持镰刀的大神。不敢当菜鸟的人,只能当大神的韭菜。

(三)防止写作难产的诀窍
想动手写,其实并不难。把顺序掐好,挺容易。
先看书。等到看完书之后,根据自己的回忆,或者翻一翻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一下逻辑主线,概括一番,其实不难。
然后从中选出三四个值得重点解读的亮点,然后分析一番,也不难。
在此之后,从网上找一找作者的相关生平,哪年生人哪年卒,有过什么代表作。一生得意或失意,生前影响力大还是死后影响力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后在文章里找个合适的地方,把这个内容插进去,也不难。
这些东西写完,一篇书评的雏形大致就出来了。如果你写书评的目的,和我原始的目的差不多,就是为了整编一下资料纲目的话,这篇书评就可以直接贴到豆瓣上了。
但如果需要深入加工一下,我们总得找个有趣的话题,吸引读者一下吧?
如果走学术风,就直接找个历史名人,或者自然现象作为破题素材,放在开头,然后和后面的内容形成关联。
如果走鸡汤风,就直接找个身边的故事,或者现编一个故事,放在开头,然后和后面的内容形成关联。
我曾经也鄙视过鸡汤,但我在学了文案课之后,现在的态度有所改观了。难怪以前投稿都费劲呢。
平台喜欢的东西,就代表大众也在喜欢。想赚钱的写手,不能太任性。
然后,我们有必要写点自己的感慨,收束一下全篇。
走学术风的,可以上升到一个高大上的层面,然后结束。在豆瓣和知乎,这种表面形而上的东西一度很受追捧。
但一个平台的编辑告诉我更多。
她说,最后收束全篇的内容,也就是立意,要定位于更广泛的人群。普通人看完了这篇,他们更关注自己能在里面学到一些什么。
文字终归要服务于大众。所谓的“打动编辑”,其实就是打动“编辑眼里的大众”而已。
编辑和观众,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体的。
(末尾)
会写字的人,就必定能写作,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功。
对于写作来说,天分固然有用,行动更不可少。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笔抄起来,然后咔咔一顿写。
在2018年,风口的方向渐渐产生了变化,但我们只要磨练好自己的技能,当下一波风口来临时,就能有机会起飞。
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但最后,飞得越来越远的都是鸟,猪迟早会摔下来。飞得越高,摔得越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