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误入歧途听书

误入歧途听书

发布时间: 2023-08-10 18:45:22

① 《金刚经》“着相”之听书笔记

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8208字。短短几千字阐释了人生痛苦让备的解脱之法。每一句经文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任何一点只要做到,都会让自己从痛苦中脱离出来。

其中一段经文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让人们修行不要着相,不能有“你我他”的分别心。什么是着相?相既是表象,也是方法,也是行动,也是偏执的思想。

南怀瑾老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讲解非常通透,听来非常受益。听了之后我也深刻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太容易被着了相,本想好好修行,却因为理解力的偏差,在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时候,继续受蒙蔽而无法解脱。

比如,佛说让人们布施、做善事,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要求自己布施做好事,甚至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要求自己,把自己的都给别人,以为这样做了就是在修行了。但佛实际的意思是提醒大家要不着相地做好事,做善事,要没有分别心地对人和做事,不因对方的身份地位、财富多寡而不同心对待。

刚听第一遍时候,不太理解,但听了多遍之后,突然恍悟,不管是布施和做善事,都不能有目的、有要求、有想法、有欲望,要像呼吸一样自然地做以上的事。到一个庙里去上香,看到佛像庄严,被寺庙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那就自然地上一柱香,简单地拜上一拜,就很好。

不要贪心地想我多给功德箱里放一些钱,佛是不是就能多保佑自己了。我付出了那么多,你就应该对我好。我爱你,你就应该爱我。所有这样的执念都是被着了相。

经文中说不要着法相,法相是方法,着法相可以理解为将自己的心固执在方法上。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是不真实,所有固执在一个方法上的心态都是不对的,都是已经被着了法相,被痛苦开始拉扯。

想起最近跟一些网友关于写作所做的交流,很多网友都说自己想坚持写作,却无从下手,即使勉强写了一些文字,也感觉自己看不下去。这样的过程,是否也是着了法相呢?

写作是什么?一定要写出很华丽或者很有道理的内容吗?一定要写出几千字吗?一定要表达通顺透彻吗?一定要发表出来才算是写作吗?

相信,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写作都是一个结果,一个相对华丽的呈现,一定要被人喜欢或赞叹,一定要有人欣赏或者肯定,一定要有收入,这样才算是写作。但这样的写作对自己的心灵成长有多大的帮助和价值呢?对于写作固执地想拿到一个结果,是否也是着了相呢。

清原惟信禅师形容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只是山。

见山是山是全然着相,被各种表象蒙蔽,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不知道别人那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那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忙忙碌碌一场,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或许健康严重受损,或许失去家庭和睦的氛围。

见山不是山是另一种着相,它否定了一切,认为人生没什么宏棚意义,没有任何追求的动力。或消极厌世、逃避责任,或仇恨社会、抑郁自杀。

而见山只是山的状态是最好的,是最需要我们体会并且学习和修行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执着的境界。比如钱,它既不是好东西,也不是坏东西,它只是能用来换其他东西的工具。比如健康,有了就好好珍惜,没有了也要努力保持好心态。

比如爱情,遇到了就全心全意,分开了就各自安好。比如写作,写坦绝毁出来心中所想就对了,写得自己内心欢喜就对了。不做对比,不去攀比,更不去计较和纠结。

南怀瑾老先生说,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钱,更不是很多的钱,我们想要的是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只要拥有我们需要的东西就够了。如果想要拥有更多东西,自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代价和痛苦是孪生兄弟姐妹,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那么得到一样东西,就必然要失去另外一样东西,如果得到了全世界,却发现自己没有了健康和亲情,这是否是本末倒置。

细细思索着相,细细体会佛的深奥道理,细细体会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突然在心里莞尔一笑,这种认真的体会,是否也是一种着相。因为这样的体会或许也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执念,执着于一种收获,执着于一个结果。

同样的一生,有的人郁郁寡欢,有的人误入歧途,而有的人却能善始善终,归根到底就是个人的境界不同,执着于有和执着于无都难免伤心,而若即若离就是佛的大智慧。

南怀瑾先生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说佛是什么?就是打火机,咔哒一按就有光,不按就没有光。佛光也是如此,用就有,不用就没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说的多好。就像写作的灵感一样,来了就赶快记录,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真情实感就是最好的文章。

灵感过去了,就不要沮丧,接着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再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记录下每一个生命瞬间的欢喜和感动,只是记录就对了。

不着相,不执着,活在当下的这个气场中,就对了。

② 小学生怎样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为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水平而觉得苦恼,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提高小学阅读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读,注重读书的方法和步骤。下面就带你了解小学阅读辅导提高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从小开始)以上的五次阅读法以及阅读的三个步骤都是非常实用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够拿去实践,那么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学阅读辅导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对方法,学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提高。

③ 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听书和看书有多大的区别

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其实这也是件好事,听书同样是一种阅读形式,就因为它方便快捷所以广受现代人的欢迎。说起听书,我们不能不说说小时候的听广播经历。

小时候我家的物质条件极其匮乏,家中唯一像样的家电就是那台百花牌收音机,它可是我的好伙伴,一直陪伴着我成长。每天中午放学回来后,我总是想方设法地守在收音机旁听午间评书: 《隋唐演义》《岳家将》《杨家将》《三侠五义》……一部部经典评书,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晚上做完作业后,早早躺到床上等着听晚间广播剧,对于我那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除《红楼梦》以外,其他三大名著我都是通过评书“阅读”的,若干年之后当我看到《卧虎藏龙》电影时,才知道这原来就是我小时候听的《玉蛟龙》故事。

小时候的广播不仅给了我无穷的快乐,还在我小小的心房里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让我了解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后来的我喜欢阅读,爱好写作都与听广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听书和看书的区别
用耳朵接受信息和用眼睛接受信息后的大脑处理起来显然差异很大,两者互有长短。

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不容易受条件限制,而且能够解放双手和眼睛,我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听书。 另外,朗诵者声情并茂,更具代入感,容易激发我们的兴趣。而且听书不受识字量的限制,即便是识字不多的人也不会影响听书。 但是听书是个被动阅读的过程,跟着别人的朗读节奏显然不利于我们独立思考而且也容易忽略细节内容。

看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根据字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种和作家对话的感觉。 而且看书时我们可以边看边做读书笔记,为写作和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服务。看书是我们主动接受别人知识的过程,相对而言注意力能更加集中,收获也会更大。 但是看书需要更多的时间,远不如听书方便快捷。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听书适合粗读,看书适合细读,两者互有长短,阅读时我们只有让它们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

对于孩子而言,我们可以先从听书入手,让他们慢慢对书产生兴趣之后,再引导他们走上真正的阅读之路!

作为一个没有孩子的半职业读书人,对亲子阅读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看法,或许,你可以参考一下。

01 为啥孩子愿意听书,不愿看书?因为这个公式
所以,从这个规律讲,孩子肯定是愿意听书的。因为看书,字也不一定认得全呀。

02 听书和看书,差距在于是否“全文朗读”
此外,除了听网上买的书,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书,这也是一种家庭陪伴哦。

听书和看书,各取不同。都有好处。听书,讲的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引人入神。看书,插图文字并汇,动态游龙。

我来回答下吧。

先亮观点: 对孩子而言,听书整体不及看书。

然后, 从孩子的接收角度 ,说说两者的区别。

听书刺激耳朵,看书刺激眼睛 听转化为说,看转化为说和写

听得多的孩子,比较会说,他会将他所听到的用嘴巴说出来。表达过程中会有一些即时的词汇。而看得多的孩子,因为看不如听来得快,其刺激耳朵的机会少些,转化为说的机会也相对少些,当然了,读得认真的孩子,是在心里默读,也是比较容易转化为口头表达的。另外,看得多的孩子,比较容易转化为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是文字本身是实体的、形象化的,看得多了,自然较容易转化为手写 。但听不一样,听是有音而无形,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比较会说词汇的孩子,但是要他写出这个词,他有时写不出来。听是控音的,看是控写的; 二是听书的特征很多时候是一遍忽忽而过,很少回过头再去听一个词、一句话,这跟看书完全不可比,看书的过程是,看到好词好句,可以多停留。想回味精彩的段落,可以往回翻。另外,看书最大的好处是,比较容易记笔记,写即时读书笔记,或停下来系统思考。

孩子还小的时候,识字、写字、文字表达很重要。这就要看书。 听书易识音而不易识字形,至少对孩子写作文是不利的。

所以说,听书多的孩子比较会说。看书多的孩子既会说,还会写。

听书粗糙,看书细腻 听书不易专注,看书锻炼专注

为什么听书粗糙呢?

孩子有时候一边玩一边听,还不粗糙吗?孩子对词语的了解本来就不深,声音一遍刺激而过,在脑中不多作停留,还不粗糙吗?听书不束缚孩子的双手和双眼,耳朵听着,手上动着,眼睛还东转转西西转,看着好像挺便捷的,但我想说,这不仅粗糙,还非常不专注。非常不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

我认为,阅读是不能追去捷径的,听书就有点追求所谓效率的意思。但我想说,家长朋友们,千万别让孩子捡了芝麻,掉了个大西瓜!孩子本身就好动,你还要让孩子在阅读中(听书)解放他的手和眼,他就真的要翻天了。阅读就应该是手、眼、脑三者完美合一:手端书或记笔记,眼观字或记下字形字句,脑思索。只有这样的阅读,才真正是吸收了的。反行之,对孩子真的没有什么好处。阅读就该专注,没有专注,一天听一本书也没用啊!

再说细腻,看书可以是细之又细的,听书当然不是,也很难是。 举个例子,我们读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大家一定记得小说中有一长串主人公(许三观)用嘴巴“炒菜”的经典段落,因为太过精彩,这样的段落我们会品得很细——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得这么好?作者的手法是怎么样的?作者的黑色幽默和语言的节奏感为什么那么突出?面对这样的桥段,我们会停下来,就好像欣赏艺术演出一样,目不转睛,细细品砸。当然了,不排除听书,也有朗诵得非常棒的——但听书本身——这个动作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很难直观地品砸段落——因为只有音,而没有形嘛!

听书依赖电子设备,看书就是看书 更多时候是手机,手机不可控

最后,我想说的是,听书本来也不错。毕竟我们这些80年代生人也听书,我们也是听着单田芳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就着一台收音机,坐在大树下,一听就是一下午,那感觉真是美妙至极。那时频率也少,不是音乐,就是评书。

现在不一样了,一台手机玩遍天下。孩子可能一开始是在听书,听着听着,就玩 游戏 去了。听着听着,就看网络电影、电视剧去了。恐怕不是听书听一下午,而是拿着手机玩一下午。 孩子本身没有形成学习自律,而我们家长把这么一个具有诱惑力的所谓“听书工具”撂给孩子,学习有效率吗?不,玩起来很有效率!

书呢,书是朴素的,永远像我们身边的真朋友好老师,不花里胡哨,也不花言巧语,但她就是那么很真诚地给你温暖、给你力量。只要你认真端起她。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到题主。

这个问题我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儿子今年上一年级了,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每天坚持亲子阅读,读故事给他听,在幼儿园的3年里读过的书大概有一千多本。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了阅读。

而这一切都开始于听,听我们给他读。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觉得培养阅读习惯,就得让孩子自己去读啊,就特别急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自主阅读。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会说听说读写,听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开始。

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从亲子阅读开始,家长读,孩子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对阅读的渴望和热情,慢慢的就会拿起书,自己去读。这是一个过程,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时间的长短也不同,您不用着急,也不用担心。只要孩子喜欢,您就读给他听,这个你读他听的过程也是好处多多,您每多读一次,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言都是有意义的:

1、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之间更亲密,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2、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据研究发现,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能力不是同步发展的,即使孩子认识字,能自己读,但对于一些情节复杂的故事很难理解,而他可以听懂并理解他无法自己读懂的内容,我们读给他听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3、我们读书给孩子听,就好像是在为阅读的乐趣打广告,每多读一次,就是多做一次广告,增加孩子的越快体验,让孩子更容易爱上阅读。

儿子现在上一年级了,经常会自己看书,但仍然喜欢我读给他听,所以我仍然坚持每天晚上睡前读故事给他听,只要他喜欢,我就会读下去。在过去的几年,我每天读给他听,从来没有要求他去看书去自己读,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主动的拿起了书,虽然不认识字,却经常看的入迷。所以啊,坚持吧,坚持读下去,孩子的自主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先说一下听书的优点

1、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但是听书他可以接受,这样孩子就换了一种方式进行了阅读。

2、时间地点方便,早上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路上都可以听书,就像成人一样,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

3、每本书籍时间都很短,20分钟左右可以“读”完一本书。这样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书籍。

虽然听书方便快捷可以是孩子的“阅读量”变大,但是也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缺点
1、听书是一种快餐文化,他很适合现在节奏快的 社会 ,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应该快的,而是应该慢下来的。去沉淀的。

2、听书中都是浓缩了一本书的精华部分,把基本的故事梗概讲清楚,而很多的细节就不得不删减掉。而且有些书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的细节,情景描写的动人到位。去掉之后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孩子听完一本书也只是知道了这边书的梗概,对于更细致的东西,更值得思考的东西他都没有领悟到。

3、文字的美丽与魅力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只有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多和文字打交道,孩子才能真正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4、读书是一种主动的输入,而听书是一种被动的输入。读书会让人勤于思考,而听书不会

听书只能接触到一本书的皮毛,却接触不到一本书的实质和内涵。读书应该是一件慢慢的事情,而不是功利的事情。

当然我并不反对听书,我只是认为还是应该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这个是任何都无法替代的。而听书只能作为补充。因为它毕竟只是听

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听书和看书有多大的区别?——这个问题,请允许我用身边的例子跟大家聊一聊。

我小外甥从5岁开始,就喜欢听书。也喜欢看书,但是两者对比的话,听书对于他来说更有魅力。听书只要打开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听,我小外甥,坐车要听书,吃饭要听书,睡觉之前也要听说,现在他已经把西游记听完了,三国演义也听完了,现在正听水浒传……每次听书都特别认真,你跟他说话,他根本就听不到。

所以,听说对于孩子来说,至少有这么几个好处:1、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2、不伤害眼睛 。个人认为听书也是真的是一种学习知识非常好的方式方法。

看书呢?看书若不注意良好的姿势和习惯,很容易就像我一样近视眼了。但是看书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让人更系统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所以,看书和听书其实是各有优点的。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听说,家长们可以考虑,将来让宝宝也去当个说书人,类似单田芳等知名说书人一样,我觉得,经常听书的孩子是有这方面的潜质的。只要孩子喜欢,家长就应该正确引导激发更多的潜质,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现在似乎很流行给孩子听书,尤其是绘本类的想小故事。首先,说书阿姨的声音更专业也更好听,讲故事抑扬顿挫,有的还有背景音乐呢!

其次,听书不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听再长的时间也没有关系。最后,听书能将家长解放出来,孩子听书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任何事情。

正因为有以上的因素,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听书,而孩子也喜欢听书。不过,在我家孩子听了一段时间的书后,我果断放弃了。

第一,听书不能给孩子带来画面感。当孩子看绘本的时候,就算不认识那些字,但书上的图片,却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受。孩子会更加细心观察细节,

第二,听书不能培养孩子美的艺术熏陶。现在的绘本制作精良,那些获得过奖项的绘本更是大艺术绘制的。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同时也在接受艺术的熏陶。

第三,听书不能进一步和谐亲子关系。把孩子扔给手机或许电脑,让孩子自己听书,结果亲子之间的互动减少。而亲子阅读,却能通过读书而加深。孩子依偎在家长怀里,家长读书,多么和谐的画面。

第四,听书的时候,孩子无法及时提问,而家长也不能及时回答孩子。孩子听书时,就是一味的被动听,不会主动思考。但在看书的时候,孩子有问题了可以随时提问,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思考。

最后,听书不能控制速度。听书只能别人讲哪里听哪里,不能控制进度。但阅读绘本就不一样了,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停留一会,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控制速度。

所以,我不推荐孩子只听说而不看书。

我不同意给孩子听说,除非在听书的时候让孩子看书。因为听说对于孩子的感官刺激,几乎没有。而看书,则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吧,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要求也不同,比如孩子没有识字能力,你让他们看书,他们只能看图画,再想听别人讲一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孩子会看书了,依然让别人讲书,可能就是孩子想要父母多陪自己一会。
听书和看书有多大区别呢?
1、听书的优缺点如下:

之前罗胖曾经讲过为什么他们的课程都是音频而不是视频? 因为音频在人做不费脑的事情时,可以用空闲的大脑来听,就是可以一心多用。

这世界最宝贵的除了人的注意力,就是时间了。很多人都说时间就是命,时间就是金钱,为用户节省了时间,用户当然会乐意买单。

听书的优点有以下几个: 它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值不值得买,算是一个对书的初步了解;

听书的缺点是,我们在听的时候,是跟着作者的思路在走,而每个人对一本书的重点感觉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听书的时候,你不一定能够真正听到你想听的,同时你也会懒得思考,而思考这件事又尤为重要 。

苏格拉底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最有智慧的人,可他却不喜欢别人背诵或是迷信他所说的话,他喜欢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认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辨别,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利用知识。

2、看书有什么好处,要怎么看?

如果可以一定要引导孩子主动阅读,也就是看书,因为看书的好处不要太多。

首先, 看书这件事很私人 ,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看,也可以从自己遇到的问题那一页看,总之多了一重选择,人会感觉是自己在主宰看书这件事,会更愉快。

其次, 每个人读书的方式都不同 ,有人喜欢记笔记,有人喜欢看看写写画画,但阅读这件事本身是可以优化的,用更好的方法,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最后, 阅读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如果一个观点你不认同,你可以写下来,去推敲,去论证 ,我们并不是为了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为目的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升华思考方法。

孩子分为很多年龄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需求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

如果想要孩子爱上阅读,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外在的条件,比如家附近有图书馆,家里有读书区域,丰富的藏书等等,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

主要有以下三个区别:

一是获得知识的器官不一样,看书用眼睛,听书用耳朵;

二是知识的载体不一样,看书主要是纸质的书本,主要看书本里的文字和图画,听书主要是通过听书软件、音频网络等听取音频资料;

三是效果不一样,看书的记忆效果和整体性要好于听书效果,双方在便利性方面各有利弊。

当前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等各种听书软件非常多,内容丰富,加上听书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且不受纸质书本及自然条件等的束缚,使得听书具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听取和学习各种知识,加上听书用耳朵,解放了我们使用过度的双眼,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听书学习这一办法。

本人就写过《中学 历史 教学的新视野—通过视听资料教学 历史 》一文。

里面详细介绍了听书的利弊,以及怎样进行听书。

我通常的做法是先听书,觉得这本书好,再买来看一遍加深记忆,并收藏推荐给朋友和家人去读。如果是孩子听书,家长要选择一些好的节目推荐给孩子 ,不要让孩子随便听,以免浪费时间和误入歧途。

热点内容
剑起八荒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4 10:52:23 浏览:520
50岁空姐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8-24 10:51:44 浏览:214
好看的公主复仇重生小说古代言情 发布:2025-08-24 10:45:10 浏览:901
晋江女生穿越奥特曼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24 10:12:13 浏览:746
小女花不好弃免费全本小说 发布:2025-08-24 10:05:39 浏览:616
推荐小说你们懂的 发布:2025-08-24 09:56:15 浏览:809
从校园到婚纱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24 09:44:54 浏览:508
姐弟乱草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4 09:37:10 浏览:823
乡村医生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4 09:33:38 浏览:499
都市小说字数排行榜完结版 发布:2025-08-24 09:32:03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