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古代人怎么听书

古代人怎么听书

发布时间: 2023-08-30 02:29:07

A. 古代在茶馆说书的人需要有很大的学问吗都说什么

古代在茶馆的说书人不需要多大的学问,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们必须得懂得自己所说书里面的学问。比如他要书说水浒传这部书,那么他就得要知道宋朝的事情,要不然底下的听众问他问题,那他可能就要被问住了。所以有关书里边的知识学问他都要掌握的,那么书以外的东西就没必要掌握了。因为就算别的知识不知道也不会丢人的,因为说的不是他书里面的事儿。

所以师傅主要是教徒弟这个,其实那些书我觉得背几个月就能背出来。最主要的是要吸引人,要让人爱上听书。否则你自己讲的挺欢实的,底下人根本不爱听,那也没有什么用处。

B. 听书文言文

1. 有没有听书软件,文言文

推荐博听网。

由于受众和水平所限,现在并没有专门面向古文或文言文的阅读软件。唯一灵活性比较高的只能由软件为你阅读,但是读音、断句和语气并不能保证,特别是在对于古文来说、这几点很重要的情况下。

博听网是一个在线网站,专门发布有关古文的朗读音频,质量不能完全保证,但有这样专攻古文的网站已是不易。

另一个方法是在普通的听书软件中搜索你需要的文言文音频,但弊端就是会比较难找。至于这一方搏岩面比较优秀的软件,推荐懒人听书、喜马拉雅听书和酷我听书。

2. 王冕听书文言文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作品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3. 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种文体,míng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歼岁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基改御.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C. 古代的人为什么没事儿了,就喜欢去茶馆听书

因为茶馆是古代人为数不多可以娱乐的地方了,古代的人向来都喜欢文房四宝,喜欢读书人,而茶馆这个地方既可以听别人讲稀奇古怪的事情,又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探讨,更是可以促进和街边邻居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茶馆绝对算是一个打听消息的好去处,任何人如果想要了解一些信息,那么最先去的可能就是茶馆,先不说茶馆里的小二每天要接触多少客人,只要有心就能探听到多少消息。再加上茶馆里面叔叔先生说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之事,而自然会有人探讨,那么只要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消息。


D. 古代民间有没有听曲的地方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云南元谋等地发现的古猿人化石可知,大约从 100万年以前起,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当最早的人类开始制造原始的工具和集体进行劳动的时候,原始的音乐便在他们的劳动节奏和劳动呼声中萌发了幼芽。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
相传为尧、舜时代的“以麋置(冒)缶而鼓之……以致舞百兽”(《吕氏春秋》)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实际就是人们在土鼓、石磬之类原始乐器的伴奏下模仿兽类形态的舞蹈,它是原始人类狩猎生活的反映,人们也从它得到鼓舞的力量。葛天氏之乐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即舞者拿着牛尾巴,边舞边唱。所唱的 8首歌中,有《遂草木》、《奋五谷》、《总禽兽之极》等,就表现了人们盼望农牧业获得好收成的心愿。阴康氏之乐是在洪水为患,水道壅塞,“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吕氏春秋》)的情况下用来作为“宣导”的一种乐舞。朱襄氏之乐则是在干旱为灾的时候用来招致“阴气”的一种音乐。这些都是和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宗教在音乐中也有所反映。如葛天氏之乐所唱的 8首歌中,开始两首一为《载民》(意为始民),一为《玄鸟》(即燕,或说为凤凰);前者含有祖先崇拜的意思,后者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关。又如关于黄帝族有“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之说,可见黄帝族是以云为图腾的部落。黄帝时的乐舞名为《云门》,颛顼(传说为黄帝之孙)时的乐舞名为《承云》,显然都和图腾崇拜有关。至于朱襄氏之乐的“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吕氏春秋》),伊耆氏之乐所唱歌词“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奴隶制时代音乐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揭开了光辉的一页,给以后音乐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E. 古代的人总说“听说”,他们都是从哪里听到的

古代的人没有网络,不能像现代人一样想知道什么东西,直接去网上查一查就好,再加上第一时间网络都会把最新消息推送出来,所以现在的人想要了解消息是非常方便的,而古代的人一般都是怎么知道消息的呢?为什么古代的人经常用听说这个词来表示自己知道事情的来源。


其次就像我们现在谈论八卦一样,古代的人总有自己的朋友圈,或者说是有自己的家族,那个时候古人的宗族意识很强,大部分的消息都是流通的,所以一旦有什么消息就会直接让整个家族都知道,还有朋友之间的相聚或者说是吃饭,大家都会谈论一些周围的八卦,所以说古代人的听说还可能是跟朋友和家人身边听来的。

热点内容
小说言情农民 发布:2025-08-21 23:30:28 浏览:458
穿越女强言情玄幻小说 发布:2025-08-21 23:27:38 浏览:164
只求你爱我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1 23:13:48 浏览:146
手机有声小说听书软件排行榜 发布:2025-08-21 23:05:32 浏览:27
花千骨番外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1 22:50:23 浏览:520
红袖小说推荐女配 发布:2025-08-21 22:50:23 浏览:88
台湾言情老小说 发布:2025-08-21 22:49:12 浏览:10
小说排行榜免费txt免费下载 发布:2025-08-21 22:41:17 浏览:898
莽荒纪纪宁小说完整版免费 发布:2025-08-21 22:25:40 浏览:275
学院修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21 22:15:28 浏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