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讲家庭
1. 樊登读书打卡D10-《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𝘿10#
阅读时间:2022.3.1-3.10
阅读书目:《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The New Peoplemaking
我见:
这本书中文译名并不确切,英文英文名叫做 The New Peoplemaking, 并没有新家庭的概念。作者萨提亚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帮助每个人成为内心和谐的人,我们不仅仅是要过日子,我们是要过得内心和谐、内心舒畅,整个关系能够理得顺。所以作者开篇讲了一个有意思的隐喻:整个家庭就像一艘大船,在水面上航行,当我们感觉到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的时候,那个所谓的“不知道”,会让我们的家庭置于危险中。你的孩子跟你的关系越来越糟糕,你不知道,你和你的爱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你不知道,你的老人别忽略了,你不知道,这都是发生在整个家庭系统内的东西,我们得要学会去了解它。
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有关的四件事
第一,自我价值感
家庭成员经常发脾气是其自我价值感不高的表现
第二,沟通
第三,家庭系统,家庭成员都知道的规则
第四,这个家与社会的联系
不健康的家庭,家庭以畏惧、谴责的方式发生联系,,
健康的家庭表现如何:
自我价值感高,沟通直接、清楚、明确、真诚;规则富有弹性,又很人性化,恰当而且可变,与社会的联系是开放的,充满希望的,是在选择的基础上建立的。
如何评估自己的家庭是否健康?三个基本问题:
1、你对现在的家庭生活感到满意吗?no
2、你觉得家里人都似朋友般亲切,彼此爱护,相互信任吗?no
3、作为家庭里的一员,你认为这是一件令人愉悦、令人兴奋的事情吗?(意思就是你待在这个家里边是不是很高兴)no
当发现家庭没有那么好,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首先承认自己的家庭并不完美
第二步,原谅,原谅自己也原谅家人
第三步,下定一个决心,说我想改变,我希望能够把握的家塑造成一个不同的家庭
第四步,做出一些具体的行动
以上四步,是一个关于改变的基本公式。
一、关于自我价值
“被爱的人都对改变持开放的态度”——改变家人都非常困难的原因是他们不觉得被爱,相反觉得被挑战,被挑剔,不要求,被瞧不上。
如果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的情绪,他会觉得自己对整个家庭都是在付出。越是觉得自己一直在付出的那个人,其实内心越空虚,所以她季度需要得到来自外部的肯定,而外部的肯定一旦不够,他就会抓狂。
而实际上, 你要知道,你在为外在付出之前,先爱自己,你为他们抚触也是爱自己的表现。付出越多,你得到的越多,你不需要再去追求什么别的东西,因为在付出的那一刻,你其实就已经得到了。这才是一个高自尊水平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感受力。
家庭中,因为孩子有严重的归因,所以培养孩子需要注意,不论父母吵架、开心,都要给孩子解释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有利于孩子自尊水平的培养和提升。
二、关于交流、沟通
5岁前,我们就已经跟父母有了上百万次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很多心理习惯、表达情感的方式就已经收到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所以带孩子一定要在3岁前下功夫。
沟通不仅仅只有语言,当我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是带着身体、价值观、经验、感官、语言、头脑、情感等一起,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在跟人沟通。
游戏1:头脑照相机
实际上,我们看到对方,都是我们心里投射的结果
游戏2:澄清一件事 双方坐下来,说一说之前的“疙瘩”
游戏3:听听自己的声音
游戏4:背对背说话
游戏5: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两人说话
游戏6:互相模仿对方的语气
家庭中很多沟通陷阱:暗示法、读心法
家庭中处理压力的四种错误模式:
第一种,讨好型
当一个人长期是一种乞讨的姿态的时候,其实是一种逃避,逃避沟通带来的压力
第二种,指责型
指责型的人看起来很强悍,但内心孤独、失败的
第三种,超理智
自我封闭,保护,其实内心很脆弱
第四种,打岔型
打岔型的内心独白是没人关心,这里没有我的位置,没有我的空间,我在这儿完全不重要
以上这些类型都是来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教育,这四种做法都是不对的,这四种做法的共同点是心口不一。
三、家庭系统
“尊重私人空间”是家庭系统健康的关键。
一个运作系统的几个方面:目标、基本组成、分工及次序、使系统运转起来的能力。
家庭中通常存在两种系统:封闭的和开放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对变化的反应。
开放的系统的体现:价值成长的首要的,权利和成就是次要的。
所以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是成长、得到,而不是奉献。
一个误区 :只要有爱,一切就会自动发生。
婚姻比恋爱更能揭露彼此。当你认为有爱就能够解决一切的时候,对方如果爱你就应该怎么怎么样的时候,爱就非常容易变成勒索和操控。
如果你拥有高自尊,那需要知道以下:
首先,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两个人的时间表是完全一样的,即使他们行事的方式是相似的。两个人可能都喜欢牛排,但并不一定都按相同的方式烹制,或者他们并不总是在相同的时间感到饥饿。
另外,你不会应为孤独而死去,周期性的孤独是身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自然结果。
不要被恐惧所裹挟。人能够接受我是一个人的状态,然后去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互动,同时能够接受自己一个人也能够过得很好,这才是一个好的家庭建筑师。
一些特殊家庭首先要接纳整合我们的过去,不要讳莫如深,不要假装没有发生过。要坦然的接受我们的过去,你才能够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每个家庭都会面临 10次危机:
第一个,受孕,怀孕和第一个孩子出生,两人关系上升为三人关系
第二个,或者称作“挑战”更贴切,随着孩子还是使用智慧语言,就是孩子开始学会说话,开始参与你们的讨论,
第三个,来自孩子和家庭外部世界的正式联系,也就是上学以后,老师通常是父母的延伸
第四个,当孩子进入青春期
第五个,当孩子长大成人,并离家寻求独立的时候,这种情况常常使人产生巨大的丧失感。
第六个,当年轻人结婚的时候,配偶将作为一个陌生人的元素被家庭所接受
第七个,女性绝经期到来的时候
第八个,更年期,涉及男性的性活动水平下降,他的危机似乎和他由衷丧失能力的感觉相关
第九个,成为祖父母,充满了特权和陷阱
第十个,当死亡降临到配偶中的一方,然后是另一方。
以上,都是一个家庭系统的生长的规律,作者想强调的是,这些都是正常的自然的压力,它们UI对于大部分人俩说,都是可预测的,……。
这里面最核心的方法就是保持每个人高自尊水平,以及充分的沟通。
构建一个家庭蓝图: 我们不需要一个特别具体的蓝图。
无知(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家庭系统,什么是自尊体系,也不知道沟通的重要性)、无效的价值观、无效的沟通等是阻止家庭蓝图实现的东西。好的蓝图的核心是发展。
借这些好书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改变自己,最后调整了自尊水平,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平和,坦荡。你的内心的和平,就会带来你家庭的和平,进而我们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平和。
我思:
1、我的妈妈应该就是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情绪,因为她总是在抱怨自己付出了很多(事实也是如此),每天要做很多事,很多家务并没有得到爸爸的分担,我理解,越是这样,爸爸也就越不会主动分担,加上爸爸是典型的传统中国男人、北方男人,大男子主义。
我以前也总是这样认为,但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妈妈的抱怨极其的相似后,我就开始调整,转变。我庆幸自己能够意识到,并开始改变。
2、如果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的情绪,他会觉得自己对整个家庭都是在付出。越是觉得自己一直在付出的那个人,其实内心越空虚,所以她季度需要得到来自外部的肯定,而外部的肯定一旦不够,他就会抓狂。 ——我认为这个的根源还是在于低自尊。
3、四种错误的处理模式类型都是小时候没有正确的面对孩子的感受、或许采取了忽略、回避、指责或者其他非正面回应的态度来应对孩子的各种情绪、感受,导致长大后形成这种模式。这让我想到了对待孩子,很多时候都踩了这些坑,比如天冷的时候担心她光脚丫会着凉会拉肚子、流鼻涕等,到最后都变成了指责,还比如让她不要做这做那,原因是担心不安全等,但最后都是,到时摔疼了,哭了别找我! 等等。这是我应该调整和改变的,要正面的、直接的告诉她我担心的事情,而不是指责、落井下石似的感受。尤其是“站在岸边看笑话型”或者事后诸葛亮型的教育方式,(看吧!我早都跟你说了要怎么怎么样,就是不听,吃亏了吧,活该!)在我小时候是经常被对待的,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受这种教育。
4、家庭塑造个人,成就个人,个人也影响家庭。如果家庭关系和谐,那家庭成员与社会的关系也会很和谐。如何成就关系和谐的、健康的家庭关系,关键在于提高我们的自尊水平。这又回到了《恰如其分的自尊》那本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自尊水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平和、坦荡。影响孩子,影响整个家庭,甚至整个世界也更加和平。
断断续续的,这篇读书笔记历经10天才写完。走的慢总比停下来的强。加油~~
2. 听书之《原生家庭》
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播出,“原生家庭”一词再次跃入大众眼帘。张德芬曾说,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考试的专业了。因为当一个合格的父母确实是一件需要好好学习的事情。对于子女来说由父母所创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心灵停靠的港湾。而,这个港湾的舒适与否则取决于父母的行为。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和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下面将分析生活中常见两种模式以及如何安抚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害的心。
(1)不称职的父母
这类父母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易察觉且难以界定。他们的伤害方式不是打骂,而是疏忽。他们的子女就像没有父母似的,不被关爱,被剥夺了童年。
比方说,现在的很多留守儿童过的就是这种生活,长年累月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顾,很多的童年时光是缺乏关爱的。这类的孩子是问题少年的主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才是称职的父母呢?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以下5项基本职责:
1)满足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
2)保护孩子免受身体伤害。
3)保护孩子免受感情伤害。
4)满足孩子对爱、关怀和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5)在伦理道德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再多的物质奖励都抵不上父母的全身心的陪伴。所以,别在孩子最需要爱的时候吝于给予。
(2)操控型父母
这类父母喜欢维持子女的无力感,希望子女离不开他们。
他们的操控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控制,即简单直接、毫无掩饰地控制,经常包括威胁、恐吓和羞辱。比如,他们说:“按我说的做,否则我不再理你。”
另一种是巧妙控制,常见的是“帮手型”父母。他们在大事小事上安排子女的生活,经常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
而操控型父母导致的结果,是子女常出现两种情况:投降和叛逆。
前者,是子女屈服于父母的操控。后者,子女则与父母对抗,造成“适得其反的叛逆”。这种叛逆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与父母分割开了,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
这类父母很多。朋友小张的母亲就属于操控型的父母,记得有一年,我们朋友聚会,聊的正酣时小张母亲来电话催小张回家,并威胁道:20分钟不回家就要锁门了。吓的小张急忙回家,可那个时候小张已经参加工作3年有余了。现在的小张已慢慢迈进了大龄青年的行列,她也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对抗父母的控制,父母越是让她相亲她就是不见;这种反抗的方式,也使小张错过了很多不错的机会。
当伤害已然出现并成为过去式,为了未来不再受其羁绊。我们需要自我拯救,这种拯救的方式就是: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也就是安抚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害的心。
方法一:“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
当冲突来临时,采用“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的方法,可以使自己的情绪不受干扰,能够更明智的解决问题。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因为,如果我们的心先动了,并且还对自己的念头特执着,那么就会看不到事情的本相,而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反应是指受情绪的影响为自己辩护的行为。比如,一个妈妈骂女儿自私。女儿说:“不,我没有,我总是为你着想,不管多累都会带你逛街,而你永远不满足。”
而回应,则是通过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比如,妈妈对女儿说:“我和你父亲不想住宾馆,你真是个自私又忘恩负义的人。”女儿说:“让你们伤心我很抱歉,但我需要考虑一下。”
方法二:不再自我惩罚
学会不再自我惩罚,要卸下为童年的不幸承担的责任,将责任归还责任人。
你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和内心的孩子对话。你可以对着自己童年的照片,大声说“你不需要为—-负责!”这句话的中间加上你受到的伤害,比如“他们的忽视”“他们酗酒”“他们的殴打”。接着,重复刚才的句子,但句式改为“我的父母应该为……负责!”
重复以上的练习,让你的感受慢慢适应新的认知。
而面对曾受到的伤害,你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愤怒。管理愤怒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感受。
2)表达出愤怒。比如可以用力捶打枕头,对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吼叫。
3)增加运动量。将愤怒转化为运动,可以释放内心的紧张情绪。
4)不要让愤怒加深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愤怒的感觉既没有错,也没有让人变得卑劣。所以不要因此自我否定。
5)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方法三:对自己负责。
此外,还要学会对自己负责,需做到以下几件事:
1)成为独立于父母的个体。
2)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3)面对童年的事实。
4)承认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
5)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6)面对并且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7)当自己的行为残忍、刻薄,伤害到他人时,改变自己的行为。
8)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治愈内心的童年创伤。
9)重新获得作为成年人的权利和自信。
方法四:用写信的方式和解
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曾经你对我做的。
2)我当时的感受。
3)我的生活受到怎样的影响。
4)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此外,如果父母患病或者过世,也可以写对峙信,不寄出去,或者将信的内容读给父母的照片听。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信任的来源。父母对子女造成的伤害,让孩子无法信任父母,更无法对外界有信心。
对被父母忽视的子女来说,他们很难重获信任感和安全感。因为与父母的关系,是我们成年后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父母给予他尊重与情感上的慰藉,长大后,他也会希望别人这样待他。这种正面预期使人更坦诚且内心柔软。但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充满焦虑、紧张和痛苦,那这些情绪将会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爱孩子。
正如作者所言,爱不只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行为方式。愿你我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愿天下每一个被伤害的孩子都能找回自己,重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