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稿范文
❶ 《雨王亨德森》听书稿
索尔·贝娄是美国学院派作家的代表,一生获了三次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76年,他又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的写作主题是丰裕社会中的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他活了89岁,一生多产,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欲望的人,《雨王亨德森》据说是他个人最偏爱的一部作品。
关于本书
《雨王亨德森》讲的是美国一位富有的理想主义中年人亨德森抛弃日常生活去非洲冒险,进行精神追寻的故事。在美国的豪宅中,亨德森对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他在豪宅中养猪,还做了一系列怪事,后来,他听从内心的声音“我要,我要”,踏上去往非洲的旅程。在非洲大陆的原始部落中,他接二连三地遇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阴差阳错当上了“雨王”,跟国王做了朋友,还差点送了命。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精神和肉体都在不断的折磨中进行着自我认识。
核心内容
亨德森的冒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是“我要活下去”。第二阶段,他明白了这还不够,真正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活下去”,“我该如何面对死亡”。
作为一介莽夫、一个失败的思想者,亨德森的精神历险充满了喜剧性。通过这样一部喜剧,我们能读出,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并没有什么灵药,无论身处闹市还是荒野,真正的问题都是“认识你自己”。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代表作《雨王亨德森》。索尔·贝娄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欲望的美国作家。他活了89岁,一生高产。这个“高产”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他作品高产,84岁时还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二是他结了五次婚,子女众多,还是84岁那年,他最后一个小女儿出生了。
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索尔·贝娄最偏爱的,就是这本《雨王亨德森》。除了因为主题是他擅长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我想,也因为这个故事和他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和欲望。
这本书出版于1959年,主人公亨德森被设定为索尔·贝娄的同龄人,可以看作是作家对这一代人的一个夸张的变形。在亨德森这一代人之前,美国人经历了新教运动、立国制宪、南北战争、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扩张,以及西部大开发。用亨德森的话说就是,“所有一切重大任务和征服都在我之前完成了”。
美国梦已经被前人实现了。亨德森这代人,也渴望参与到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彰显自己的价值,渴望精神上的崇高感。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战后物质生活极大丰裕,消费主义的兴起,他们的生活只剩下平庸的日常,精神彻底陷入空虚。简单地说,他这一代美国人没有机会轰轰烈烈地活,就像亨德森说的,留给他这一代美国人的最大问题是“面对死亡”,他这一代美国人“注定要周游世界以寻找人生的真谛。”
可是,这样的旅行真的能治病吗?这些旅行者们真的能如愿以偿找到自己失落的精神家园吗?在20世纪50年代走向尾声的时候,索尔·贝娄就用他的小说《雨王亨德森》探讨了这个问题。
《雨王亨德森》讲的是一个喜剧化的理想主义者亨德森,去非洲冒险,进行精神追寻的故事。亨德森在现实中的冒险和他在精神世界的冒险同步进行,接下来,我们就从现实中的冒险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部分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的开篇,从亨德森回忆自己是怎么到了非洲开始。开头四章,亨德森讲述了自己在美国遇到的生活和精神困境。在他眼里,自己是一个除了有钱以外,一切都很失败的中年男人。他继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和一座豪宅,本已财务自由,但家庭生活是一团乱麻,他周旋在两任妻子、情人和叛逆的孩子们之间,焦头烂额,非常厌倦。亨德森非常健壮,他身高1米95,体重104公斤,力大无穷。他曾经是军人,参加过战斗,获得过军功章,二战结束后,他健壮的身体还在渴望战斗,他的精神还在渴望来自崇高的刺激,但战后的日常生活却只有令人昏昏欲睡的琐碎无聊。亨德森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浑身的精力无处发泄,脑子里又老想“什么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他总是忍不住要折腾点儿什么与众不同的事做。
亨德森试图从父亲留下的海量藏书中找到关于人生的启示,他翻遍了藏书,结果只找到父亲夹在书里当书签的钱,几乎每本书里都有。你看,他只是翻了翻书,就比以前更有钱了。但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他开始拉小提琴,还想去读医学学位,改行当医生,可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干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后,亨德森又在豪宅里养起了猪,每天光着膀子,砌猪圈,煮猪饲料,他的家人、朋友和邻居都以为他疯了。而亨德森却我行我素,他对比自己年轻20岁的第二任妻子说:“别碰我的猪,它们已经是我的一部分了”。他还试图为这个自己也想不明白的举动找理由,说总是念念不忘《圣经》里的一句预言:“你必被赶出离开世人,与野地的兽同居。”这是希伯来的先知但以理对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做出的预言,这位国王摧毁了耶路撒冷和这座圣城的神庙。
亨德森每天跟猪待在一起,用艰辛的体力劳动发泄着精力,摧残着自己的身体。但这也没什么用,有一天,他身体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大喊着:“我要,我要,我要”。起初,他被这个仿佛有独立人格的声音吓了一跳。“你要什么?”他问这个声音。“我要,我要,我要!”声音回答。如此反反复复,搞得亨德森几乎崩溃。这个声音只有渴望,却没有渴望的对象。
于是,为了搞明白自己心里的这个声音,为了摆脱烦恼的现实,亨德森决定前往非洲探险。这段冒险经历,就是这本书第5章到最后第22章的内容。刚抵达非洲,亨德森兴奋不已,不断地感叹:“多么盎然的生机啊,我感觉自己会在这里交好运。”在非洲,他可不想做一个四处拍拍照的游客,他想去最偏远的、最好从来没有外人去过的部落,还打算在非洲长住。在一个小镇,他雇了一个当地人做翻译,这个翻译叫罗米拉尤,懂部落语言,也会说一点磕磕绊绊的英语,看上去十分寒酸,却有着古代贵族的派头。威武雄壮的亨德森带着他瘦弱的翻译,就像堂吉诃德带着桑丘,一路辗转,进入这片大陆。
第二部分
亨德森先后进入了两个偏僻的非洲部落。
第一个部落叫阿纳维。阿纳维人以养牛为生,但他们并不吃牛,而是把牛当作亲人。亨德森和罗米拉尤来到这个部落的时候,发现这里正遭旱灾,许多牛都渴死了。这时,一个男人走过来向他行礼,还用英语跟他说话,亨德森很惊讶。原来,这个男人是部落的依特洛王子,他曾在东非的港口城市受过中等教育,也曾四处游历。亨德森发现,部落里居然有一个蓄水池。为什么明明有水,牛却渴死了呢?王子告诉他,这是因为蓄水池被诅咒了,水池里出现了一群青蛙,而这里的土著从没见过青蛙。按照他们的观念,绝对不能给牛喝这种里面有动物的水,也绝对不可以惊动饮用水里的动物。
按照部落欢迎陌生客人的习俗,依特洛王子向亨德森发出角力的挑战。在角力中,亨德森凭借自己在部队学会的格斗技巧,打倒了这位部落中最强壮的人。亨德森觉得不好意思,但依特洛却坦然接受了这次失败,并热情地款待了他,带他去见年迈的女王。女王告诉亨德森,他身体里那个“我要,我要”的声音,意思就是“我要活下去”。
听了这句话,亨德森福至心灵,感到终于得到了救赎。陶醉在亢奋的激情中,他一心想要报答女王、王子和部落居民的恩情,他决定为阿纳维人解决蓄水池的难题,给大家一个惊喜。
亨德森一早就单独行动起来,他自信满满地把自己带来的手枪弹药制成了一枚炸弹,扔进了蓄水池。结果,青蛙是炸飞了,但整个水池的水也炸飞了,水一接触地面,立刻就干了。这座历史比整个欧洲还要悠久的水池,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在部落居民的震惊中,亨德森带着罗米拉尤灰溜溜地离开了。
现代文明的智慧解决不了古老的草原文明的难题,站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亨德森,好心办了坏事。他的“我要活下去”,变成了“我让他们没法活下去”,这个时候,所谓的心灵救赎自然成了一个笑话。
离开阿纳维后,亨德森和罗米拉尤艰难跋涉了一个月,才到达了阿纳维王子的朋友达甫国王的部落:瓦里里。
在进入瓦里里之前,罗米拉尤警告亨德森,这个部落的人可不像阿纳维人那么善良。果然,他们主仆二人一进入瓦里里就被俘虏了。两个人被部落的“检察官”关在笼子里一通审问,半夜,他们发现,笼子里还有一具刚刚死去的尸体,亨德森折腾了半夜,把死尸搬了出去,而天亮时他发现,尸体又被不知什么人搬了回来。
这时,“检察官”通知亨德森,可以去觐见国王了;同时,部落要举办一整天的祈雨仪式。走在路上,亨德森才看到,瓦里里部落真的不太善良,绞刑架上倒挂着许多被烈日晒干的尸体,非常吓人。达甫国王告诉亨德森,虽身为即将继位的国王,他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有被反对势力杀害的危险。
在祈雨仪式中,亨德森魁梧的身躯再一次派上了用场,他自告奋勇地搬动了一座所有大力士都搬不动的女神像,结果就成了瓦里里的“雨王”,有了一项职责:代表瓦里里人向上天求雨。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亨德森先是被剥光衣服扔进竞技场,又被扔进池塘里,与野牛滚在一起,被一群祭司鞭打,还要被赶着一圈圈地绕城跑,一通折磨后,亨德森连叫苦的力气都没有了。就在这时,天上下起了特大暴雨。
“雨王”亨德森求雨成功,这拉进了他与即将继位的国王达甫的距离,两人成为了朋友。亨德森这才知道,达甫不但在非洲大城市上过中学,游历过四方,还曾在欧洲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差点拿下医学博士学位。因为父亲突然去世,他才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部落,准备继承王位。按照瓦里里的规矩,达甫面临着生死考验:他必须到森林中猎取一头狮子,才能继位。这头狮子被认为是刚刚死去的老国王的灵魂。受过西方文明训练的达甫表面上服从这种原始的巫术思维,背地里却在抗争。他在宫殿里养了一头普通的狮子,研究它,驯化它,模仿它,以克服自己对狮子的恐惧。他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有朝一日捕获代表老国王灵魂的那头狮子。同时,部落中代表传统文化的巫师等敌对势力,总是逼迫达甫离开这头“邪恶的坏狮子”,尽快去猎取“正确的狮子”。但达甫却迟迟不行动,整天跟亨德森进行各种医学和形而上学的探讨。
达甫国王似乎精通现代知识和原始智慧,他信奉心灵的绝对自由和心灵控制肉体的理论,这些混杂着多种文化的煞有介事的理论,让亨德森非常崇拜。他找寻人生意义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达甫身上。亨德森向达甫讲述自己的困境,达甫告诉他,他在阿纳维学到的“我要活下去”这个说法不错,但这只是真理的开端,真正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活下去”,是“如何面对死亡”。达甫命令亨德森整天模仿狮子,模仿它吼叫、跳跃、捕捉的动作,甚至把亨德森关进狮笼。经历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与死亡的恐惧终日相伴的亨德森好像大彻大悟,把达甫奉为精神导师。
这段冒险终于进入了高潮。在巫师等人的逼迫下,达甫和亨德森终于开始联手行动,去猎取老国王的灵魂,那头正确的狮子。然而,达甫却在捕猎的最后关头落入狮口,死了。亨德森悲痛欲绝,他明白这是巫师等人设下的圈套,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杀死他,于是和罗米拉尤开始逃亡。同时,他也伤感地明白,达甫国王从一开始就看上了他强壮的体魄和容易相信别人的性格,从一开始就想利用他推翻这个部落的宗教,而他当上雨王,也是被设计的结果。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把达甫当作他最好的朋友,感激他为自己的生命带来的一切。
故事的结尾,亨德森与罗米拉尤告别,他把自己的吉普车,和所有随身行李都送给了这位生死与共的朋友。亨德森带着一只象征达甫国王灵魂的小狮子回到了文明世界。在逃回文明世界的路上,在北极冰冻的大地上,他再次怀着激昂亢奋的心情,绕着飞机一圈圈奔跑,满心期待着与自己的老婆孩子团聚,并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冒险经历。
亨德森在现实世界的冒险故事讲完了。总的来说,故事主要围绕亨德森这个具有异于常人的身体的形象展开。在美国,亨德森的身体是他最大的障碍,而在非洲,他的身体潜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野性也最大限度地释放。然而这种释放,要么具有摧毁性的效果,要么被人利用,陷入圈套,这些理想与现实错位的、充满喜感的情节,让《雨王亨德森》成为一个“身体喜剧”。
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亨德森在精神领域的冒险。亨德森这样一个外表上的粗人,心里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而每当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福至心灵时,都会立即遭遇现实层面的巨大打击,这让他看上去更加可笑。作为一个失败的思想者,亨德森的精神冒险充满了喜剧性,这种喜剧性是在与两个部落首领的精神碰撞中完成的。我们着重看一下达甫国王与亨德森之间的碰撞。亨德森是一个从西方文明世界来原始文化中求医问药、希望用原始文化解决现代文明问题的人,而达甫是去西方世界求医问药后、回到原始文化中,希望用现代文明解决原始文明的问题的人。可以说,他们都把其他的文明当成自己所属文明的良药。在精神生活层面,他们是互为镜像的两个人。达甫国王在部落中非常孤独,亨德森的出现让他非常欣喜。原始思维和文明世界的现代精神在这里有了对话,但这种探讨并没有得出什么有意义的答案。就在亨德森似乎找到生命真谛的时刻,达甫死了,剩下的路,亨德森只能自己走完。
对亨德森来说,达甫的死其实是一个礼物。它释放了亨德森,让亨德森失去了长住在非洲部落、继续信奉和依赖精神导师的机会。在逐步认识了力量、勇气、恐惧和死亡之后,亨德森心里那个“我要,我要”的声音停止了,他的精神历险也完成了。他没有放弃现代文明和家庭生活,皈依于原始文化或宗教,而是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世俗生活,并回归到生活之中。“认识你自己”,这就是哲学的终极任务,也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真正解决之道,至于是去非洲冒险,还是在都市中、在日常生活中历练,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索尔·贝娄对亨德森式冒险的深刻反讽。
那么,亨德森最终找到答案了吗?在他的自述中,他找到了。但索尔·贝娄没有把这个小说写成一个西方人去非洲寻找精神家园的俗套,它特别的一点就在于,亨德森不是直接将非洲的原始文化当作灵药一口吞下的,他也不是在冒险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精神升华的。相反,他的冒险处处失败,他是在现实层面中所有行为都彻底失败后,精神上才真正有所领悟的。美国小说家菲利普·罗斯曾这样评论亨德森,他说:“非洲是药物,而亨德森是药品制造者”。也就是说,亨德森不是非洲精神的被动接受者,他主动炮制出了属于自己的药。至于这药能不能真的解决亨德森的困境,读者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谁知道亨德森这次获得的人生真谛是不是最后一次呢?谁知道他下一步又会遭遇什么毁灭性的打击呢?
第四部分
说完了亨德森在现实和精神中的冒险,现在我们不妨跳出故事,从隐喻和象征层面上加深一下对亨德森的理解。
亨德森身材魁梧,在美国的豪宅中,他养猪,穿的也是猪皮皮鞋、猪皮皮衣,戴猪皮手套,背猪皮包,用猪皮钱夹。总而言之,他是“猪”的化身。像猪一样,他生活在物质的富足中,却总在呐喊着“我要,我要,我要”。
在非洲,亨德森经历了一个从“猪”变成“狮子”的过程。国王要求亨德森模仿狮子,是因为预料到自己可能会死,想让亨德森这个来自西方世界的白人雨王继位,去与代表传统的巫师等人对抗,改变自己的部落。他让亨德森通过与狮子共处,模仿狮子的一举一动,学会克服恐惧,直面死亡。在模仿狮子的过程中,亨德森终于懂得了自己在美国时常说的《圣经》里的那句话:“你必被赶出离开世人,与野地的兽同居。”他意识到,也许是因为自己养猪,所以灵魂沾染上了猪的特征,而他真正应该和狮子在一起。就这样,慢慢地,亨德森的灵魂沾染上了狮子的特征。
猪是美国现代社会的象征,意味着物质上的贪婪,和精神上的虚无。这种文明只是一味“想要”,却不知要什么,是一种指向虚无的欲望。而狮子是原始文明的象征,意味着肉体上的野性,和精神上的力量。最后亨德森把国王的灵魂象征,一头小狮子带回美国,隐喻着这个美国人将原始文明带入西方文明。然而,这个结尾却并不乐观。我们不要忘了,亨德森带回的狮子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对现代文明来说,这头狮子最后的归宿,也许只能是被囚禁在动物园中,供游客安全地观看。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像《雨王亨德森》这种讲述在荒蛮之地冒险的小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冒险地当作纯粹的野蛮之地,是西方人征服和驯化的对象,第二个阶段是把冒险地当作乌托邦,那里的人们掌握被现代文明遗忘的真理,第三个阶段,就是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也将原始文明祛魅的阶段。贝娄创作《雨王亨德森》的时期,正是冒险类小说的第三阶段。在他笔下,西方中心主义视角被打破了。西方世界不再是理性的、道德的、成熟的、正常的,而是恰恰相反。亨德森这个人物身上凝聚着美国式的乐观主义、鲁莽和冒险精神,与其说他是个中年人,不如说他是个孩子。对于亨德森这个“孩子”,非洲是个从零开始的试炼场。这本书中,非洲也不再是非理性的、堕落的、幼稚的、不正常的,也并非神秘的、智慧的、神圣的。与亨德森的预期相反,达甫国王并没有向他推销什么非洲的古老智慧,而是用流利的英语向亨德森讲解现代医学、开普勒、居里夫人和亨利·詹姆斯的《心理学》。在这本书中,贝娄把关于两种文明的刻板印象都颠覆掉、把它们的对立性都模糊掉了,他制造出文化的含混与杂糅,展现出了文化的混杂性。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具有前瞻性的。
总结
好,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期的主要内容:
1、《雨王亨德森》是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作品,它是作家有感于时代精神的产物。它讲的是亨德森进行精神追寻的故事。
2、亨德森的冒险经历主要在两个部落中进行。在第一个部落,他明白了他的渴求是“我要活下去”。在第二个部落,他明白了“我要活下去”还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活下去”,是“我该如何面对死亡”。
3、亨德森的形象经历了从“猪”向“狮子”的转化,经历这种转化,他认识了自己,成为了一个“人”。“猪”和“狮子”分别象征着西方现代文明和野性的原始文明。但作家没有简单地把原始文明视为拯救西方文明的良药。在小说中,两种文明都渴望用对方医治自己,但最后都失败了。
4、《雨王亨德森》颠覆了冒险小说中荒蛮地的刻板印象,呈现了文化的混杂性。
❷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大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了解到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物,获得更多的知识。下面是我整理的读书月 演讲稿 范文 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月 演讲稿范文 1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它能让你欢欣鼓舞,也能让你泪流满面;它能让你拍案而起,也能让你抚腮沉思;它能让你收获真知,也能让你收获智慧。它,就是书!
从小我就酷爱读书。我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快乐,读书更是一种超越!记得4月24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在北京图书馆与读者见面时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他还说:“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但是,人通过读书可改变自己。”
是的,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引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壮阔的历史,多彩的世界。我们思想的翅膀可以沉浸在历史的河床里,可以沐浴在迷人的风景中,可以掠过长江、长城,可以跨过黄山、黄河,甚至可以飞到灿烂的银河、浩瀚的宇宙以及更加遥远的未来!
这个月,我们又迎来了全民读书月活动,浓浓的书香将溢满东凤。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在这个夏天里相约,一起走进书的世界,沐浴书香,感悟生活;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我们的内心因为读书而充实,让我们的双眼因为读书而闪亮,让我们的每一天因为有书的相伴而变得更加美好,让浓浓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家园!
谢谢大家!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阅读我快乐》。
说到读书,有人会摇头:“读书苦啊!”是的,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动脑,用心,还要有毅力。
可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时,我就迷上了漫画书,如卜劳恩的《父与子》等,通过漫画中的图画,联想到自己与爸爸的一些趣事,总是让我笑得滚倒在沙发上。漫画书不仅带给我笑口常开的幼年,还让我对画漫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刚上小学,我就阅读带拼音的书,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让我既有美的享受,又从中明白许多道理。
我还慢慢地接触一些科普书,如《 儿童 生活趣味 网络 》这本书,它简直令我入迷了好长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兴趣盎然地翻阅它,并结合自己周围的实物与其对照着看,那份快乐更是无与伦比。它的内容有三大类,分为:衣,食,住。里面图文并茂,既有图签,又有文字。这不仅可以让大家欣赏各类几可乱真的图签,又能通过文字了解许多知识,还可以按文字和图示做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有用的东西,那真是让大家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啊!
一天,当我正在品尝香甜的蜂蜜时,一个疑问立刻在我的大脑中出现了:养蜂人是如何取蜂蜜的?我带着疑惑不解的心情翻开《儿童生活趣味网络》这本书,根据目录我一下子找到了答案:首先,养蜂人打开蜂箱盖,用熏烟器向蜂箱熏烟,使蜜蜂安静下来。然后拔出巢板,用毛刷将停留在上面的蜜蜂掸落,再将巢板架在离心机上旋转,就会从离心机里流出甜甜的蜂蜜。
后来,我就开始接触一些名著了,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岩》、《亮剑》等等,它们不仅给我带来阅读的快乐,更是教给我许多处世与做人的智慧,真是让我受益非浅。
我在书中寻到了那么多的知识与快乐,所以,我爱读书。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童话让我明辩真、善、美,诗歌能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散文 带给我许多新鲜的生命体验,小说教给我怎样做人……
同学们,是书,给我打开了观察大千世界的窗口;是书,让我明了昨天、今天与明天的精彩;更是书,带给我无穷无尽的丰富与快乐……
啊,我阅读、我快乐!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当你沉浸在美味的书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处于现在这个世界,而是处于 故事 中的那个仙境。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使我感触至深。这本书是《爱的 教育 》。里面的主人公是“安利柯”,里面写了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写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的小故事,父母在他 日记 本上写的劝导启发的 文章 ,老师在课堂上读的“每月故事”。老师的爱、朋友的爱、父母的爱,看了都让我引入深思。
这本书每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真是感人肺腑。书中的故事有的凄美,有的欢乐,书里的喜怒哀乐让我仿佛融入了他们当中,让我感到读书时是最快乐的事,就好似一只动听的乐曲;一杯冲洗我心灵的清水;一桌美味的精神大餐……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到了一位好老师,就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和快乐。正如《爱的教育》,这就让我懂得了“爱”!母爱、父爱、关爱、喜爱、恋爱、珍爱。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纯洁、充满“爱”的心!
书的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它形影不离,有了书,我就有了劲头;有了书,我就有了进步。让我们一起行动,去读书,去读好书,去充实我们的人生,从中得到快乐吧!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不断阅读着的人,他的内心是安静的、充盈的,他的举止是从容的、安详的,他像一道风景让人倾心、引人驻足。确实,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的希望之火。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
读书是美丽的。“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书能引导我们与最优秀的人物为伍,使我们置身历代伟人巨匠之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使我们同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
读书是美丽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更认清自身的渺小与浅薄,从而让自己更发奋更努力。
读书是美丽的。美丽不仅在于听书倾诉,与书交流,让书答疑解难;美丽更在于灯光亲吻书页时的脉脉温情,风儿吹拂书页时的沙沙声响,人读书页时心无旁骛的安宁。
那么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读书更是一种责任,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觉得自己越来越忙、越来越累,就像一个天天忙着砍树的伐 木工 人一样,效率反而降低了。为什么?因为忙得顾不上磨一磨手中的那把斧子,忙得已经有好久没有充过电,忙得来不及去看一看,自己的那桶水里究竟还有多少新鲜的营养。教育是一种影响,是心灵对心灵的唤醒,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自己成为一颗健康的种子,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孩子们开启一段美好的读书之旅,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快、收获得更多。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一是要与全体同学一起,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丰富阅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打牢人生成功的知识底色。二是要带领全体学生多读好书,与书为友,在 童话故事 里陶醉,在唐诗宋词中穿行,在无声的语言里,看人文与科技共舞,赏经典与时尚齐飞。三是要学以致用,立志成才,让我们的内心因为读书而充实,让我们的双眸因为读书而闪亮,让我们的每一天因为有书的相伴而意义非凡。
“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此次读书月活动,更加亲近书本,热爱书本;让我们在阅读中,沐浴 文化 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让我们的校园弥漫阵阵书香,让书香伴我们一路前行。
祝愿大家在读书月里都有丰硕的收获!
预祝读书月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爱读书,它似的览车,领大家,目睹美景的壮丽,领略自然的雄奇。
我爱读书,它使我闭目聆听那声来自远古的旷达的声音:夏商周朝三代兴衰;春秋战国五霸七雄;罢黜百家高祖光武;三国战场风起云涌;分久必合天下一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五代十国__王朝;南北宋朝西夏辽金;成吉思汗横扫欧洲;高祖洪武成祖朱棣;康熙乾隆慈禧溥仪……
我爱读书,四大名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三国和西游。桃园三结义,出山第一功;当阳桥前一声吼,喝退曹军水倒流;千里走单骑,孤身救幼主;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连营。三国战场上,斗智斗勇,风云变幻,成为历一段不忘的记忆。西游路上,降妖捉怪,除暴安良,一路上救了多少人,除了多少魔,经了几次难!
我爱读书,书籍能破除迷信,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了那些陈腐的一切,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或观察事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虽然都经竟遭到过质疑,但是历史证明了他们是对的,不是吗?
我爱读书,它使我听到了四季的呼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充满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多么美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天”,秋天充满诗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纯洁无比。
我爱读书,它仿佛带我回到那风云突变的时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陆放翁侠骨柔情,谁人不知!而你,再临死前,依然心系宋朝,好一番忠君爱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岳武穆一心为国,在金人面前树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名,却被歹人所害,令人扼腕息。
我爱读书,它带我游览世界奇观,却可足不出户。它带我到浙江观潮,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秘,到“死亡谷”历险,到金银岛寻宝,到江南水乡采莲……
我爱读书,因为它丰富了我的生活,增长了我的知识,所以,我爱它。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6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古诗,会背了,就在我额头上吻一下。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好多书来丰富自己。
长大后,从幼儿时期的《启蒙》、《幼儿画报》、《看图识字》到小学时期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雾都孤儿》、《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再到初中时期的《 格列佛游记》、《寄小读者》、《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家》、《春》、《秋》、《四世同堂》、《茶馆》、《朝花夕拾》、《中华上下五千 年》、《探索地理》、《狱中书简》、《绞刑架下的 报告 》等等我都爱看。一有空,我就拿起一本书爱不释手,不读完不吃饭,不读完不睡觉。睡觉前我看书,放学回家我看书,外出游玩我带上书,连 上厕所我都夹着一本书。甚至我早上3点醒来就不想再睡,拿起床头的书就看起来。难怪妈妈叫我“小书虫”。
读书,你可知道在这字里行间蕴含了多少乐趣。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读书,可以让我们与高尚的人畅快对谈;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品德、情绪,使之高尚……翻开《中华上下五 千年》,它讲述了中华人民五千年以来的荣辱兴衰。我看到了,汉武帝,以他的雄才伟略和“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那时的我们称霸于世。是他北伐匈奴,西通西域,使中华民族一度走上了强盛。我看 到了,那是慈禧,是她不断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让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饱受欺凌。我与书同欢,与书同悲,但却体会着无限乐趣。那本《 名人 名言 》,让我和高尚的人尽情畅谈,让我有了人生 理想,让我乐观面对生活,是它让我有了不怕失败的心灵……书,我不仅从你身上读出了哲理,更读出了兴致。那本《论语》,教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名言 ,教我不能骄傲,吸取别人优点,不愧为儒家的经典之作。
读书,你会从书中获得许许多多的乐趣。你可以从各种好书中了解到一个人一生的曲曲折折,也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还可以领略到一个小镇的风土人情……
我爱读书,读完一本好书,从书中 总结 、提炼,变为我自己的收获,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我爱读书,书让我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我爱读书,书让我有一种成就感;我爱读书,书使我的心灵得到 美化……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7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现在正是春季,春姑娘正迈着轻快的步伐向人间走来,万物复苏,大地脱下雪花们 编织 的乳白色的厚棉袄,换上了小草们送的绿衣裙。一切都是如此的朝气蓬勃。
这时,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校园,重温那快乐的读书生活吧!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知识与智慧的代名词,如果没有书,如果不学习,人类从古到今将会一直处于茹毛饮血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书,人类不会变得文明,不会变的聪慧,更不会变得明辨是非,懂得事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书将更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你们也读过不少书,童话,小说,科普……
但书不能光”读“。伟大的毛泽东也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读书时要养成以下几点好习惯:
1、不懂的地方多读多问,不要不懂索性就不读,因为这样就可以从书中获取更多丰富的知识。
2、看到好的 句子 要划出并抄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词汇,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3、看完一本书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并向故事中有高尚品质的人学习。
4、还可以把故事继续写下去,这样能增加自己的 想象力 。
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和永远的”好伙伴“——书,一起快乐成长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大全相关文章:
★ 读书的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
★ 关于读书演讲稿范文五篇
★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精选范文
★ 关于读书演讲稿范文
★ 最新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稿大全
★ 读书月演讲稿范文
★ 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稿范文5篇
★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范文800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