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听书空城计

听书空城计

发布时间: 2024-01-30 01:46:17

『壹』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情节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贰』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是真的吗

这句话亦真亦假,虽然没有那么玄乎,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因何在,且听我细细道来!

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看戏,那些大人们最爱看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戏,因为三国中有一个神一样人物,他就是诸葛亮!

所以在那个时候,只要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赢了以后,诸葛亮的事迹就会传到百姓耳中,有时候也真是神乎其神的!

而“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故事也是在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但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诸葛亮比司马懿计高一筹倒是真的,而百姓希望蜀国胜利讨伐曹魏的心情也是真的!

『叁』 除了孔明,还有哪个人也被赐予了“自取之”的权力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谋臣策士,比如说蜀汉有诸葛亮,曹魏有司马懿,东吴有张昭,这些人物的出现似乎改写了三国的历史,但从人物的名气来看,最为出名的当属诸葛亮,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相似之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诸葛亮与张昭,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臣,张昭是东吴的重臣,二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是名震一时的人物,比如二者都十分的博学,而且二者都十分的受重用,都是君王倚重的人才,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为各自的主公排忧解难。

最后,我们来谈谈民间形象,据说在北宋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听书,听书人每当讲到曹操战败的时候,众人都拍手称快,但每当听后刘备战败的时候,众人都痛哭流涕,由此可见,蜀汉人物的民间形象太好了,老百姓都喜欢蜀汉中的人物,久而久之,诸葛亮的形象也随之变得高大起来,这可能与中国的一种文化有关,因为刘备向来以仁义招贤纳士,带兵治国,所以老百姓都很喜欢他,而诸葛亮又是刘备的左右手,所以诸葛亮也随之受到喜爱,因此名声鹊起,所以比张昭要出名,张昭一直以谋臣的形象出现,很少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因此名声并没有那么大。

『肆』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

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天周瑜在营地提出让诸葛亮赶造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草把、稻草人。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蒙蒙,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箭手朝船射箭。一下子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营,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还有精彩的三气周瑜,第一次是赤壁大战,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周瑜火冒三丈。第二次是周瑜本想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气的周瑜大吐血。第三次周瑜向刘备讨荆州,使用阴谋诡计,被诸葛亮识破,攻打失败,活活气死了。我一定要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机智多谋的本领。

三国演义的读搭做后感2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书中一个个传神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苦肉银亏计,空城计等都让人拍案叫绝。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是锋枝神他的壮举之一,令我挥之不去。

三国时期,东吴有个大都督,姓周名瑜字公瑾。他很嫉妒蜀国的诸葛亮,一心想除掉他,可硬杀可能被它国嘲笑。所以周瑜对诸葛亮说:“我们要和曹军在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营中差十万只箭,不知军师十天内可以造完吗?”诸葛亮说“我可以三天做完十万之箭。”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若三天,造不玩,甘惩罚。”

第二天诸葛亮借了十几条船,因为云雾,曹军看不清敌人。所以万箭齐发,射在了草船上了。

第三天,船回来了,一只船上有几千只箭,十多只船就有十万多只,周瑜对鲁肃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真是大快人心!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的经历。书中的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三国归晋,读来无不使人不忍释卷,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的,同时三国的明争暗斗也从这里拉开序幕。在三国武将如林、谋士如雨,我最看重一个人——曹操。虽说诸葛亮用计出神入化,不过他没有曹操豪迈的诗情,也没有曹操严明的军纪,更没有曹操作战时的狠、勇猛。曹操兵多粮足,大名威震江东,可谓谈得上豪杰也。所以说曹操乃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曹操虽未能一统天下,但也在群雄中争得一席之地。我如果生在那时,一定和他结交,并和他豪饮美酒,笑看天下英雄,畅谈统一中原的霸业,给他出谋划策,那就太痛快了。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么好的书。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那样的忠肝义胆,真是不简单。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了解历史,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5

前几天,我看了不少的故事书,非常羡慕那些写故事的作家,他们能写出那么多好看的故事,身受儿童的喜爱.前天,我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我要写许许多多的故事.我要当一个作家”. 作家可不是那么容易当 的 ,要从小培养,所以我现在要写故事……

晚上睡觉,我想:我应该写怎么样的故事呢?‘鬼故事?’不行,我写出来肯定不恐怖,在说了,我看的鬼故事又不多.‘搞笑故事?’不行,我少听搞笑的故事,写出来肯定一点也不搞笑.‘恩!写侦探故事吧’我看过许多侦探的故事和电视,比如:〈〈冒险小虎队〉〉,〈〈大侦探西门〉〉〈〈名侦探柯南〉〉等等。对!就写侦探故事。该怎么写呢?我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真的成为了一位作家,写的侦探故事每个书店都发表了,记者争先恐后的采访我。看着自己发表的故事,我心里好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一定能写出好看的故事,让梦想成真。

……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就是《三国演义》,它是由明朝的罗贯中写的。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被评为“治世之能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和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我喜欢诸葛亮,是因为看过草船借箭和空城计。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从曹操那里借走了10万多支箭,说明了诸葛亮对曹操很了解,知道曹操多疑,不会贸然出兵,所以才有把握去借箭。但站在曹操的角度上想又会觉得曹操很谨慎。空城计里,西城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留在城里,但是诸葛亮很平静的坐在城墙上弹琴,把司马懿吓跑了。

我觉得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用计把司马懿吓跑了,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地敬佩他。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7

读书,可以增加我么的课外知识,因此,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令我无法忘怀。

书中,英雄人物极为多。东汉末年,汉灵帝腐败无能,爆发了黄巾起义,因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带领士兵们去镇压黄巾军。战场上,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仍然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坚强的意志催他们前进,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他们。在刘、关、张的带领下,黄巾军很快被消灭了,国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然而奸臣当朝又成为了一大灾难,董卓就是其中之一。四大美女之一貂蝉使用“美人计”,使董卓丧了命。最后统治整个中国是司马炎,国号为大晋,改年号为秦始元年。从此晋国建立了统一的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早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非常显赫的地位,我真为中国而感到自豪、骄傲。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许多人都百读不厌,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做关羽温酒斩华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共讨逆贼董卓。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力斩各路诸侯多员大将,致使盟主袁绍派将迎敌时,却无人敢应。这时,关羽站了出来,要求迎敌,但因关羽仅仅是一名马弓手,遭到袁绍的拒绝,于是关羽立下军令状前去迎敌。临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说:“暂且斟下,某去便来。”结果,在杯中的酒还没有凉的时候,关羽已经提着华雄的人头掷于地上。因此,给后人留下了“温酒斩华雄”的千古奇谈。

读了这篇文章,关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战、武功高强,但是因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视,最终却凭借自己的胆识与武功证明了自己。同时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判断他人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当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人。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9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很多,我最喜欢关羽,最不喜欢刘备。

关羽信义,忠于刘备。即使曹操给了他很多好处,他也只是认了兄弟情,决心回去。他有足够的勇气砍了六名将军,但这一次表明关羽非常好战,杀死了六名将军。

我最不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他很狡猾,很虚伪。

刘备没有谈忠诚。桃园结义的时候一直说:他不想同一天出生,只想同一天死去。但是他根本就没做。

《三国演义》里奸臣忠臣很多,但关羽才是真正的忠臣,我最喜欢他。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

忠肝义胆兴汉室,奈何万事难如愿。

先主最大愿望便是兴复汉室,却不幸早早殒命。如今蜀汉难胜魏国,后主刘禅出降邓艾。可姜伯约一心欲复兴汉室,还天下一个太平,只得假降钟会,欲借此力灭邓艾。而邓艾于钟会不和,二人敌对。在钟会被射杀之后,姜伯约便自刎而死,蜀汉江山一去不复。不得不说,姜维真的是英雄,乱世之中不忘初心,扛起应有的责任,哪怕以卵击石,也要搏一搏,如此不屈不挠之精神,实乃令人敬佩!

江山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悠悠三国,晋统一。

汉室未兴,天下未平。那个怀大志,斩贼寇,识贤才,统中原,定天下的朝代,便是晋朝!三国之争因此停息,草菅人命的世界,鲜血喷涌的岁月,尸体荒野的大地,此刻,恢复了久违的和平与安宁。

为君王者,非掌权为己任,而以天下为重担。四海腐木焕然,枯草重生,能人志士有才可施,苍生黎民有福能享,八方诸国皆贺国盛,不敢越地半步……信义驻四方,仁,修天下;德,平万世!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1

三国演义,演义三国。相信大家都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有所了解,且都与我一样对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敬佩不已。不过,其中最受众人称赞的当数诸葛亮了。

传说,诸葛亮会呼风唤雨,还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厉害人物。因此,有很多同学崇拜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我也常常想: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会干些什么呢?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会帮助刘备处理国事,整治朝纲,并且告诉他一定要勤政爱民,教育好子孙,这样就不会出现刘禅这样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也就不会使蜀国的江山落入曹操之手了。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会在有生之年创建自己的“后续人才资源队”,不让蜀国从人才济济变得人才没落。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不会一个人单干,我会讲究团队精神,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团队。

假如历史上有我这样的诸葛亮,历史就改变了。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

我读了>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

里面的的人物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英勇无比的张飞;智勇双全的瑜;奸诈狡猾的曹操;义气深重的关羽。精彩的故事有赤壁之战,讲述的是孙刘联合军,借东风火烧曹军连环船,那场面是非常激烈呀!还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八路大军的亲眼目睹下,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一共战了100回合,八路大军都吓呆了!证明这场大战的确很精彩。魏蜀吴之间还展开了许多场精彩的战征我就不一一讲了。

我觉得这种书籍很适合我们看,希望大家多看看!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3

我把《西游记》看完后,妈妈就把《三国演义》的书籍、音频和下载的电视连续剧都给我备齐了。我放学路上在妈妈车上听喜马拉雅的音频,阅读时间看书籍,周末看电视连续剧,妈妈说看书、听书和看剧应该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深刻,故事情节生动,才会有心灵深处的感动。

《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诸葛亮,他聪明睿智、博学多才、羽扇纶巾、气度不凡。他善于察言观色、精通天文地理、游走于枭雄之间,用他的才智帮助刘备争夺天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调配文臣武将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历史场景。

三个枭雄里,我比较欣赏刘备刘皇叔,他心胸广阔、善结名士、用忠义之情号召了一大批的英雄俊杰,我觉得做首领,自己的本事是次要的,但性格的豪迈仗义很重要,这样才能把有志之士集结在自己周围,善用人才,共谋大事。

后三国时代,司马懿也是一个英雄人物,我把《三国演义》看完后就可以观看《军师联盟》了。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4

悠悠三国尘落定,东吴孙权终归冥。大寿将至,终逝去。孙权卒,孙亮继位,魏之司马昭伐吴,却被吴将丁奉一举击败魏国船队。皇族孙峻欲谋杀诸葛恪,掌握吴国兵权,未知成败。

一代豪杰司马懿,身归大地。却说司马懿果真英雄,就连诸葛亮也惧他三分。如今魏主曹睿,昏庸无道,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引得公孙渊起兵造反。身卒后,其养子曹芳继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被司马反诈病消疑。期间,姜维趁乱伐魏,却被郭淮、陈秦用计击败。司马懿病故,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掌魏国大权。

君主昏庸无道,无疑是自取灭亡。古往今来,多少昏君、暴君?无一不引起百姓咒骂,自然也便有了造反之举。

明君之责,非掌权术而已,而令百物之润发,万世之太平,人人之常乐。掌权为乐者,只治得了心病,却治不了其江山天下。故,君王,非个人而言,是举国上下之百姓之福泽!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5

今天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书,我非常爱看。到睡觉时还看。

妈妈不让,曾三次被妈妈警告不睡觉第2天就不让玩电脑,我被逼无奈,只好略施小计。

第1计:跑到wc看,后被妈妈察觉到,不但被妈妈臭骂一顿,还被轰出去。

第2计:曾2次以到厨房吃饭看。

一直看到半夜3点,不过总算看完了。第2天一副崭新的黑眼圈诞生了。

我来给大家讲讲。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赵云。先说曹操吧,世人都说曹操是奸雄,可我并不这么认为。青梅煮酒时,曹操完全有机会杀了刘备,以除后患。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这点完全可以显出曹操的大义。这点是周瑜完全做不到的,他眼里只有诸葛亮,一直想杀他。后来他发现刘备也不简单,便想杀刘备,或把他留在江东。可见周瑜气量是如此狭小。

三国演义是本好看的书,请大家都来看看!

『伍』 《孙子兵法》听书笔记03-《始计篇》诡计,就是引诱对方犯错误

(职场:具体战术技巧)

关键点:一、12条诡道,也就是12条骗术。做事靠实力,靠五事七计,不要靠骗术。

二、赵云的空城计:主客虚实,得失不对等,所以曹操撤走。知战之地,知战之时,则可千里而会战

三、如何应用:

1.引导对方放错误

2.不忘初心,不忘本谋

3.不要贪心,不存侥幸

金句:

1. 俗话说“兵不厌诈”,但是你不能靠学了骗术就上战场。就像你做任何事情一样,打仗靠的是实力,不是靠骗术。

 

2. 骗术是到了那个时候,灵机一动,可能有那么一招。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有用,可能没用,那是不能依靠的。

 

3. 曹操说:诡道,“常法之外也”

孙子说:“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李世民说,兵法就四个字 “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地去引诱对方犯错误。

 

4. 面对诡计,一是不忘本谋,二是不存侥幸,三是不要贪心

自我总结:“兵者,诡道也。”

不要被这句话误解,打仗,靠的是实力,是五事七计,是原则,不是奇谋巧计。

曹操说:诡道,“常法之外也”

 

一、12 条诡道:

孙子讲了十二条诡道,也就是十二种骗术。

1. 能而示之不能

本来我能的,但我示弱,假装我不能。

2. 用而示之不用

我准备用了,我假装不用来骗你。

例子:白登之围

娄敬说,正常来讲两国交战之前,双方都要耀武扬威来吓退对方,但是我去匈奴一路所见老弱病残。这不科学呀,必然有诈,他就是引诱我们去打的。

结果刘邦被困

匈奴的冒顿单于在这里用的就是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士兵、战马我都有,但是在大战之前我先藏起来。

3.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明明我们摸到他鼻子底下了,还放出假情报,让他以为我们很远,麻痹他。或者我们离得很远,却假装我们的大军已经到了,吓唬他撤退,甚至是诈他投降。

例子:拿破仑就这么俘虏过奥地利的军队,他在战场上突然和一支奥地利军队遭遇,他的人少,对方人多。拿破仑摆出主力的架式,直接大大咧咧地就命令他们投降。奥军就上当了,举手缴械投降。

4. 利而诱之

就是用利益来引诱他犯错。 

例子:白登之围里匈奴的冒顿单于和妃子,也是因为利益放过了这个可以打击刘邦的战机。

5. 乱而取之

把它搅乱,浑水摸鱼,乱中取胜。这跟三十六计联系起来了,三十六计里面有浑水摸鱼这一计。

6. 实而备之

如果他的兵势很坚实,那我就要小心地防备。

7. 强而避之

如果他的兵势很强大,我就要避开他的锋芒,不要跟他直接交锋。

8. 怒而挠之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激将法,给他挠挠。

例子:在五丈原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人的衣服,就是激他出战。但是司马懿不怕你挠,你挠你的,女人衣服我收下,我就不跟你作战。

9. 卑而骄之

假装卑微,让他骄傲不防备

例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夫差生病了拉的屎,勾践去尝他的粪便,说通过尝他的粪便知道他的健康状况,你想他已经卑微到什么程度了。

正常来讲,一个人卑微到这样的程度,他肯定有阴谋。但是每个人都有骄傲自大的弱点,夫差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这么卑微,所以他就上了勾践的当,最后被勾践灭了。

10. 佚而劳之

就是折腾调动敌人,让他疲于奔命,不停地来骚扰他,让他一刻也不得休息。

11. 亲而离之

就是使离间计。

例子: 我们在讲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也是离间了赵王跟廉颇的关系,这才换上了赵括。

12.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趁他不防备,给他来一个突然袭击。

小结:我们讲“五事七计”的时候,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我们觉得自己能用上。

这十二招学了之后,恐怕你不一定用得上。

俗话说“兵不厌诈”,但是你不能靠学了骗术就上战场。就像你做任何事情一样,打仗靠的是实力,不是靠骗术。

骗术是到了那个时候,灵机一动,可能有那么一招。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有用,可能没用,那是不能依靠的。

二、举例:赵云的空城计

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赵云负责防守别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去察看地形,突然就和曹操大军遭遇了。赵云且战且退,曹操大军就一路追来。赵云退回军营,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曹操要判断现在什么情况:他几十个人出来,然后我一路打打停停,他到了军营里面,大开其门,偃旗息鼓,好像是一座空营。

现在曹操面临单选题:

A.赵云是出营侦察,与我大军遭遇,掉我掌心里了,现在我扑上去就可以把他灭了。

B.赵云可能早就发现我们的大军了,故意派出小股部队来引诱我,假装失败,一路把我引到他这座空营里来,周围他早都埋伏好了,我只要一冲上去,他的伏兵尽起,我今天就死在这儿了。

曹操继续用《孙子兵法》来思考:今天这一仗不是我计划中的,如果我不碰见他,我根本就不会到这儿来。

兵法里又讲,“知战之地,知战之时,则可千里而会战。”简单地说,选择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作战,都是由我来选择,我定好时间、地点,把他弄到这儿来跟他战。

今天这情况不是我曹操安排的,没有他我根本不会到这儿来,那多半就是赵云安排的

所以说他为主,我为客,他为实,我为虚。

选B ,交卷

曹操的选择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你不能按结果去看。如果你在那时,还是应该做出曹操的选择。

因为得失不对等

假定你赢了,你也就灭了一个小赵云而已;假定你是上了赵云的当,可能今天就把你曹操本人解决在这儿了,这个得失是不对等的。

打仗不靠假动作,还是靠实力

曹操说:诡道,“常法之外也”

这些诈术都不是主要的,它是在我们正常之外,到时候随机应变,临时发生的一些偶然。

孙子说:“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最后一步、临门一脚就靠这个取胜,但是不能先教给你。因为先教给你,你也没用,这完全是在最后灵机一动的东西。教你一个空城计,你能有用吗?

三、总结:如何应用?

1. 诡道是引诱对方犯错误。

李世民说,兵法就四个字 “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地去引诱对方犯错误。

2. 不忘初心、不忘本谋

你本来是怎么谋划的,你别忘了。

3. 不要贪心、不存侥幸

我们不能研究怎么去骗别人,但是我们得研究怎么防止被别人骗。

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

不是靠智慧,而是靠你的修养

热点内容
有异能的军人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6 21:18:32 浏览:655
最好看的言情玄幻的小说 发布:2025-07-16 21:01:05 浏览:123
校园女主系统小说 发布:2025-07-16 21:00:48 浏览:816
gl高质量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6 20:55:47 浏览:842
言情隐婚总裁小说 发布:2025-07-16 20:42:41 浏览:329
小说推荐文件 发布:2025-07-16 20:35:37 浏览:576
宝贝妹妹太诱人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7-16 20:15:33 浏览:79
火影txt小说字数txt排行榜 发布:2025-07-16 19:53:23 浏览:374
最好看的军旅高干小说 发布:2025-07-16 19:34:54 浏览:546
最新好看小说合集打包 发布:2025-07-16 19:21:34 浏览: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