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然后跟着看效果好嘛
㈠ 边听书边看书
最近找到了适合我的一种学习方法——边听书边看书。这里的听书听的是书本内容的朗读版。我目前认为比起自看自学,这样的方式更加有效率,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科目,原因如下:
一,有助理解。最近在看普心和经原,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书,概念多,专业术语多(最重要字多)。作为一个小说龄很多年的人,我原打算把看小说时一目多行的技能运用上来,事实就是呵呵。概念很多且复杂,一句话需要看好几遍甚至需要分离句子成分去分析,上一句话的理解直接影响下一句话的理解。碰到极其晦涩难懂的含义时,说是一个字一个字看都不夸张(尤其是普心/哭泣)。而当我听书时,我发现所有句子都会变得略微连贯,这是因为朗读者在朗读时会根据音节有轻微的停顿,而大多数音节跟句子成分是相对应的,因此这能帮助我们更有效的理解句子,理解概念。
二,引发思考。人在倾听的时候思维更为自由和开放。当我们在听老师上课时想到的问题远比看书时想到的问题多。这是因为在看书时,我们更倾向于接受,而听他人讲话时,我们更倾向于质疑,而质疑就是思考的开始。因此仅管听书听的只是书本的语音版,也比我们沉默看书来的更有趣,更能引发思考。
三,提高效率。我发现,人的阅读是有误差的——上一行的字会看到下一行去,“不”字会莫名其妙被吃掉或被添上等。这样的误差会影响我们的理解,为了纠正就要反复读,而这样的反复读,使得原本就枯燥的专业书更加让人两眼昏花、口吐白沫。而听书,最直接的就能避免这种阅读误差,准确性得到保障。且根据研究,眼睛对于图像的敏感度高,每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最先吸引我们的就是图片,哪怕是一个印章,这是因为从一出生,眼睛就接收大量点与线构成的图像信息;而对于文字,尤其是大量文字,耳朵的敏感度更高,正如我们随意坐着,就能不经意听到隔壁桌在说着小秘密,这是因为从一出生,耳朵就接收大量的语言和语音信息。根据上述原理,听书能够让我们更容易地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增强我们的理解,从而提高清唯效率。
四,不再孤独。一个人的学习是孤独但充实的,但有个人能陪伴岂不是更好?听书,让你有一个虽然只存在在耳机里,但同样热爱学习的神秘朋友,让你的学习不再孤单!!(哈哈哈哈哈哈,这一点纯属胡邹。)
最后,关于这类的app还是蛮多的,供大家任意选择,而我,一个一冲动给喜马拉雅充了钱的人,不配用别的app。(ps:本文提到的是免费的,名家讲师芦正激那种是需要付费的。)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你多半相信了上陪袜文所讲,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谢你,是你让我相信,
原来我这么能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开玩笑了,上述建议都是我亲身感受,希望有一丢丢作用,笔芯
㈡ 陪孩子听有声书,可以起到阅读的效果吗
陪孩子听有声书不能起到阅读的效果。一种是用听的方式,一种是用看的方式。阅读主要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既然是视觉材料就是用看的方式,这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需要沉下心来去品味书中的味道,通过看的方式对书的理解领悟,吸收等思维过程。
通过有声书阅读会减少阅读的乐趣,但并不代表有声书 没有用处,听书总比不看书来的好。听书也可以让孩子更有想象力,同时也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识字量比较少,用听的方式能够更理解书中的内容。
建议将听书和纸质书阅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这可以让孩子将听觉的视觉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如果孩子对阅读纸质书没什么兴趣,可以先让他听书再逐渐的对阅读产生兴趣。不能只听书还是得适当的阅读,才能提高整体的阅读水平 。
㈢ 最近不方便看书,听书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吗
看个人习惯和书的类型。
有的人、有些类型的书听书可以和看书达到一样的效果。但有些需要边看边动脑思考的书,听书效果可能就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