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打一肖
Ⅰ 浠涔堝皬璇磋蒋浠跺彲浠ュ惉涔
鐜板湪鍑犱箮鎵鏈夊皬璇磋蒋浠堕兘鍏锋湁鍚涔﹀姛鑳姐傚ソ鐨勫惉涔﹁蒋浠舵湁锛
1銆併婂枩椹鎷夐泤銆
鍦ㄨ繖娆捐蒋浠堕噷鎴戜滑鍙浠ヨ诲埌寰堝氱殑灏忚达紝姣旀柟璇村湪杞浠堕噷鎴戜滑鍙浠ュ惉鍒版捣閲忕殑鍏嶈垂灏忚达紝骞朵笖鎴戜滑鍙浠ヨ繘琛屽緢澶氱殑鍔熻兘锛屽儚鏄鎴戜滑鍙浠ュ惉姣忔棩蹇呭惉锛屽張鎴栬呮槸鎴戜滑鍙浠ュ幓鍚鏈夊0灏忚淬
2銆併婂井淇″惉涔︺嬫槸涓娆炬柊鎺ㄥ嚭鐨勫惉涔﹀钩鍙帮紝鍜屾棗涓嬬殑璇讳功骞冲彴杩涜屼簡鑱斿姩锛屽ぇ瀹跺彲浠ュ湪鍏朵腑浜鍙楀埌娴烽噺鐨勫厤璐硅讳功鍚涔﹀唴瀹癸紝鑰屼笖杩樻嫢鏈変竴涓寮哄ぇ鐨勭郴缁熶綔涓烘敮鎾戞敮鎾戯紝鐢ㄦ埛闄や簡鍏嶈垂鐨勮妭鐩涔嬪栵紝杩樿兘澶熶娇鐢ㄨ幏寰楃殑绉鍒嗗厬鎹㈤槄璇婚儴鍒嗛渶瑕佹敹璐圭殑鍐呭广
3銆併婄暘鑼勭晠鍚銆
杩欐槸鏌愰煶鎺ㄥ嚭鐨勪竴娆惧厤璐归煶棰戣蒋浠讹紝鍦ㄨ蒋浠堕噷鎴戜滑鍙浠ヨ繘琛屽緢澶氱殑鐜╂硶锛屾瘮鏂硅村湪杞浠堕噷鎴戜滑涓嶄粎鍙浠ョ湅鍒版捣閲忓厤璐圭殑灏忚达紝鑰屼笖鎴戜滑鍙浠ュ厤璐圭晠鍚娴烽噺鐨勫皬璇淬
4銆併婅溁铚揊M銆
鍦ㄨ繖娆捐蒋浠堕噷鎴戜滑鍙浠ヨ繘琛屾捣閲忕殑鐜╂硶锛屾瘮鏂硅村湪杞浠堕噷鎴戜滑鍙浠ョ湅鍒版捣閲忕殑绮惧搧涔︾睄锛屽苟涓斿湪杞浠堕噷鎴戜滑涔熷彲浠ュ幓鍚鍒版捣閲忕殑灏忚达紝姣斿傝撮兘甯傜埥鏂囷紝鎮鐤戯紝瑷鎯呯瓑绛夈
5銆併婅繛灏氬厤璐硅讳功銆嬫槸涓娆惧叿鏈夎秴楂樹汉姘旂殑鍚涔﹁蒋浠讹紝杞浠朵腑涓嶄粎鏈夊緢澶氱殑鍘熷垱灏忚翠綔鍝佸彲浠ュ厤璐归槄璇伙紝鑰屼笖杩樺甫鏈夊ぇ閲忕殑鍚涔︺佽讳功銆佷功璇勬垨鑰呮槸璁叉晠浜嬮煶棰戝唴瀹癸紝杞浠舵敮鎸佽繖浜涢煶棰戣妭鐩鐨勭荤嚎涓嬭浇锛岃╁ぇ瀹跺湪澶栭潰涔熷彲浠ラ殢鏃剁晠鍚銆
6銆併婃噿浜哄惉涔︺
鍦ㄨ繖娆捐蒋浠堕噷鍝︽垜浠鍙浠ュ惉鍒板緢澶氱殑涔︼紝姣斿傝存垜浠鍙浠ュ幓鍚鍒版渶杩戝垰涓婄嚎鐨勫悇绉嶆柊涔︼紝骞朵笖鍦ㄨ蒋浠堕噷鎴戜滑涔熷彲浠ュ幓涓嬭浇鐒跺悗杩涜屾敹鍚銆
7銆併婁功鏃楀皬璇淬嬭潐鑱斿崄鍛ㄥ勾鐨勭煡鍚嶇綉绔欙紝鎷ユ湁瓒呭ぇ鐨勪綔鑰呭簱鍜屽己澶х殑涔﹀簱锛屽熀鏈浠涔堢被鍨嬬殑閮借兘鍦ㄨ繖涓骞冲彴鎼滅储鍒帮紝涔熷紩杩涗簡鏈杩戝嚑骞存瘮杈冪伀鐨勫惉涔﹀姛鑳斤紝瑙f斁鍙屾墜涓嶇敤鍐嶄竴椤典竴椤靛線鍚庣炕锛屾瘮鑷鍔ㄧ炕涔﹁繕瑕佺渷浜嬬殑璁剧疆銆
8銆併婁竷鐚鍏嶈垂灏忚淬
鎯崇湅姝g増鐑闂ㄥ皬璇达紝鍙浠ユ潵涓冪尗鐪嬬湅鍝︼紝涓冪尗鍏嶈垂灏忚撮噷闈㈡湁寰堝氶兘鏄鏀圭紪鎴愪负褰辫嗗墽锛岄潪甯稿彈浜鸿拷鎹х殑灏忚碔P锛岄兘鍙浠ラ夋嫨锛孉PP璁剧疆鍏嶈垂闃呰诲勾闄愭槸100骞达紝杞浠惰繕鏂板炰簡琛ㄦ儏鍖咃紝涔︾剧殑鍒犻櫎澧炲姞绛夛紝闃呰诲惉涔︿綋楠岄潪甯告掞紝杩樻湁褰撲笅鏉ㄧ传鑲栨垬鑱旇備富婕旂殑銆婁綑鐢熻峰氭寚鏁欍嬫g増灏忚达紝鍏嶈垂鐪嬪師鐗堛
9銆併婁竴绫抽槄璇汇嬫槸涓撲负鍦ㄦ牎瀛︾敓璁捐$殑涓娆句紭璐ㄨ讳功杞浠讹紝鍦ㄨ繖閲屾湁鏈鍏ㄧ殑绮惧搧鍥句功渚涘︾敓闃呰伙紝涓栫晫鍚嶈憲锛屼紭绉鐨勬暎鏂囦功绫嶇瓑锛岃繕鏈変笓涓氭暀甯堢殑鍘熷0鏈楄碉紝甯鍔╁︾敓璁板繂璇炬湰鐭ヨ瘑锛屾瘡鏃ョ簿褰╂帹閫佸悇绉嶅悕瑷璀﹀彞锛屾嫇瀹借嗛噹绉绱鍐欎綔绱犳潗銆
10銆併婂緱闂村厤璐瑰皬璇淬
鍦伴搧閫斾腑闃呰诲埄鍣-寰楅棿鍏嶈垂灏忚达紒鍏ㄧ▼鏃犲箍鍛婏紝缁胯壊闃呰伙紝杞浠堕噷鐨勬墍鏈夊皬璇村叏閮ㄦ敮鎸佸厤璐归槄璇诲叏鏈锛岀ュ彑鏃犳猴紒寰楅棿鍏嶈垂灏忚碅PP浼樺寲浜嗙敤鎴烽槄璇讳綋楠岋紝鍦ㄩ槄璇昏儗鏅锛屽瓧浣撳拰鏁翠綋鎺掔増涓婂仛浜嗚繘涓姝ユ彁鍗囷紝璁╅槄璇绘洿鑸掗傦紝缂撹В闀挎湡闃呰诲甫鏉ョ殑瑙嗚夌柌鍔筹紝涔﹀簱涓鐩翠笉鏂鐨勬洿鏂帮紝鏇村氭洿濂芥洿澶氱嶇被鐨勫皬璇存簮婧愪笉鏂锛屾瀬澶х▼搴︿赴瀵岄槄璇荤被鍨嬨
Ⅱ 鑵捐闊充箰濞变箰闆嗗洟鎸佺画鍔犵爜闀块煶棰戣禌閬撴噿浜虹晠鍚鎵撻犳湁澹板唴瀹圭敓鎬佸湀
杩戞棩锛岀涔濆眾涓鍥界綉缁滆嗗惉澶т細鍦ㄦ垚閮戒妇琛岋紝鑵捐闊充箰濞变箰闆嗗洟锛圱ME锛夌櫥闄嗘ゆ″ぇ浼氾紝骞朵妇鍔炵綉缁滃奖瑙嗛煶涔愪骇涓氳哄潧锛屽紩璧蜂笟鐣岀殑骞挎硾鍏虫敞銆傛嵁澶т細涓婂彂甯冪殑銆2020骞寸綉缁滃奖瑙嗛煶涔愭姤鍛娿嬫樉绀猴紝2020骞存挱鍑虹殑缃戠粶褰辫嗕綔鍝侊紝绱璁″湪闊充箰骞冲彴鍙戝竷鍘熷0闊充箰2816棣栵紙鍚姝屾洸鍜岄厤涔愶級锛岃緝2019骞村悓姣斿為暱28.4%銆傚叾瀹烇紝闄や簡缃戠粶褰辫嗛煶涔愶紝闅忕潃鏈夊0涔︺佺浉澹般佸箍鎾鍓х瓑闀块煶棰戝唴瀹圭殑澶氭牱鍖栧拰浜虹兢闇姹傜殑鎻愬崌锛岃秺鏉ヨ秺澶氱殑浜洪夋嫨闀块煶棰戝~琛ユ棩甯搁氬嫟銆佸仴韬銆佸跺姟绛夌庣墖鍖栨椂闂达紝婊¤冻鍖呮嫭瀛︿範姹傜煡銆佸ū涔愪紤闂层佸績鐏靛惎杩銆佹儏鎰熸不鎰堢瓑澶氬厓鍖栭渶瑕併傚箍娉涚殑甯傚満闇姹傚拰娼滃湪鐢ㄦ埛锛屼篃鏄浼楀氬湪绾块煶棰戝钩鍙扮悍绾峰竷灞闀块煶棰戠殑鍘熷姩鍔涖
浠2020骞4鏈堟e紡鍙戝竷闀块煶棰戞垬鐣ュ悗锛岃吘璁闊充箰濞变箰闆嗗洟锛圱ME锛夊湪闀块煶棰戦嗗煙鍙栧緱浜嗚屼笟棰嗗厛鐨勪紭鍔垮湴浣嶃傛埅鑷2020骞村簳锛孴ME闀块煶棰戜笟鍔℃湀娲昏穬鐢ㄦ埛鏁帮紙MAU锛夊巻鍙叉х獊鐮1浜裤傛嵁鍏鍙歌储鎶ユ樉绀猴紝2021骞翠竴瀛e害锛孴ME闀块煶棰戞巿鏉冧笓杈戞暟閲忓悓姣旇秴杩300%锛岄暱闊抽戞笚閫忕巼杈惧埌20.0%锛岃繙杩滈珮浜庡幓骞村悓鏈熺殑5.5%銆傚挨鍏舵槸浠婂勾4鏈23鏃ワ紝TME瀹e竷鏃椾笅閰锋垜鐣呭惉涓庢噿浜哄惉涔﹀悎骞跺崌绾т负鍏ㄦ柊鍝佺墝鈥滄噿浜虹晠鍚鈥濓紝闀块煶棰戜笟鎬佽竟鐣屼笉鏂鎷撳睍锛屾湁澹板唴瀹圭敓鎬佸湀鎸佺画鎵╁ぇ锛屼负鈥滃叏鐢熸侀煶棰戝钩鍙扳濈殑缂旈犳墦寮鏇村ぇ鐨勬兂璞$┖闂淬
鍐呭逛负鐜嬶紝澶氬厓IP鐭╅樀鏋勫缓闀块煶棰戠敓鎬佷綋绯
浼樿川鐨勫唴瀹规槸闊抽戝圭敤鎴风殑鍚稿紩鍔涗箣婧愶紝闀块煶棰戞垬鐣ュ疄鏂戒竴骞存潵锛孴ME鎼烘墜闃呮枃闆嗗洟銆佷腑鏂囧湪绾裤佺旱妯涓鏂囩綉銆佸揩鐪嬫极鐢汇佹湁濡栨皵绛夊ご閮ㄦ枃瀛﹀拰婕鐢诲唴瀹规柟锛岄氳繃IP鍏ㄧ敓鍛藉懆鏈熷紑鍙戜笌杩愯惀鑳藉姏锛屼负鎳掍汉鐣呭惉闀块煶棰戜笟鎬佺殑杈圭晫鎷撳睍濂犲畾浜嗗熀纭銆傜洰鍓嶏紝鎳掍汉鐣呭惉鎷ユ湁鍖呮嫭鏈夊0涔︺佸浗婕銆佷汉鏂囥佺浉澹般佸効绔ャ佺患鑹虹瓑鍦ㄥ唴鐨19澶у唴瀹瑰搧绫伙紝褰㈡垚浼樿川鍐呭瑰搧绫烩滃叏鍨掓墦鈥濅箣鍔匡紝鍏ㄥ満鏅钃勭Н娴侀噺姹狅紝鍏ㄦ柟浣嶆弧瓒崇敤鎴风殑鐣呭惉闇姹傘
鐩樼偣鎳掍汉鐣呭惉鐨勫氬厓IP鐭╅樀锛岀垎娆剧粡鍏镐綔鍝併佹槑鏄熷悎浣滅郴鍒椼佷富鎾鎾瀹㈢郴鍒楁槸鈥滃惛绮夆濈殑鏍稿績鍐呭广傚湪鐖嗘剧粡鍏镐綔鍝佹柟闈锛屻婄洍澧撶瑪璁1-8銆嬨婇洩涓鎮嶅垁琛屻嬨婂墤鏉ャ嬬瓑鐖嗘惧皬璇达紝銆婇獑椹肩ゥ瀛愩嬨婃椿鐫銆嬬瓑缁忓吀浣滃搧锛屼互鍙婂ソ鑾卞潪澶IP銆婅倴鐢冲厠鐨勬晳璧庛嬨婁簡涓嶈捣鐨勭洊鑼ㄦ瘮銆嬬瓑锛岀悍绾锋眹鑱氫簬鎳掍汉鐣呭惉锛屼互闀块煶棰戝舰寮忔簮婧愪笉鏂鍚稿紩娴侀噺锛屾垚涓哄惛鐫涘湀绮夌殑鍒╁櫒銆
鍦ㄦ槑鏄熷悎浣滄柟闈锛屾噿浜虹晠鍚涓庡綋绾㈡槑鏄熴佺綉绾㈠ぇ鍜栨惡鎵嬶紝浜у嚭涓绯诲垪闀块煶棰戜綔鍝侊紝涓虹敤鎴峰甫鏉ュ叏鏂板惉瑙変韩鍙椼傚寘鎷姹熺枏褰便佹堡鍞鍦ㄥ唴鐨勭櫨浣欎綅鏄庢槦锛屽綍鍒朵簡銆婃睙鐤忓奖鐨勭孩鍞囪淬嬨婁綘濂藉憖锛佹晠瀹鈥斺斿惉瑙佷綘鐨600骞淬嬬瓑鑷鍒跺唴瀹癸紝寮哄寲浜嗛暱闊抽戠殑IP灞炴с傝敗搴锋案銆侀煩闆銆佷笂瀹樻枃闇茬瓑鏄庢槦澶у挅涔熷姞鍏ヤ富鎾闃靛癸紝杈撳嚭浼樿川鍐呭广傞氳繃涓嶆柇寮曞叆鏄庢槦澶у挅涓绘挱璧勬簮锛屾噿浜虹晠鍚澶у姏鍩硅偛UGC鍐呭圭敓鎬侊紝婊¤冻鐢ㄦ埛瀵归煶涔愬ū涔愬唴瀹归渶姹傚拰鎯呮劅闄浼撮渶瑕侊紝鍚屾椂涔熼氳繃鍐呭硅兘鍔涚殑鎻愬崌锛屽炲己鏍稿績绔炰簤鍔涖
闅忕潃闊充箰浜鸿亴涓氬彂灞曚笌妯″紡鐨勬棩娓愭垚鐔燂紝鎾瀹㈡枃鍖栨棩鐩婇庨潯锛屾噿浜虹晠鍚涓婄嚎浜嗏滄挱瀹⑩濈嫭绔嬫ā鍧楋紝杩涗竴姝ヤ赴瀵屽钩鍙颁笌涓鏂囨挱瀹㈠唴瀹圭敓鎬侊紝鍦ㄤ績杩涗富鎾鑱屼笟鍙戝睍鐨勫悓鏃讹紝涔熶负闀块煶棰戝彈浼楀甫鏉ユ洿澶氬厓鍖栫殑鍙鈥滃惉鈥濅綔鍝併備緥濡傚湪涓ゆф儏鎰熶笂锛屾噿浜虹晠鍚涓庣▼涓銆佽晩甯孍rin銆佺伒榄傛湁棣欐皵鐨勫コ瀛愩佹灂杈圭粡鍏搞丏J褰煎哺绛夊叏缃慣op绾т富鎾杈炬垚鐙瀹跺悎浣滐紝鍚稿紩浜嗗ぇ鎵圭ǔ瀹氱殑鍚浼椼備緷鎵樻捣閲忎紭璐ㄥ唴瀹癸紝鎳掍汉鐣呭惉鏋勫缓浜嗛暱闊抽戣屼笟鐨勫潥瀹炲熀搴曪紝鎾鍔ㄥ競鍦虹┖闂达紝鎵撻犵敤鎴峰枩鐖辩殑鍏ㄥ搧绫汇佸勾杞诲寲闊抽戝钩鍙般
婵娲诲為噺锛屸滃叏鐢熸侀煶棰戝钩鍙扳濆垱閫犻暱鏈熶环鍊
瀵逛簬TME鐨勯暱闊抽戞垬鐣ワ紝闆嗗洟CEO褰杩︿俊琛ㄧず锛屸滄垜浠灏嗛氳繃鍦ㄧ嚎闊充箰鍜岀ぞ浜ゅū涔愭湇鍔$殑鍗忓悓锛屽姪鍔涢暱闊抽戜笟鍔″彂灞曪紝骞跺姞閫熸帹鍔ㄩ煶涔愪笌闊抽戠殑铻嶅悎鍙戝睍锛屼负鐢ㄦ埛鎻愪緵鏇翠赴瀵屽拰浼樿川鐨勮嗗惉鍐呭逛笌浜у搧浣撻獙銆傗
浣滀负TME鍦ㄩ暱闊抽戣禌閬撴寔缁鍔犵爜鐨勯噸瑕佷竴姝ワ紝鎳掍汉鐣呭惉涓嶄粎鎷ユ湁娴烽噺浼樿川鐨勯煶棰戝唴瀹规睜锛岃繕閫氳繃鍗撹秺鐨勭敤鎴蜂綋楠岋紝鏋勫缓鈥滃叏鐢熸侀煶棰戝钩鍙扳濓紝绉鏋佹帹杩涢暱闊抽戞垬鐣ョ殑钀藉湴锛屽缓绔嬧滃0鈥濃滀箰鈥濆悎涓鐨勬柊鍦烘櫙锛屼笉鏂婵娲荤敤鎴峰為噺骞跺炲己娑堣垂鑰呯矘鎬с
鍦═ME闀块煶棰戞垬鐣ユ帹鍑轰竴鍛ㄥ勾涔嬮檯锛孴ME寮鍚鈥滃懆骞寸敤鎴风忓埄澶ц禒閫佲濇椿鍔ㄣ傚熀浜庤吘璁闆嗗洟涓嶵ME寮哄ぇ鐨勫晢涓氱敓鎬佽祫婧愶紝澶氬勾绉绱鐨勭ぞ浜ゅ箍鍛婃柟娉曡轰笌涓板瘜浼樿川鐨勫垱鎰忛煶棰戝唴瀹瑰簱锛岀敤鎴峰湪娲诲姩鏈熼棿鏀跺惉TME鏃椾笅骞冲彴绮鹃変粯璐归暱闊抽戝唴瀹规椂锛屽钩鍙板皢缁欎簣鐢ㄦ埛鍏ㄩ濊ˉ璐达紝閫氳繃鏀跺惉銆佹敹鐪嬫縺鍔遍煶瑙嗛戝嵆鍙鐣呬韩骞冲彴鍐呮捣閲忎紭璐ㄧ殑闀块煶棰戝唴瀹广傞氳繃鈥滃懆骞寸敤鎴风忓埄澶ц禒閫佲濇椿鍔锛岄暱闊抽戞秷璐瑰湪鐢ㄦ埛缇や綋涓鐨勬櫘鍙婃ф洿楂橈紝杩涗竴姝ユ彁鍗囪屼笟娓楅忕巼锛屼互娴烽噺浼樿川闊抽戝唴瀹逛績杩涙枃鍖栨櫘鎯犮
鎳掍汉鐣呭惉鍊惧姏鎵撻犵殑銆婇洩涓鎮嶅垁琛屻嬨婂墤鏉ャ嬨婄櫧澶滆拷鍑躲嬨婅胺鍥村崡浜銆嬨婇晣榄傝椼嬬瓑澶氭剧簿鍝佸箍鎾鍓э紝涓洪煶棰戣屼笟鏍戠珛琛屼笟鏂版爣鍑嗐備粠鍐呭规潵鐪嬶紝鎳掍汉鐣呭惉閫夋嫨灏嗗ご閮ㄧ綉缁滄枃瀛︺佸浗婕浣滃搧杩涜屾湁澹板寲鏀圭紪锛屽箍鎾鍓т竴缁忎笂绾夸究鏀惰幏鍘熻憲绮変笣涓庡ぇ浼楃矇涓濈殑鐑鎹с備粠閰嶉煶鍒朵綔闃靛规潵鐪嬶紝鎳掍汉鐣呭惉涓庡浗鍐呬紬澶氶《灏栧伐浣滃ゅ悎浣滐紝鎵撻犵簿鍝佸箍鎾鍓э紝閰嶅悎瀵屾湁澹伴煶琛ㄧ幇鍔涘拰鎯呮劅寮犲姏鐨勪竴绾緾V閰嶉煶锛屽炲己闀块煶棰戜綔鍝佺殑绔嬩綋搴︺傚箍鎾鍓с婄櫧澶滆拷鍑躲嬭繕鐗瑰埆閭璇峰埌鏄庢槦娼樼菠鏄庡姞鐩熼厤闊筹紝鍊熷姪鏄庢槦鐨勭儹搴﹀崌绾ф墦閫犫滄湁澹版柊鍔涢噺鈥濄傚湪瀹e彂妯″紡鏂归潰锛屾噿浜虹晠鍚涔熶笉涔忓垱鏂板姩浣溿傚師鍒涘箍鎾鍓т富棰樻洸銆佸箍鎾鍓ч勫憡鐗囩瓑鏂伴矞鎰熷崄瓒崇殑鐜╂硶锛屽湪骞挎挱鍓т笂绾垮墠鍚婅冻浜嗙敤鎴疯儍鍙o紝鎵撻犲嚭涓娆℃″彛纰戠儹搴﹀弻涓版敹鐨勭幇璞$骇瀹e彂锛屾敹鑾蜂簡骞挎硾鐨勫叧娉ㄥ害鍜屾寔涔呯殑璇濋橀兘锛屾爲绔嬩簡闀块煶棰戣屼笟鐨勬柊鏍囨潌銆
浠2020骞磋捣锛孴ME鍓嶇灮甯冨眬鎴樼暐鍙戝睍鐨勭浜屽為暱鏇茬嚎锛屽皢闀块煶棰戜綔涓鸿繄鍚戔滀竴绔欏紡鍦ㄧ嚎闊充箰涓庨煶棰戝ū涔愬钩鍙扳濈洰鏍囩殑鍏抽敭涓姝ワ紝杩欎篃鏄疶ME杩堝悜澧為暱鏂伴樁娈电殑閲嶈佷竴姝ャ傝仛鍚堜嚎绾х敤鎴枫佹捣閲忓唴瀹广佹垚鐔熶紭绉鐨勯暱闊抽戝埗浣滆兘鍔涳紝浠ュ強鏄庢槦鍐呭广佺垎娆綢P銆佸己澶х殑瀹e彂鑳藉姏锛屾噿浜虹晠鍚褰㈡垚鍐呭逛负鐜嬨佷綋楠屽崜瓒婄殑鍏ㄦ柊鍝佺墝鑳介噺锛屽府鍔㏕ME鏋勫缓鏇村畬鍠勭殑鍦ㄧ嚎闊充箰涓庨煶棰戝ū涔愮敓鎬併
姝e傝吘璁闊充箰濞变箰闆嗗洟闀块煶棰戜笟鍔$嚎杩愯惀璐熻矗浜鸿倴杞舵墍璇达紝鈥滄湭鏉ユ墍鏈夊惉浼楀皢鍦ㄦ噿浜虹晠鍚涓婅幏寰楁洿濂姐佹洿鍏ㄣ佹洿澶氱殑鍐呭逛互鍙婃洿浼樿川鐨勪綋楠屻傗濈夋寔鐖嗙偣鎬濈淮锛屼粠鍐呭广佷綋楠岀瓑鏂归潰婵娲婚暱闊抽戝競鍦猴紝鎴栧皢涓篢ME鎻忕粯鍑烘洿骞块様鐨勭増鍥撅紝骞朵娇涓婁笅娓镐骇涓氬強琛屼笟浠庝笟鑰呴兘浠庢嫇瀹界殑甯傚満涓鑾风泭銆
Ⅲ 后人对苏轼的评价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 娶王闰之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苏轼的三任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苏东坡的绝命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写诗的时间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
苏轼轶闻
1,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逸闻趣事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
Ⅳ 求一对好听的兄妹名字,写小说用,是富家兄妹,最好姓安,温,肖,杜,徐,
女,安岚 ,温筱 ,肖清 ,杜静媛 ,徐昕
男,安墨 ,温皓 ,肖泽 ,杜文晖 ,徐俊
1,《围城》
中文世界里的极品,这本书能让你领略中文之美,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幽默有趣的人,这本中文书是必读的,钱钟书真是太有趣太有才了。
2,《上帝与新物理学》
彻底刷新三观的神作,一本把深奥晦涩的科学道理和哲学问题说得浅显易懂的神作,宇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宇宙由什么构成?宇宙是谁设计的吗?神真的存在吗?我们的命运是自己主宰的吗?宇宙之外是什么?各种终极问题的思考,大脑的高潮一波波……
10,《西方哲学史》
数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罗素的经典之作,罗素可能是二十世纪最博学的人,看过这本书,我想你大致了解了思想深刻知识渊博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本书梳理了西方文明的认知之旅,非常精彩,从古希腊的哲人到中世纪的圣人,到现代各派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脉络及其为人,都说得清晰明了,其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听一个极富判断力又知识渊博的人讲故事真是莫大的享受,大知识分子出手就是不一样。
Ⅵ 曲艺的艺术手法
一 、说
说,要明白生动。北方曲艺演员曾经说过:“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句句警人心,听者自动容”。说,要做到“一股劲”“警人心”,就要在介绍地点、描写环境、讲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刻画人物、摹拟人物对话、剖析人物心理活动以及做出评价等多方面,自始至终说得明白生动,引人入胜。
基础是书词要写得符合上述要求。赵树理同志创作的评书《登记》就有这个特点。它开头是:……这个故事要是出在三十年前,罗汉钱这东西就不用解释;可惜我要说的故事是个新故事,听书的朋友们又有一大半是年轻人,因此……就得先把“罗汉钱”这东西交代一下。
曲艺说表技巧。以说为主的评话和说唱相间的鼓书、弹词最重说表和赋赞的念诵;相声、滑稽也以说、学为重,都要凭说功来表达内容,取得艺术效果。以唱为主的一些曲种,在歌唱中也夹有少量插白、过口白或简短的说口,以及半说半唱的成分。说功在说唱艺术中是重要的艺术手段,故有“说为君,唱为臣”、“七分话白三分唱”等说法。曲艺艺人通过长期艺术实践,对说表技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下述7个方面:
吐字 吐字发音是曲艺演员的基本功,它要求演员在掌握正确的吐字发音方法即每一个字声母的发声部位(“唇、齿、喉、舌、牙”)和韵母发声口型(“开、齐、撮、合”)的基础上,进而锻炼,使自己的中气充沛,调节呼吸气息,根据书情内容的需要,安排语言的轻重疾徐,尤以字音沉重、打远,使在场听众听得清晰、字字入耳为主要要求。艺人谚诀有“一字不到,听者发躁”、“咬字不真,钝刀杀人”之说。字音沉重打远,并非盲目用力所能致,如摹拟人物的低言悄语或情绪低沉的独白时,音量不大,仍能字字有力,送入听众耳中,方见吐字的功力深厚。清代弹词名家王周士在《书品》中提出“高而不喧、低而不闪”的要求,闪即字音闪烁含混。又有“放而不宽,收而不短”之说,指声音虽应放开,但又要防止过头,使人聒耳;收音时也不可过于短促,使人有含混之感。
传神 说表主要是靠演员的语言声态来描写环境,制造气氛,刻画人物,摹拟各种人物的讲话和思想情感,这些都要求说得传神,才能感染听众。优秀的演员在摹拟各种人物语言口吻时,往往不用“介头”(即介绍讲话者姓名),而使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人在讲话。传神是说表技巧的核心,说表传神才能使听众心神不散。王周士在《书忌》中指出“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羞而不敢”等说书的弊病,说明说书人感情不足则无以传神。扬州评话名家王少堂提出“书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之说。断就是停顿,说表有紧、慢、起、落,有波澜起伏,必然有停顿之处。停顿不仅可以换气而且也藉以创造艺术意境。书情说得拢人心神,语言虽断而意犹未断,意虽断而所传之神未断,妙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扬州画舫录》卷11云:“吴天绪效张翼德据水断桥,先作欲叱咤之状。众倾耳听之,则唯张口怒目,以手作势,不出一声,而满室中如雷霆喧于耳矣。谓其人曰:‘桓侯之声,讵吾辈所能效?状其意,使声不出于吾口,而出于各人之心,斯可肖矣。’虽小技,造其极,亦非偶然矣。”说表传神是演员体会书情,揣摩人物,运用语言技巧与表情动作相结合的结果。
使噱 噱就是笑料。评弹的“放噱”、相声的“抖包袱”都是将作品中的可笑因素通过一定的铺垫和表演,然后充分展开,取得响堂的艺术效果。铺垫的层次顺畅鲜明,给予听众的印象准确生动,才能一步步逼向笑料的迸发;而在最后迸发笑料时,更要掌握语言的分寸感,即迟疾顿挫的技巧。使噱的技巧是演员通过艺术实践取得与听众的听觉心理相适应的结果,所以在不同的演出场合,演员要注意适应听众心理,使噱时采取一定的灵活性,不可板滞,千篇一律。
变口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选择地将某些人物的语言以方言语音来摹拟,不仅表现人物的籍贯,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精神气质等。在传统书目中利用方言变口来刻画人物,也反映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风情世态。如县衙里的师爷说绍兴话,北京的生意人说山西话,南方的典当业说徽州话之类。变换口音在南方曲艺称为“乡谈”,北方曲艺称为“倒口”,是说功的重要技巧之一。
音响 运用口技的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以达到烘托气氛的艺术效果。评弹有“八技”之说,内容大体包括擂鼓、吹号、鸣锣、马蹄、马嘶、放炮、吼叫等。另有包括“爆头”之说。爆头即人物惊诧、愤怒、焦急时的各种吼声,北方评书称为“惊、炸”,演员须提高嗓音以表现人物惊诧高叫的语调。
贯口或称“串口”、“快口”,以富于节奏的语言叙述事物,要求一气呵成、贯串到底。演员事先背诵熟练,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渲染书情或产生笑料的作用。
批讲 包括对书中人物、事件的评论和对书中引用典故及历史上的典章制度等的解释。有时详剖细解,有时片言只语,旨在帮助听众理解书情,辨别是非美丑。批讲的内容和详略,也以听众对象的具体情况为转移。
二、唱
唱,要优美动听。曲艺演唱的往往是较长的叙事诗或抒情诗,这就要求演员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引吭高歌。在一篇唱词中,要有一两个核心唱段,设计好优美动听的唱腔,以感染观众。西河大鼓《邱少云》结尾,有六句颂歌是:天上的星星永远亮晶晶, 地上的清泉永远水清清。大江流水永远流不尽, 高山的松柏永远青又青。我们的英雄邱少云, 你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著名演员马增芬在设计音乐时,前四句用深沉婉转、激昂有力的曲牌“双高”,最后以悠扬跌宕的曲牌海底捞月收尾,充分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的深情。听起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三、演
演,要注意表情。曲艺是轻骑短刃,一两个演员往往要在工厂,田间、工地、哨所为成千上万的群众演唱。表演时,要求演员靠声调、语气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而形体动作和小道具的运用(醒木、折扇、手绢等)则是辅助性的。
表演前要设计好人物的位置,眼神的视线要有目的性,面部表情主要靠眼神的变化向观众交代。这就叫“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有时语言、表演结合在一起,叫话相齐发。曲艺的表演讲究神似,摹拟动作不宜过多。
四、评
评,要观点鲜明。宋代罗烨有两句话:“讲论只凭三寸舌,秤评天下浅和深。”说的是演员在演唱中间,凡对书里的事物进行评论介绍,对书里的主要正面人物着重赞扬,对某些反面人物批判贬抑,都要观点鲜明。经常使用的手法有散文、韵白、唱词三种。散文的评,例如评书《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各位:说这段书不比“三国”,“水浒”,那些书虽然热闹非常,然而距离今天太远,借鉴之处究竟不多,也不比“荒江女侠”、“深宫艳史”之类,毒素满篇,纯粹是荒谬怪诞之说。这一段新词儿思想斗争针锋相对,故事情节曲折、复杂。不仅满有趣味,而且促人猛省。仔细听来,保证受益不浅。
韵白的评,例如评书《艺海群英》:年纪大约三十多,浓眉大眼嘴皮薄,半旧礼帽边沿破,衣衫钮扣半脱落,单褥一条随风颠,布鞋没跟露赤脚。畏寒守住空桌坐,客茶满斟没敢喝,果真是,江湖卖艺受奔波,流离失所苦生活! 唱词的评,例如快板书《峻岭青松》:老劲爷,身披晚霞多壮美, 凛凛雄姿更威风。英雄事迹争传颂, 高山峻岭立青松。评,有时是夹叙夹评,在传统书目中称为“人物赞”。它用寥寥数笔塑造人物的神采和外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噱
噱,要趣味隽永。曲艺要有趣味性,娱乐性。相声是逗笑的,相声以外的其他曲种也要求有适当的“噱头”、“包袱儿”,使听众听了感到轻松愉快。“肉里噱”来白生活,与故事内容紧紧结合,听后有回味。“外插花”是活跃气氛的插科打诨,相声演员称它“佐料包袱儿”,不可缺少,也不宜过多。而那种为逗笑而逗笑,一味耍贪嘴的表演,则会起到相反效果。应该提倡的是趣味高尚、耐人琢磨的“噱头”。例如单口相声《追车》,提到解放前通货膨胀,“我三叔”花了不少钱才买到一辆破车时,写得很生动可笑:“……他勒紧腰带也要买辆自行车。那阵花了金圆券是多少来着?这么说吧:二斤半!在寄卖行买了一辆旧车。这辆车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二斤半钞票,可以想见金圆券贬值,都快成废纸了。该响的铃不响,而其他地方都响,这辆车破到什么严重程度,可想而知。这正是恰到好处的“肉中噱”。
六、学
学,要绘声绘形。根据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特征的需要,演员表演时常常仿学方言、方音,以摹拟不同的人物;仿学市场叫卖声,戏曲唱腔,以描绘特定环境;有时也用鸡鸣、犬吠、马嘶声、军号声、枪炮声、火车声、飞机声等口技,使听众从声音形象上产生真实感。这种手法简捷有力。张次溪在《人民首都的天桥》中指出:举凡古人交锋对垒,以及关于发音者,尤须以口代之。……学风时必要说:呜呜呜狂风大作。学雨时必说:哗哗哗大雨犹如飘泼一般。发炮时必说:光光光三声炮响。学雷时必说:咕噜噜沉雷震动山川。……就怕赶上说下雪,干张着大嘴,没法儿办。过去表演相声提到“学”时常说:“学点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凫的,草窠里蹦的”。这说明当时相声还带着表演口技的痕迹。现在则已经很少有人表演了。说、唱、演、评、噱、学,这六种艺术手法,是从多数曲种当中提炼归纳出来的。个别曲种如弹词,还强调演员表演时要掌握乐器(琵琶、三弦),所以它的艺术手法中又多了一个“弹”。这只是大同中的小异。
Ⅶ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э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 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 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 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 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 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 "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 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 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 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 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 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 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 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 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 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 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 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 "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 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 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 "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 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 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 "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这士隐正痴想, 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 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 "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与雨村携手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 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 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 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 "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一时小童进来, 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 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雨村忙笑道:"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 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 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 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 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 `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 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 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 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 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 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 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 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 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 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 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 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 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 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 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