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活动领手表
㈠ 能下载懒人听书的智能手表有哪些
这个忙的时候表就是盲人能听出哑,听不到呀。
㈡ 华为WATCH 3评测:长续航与智能原来可以兼得 | 钛极客
华为WATCH 3
智能手表这一品类已经出现了很多年,如果从使用场景来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主打“腕上智能”,包括Apple Watch以及努比亚推出过的α都是这个理念,尽量通过手表的交互来代替手机。
另一类则是以 健康 、运动等属性为核心的穿戴式配件,它主要是通过传感器进行辅助监测,对于信息的处理则主要是提醒为主,最终的事件处理能力还是要放到手机上,其中颂拓、佳明的产品算是运动监测做得更加极致,而华米 科技 等厂商则会兼顾一部分日常功能(比如NFC支付、公交卡)同时加入运动、 健康 监测。
仅以目前的电池技术和处理器技术而言,这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带来了日常体验中的最大不同就是:续航。前者由于要兼顾流畅性与更多的功能,往往续航只有1~2天,后者则得益于向手机分散了大部分高强度算力应用使得轻度使用续航可以达到2周左右,专业的户外智能手表,还可以通过功能进一步阉割与太阳能充电技术的加入,达到最长60天的续航能力。
前不久发布的华为WATCH 3系列,则可以看作是华为基于HarmonyOS生态带来的一款综合性智能穿戴产品,它既具备Wi-Fi连接、eSIM通讯技术带来的独立信息处理能力,同时450mAh的电池容量也可以做到较长的续航时间。
曲面边缘设计
此次华为WATCH 3外观设计上基本延续了上代产品的风格,不过新推出的Pro版本将表盘进一步扩大至48mm,而钛媒体此次拿到的46mm的华为WATCH 3光从尺寸方面确实与上代保持了高度一致,圆形表盘、橡胶表带,从第一眼的外观上来看,也与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表产品的差异度不大。
左华为WATCH 3 右为华为WATCH GT
这里,钛媒体还找来了一块华为WATCH GT,可以看到两者的表盘尺寸保持了一致,但是相比之下最新的华为WATCH 3由于正面采用的一体化玻璃覆盖以及边缘的3D弧度处理,让整体外观显得一体性更强一些,视觉上也更加符合如今的流线型审美,同时弧形处理也缩小了表盘的视觉体积。
背面没有金属触点
可旋转的表冠
为了结合全新设计的系统UI操作逻辑,此次华为WATCH 3将过去侧边的物理按压按键改为全新的可按压旋钮+单独按键的设计。可以旋转的表冠在系统中承担了上下滚动、调节的作用,底部的按键则为自定义功能,默认为打开“锻炼”应用。
心率监测
华为的智能穿戴系列产品也已经经过了多次迭代,从第一代产品发布开始,之后的每一代新品都在着重提升 健康 、运动监测方面的能力,从前期的心率、睡眠监测升级到后面的加入301医院心脏 健康 研究、全天候血氧饱和度监测,可以说每一代的产品都是在通过硬件+算法的升级对 健康 场景进行深挖。
气压监测
华为WATCH 3同样如此,该产品内融合的传感器包括光学心率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陀螺仪等等,而温度传感器则是此次新加入的硬件。需要说明的是,它提供的仅仅是对于人体 健康 管理的判断数据之一,而非医用级的体温数据,如果想要判断自己是否发烧了,还是应该使用专门的体温计测量体温。
打开应用选择界面
前面也提到,借助Harmony OS2.0,华为WATCH 3具备和前代产品完全不同的界面设计,由于智能化功能的增多,传统的列表式UI如果面对30个以上的应用,搜索效率会变得非常低。而在华为WATCH 3上,只需要按压表冠,就会进入一个平面式的应用界面,此时旋转表冠还会进行局部放大或者缩小。
丰富的应用数量
Harmony OS生态的另一个优势则是完全自主的应用设计,过去在智能手表领域最大的困境就在于没有应用开发者愿意为这块小屏幕做应用适配,华为为此推出的开发者鼓励计划以及Harmony OS多平台协同的特性,也有望改善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生态问题。
航旅纵横界面
目前,在手表内的应用商店,已经可以看到很多应用的专门适配,比如墨迹天气、同花顺、航旅纵横、懒人听书等等。同时借助手机的eSIM功能,这些应用的数据都可以得到实时的更新,比如航旅纵横的航班信息就不需要打开手机查阅了,目前上面可以查看的信息包括航班起降时间、出发/到达地点、机型等等。
墨迹天气
在这段时间的体验当中,除了出差时会用到航旅纵横,墨迹天气和网络地图也是常用的应用,其中墨迹天气的显示信息非常的完善,完全不用查看手机,而目前的网络地图则更多的是与手机端APP的信息联动,这样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不拿出手机,抬腕查看即可。
遥控拍照
华为还基于Harmony OS系统开发了一些与手机进行联动的功能,比如手表可以变成手机的“取景器”远程遥控手机进行拍照,这在多人合影以及想拍一些趣味角度的时候就非常有用了。
语音助手
智能语音助手也成为了日常体验中比较有趣的部分,通过手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硬件,除了长按唤醒还支持语音唤醒,这样订闹钟以及控制智能家居的操作都可以交给小艺来进行了。
运动 健康 APP界面
另外,通过几代产品的发展,目前华为WATCH系列的表盘丰富程度在智能手表领域内也算是头部的水平,商城内提供了很多付费/免费的表盘可以选择,同时很多表盘都支持对上面各个部分的显示功能进行调节。
丰富的表盘
对于用户而言,付费表盘的意义主要是彰显个性化,与此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平台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到设计的生态当中,如果对此没有过多要求,免费表盘的数量和质量也完全可以满足日常所需。
心脏 健康 度检测
在心率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以及心脏 健康 度研究上,华为WATCH 3也进行了升级,硬件方面采用6合1透镜LED发光芯片+多路收光设计。
手机端APP
同时具备TruSeen 4.5心率监测技术,支持24小时心率连续检测和血氧饱和度实时检测。手表系统内还能找到专门的心脏 健康 研究APP,如果想要更加全面获知数据也可以进入手机端的APP。
扬声器
续航方面,在开启通知、日常查看消息+心率监测+查看日常应用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使用4~5天的时间,如果是全程开启并连接Wi-Fi,频繁的装载/管理应用的话,基本也能够做到1.5~2天的续航时间,对于一块功能全面的智能手表而言,已经算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作为Harmony OS智能穿戴系统的首发产品,华为WATCH 3在延续之前产品的设计基础上,同时加强了应用生态和 健康 监测两个场景的体验感,在手表系统内出现的华为应用商店,也为Harmony OS未来的应用扩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作为可以横跨智慧屏、平板电脑、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全新系统生态,华为WATCH 3未来的发展前景被进一步打开。它既可以作为轻度出行场景的手机替代品,也可以作为家中智能家居场景的联动工具,同时还能提供完善的 健康 、运动环节监测支持,这块智能手表正在向着更加全能的方向发展。
㈢ 蜻蜓FM需求分析
近年来移动音频的热度越来越高,音频相较于视频、文字媒体,脱离了视觉的束缚,更有利于用户在碎片化时间解放眼睛和双手,有更多的使用场景。从而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
音频相较于其他媒体,更加的注重内容。目前主流的移动音频产品如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fm,懒人听书。都在利用自身的产品特色和优势挖掘用户、并保持着较高的用户活跃度。变现方式不断地更新迭代,产生更高的用户粘性。
本文主要围绕着蜻蜓fm进行用户和运营的需求分析。
蜻蜓FM功能导图
市场分析
用户画像
用户需求分析
运营需求分析
功能导图:
根据《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网络音频用户已经突破3亿,并且在新一线城市的用户使用率最高。目前移动电台处于成熟期,业务形态及商业模式成熟,品牌价值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2012年以来,移动音频用户规模不断加大,但自2014年以来用户增长率不断放缓。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用户规模趋于稳定。最大程度的留住用户保持粘性并有效的提高商业变现能力是产品的主要目标。
蜻蜓fm在2011年率先开拓了互联网移动音频的市场,迅速聚合起国内外3000多家电台,靠着专业的生产内容,邀请电台主持人,KOL和自媒体人入驻平台。早期积攒了千万级用户。但是后来的喜马拉雅,荔枝fm等音频平台的崛起,竞争的加大,让现蜻蜓fm略显疲态。
随着耳朵经济的市场愈发成熟,用户推崇高质量、精品化的音频内容。主打PGC模式的蜻蜓在这一点上保证了用户能高效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也是蜻蜓的优势所在。但是,平台太过于入驻蜻蜓的头部KOL,导致平台缺乏造血能力。赚钱的是大V,亏钱的是平台。相较于UGC模式的喜马拉雅,去中心化的模式可以给平台降低成本,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样,可以迎合更多的人群。蜻蜓主打人文类节目也导致了相较于知识导向型节目更低的变现能力。用户对精神娱乐付费的诉求没有自我提升的诉求高,盈利能力有限。
蜻蜓的日均活跃人数在730万左右,次月留存率68.3%。相比活跃人数喜马拉雅少很多。但是次月留存率较高,这说明蜻蜓fm的用户粘性更高。
商业变现的方式有直播、购买音频、会员机制等等。根据艾瑞的数据的报告,市面上主流的音频软件的内容主要是播客、付费音频、音频直播、和有声书。
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各大音频软件纷纷入场,其中,2016年是集中爆发期。根据艾瑞的数据,中国音频直播用户活跃度高,月均打赏在25-100元的占59.2%。
蜻蜓FM在2016的集中爆发期部署直播领域。还推出推出3年10亿现金扶持主播生态、“两出一入”的国际化战略,从源头上扶植直播生态的发展。
在全场景化的趋势下,移动电台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整合上下游资源:
-上游与版权商、大咖合作,打造平台优质内容、IP;
-下游与车企和智能音箱等软件载体进行合作,意欲开拓车联网市场,和智能音箱市场。拓宽内容分发渠道。
2020年三月,蜻蜓FM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协同关系,共同探索打造AIoT时代的智能音频生态。希望未来依托小艾音箱,将有效的提高蜻蜓的品牌价值与用户数量。
根据《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音频用户呈男性化,高学历,城镇化特征。年龄分布主要是在20-50岁之间。新闻、音乐和有声小说是用户最喜爱的移动电台内容,分别占比46.4%、38.6%和36.5%。此外,交通类音频节目也颇受欢迎。
基于用户动机的四个大类:金钱、精神娱乐、社交、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大力的增加,用户的焦虑感激增,出于进步的动机,知识性的内容受到了用户的青睐。
蜻蜓平台上的头部KOL主打精神娱乐的内容,会错失一大批知识导向型用户群体。而知识导向型用户是最愿意为了内容付费的。原因在于知识付费节目会被用户潜在的定义为“投资”,通过掌握知识技能能够在后期的生活工作中得到回报。
男女比例:
57.1%:42.9%。
年龄分布:
主要是26-35岁的人群居多,19-25岁的人群其次。这可能与蜻蜓fm主打的专业内容相关,而19-35岁正是学习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最强的年龄段。
文化程度:
总体呈现高学历状态,核心用户中本科学历占了32.6,其次是高中24.9,大学专科22.4%。
地域分布:
蜻蜓FM的用户主要在中部和东部。并且核心用户中有14.9%生活在一线城市,23.5%生活在新一线城市。
用户的使用偏好:
消费能力:
蜻蜓FM的核心用户月收入集中在3000-8000之间。这与年龄结构基本吻合。个人月均消费预算在1000-3000之间,这表示他们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对于高质量的音频都付费能力。
蜻蜓的用户群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一类是听众;一类是主播;一类是头部 KOL。听众的需求来自于在碎片化时间的场景;主播的需求在于通过在平台上以较低的成本,便捷的分享自己的音频作品获取一定的名声和收益。头部KOL的内容专业并且高质量,需要的是平台扶持力度和推广。
根据上述蜻蜓FM的人群分布,我大致列出不同年龄群体的兴趣内容。
对于19-25岁的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上下课、吃饭、课间、睡前。透过音频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深造、获取人生和职业的规划等等。比如外语学习、技能培训。
对于25-35岁上班族:上班族对于娱乐和职业发展的诉求高。并且金钱自由。对精品内容有强烈的需求。同时,有半数的用户随着家庭的组建,买房政策等资讯、对于孩子的教育等问题重视,需要有一些育儿类的节目以及针对孩子的儿童类节目。并且有极大地付费倾向。对于有车一族,还有收听交通节目的需求。
对于35-50岁中产:时间相对宽裕,付费能力也更高。并且“老一辈”的人对于收音机的使用经历会使他们对移动音频节目有更强的适应性。所以用户粘性也更高。他们对于高品质的商业财经、传统文学、历史等内容有较高的需求。同时,对于有车一族交通类的节目也是这部分用户非常需要的。
能便携高效的上传作品
上传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变现需求
社群管理需求
内容分发的需求
专业录音棚
相关知识充电的需求
便携高效的上传作品
上传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变现需求
社群管理需求
内容分发的需求
在蜻蜓的用户使用感受中,开屏广告是最能实现高用户触达的图文互动广告形式,其次是节目播放界面的贴片广告。音频广告的较高的来源于节目冠名和主播的口播。针对这几个广告位的使用效果权重,可以极大地提高广告宣传效果。
用户收听设备逐渐丰富,蜻蜓FM逐渐构建全场景的生态环境。手记、平板电脑、pc电脑、车载收听设备、智能音箱、智能手表都是现在用户会使用到的。逐步渗透到每一个收听设备,对全场景营销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蜻蜓fm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是向智能音箱的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与车企合作也是必不可少。
据悉,蜻蜓FM全场景生态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3亿,全年增长近30%,智能设备单日收听总时长达2500万小时,接入智能设备9000万台,合作伙伴600家;主打开源化的蜻蜓FM音频生态在各平台中内容收听率、播放量及播放时长三大数据均居行业第一。
在蜻蜓FM的核心用户中,用户最喜爱的内容还是有声书,占比66%。音频专辑其次,占52%。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有声书、音频专辑类节目有助于增加更高的用户粘性。
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使用音频软件的时候,大部分情况是在工作或者学习的间隙中追求更进一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可能是对于放松心情的满足、对知识进步的满足或者是最大化利用时间的满足感,比如一心二用。所以,让用户感到满足是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所在。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统计出大概的用户满足度与需求度的关系。用户在满意度的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是蜻蜓fm后期可以提高的短板。并且,我们可以看出,蜻蜓FM的核心用户在内容上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在内容推荐机制上有欠缺。用户如果在首页上或者推送上看不见自己喜欢的节目,就会失去对产品的关注度。总体来说,蜻蜓的UGC模式保证了高质量的内容,受到了核心用户的追捧。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打发空余的课后时间。该类人群对于交友、二次元、校园主题、娱乐八卦、明星、温柔动听的声音以及有趣味性的节目类型有较大的兴趣。这类人群会为了好听的声音和喜欢的主播收听节目,寻求情感共鸣。
蜻蜓FM在社交板块还没有进行布局,而相较于喜马拉雅和荔枝FM已经开通发现板块,给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粘性。荔枝FM更开通话题榜,引导用户参与讨论,提高社区活性。并且通过热门明星话题榜,通过明星的热度吸引了大量追星用户。
上班一族:
26-35岁之间的上班族除了自身兴趣内容的需求,组件家庭之后拥有孩子。根据调研结果,亲子家庭用户给孩子播放儿童类音频内容中,童话故事、儿歌、动画有声版和诗词占比最大。
对于需要抚养四岁以下孩子或是备孕状态的女性群体,收听育儿类节目主要是满足获取专业知识内容的需求。另外有收听音频放松心情摆脱压力的需求。这类人群重点收听外语、母婴、情感、就育儿、教育、儿童类的节目的需求。
而对于有购房需求、准备买车以及有车的用户,他们会固定收听国家购房政策、科技类的科普性节目。评车、评书等相关内容也有很高的关注度。他们收听音频是为了满足信息获取、专业知识内容的获取、感兴趣的内容获取的需求。另外,收听交通类调频FM也可以可以满足在驾驶过程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播放页面或是积分商城可以推出儿童玩具、奶粉、儿童趣味书籍等产品。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知识付费已经从自媒体变现模式渗透为互联网行业的运营模式。知识付费一直存在争议被认为是“忽悠”、“贩卖焦虑”等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纷纷把知识付费作为进行平台与用户之间深度运营的一种盈利模式,并根据产品所服务用户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而蜻蜓fm把在线音频内容的知识付费节目作为会员精品或者单独以栏目的形式进行售卖。
直播行业的兴起,让重视用户进行打赏的付费场景也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引入算法推荐模式,在对于用户数据全面标签化基础上,平台做到知识付费内容的“千人千面”能满足用户个性化内容消费需求,并且创造沉浸式体验,让知识付费的“信息”主动找到人,最终也能提升用户购买精品内容、付费成为会员的成功率。往往在这样的平台用户规模大、流量高,能够吸引优质内容生产者“薄利多销”,降低知识普及的门槛。
推出类似电商平台的营销优惠活动,释放会员权益。刺激用户消费。
另外,蜻蜓FM推出积分商城,利用积分抵扣优惠引导用户购买内部商品,积分的获取方式可以利用app签到,收听内容、做任务甚至是花钱购买等方式获得。用户操作方法多样化。提高趣味性,增加用户登录使用时长、留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