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听书
『壹』 七年级《明湖居听书》文言文点击答案(2011的)
1.抑扬顿挫 五脏六腑 余音绕梁
2.(1)说明了声音的清亮,具有穿透力 (2)说明了嗓音运转自如,一气呵成
3.这些描写有很多,随便挑几句就行了
4. (1)《官场现形记》李伯元
(2)《孽海花》曾朴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5.(1)水汪汪
(2)冷俊的眼神
(3)眼睛的光彩圆润
(4)眼睛的黑白分明,灵动
『贰』 清朝时期的四大讽刺性小说是什么
清朝时期的四大讽刺性小说是: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1、《官场观形记》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书中描写的人物既有军机大巨、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富僚的百丑图。
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直到经商失败结束。
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闻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3、《老残游记》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
这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4、《孽海花》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学欣赏价值,以苏州状元金沟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
(2)二十年目睹之怪听书扩展阅读:
《官场现形记》所写的不是个别的贪官污吏,而是整个政治体制的腐朽,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卖官鬻爵、贪赃纳贿已成为官场的运行机制。通过慈禧太后之口,道出“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
何藩台与其胞弟三荷包,内外联手,将府州县缺明码标价出售。贾润孙携十万两银进京谒见,立刻被一帮手眼通天的掮客包围,他们专门替朝中大老兜揽生意,进纳苞苴。
军机处俨如坐地分赃的议事厅。书中两大参案,都是最肮脏卑鄙的政治交易。如浙省参案,本是朝廷有意照应钦差,“好叫他捞回两个”。书中勾勒出一幅八表同昏的官场群丑图。
『叁』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明湖居听书》知识点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明湖居听书》知识点1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书场盛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众多,到得早。“说书”十二点半钟以后才开始,可是“不过十点钟”,戏台前的“一百多张桌子”,“已经坐的满满的了”,以至“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有的人甚至饿着肚子早早地赶来占个座位,使得戏园子里竟然有一二十个卖烧饼油条的。二是观众身份多样,代表性广。有“做生意”的,有“读书人”,还有许多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三是气氛热烈。有人在进场,有人在找座,有人在打招呼,有人在说闲话,有人在叫卖叫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指向,即听白妞说书。
第二部分(3—5段),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们的反应。首先是琴师演奏三弦子,初不觉怎样,“只是到了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挑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说书,从衣着打扮写到动作表情,进而描写黑妞的演唱清脆宛转,高低徐急,富于变化,既有“字字清脆,声声宛转”“或缓或急,忽高忽低”的直接描述,又有“新莺出谷,乳燕归巢”的生动比喻。然后是观众的议论,知情懂行的观众将黑妞和白妞进行比较,“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突出了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白妞的出场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6—8段),着力描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这是课文的描写重点。第6段描写了白妞的衣着相貌、动作表情,特别用特定镜头描绘了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是那样清澈纯净,明亮润泽,美丽传神。第7段写白妞说书歌声的高亢,第8段写歌声的低回和变化。这两段描写白妞说书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声音初不甚大——声音越来越高,回环转折,雄浑高亢,字转悠扬——声音陡然一落,回旋激荡——声音悠远、细弱——声音扬起、诸声并发——突然收结。作者在描写白妞说书的节奏时,运用了很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借助实体形象来感受到声音的美,让人们体会到白妞技艺的高超。
第四部分(9段),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明湖居听书》知识点2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楚州)。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原题为“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作者清末刘鹗,(1857~1909)笔名洪都百炼生。《老残游记》借一个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当时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现出作者反对革命运动,主张维新图强、科学救国的政治态度。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描写自然景物比较生动形象,在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明湖居听书》便是“可观”的一节。记叙文中纵使记述静物,有时也要加入动态的叙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听书》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听书”故事缘由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着“说古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听得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日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了,来听书吧。”又听得铺子里板台上有人说到:“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去的,明儿书应该我去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中很诧异。回到店里向茶房打听这件事,茶房介绍说:这说鼓书,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打鼓”,演说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什么稀奇,自从王家出了白妞、黑妞两姐妹就不同了。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岁就学会了说书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昆腔小调种种腔调,运用到大鼓书的调儿里,经过二三年工夫,创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调,“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的说书,无不神魂颠倒”。明儿上午一点钟开唱,如上午十点钟去,便没有了座位,要听还要早去。老残听了茶房的话,也不甚相信,次日九点钟便去明湖居听书。可以说,在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为白妞说书作了渲染铺垫,那属“耳闻”;进入课文之后,则属“目睹”了。
《老残游记》(刘鹗)、《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孽海花》(曾朴)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肆』 《明湖居听书》作者简介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伍』 古代最有名的诗人和医生分别是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 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六)宋
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八大家"之一,与子拭、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况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泥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七)元
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主要作品为《云庄休居自道小乐府》其中《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首最成功。
睢景臣,字景贤,主要作品为《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八)明
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游传》简称《水浒》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对后世农民起义发生了巨大影响。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三国》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为《西涝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临川人。主要作品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铰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作。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顾曲散人。主要作品为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灌园叟晚逢仙女》出于此。"三言"与凌檬初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张溥·字天如,"复社"领袖。主要作品为《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出此。
(九)清
洪升,字防思,号稗畦。主要作品为《长生殿》(传奇写唐明皇、杨贵姐爱情故事。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为《桃花扇》(传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为《聊斋志异》《促织》《狼》《席方平》《劳山道士》《画皮》等出于此。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方式反映现实。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主要作品为《方望溪先生全钞《左忠毅公逸事》等出于此。桐城派创始人,以"义法"为宗。"义"即"言育物";"法"即"言有序",语言风格追求雅洁。
吴敬梓,字文木,敏轩。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主要作品为《小仓山房文集》《祭妹文》《黄生借书说》等出于此。《随园诗话》等。论诗主张抒写性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
曹古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芋,芹圃·芹溪。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鹘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丧的高峰。
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为《镜花缘》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幻想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
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庵,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先驱。主要作品为《病梅馆记》《己亥杂诗》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
吴沃尧,字趼人。别署我佛山人。主要作品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谴责小说。
李宝嘉,字伯元,别称南亭亭长。主要作品为《官场现形记》《制台见洋人》一节出于此。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主要作品为《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是其中一节。
曾朴,主要作品为《孽海花》谴责小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陆游(1125--1201),字务观,自号放翁,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
王安石生平记事 王安石,字介甫,号中山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
曾巩 (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杨炯(650~?) 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
骆宾王(约626~?) 中国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
王勃(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
『陆』 老残游记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全文的话用哪个词语最好
叹为观止
《老残游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署名鸿都百鍊生[1](坊间作洪都百鍊生)作,清代刘鹗著,共有正编20回,续集9回,外编残稿1卷,叙述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所见所闻所为,文笔生动,大受好评。本作也是刘鹗唯一的小说作品。所谓「老残」的寓意是,刘鹗称「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有的版本作「棋局已老,吾人将残」,鲁实先称「或为传抄之误」。国立编译馆国中国文第三册《大明湖》阐述「老残」为姓铁名英,号老残,实为刘鹗自己化身的写照。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刘鹗的《老残游记》、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明湖居听书〉一文把音乐化为具体的部分堪称一绝,节录如下:
王小玉便启朱脣,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裏,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後,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纲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於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後,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後,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胡适说:「这一段写唱书的音韵,是很大胆的尝试。音乐只能听,不容易用文字写出,所以不能不用许多具体的物事来作譬喻。白居易、欧阳修、蘇轼都用过这个法子。」、「刘鹗先生在这一段里连用了七八种不同的譬喻,用新鲜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读者从这些逼人的印象里,感觉那无形象的音乐的妙处,这一次的尝试总算是很成功的了。」
第十二回写「雪月交辉景致」,胡适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贡献的描写:
「抬起头来看那南面的山,一条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一层一层的山岭,却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几片白云,夹在里面,所以看不出是云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哪是云,哪是山来。虽然云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为月在云上,云在月下,所以云的亮光,是从背面透过来的;那山却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过来,所以光是两样子的。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东去,越望越远,渐渐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什麼来了。老残对著雪月交辉的影子,想起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两句,若非经历北方苦寒景象,那里知道『北风劲且哀』的个『哀』字下得好呢?」
胡适结论道:「《老残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却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写风景人物的能力。」
这两篇还被节录之後,收录在香港和台湾的中学课程读本内,定名为〈明湖居听书〉、〈雪月交辉〉。
『柒』 明湖居听书描写白妞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关于白妞描述如下:
一路走着,一路盘算,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又走到街上、听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未,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里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侵举国若狂如此?”信步走来,不知不觉已到高升店口。
“自从王家出了这个白妞、黑妞妹妹两个,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她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她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她十分里的一分的。”
分析: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
先写戏园的盛况:白妞说书本来是下午一点才开始,可是老残进园子时,才不过十点,这个大戏园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条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到十一点,那些一向等他们到齐了才准开演的官员们,也都提前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来了,不到十二点钟,几张空桌俱已满了,还不断有人来,只好搬张短凳,安插在夹缝中。
来的人有当地官员,有生意人,也有读书人。
来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话都听不清楚。
(7)二十年目睹之怪听书扩展阅读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原题为“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作者清末刘鹗,(1857~1909)笔名鸿都百炼生。
《老残游记》借一个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当时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现出作者支持革命运动,主张维新图强、科学救国的政治态度。
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描写自然景物比较生动形象,在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明湖居听书》便是“可观”的一节。记叙文中纵使记述静物,有时也要加入动态的叙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听书》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听书”故事缘由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着“说古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
路上听得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日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了,来听书吧。”又听得铺子里板台上有人说到:“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去的,明儿书应该我去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中很诧异。
回到店里向茶房打听这件事,茶房介绍说:这说鼓书,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什么稀奇,自从王家出了白妞、黑妞两姐妹就不同了。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岁就学会了说书的本事。
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昆腔小调种种腔调,运用到大鼓书的调儿里,经过二三年工夫,创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调,“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的说书,无不神魂颠倒”。明儿上午一点钟开唱,如上午十点钟去,便没有了座位,要听还要早去。
老残听了茶房的话,也不甚相信,次日九点钟便去明湖居听书。可以说,在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为白妞说书作了渲染铺垫,那属“耳闻”;进入课文之后,则属“目睹”了。
《老残游记》(刘鹗)、《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曾朴的《孽海花》。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湖居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