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女官听书
① 喜马拉雅有声小说推荐
在浩瀚的喜马拉雅有声小说世界中,言情篇章犹如璀璨繁星,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精心挑选的作品,感受古代与现代交织的情感波澜:
1. 《掌家娘子》
- 以爱为旗,她以萌态守护,以智慧保江山,求的不过是一纸良缘。这是一场重生后,女主与命运的博弈,温馨而励志。
2. 给六扇门大佬递烟
- 穿越重生,她拒绝皇位的诱惑,只愿平淡生活。这是一个关于权谋与情感交织的故事,让人心动。
3. 《纸贵金迷》
- 她重生于造纸业,带着历史的墨香,洗去前世的尘埃,书写全新的篇章。这是一段重生者的华丽蜕变之旅。
4. 大唐明月
- 穿越盛唐,她以独特的视角,讲述那个盛世的辉煌与悲欢离合。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情感纠葛,交织出一幅幅生动画面。
5. 《重生之女将星》
- 她重生归来,以女将之姿,誓夺失去的一切,争霸天下。这是一部热血与智谋并存的壮丽篇章。
6. 重生之怨偶
- 双重重生,她们弥补过往的遗憾,携手共度人生的每一个瞬间。这是一段深情的重生之恋。
7. 《最春风》
- 十年重生,她以春风化雨的力量,改写命运,直面旧人。这是一段关于成长与救赎的深刻旅程。
8. 君九龄
- 她的重生,改写了命运的剧本,影响了身边人的生活。这是一部以女性智慧为核心的成长小说。
9. 《重生之将门毒后》
- 重生为嫡女,她以毒为剑,报仇雪恨,掌控权位。这是一场关于复仇与权谋的精彩较量。
10. 最春风》&《君九龄》
- 两部重生言情作品,各有独特的女性力量与金手指,带你领略重生后的魅力。
11. 谢家小侯爷桀骜 (《将门嫡女之定乾坤》)
- 她与霸道小侯爷的对抗中,情感纠葛与权谋交织,令人屏息。
12. 一纸赐婚,废物王爷与三无千金 (《盛世嫡妃》)
- 纸短情长,她笑对生死,他心冷复仇,一段宫廷斗争的传奇。
13. 医生穿越,现代医术与古代智慧碰撞 (吉时医到)
- 穿越的医生,以医术改变命运,展现现代医学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14. 女权之路与武者心结 (女官/权倾天下)
- 机关师赵婠与历史的交汇,演绎女权与武道的双重挑战。
15. 《慕南枝》
- 重生李谦,争夺姜宪,爱情与权力的双重博弈。
16. 花芷重生,振兴家族 (惜花芷)
- 她以重生之力,带领花家走向辉煌。
17. 《不负如来不负卿》
- 历史系女主与高僧的千年缘分,跨越时空的爱情长河。
18. 纷繁世事,浪荡纨绔与美人情仇 (将进酒)
- 一场权力与情感的盛宴,尽在其中。
19. 《我靠美颜稳住天下》
- 狂犬攻与万人迷受的较量,展现现代都市的复杂情感。
20. 《微微一笑很倾城》
- 甜而不腻的现代言情,展现纯真与浪漫。
21.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 重生奋斗的爽文,让人热血沸腾。
22. 《平凡的世界》
- 质朴的生活描绘,让人深思人生。
23. 满级绿茶在年代文里躺赢
- 现代都市剧,绿茶女主的生存智慧。
24. 《初三的六一儿童节》
- 双男主纯爱故事,温馨而动人。
25. 蛟龙城寨的夏六一找编剧
- 浪漫与江湖的碰撞,现代言情与黑帮题材的独特结合。
这些作品,既有古代的宫廷斗争,又有现代的都市生活,它们以各种形式展现了爱情、权谋与重生的魅力,让你在听书的旅程中,体验不同的故事世界。
② 慈禧是汉人还是满人
慈禧是满人,姓叶赫那拉氏。
身世传说
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但也有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汉族人。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原属长治县)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他们要求政府帮助澄情。
从此,刘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证材料的不断丰富,愈加增强了刘奇的信心,有关著述也颇见报端。
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刘奇撰写的《揭开慈禧童年之谜》,获得一等奖。这篇7000余字的论文,集中阐述了慈禧的身世问题。
据刘奇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
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 1852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2)第一女官听书扩展阅读:
生平简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
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正面评价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负面评价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
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
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
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