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又一小说全文阅读答案
㈠ 契诃夫的《合二而一》的答案
1.题目“合二而一”预示了小说的主人公伊凡·卡皮统内奇与“我”都具有双重的人格。 2.(1)共同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都会“变”,即都具 有双重人格。不同点:《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警官,他媚上欺下,趋炎附势,仗势欺人。而本文中的“小人物”则是一个小公务员,他对上不谄媚,而是怯懦;对普通人不是欺压,而是挺直腰杆,意欲做个“自由人”,哪怕是短暂的片刻也好。(2)由于这两个人物的身份不同,一是警官,是国家机器的象征,一是小公务员,所以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有所不同:对警官是一味嘲笑,而对小公务员则半是嘲笑半是同情。3.因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傍晚时分的“公共马车”里,车里是“这么黑”,又“没有蜡烛”,所以,只有运用语言描写,才适合人物活动的环境;另一方面,“言为心声”,这样写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好处有二:一是使描写更为逼真,二是使故事的意蕴更加丰厚。
㈡ 《母亲的寻找》阅读答案
12.母亲为了使儿子明白做人的最简单的道理:“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或:为了使儿子懂得做人要诚信的道理,为了使儿子懂得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意对即可。2分)母亲找到了儿子复苏的人性;母亲找到了回归到儿子身上的善良;母亲找到了陌生人对自己的关爱;母亲找到了母爱的巨大力量;母亲找到了信念和毅力的巨大作用。(答对一点给一分,只答母亲找到了儿子不给分。2分)(共4分)
13.米勒呆怔了一会儿;米勒的心像被什么猛击了一下;米勒被震撼了;留下这位老妇,我会好好照料她的;看着垂下头的米勒;“不错!”米勒哽咽起来,嗫嚅着说,“如果鲁卡那个混蛋知道,他一定会无地自容,也一定会自首的。”米勒也早早起来了,他没有再劝阻,只是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目送着渐渐远去的车影。(写对三句即可,3分)
14.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好心人鲁卡的坚定信念:老妇的儿子在母亲爱心的召唤下,在母亲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必将幡然悔悟。(3分,意对即可)
15.答题要点:
(1)采用第一人称。(1分)
(2)羞愧、自责、懊悔以及对鲁卡的感激。(2分)(共3分。视想象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按0、1、2、3四档给分)
16.(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永恒的爱。
(2)母爱的力量是巨大,母爱往往能创造奇迹。
(3)做人要严守道义,要敢于负责,否则就伤害了他人和自己的母亲。
(4)陌生人的善举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5)信念和毅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共3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
㈢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17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5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修辞比譬。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来的。
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兴味索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作世界,看《奥瑟罗》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土比亚并不醉心古典,在这一点他却近于守旧,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十七世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的邻近”。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莎士比亚也很明白这个道理。他回到本乡本土搜材料时,他心焉向往的是李尔王、麦克白一些传说上的人物,这是以时间的远救空间的近。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在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于无恶不作的埃及皇后克莉奥佩特拉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却也没有他们那副傻劲儿。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一切都是命运。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捣乱鬼的面目究竞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戏剧在人情物理上笼上一层神秘障,也是惯技。一部《红楼梦》所写的完全是儿女情,作者却要把它摆在“金玉缘”这个神秘的轮廓里。别说什么自然主义或是写实主义,易卜生写的在房子里养野鸭来打的老头儿,是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人物么?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选自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有删改)
1. 下列对“悲剧与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悲剧能反映人生,但是它只是用修辞比喻的形式表现我们世界中的凶灾险恶,因而走进舞台,不须丢开世界。
B 悲剧所描写的也不外凶灾险恶,由于经过艺术加工,所以,悲剧的内容在时间或空间上大都距离观众的生活较远。
C 悲剧的主人公有平凡人缺少的英雄气。在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D 悲剧往往充满神秘色彩,人情物理上笼着一层神秘障,因而让观众觉得剧中世界是另一个世界。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看《奥瑟罗》会想到自己的妻子”,这是不懂戏剧的不近情理的特点所致,这样是将戏剧和现实世界等同了。
B 莎士比亚的悲剧故事都取材于距今十分久远的时代,这正体现了悲剧往往有些“古色古香”的特点。
C 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于无恶不作的埃及皇后克莉奥佩特拉,这些凡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主角们,具有我们没有的伟大魄力和那副傻劲儿。
D 曹雪芹为《红楼梦》设计“金玉缘”这个神秘的轮廓,可让另一世界的感觉因此而更加浓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戏剧或是其他文学样式,都需要有几分近情理来寻求人生的接触点,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以使舞台世界和现实世界有所区分。
B 傻劲十足的平常人睁着大眼往人们易避免的灾祸里闯,这样就产生了悲剧。俄狄浦斯如果不杀人不娶妻,便能逃开弑父娶母的悲剧。
C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中的“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
D 正因悲剧把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所以悲剧使人“从形相得解脱”,脱开了现实的重压。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3分)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天汉元年,武帝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张胜许之。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班固《汉书•苏武传》,有删节)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佩刀自刺 引:拔出
B、惠等哭,舆归营 舆:抬,扛
C、会论虞常 论:讨论
D、空以身膏草野 膏:肥沃,使……肥美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苏武忠贞不渝爱国精神的一组是(3分)
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武气绝,半日复息
③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④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武不应 ⑥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入仕顺利,受到重用,他因父荫得官,天汉元年,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却因
副使张胜参与虞常在匈奴的谋反受到牵连。
B、苏武义不受辱,以死报国,他认为作为使节被扣受审,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朝廷的使
命,因而自杀,后因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C、苏武立场坚定,刚强不屈,他在卫律的威吓、利诱、逼迫面前,爱国之志始终不渝,表
达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D、苏武大义凛然,痛斥汉奸,他不顾个人安危大骂卫律,说他利用单于对他的信任要斗倒
汉、匈两国的君主,从旁观祸败。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⑵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7分)
定风波·红梅 ①
苏 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①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②“诗老”,即宋初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中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之句。
8、作者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红梅?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在词中提到“诗老”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满地黄花堆积, , ? (李清照《声声慢》)
⑵元嘉草草, , 。 (辛弃疾《永遇乐》)
⑶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6分)
清 汤 面
刘庆邦
向秀玉是一位在装煤楼拣矸石的女工。她的目光是锐利的,对矸石零容忍,伪装再好的矸石都别想逃过她的目光。她对拣矸石在意,对吃饭不是很在意,有空就吃一口,没空就不吃。渴了,她拿起矿泉水瓶子,对着瓶口喝一气水。一瓶矿泉水两块钱,她可舍不得花那个钱。矿泉水瓶子是她拣来的,里边装的是她自己烧开后又放凉的白开水。
有一天,向秀玉因上班走得匆忙,忘了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喜莲留饭。她愧疚坏了,也心疼坏了。
第二天,向秀玉做出了一个决定,中午不再给女儿留饭,每天给女儿3块钱,让女儿到矿街上的小饭店里买饭吃。向秀玉把3块钱装进女儿的口袋后,特别跟女儿交待,这个钱专款专用,不许省下钱不吃中午饭,更不许拿这个钱买别的东西。她问女儿:记住了?女儿点点头,说记住了。向秀玉向女儿建议,最好去杨旗阿姨的小饭店买一碗清汤面吃,听说杨阿姨做的清汤面味道很好,也热乎,一碗清汤面的价钱正好是3块钱。
中午放学后,喜莲遵照妈妈的建议,到杨阿姨的清汤面馆去买清汤面。杨阿姨一见喜莲,样子有些欣喜,说:这不是喜莲嘛,我的孩子!你妈那个小抠儿,怎么舍得给你钱让你出来买饭吃呢!喜莲还没说话,杨阿姨就指了一个座位,让喜莲坐下,说阿姨马上给你下面吃。
喜莲掏出3块钱,递向阿姨,说:杨阿姨,给你钱。杨阿姨没有接钱,说:钱你先拿着,等吃了面再给钱。杨阿姨把做好的一碗面端到喜莲面前的小桌上,对喜莲说:汤热,慢慢吃,别烫着。喜莲先尝了一点汤。别看汤是清汤,味道却十分鲜美。一碗清汤面,把喜莲吃得汗津津的,小脸儿都红了。
吃完了面,喜莲付给杨阿姨钱时,不料杨阿姨说:阿姨不收你的钱,钱你自己留着吧,可以买本买笔。喜莲说:那不行,我妈知道了会吵我的。
杨阿姨说:你这孩子,回家别跟你妈说嘛。好了,吃饱了就回家吧,别耽误上学。
喜莲一见到妈妈,就把杨阿姨不收她饭钱的事对妈妈说了,并把3块钱掏了出来。向秀玉没有吵女儿,她心里一沉,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自从孩子的爸爸在井下的瓦斯爆炸中遇难后,周围的人对她和她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大家总是找各种理由想方设法给她家送东西。不用说,喜莲去杨旗的面馆吃面,杨旗不收喜莲的钱,也是同情孩子照顾孩子的意思。可是,下雨还水,播种还苗,哪有吃饭不花钱的道理呢!向秀玉又拿出3块钱,和上次给的钱加在一起是6块,口气严肃地对女儿说:你明天中午再去吃饭,一定要把这6块钱一块儿交给杨阿姨。每个人都要吃饭,但不能白吃饭。花自己家的钱买饭,饭吃起来才香。吃个饭连钱都交不出去,这怎么能行呢。
第二天下午,向秀玉下班回到家,喜莲一见她就哭了,哭得很伤心的样子,一边哭,一边说:妈妈,妈妈,我明天不去外边买饭吃了,中午我不用吃饭了。
向秀玉一听就知道,喜莲又没有把钱交出去,她说:好了,别哭了,小孩子总是拗不过大人,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你。擦擦泪,写作业去吧,我去找你杨阿姨。
来到杨旗的面馆,向秀玉见杨旗一个人忙上忙下,顾不上收拾放在餐桌上的饭碗,暂没提还钱的事,先替杨旗收拾碗筷,擦桌子。
她把碗筷收拾到一个大盆子里,接着就用清水清洗。把一批碗筷洗干净,她才把6块钱掏出来,说:这是我女儿这两天在这里吃饭的钱,请杨姐收下。
杨旗一见向秀玉掏钱就急眼了,她一急眼,眼泪就在眼里打转转,她说:秀玉妹子,你不能这样,你要是跟姐分这么清,姐就不理你了。
向秀玉说:杨姐你得理解我,我不能让孩子惯下毛病。
杨旗说:咱两个,你是谁,我是谁?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自家孩子在这里吃碗面条,我让孩子花钱,我还有一点人心吗!别的我不说,谁让咱姐妹是一样的命呢!
当着饭馆那么多人,向秀玉没让杨姐说下去。杨姐的丈夫和向秀玉的丈夫是同一场事故遇难的,那场事故死了80多人。提起那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向秀玉担心,她们都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向秀玉硬起心肠,把钱放在杨姐面前的灶台上,说:杨姐,孩子的路还长,我不能跟她一辈子。我想让她从小就能够自强,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过正常的生活,不能让孩子成为例外,变成可怜虫。这6块钱,你一定得收下。你要是收下,我明天还让孩子来你这里吃饭,你要是不收,我再也不会让孩子到你这里吃饭了。
杨旗只得妥协,说好好好,这个钱我收下。明天一定还让孩子过来吃饭啊。我这个妹子哟,真是个一根筋哪!
晚上见到妈妈,喜莲对妈妈说:杨阿姨在面条碗里给我卧了一个荷包蛋我没吃。明天中午我不去杨姨的面馆吃饭了。 (节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小说语言浅淡而淳朴,传达出的却是深沉而高雅的情怀,加之景物描写和心理道白,更
让读者感到心灵震撼。
B、丈夫遇难后,大家总是想方设法给她家送东西、帮助她们,但向秀玉一律委婉谢绝。由
此说明向秀玉明是个明事理、不愿麻烦人的人。
C、杨旗看见喜莲来面馆吃面很高兴,还不收她的钱。这说明她喜欢喜莲,还因为她丈夫和
喜莲的爸爸是同一场事故遇难的。
D、向秀玉给女儿买午饭的钱时,特别跟女儿交代,要专款专用。这主要是因为她家境贫寒,
同时也不想让女儿养成不好的习惯。
E、作者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捕捉闪光点,化平凡为不凡,表达了对矿难遗属的同情与关怀。
作品还体现了一种互助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
12.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与文末提及瓦斯事故?请简要分析。( 4分)
13.向秀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4.小说以“清汤面”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结构方式等多方面考虑。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第Ⅱ卷 表达题(4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山西中北部的局部地区突然飘起了雪花,最低气温骤降至零
度,快立夏了竟一寒如此,但这也没影响人们的出游热情。
B.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对我国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
我们对他们怎样友好,这怎么可能呢?
C.我们从网上下载的许多学习资料错误很多,题型陈旧,毫无新意,使用这种残羹冷炙是
很难保证学习质量的。
D.根据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改编的电影《王子复仇记》在我省上映期间,居民万人空巷,都在电影院里欣赏这部杰作。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陈丹青表示,现在的内地电影人缺少自律、反思精神,缺少冒险内容,因此,大陆影片在
国际上获大奖的较少。
B 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C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中的唐文化游乐园,按照唐代的风俗设立了马球场、乘骑场等,以便人们感受唐风唐韵。
D 太原已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的试点城市,即将投入使用的“智能公交”项目将更方便百姓的生活。
17. 下面的邀请函中有三处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3分)
尊敬的XXX:
你好!
我们邀请您和贵公司代表荣幸地参加将于5月1日至5月5日在广州会展中心琶洲展馆举办的“第115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今年我公司开发了很多新的男鞋款式,相信你方一定会感兴趣。并望借此机会继续谈判新的业务与合作事宜。诚望届时光临!
顺颂商祺!
XXX公司
X月X日
五、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40分)
“尔惮于作文,正可借此逼出几篇。”曾国藩曾这样教诲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逼一逼自己。他认为“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A(“不须丢开世界”应是“暂时丢开世界”)
2.(3分)B(“都取材于距今十分久远的时代”错,“都”应是“大
半”。)
3.(3分)B( 并不是“平常人”,而是“不平常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13分)
4(3分)C(论:判罪、判定)。
5、(3分)D(②是叙述苏武气绝复息的经过; ③是苏武对自己无罪的辩解; ⑥是卫律逼迫苏武的话)
6、(3分)D(不是“要斗倒两国君主”,而是“要使两主相斗”)。
7、(4分)
⑴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2分:“系”1分,大意1分)
⑵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要见你干什么?(2分:“畔”1分,大意1分)
(二)(7分)
8、(4分)
拟人。(1分)作者把红梅比作少女,她“酒生微晕”,面如桃花,有雪霜之姿,不流时俗。(2分)作者借外表和心灵俱美的娴雅少女形象表现出红梅的风姿神韵。(1分)
9、(3分)
苏轼认为“诗老”的“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诗句仅有红梅之形,而无红梅之神。(1分)苏轼借否定“诗老”,说明梅之美在“梅格”:既要有艳如桃杏之形,更要有“孤痩雪霜”高洁脱俗之神。(1分)梅品即人品,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自我品格的生动写照(托物言志)。(1分)
(三)(6分)
10(6分)
⑴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⑵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⑶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1、(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其他项不得分。(A小说中没有景物描写;B“向秀玉一律委婉谢绝”,文中无据;D强调专款专用的主要原因应是担心孩子不把钱用在吃饭上,影响发育。
12、(4分)
⑴情节上:暗中交代了向秀玉坚持给钱与杨旗不要钱的原因,使小说波澜起伏。
⑵形象上: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物言行更加合理,凸显了向秀玉和杨旗的形象。
⑶效果与主旨上:使读者受到灵魂的震撼,产生同情心,加深对主人公美好人格的认识,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
⑴工作认真,业务娴熟:伪装再好的矸石都别想逃过她的目光,工作时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⑵勤劳俭朴,坚强自强:自觉帮杨旗洗碗筷,舍不得花钱买水买饭,勇挑生活重担。
⑶明理自尊,教女有方:教育女儿“不能白吃饭”,让她从小就能够自强,养成良好习惯,像别的孩子一样过正常的生活。
(答对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14、(5分)。
观点一:使主题显得集中、深刻。小说写的是两个遇难矿工家属和一个女孩的一段很普通的生活故事,“清汤面”是她们关系中的一个小插曲,以小见大,展示了普通人善良美好、乐观向上的高贵品格。
观点二: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清汤面”把两个遇难矿工家庭连接起来,在吃面、还钱等一系列情节中刻画人物,让人们看到生命在承受苦难中依然顽强。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显得紧凑有序。围绕“清汤面”安排叙事结构,提纲挈领、聚拢人物,使小说中两个家庭的三个人物联系自然,转换自如,收到了平中见奇的效果。
(观点2分,论述3分。任选一个方面探究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3分)B(礼尚往来,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也指用相应的方式回报对方。A.一寒如此,竟然贫困到这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C.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D.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多形容群众参加庆祝、欢迎等盛况。)
16.(3分)D(A“冒险内容”改为“冒险精神”,搭配不当;B “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C.“乘骑场等”后面加“娱乐设施”,成分残缺。)
17. (3分)(1)将”邀请您和贵公司代表荣幸地”改为“荣幸地邀请您和贵公司代表”;(2)将“你方”改为“贵公司”;(3)将“谈判”改为“商谈”或“洽谈”(每点1分)
㈣ 什么是小小说
一、 什么是小小说?
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做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
二、小小说的特点
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小。指篇幅短小、取材小、人题角度小。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美国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过。篇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个人独自坐在房问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全篇仅25字,却非常别致、有味,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最好每~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 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 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
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三、小小说导写
基于小小说的上述特点,学习写作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人物形象要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例如小小说《清水》,情节很简单:寿春县令时天土清廉如水,三年任职期满之际,不愿惊动百姓,趁天还没亮,就骑牛出了县城。走上官道,却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原来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有一老汉捧个杯子走到他面前,请他饮了杯中的清水,因为“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上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写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若干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2、 选材要以小见大。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作家奥莱尔的名篇《在柏郴,描述了火车车厢里的一个场面: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身旁坐着个身体虚弱的老妇人,她神志不清,反复地数着“一、二、三”。这种奇特的举动,引起了车厢里两个小 姑娘的嗤笑。于是老兵开口了:“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顿时,“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篇小说篇幅甚短,出场的人物连姓名也未交代,但通过这车厢一角的片段,却相当集中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蕴涵何等深刻!
3、情节要有吸引力。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的魁力。比如李阳波的小小说《水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捡破烂的妇女,宁可被歹徒掰断手指也决不松手放掉钱袋子。民警打开那个包着钞票的塑料袋;结果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作品接下来叙述道:
民警迷们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竞。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
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签,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复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人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性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响响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免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竞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巴,孩子,你尝尝。巴…·”
文章在千字的篇幅内,悬念丛生、波澜迭起,真正吊足了读者的胃日,更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令我们深切体会到母爱是何等的炽烈、纯真而博大。
4、结尾要含蓄隽永。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结尾的精髓在于盲有尽而意无穷。在学写小小说时,对结尾一定要慎重考虑。这里提示两种方法:一是借助神态描写、环境描写,从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突出作品的主题。二是以解决矛盾、解开悬念来收篇。比如小小说《签字》,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局长犯罪事实暴露后,检察院干警赶来逮捕他,他却怎么也不肯在逮捕证上签字。王局长的老婆赶紧关上门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红包,塞到丈夫手里,恳求他接受“这点小意思”,把字“签了吧”。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王局长捏了捏红包的厚度后,还真的在刚才坚决不签的逮捕证上签了字。原来他早已养成了不见“好处”不签字的习惯了!这一结尾真是写绝了。通过艺术夸张、变形,人木三分地为一个贪婪成代中毒极深的贪官画了像。
布置作业:阅读《与名师对话》P346—P349并做课后练习一、二题。
附:板书设计:
小: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
新:立意新,风格新;
特点 巧:结构精巧,严密;
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小小说
人物形象要典型;
选材要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情节要有吸引力
结尾含蓄隽永
http://tanlike1000.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05272&PostID=9143362&idWriter=0&Ke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