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听书高尔基

听书高尔基

发布时间: 2025-07-03 05:47:54

① 我与书籍有个约会作文四百字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我特别喜爱读书。在我家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古代到现代,从文学到科学,可谓包罗万象。我喜欢在空闲时间,坐在房间的沙发上,静静阅读古今中外的散文、诗歌,可以说,书籍造就了我的生命。

记得在我五岁的时候,我还在幼儿园,那时我还不会说清楚话,但我却异常地喜欢听书。每天晚上,我都会缠着妈妈带我去书城里挑选童话书,偶尔也会选一些诗文。回家后,我常常让妈妈给我念书,静静地听,慢慢地觉得听书很有意思。慢慢地,听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晚上我没有听书,我就会整晚都睡不着觉。

有一次,妈妈外出吃酒席,很晚才回家,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我就找到了以前买的小人书和动画书,趴在床上看,一直看到午夜十二点多妈妈才回来。妈妈见到我,惊讶地问道:“小宝宝,你怎么还没睡啊?”“妈妈妈妈,我睡不着!所以我看了一会儿小人书。”我带着笑容回答道。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看了一会儿还是几小时,只记得当时看得很过瘾。

从那时起,我就更加热爱读书了。现在长大了,小人书和童话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现在,我一到书城,就会直奔名著区,那琳琅满目的中外名著,可以让我废寝忘食;那优秀的散文杂诗,可以让我身心陶醉于其中。

也许是阅读,让我更加了解世界。每当我去看书时,妈妈总会问我:“小宝宝,你去哪儿啊?”我总是风趣地说:“我和书籍有个约会!”我和妈妈对视一笑,都心领神会。

后来,爸爸看我喜欢读书,就给我买了一套400多元钱的“儿童经典诵读”,里面有《论语》、《大学中庸》、《老子》、《笠翁对韵》、《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古文。伴随着光盘的朗读,我边念边背,虽然不懂什么意思,但是还是朗朗上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经常念叨着这句话,这句话激励着我继续学习,也让我更加有坚持读书的信心。

书籍,这个与我共度的约会,既平常又特别,既温馨又浪漫,既枯燥又有趣。开卷有益,读书有乐,其乐无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它就像你饥饿时的一块面包,即食充饥;它就像你苦恼时的一颗开心果,让你开心、快乐;它就像你寂寞时的一个好伙伴,让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阅读成就梦想,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一个富有情趣的读书人!

② 高尔基经典的励志人生故事

高尔基在19世纪末文学创作初期,就已开始论述文学典型,此后一直在 文章 、讲演、谈话和通讯中反复论述关于文学典型的观点和看法。高尔基文学典型论以其丰富性、完整性和深刻性在文论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高尔基的成功 故事 ,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高尔基的成功故事
高尔基在未成为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之前,曾是一个流浪汉。他穿着俄式钻洞烂布衬衣,左肩上挂着烂外衣,一头乱蓬蓬的长发,几乎跑遍了全俄。从伏尔加河到俄属中亚,都留下了这个高大的流浪汉的足迹。他在码头上当搬运工,在城市里送货,在面包房里当伙计。真是啥事都干过!1868年3月,高尔基生于伏尔加河岸下诺夫哥罗德市。曾祖父是沙皇时代军官,凶狠暴戾,动辄鞭打高尔基的父亲。

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高尔基寄居外祖父家。由于外祖父一直反对女儿的婚事,对高尔基无半点怜爱之心。而几个舅舅和舅母,是一群“吃饭一直吃得非常疲倦才肯住手”(高尔基语)的懒汉,而且“放屁总要放得像吹喇叭似的响亮”(高尔基语)。只有外祖母是高尔基的心爱。外祖母不仅怜惜他。而且经常给他讲述俄罗斯民间的故事和童话,吟唱民间歌曲。慈祥的外祖母是高尔基的启蒙老师。11岁那年,高尔基读完初小二年级,母亲瓦尔瓦拉不幸病逝。外祖父逼着他去一家皮鞋店当学徒。之后又给绘画师家当学徒,不久又逃了出去。随后又去伏尔加河“善良”号轮船上当洗碗工。

轮船上的厨师史穆莱是个喜欢听书的人,他常让高尔基给他念书听。从此,高尔基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进而喜欢上了读书。后来,高尔基写道:“凡是我身上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书籍。”“如果没有书籍,我会在泥潭中被愚蠢和庸俗憋死,书籍渐渐开拓了我的视野,它告诉我,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斗争中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它告诉我,人们在世界上完成了多少丰功伟业,并为此经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苦难。”后来,高尔基又到另一艘轮船上当厨师,在圣像作场当学徒,在剧院当杂工和配角。

1884年,他满怀希望去俄国东方大城市喀山上大学,他身无分文,人学无门,只好又开始了在喀山的打工生涯。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个剧院合唱团招人,他赶去了。尽管担心自己的破锣嗓子,高尔基却顺利过关,被安排在低音部 唱歌 。这个高大的流浪汉,终于暂时有饭吃了。1891年,他干脆开始了着名的俄罗斯漫游,足迹遍及伏尔加、顿河流域,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原野以及高加索山地。

读书和苦难,成就了一个伟人。高尔基终于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在一份声明中说:诺贝尔奖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给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颁奖。列宁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仍让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高尔基刚发表的《我的大学》。
高尔基经典的励志人生故事
1873年,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那时,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好吧,宝贝,你不是—枚勋章,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间去吧……”

从此,10岁的高尔基走向了社会,自谋生计、历尽艰辛。1884年,16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了喀山。但是现实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学不过是—个梦想罢了,对他敞开着的只有贫民窟和码头的大门。于是,他又奔波于伏尔加河两岸,备受沙皇统治下人间地狱的煎熬。他彷徨,苦闷,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杀了结这苦难的—生;然而,—种顽强生存的信念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那时起,高尔基觉得,要生活下去,总要有个奋斗目标。他怀着“想了解俄国”的愿望,开始了较长时期的艰苦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了穷苦人民是怎样的生活以及他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反抗力量。耳闻目睹的丰富见闻及所获得的广博知识,不断地充实着他的心灵,使他愈来愈坚强起来。高尔基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这比什么都可怕。高尔基对这—段经历曾这样说:“对生活的庸俗和残酷的恐惧,我是深深体验过的;我曾经弄到想自杀的地步。后来,在许多年当中,只要—回忆起这种愚蠢行为,我就感到—种奇耻并藐视自己。”

若干年后的—天,高尔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讲起自己的流离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吗?”卡留日乃建议他说。“我没有把握。”高尔基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

告别卡留日乃后,高尔基就下定决心写诗了,他读过—些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诗。当他动笔时,就抄了其中的—些诗句。他瞒着别人暗暗地写了—本,诚惶诚恐地将它送给作家柯洛连科过目。柯洛连科读了,皱起眉头对他说:“你的诗太难懂了。用你自己的话写点你自己看到的东西再给我看看吧。”高尔基接受了他的意见,忍痛把诗稿投进了火炉里,开始创作小说。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报纸《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成功,但高尔基从此树立起了信心。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写,晚上自己写作和学习。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高尔基说:“我不断地、拼命地学习,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开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学……我已经开始考虑,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干了。”从此高尔基追求着越来越高的目标,逐渐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 力就发展得越快,可以预期的成就就越大。
高尔基救书的故事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 其它 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说谎

名人轶事 高尔基

上世纪20年代,苏联索洛维茨岛劳改营,一个叫马尔扎戈夫的犯人成功地从岛上逃走,在英国出版了一本带有自传性的书《在地狱岛上》,此书在欧洲引起了极大反响。为了消除影响,苏联决定派一个政治上可靠而且在国际上享有众望的作家亲赴岛上视察,然后用他的证言驳斥“那本卑鄙的国外伪造出版物”。他们相中了高尔基。

1920年6月20日,高尔基带着儿媳,在国家保卫总局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索洛维茨岛。根据监狱当局的精心安排,岛上的环境以及能看得见的设施均为之一变。例如把衣不蔽体的犯人全部集中起来,然后用帆布苫住,远远望去就像一堆废弃的堆积物。尽管这样,高尔基还是看出了问题。躺在长椅上休息的犯人,手捧报纸津津有味地读着,可是报纸全是倒拿的――他们想以此示意给这位“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他所看到的全是假的。遗憾的是,高尔基只是默不作声地走到他们身边,将报纸正了过来。

大出监狱当局意外的是,在参观 儿童 教养院时,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从花团锦簇的迎宾队伍中走出来,用甜甜的嗓音说,“高尔基!你看见的都是假的。想知道真的吗?要我告诉你吗?”高尔基吃了一惊,下令叫所有的随从人员都出去,他单独听这个小男孩讲了整整一个半小时。这个男孩把监狱里所有的饥饿、阴谋、鞭打和苛待都告诉了这位瘦高的爷爷,这位瘦高的爷爷从工棚里出来时也泪流满面。

摒退左右,说明他想听到真实的消息;而从工棚里流泪走出,说明有某种来自真实的消息打击了这个饱经磨难的流浪汉。但知道真实并不等于维护真实。回到莫斯科,他立刻在苏联和世界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称拿索洛维茨来恐吓人民是毫无根据的,宣称犯人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这只革命的“海燕”刚刚飞走,和“海燕”谈过话的这个14岁的男孩就被枪毙了。高尔基难道不懂得像律师一样保护当事人,不,他能正转报纸,斥退从人,说明他懂得专制制度的残酷性。或许因为无力,或许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保护这个说真话的孩子。

③ 《彷徨》的主要内容!急急急!!!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包括11部小说。

1、《祝福》

主要内容: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

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2、《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以“我”的角度讲述了“我”与吕纬甫的故事。这里的“我”并不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不只是一个旁观的叙述者,而是参与到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的“我”和吕纬甫具有许多共同点“我们”曾是一起去城隍庙拔掉神像胡子的新青年;是议会讨论“改革中国”的方法道路而打起来、激情澎湃的青年。

“我们”虽然曾经都拥有激情澎湃的理想,如今却因为革命的失败以及生活的无奈而落入沮丧和彷徨中的中年人。

不同的是“我”和吕纬甫同样面对生活的无聊和寂寞,他们的选择却不同。“我”坚持在寂寞和彷徨中前进、反抗,而吕纬甫却选择放弃前进,回归到世俗生活当中。

3、《幸福的家庭》

讲述一个处在窘迫环境中的青年作家为了糊口而创作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写作的过程不断被妻子与小贩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金钱匮乏、床底下的劈柴、五五二十五的算计、低矮狭窄局促的房间、妻子的斥骂、孩子的啼哭等等打断。

4、《肥皂》

讲述四铭在大街上看到两个女乞丐,对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乞丐产生了不可告人的欲望,怀着这种欲望他给自己的妻子买了一块肥皂,妻子识破了他内心深处的龌龊,但是也接受了那块肥皂。

5、《长明灯》

该小说讲述了疯子想要吹熄庙里的长明灯,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最后他被关押的故事。

吉光屯庙里的正殿点着一盏长明灯,1000多年了都不曾灭过。在村人们看来这是传统的象征,幸福的吉照。倘若灯灭了,便会招来灾难,人人都变作泥鳅。

因此,谁要想吹灭这长明灯,便会被大家视为“疯子”。但村里偏偏就出了个“疯子”,而且“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父子两代都认为熄了这灯,“使不再会有虫和病”,因此要坚决吹熄长明灯,双方的斗争非常尖锐,双方都赶到了庙门前,甚至连空气也显得紧张。

“疯子”在叫看庙的老黑开门,要进去吹灯;村人们在劝阻,但都无济于事,而且“疯子”还扬言“我放火!”这一着顿时吓得人们了手脚,“都很不安”,并七嘴八舌议论着对付“疯子”的办法;

有的主张打死他,有的主张关起来,最后是终于把“疯子”关在了庙门西倒的一间仅开小窗、祖木直栅的屋子里,这才天下太平。“疯子”尽管被关,但他依然精神壮旺地在呼喊;“我放火!”

6、《示众》

《示众》讲述了大街上一个犯人被示众的场景,期间出现了各色人围观。

“首善之区”的马路上除了两个铜盏相击的单调声和胖孩子的叫卖声外,什么扰攘也没有。当巡警和穿白背心的男人出现时,街上的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

胖孩子“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秃头一边念着白背心上的文字,一边提防着别人占了他的好位置;小学生“向人丛中直钻进去”;

长子“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有一个瘦子甚至把嘴张得像一条死鲈鱼般;弥勒佛似的胖脸说道:“好快活!你妈的……”;

戴硬草帽的学生离开后,紧接着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了;老妈子指点地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当秃头研究白背心上的文字时,胖孩子却像白背心一样在研究秃头,看到秃头“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边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

小学生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后,他环顾四周发现了白背心、胖小孩和红鼻子胖大汉;胖孩子从胖大汉身旁钻出去时,奔向了小学生,把他推开冲出去了;

巡警提起他的脚时,大家赶紧都看他的脚,而他放稳后,大家又接着去看白背心;抱着小孩的老妈子碰到了旁边车夫的鼻梁,而车夫一推却推到了孩子身上;

当一个车夫跌倒后,看客们又发现了新的热闹,立即将兴趣从白背心转向车夫,向新的刺激转移。

7、《高老夫子》

《高老夫子》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被牌友们戏称为“老杆”,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整理国史的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为学贯中西了。

“因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名,而更名为“高尔础”,其实他是一个只会打牌,听书,跟女人的无赖,他为了去贤良女校看女学生,便应聘去教书,而因为胸无点墨而当众出丑便辞去职务,大骂新式教育。

8、《孤独者》

讲述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个独具个性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亲手造就的“独头茧”中品味孤独,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向社会作绝望的反抗。

9、《伤逝》

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10、《弟兄》

主要叙述主人公张沛君的弟弟生病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张沛君承受着同事对兄弟关系猜测议论的压力,以及是否要抚养侄子的生活重担,于是无法化解的矛盾出现了。

这个矛盾就是: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的一方与不得不放弃侄子的权益以维护自己儿女的优越生存条件之间的,完全不可化解的矛盾。

11、《离婚》

讲述了农村妇女爱姑想要离婚,最后也没有成功的故事。

爱姑是“沿海三六十八村”无人不知的庄家家主庄木三的女儿,她上有六个身强力壮的哥哥,是家中惟一的女孩,从小就受到宠爱,蕴育了她大胆泼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权益,她敢于向强大的封建势力发起挑战。因为丈夫“姘上了小寡妇”,她就骂他是“小畜牲”;因为丈夫与父亲沆瀣一气,她就骂公公是“老畜牲”。

夫家要“休”掉她,她说:“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爱姑对于封建礼教等陈规陋习敢于理直气壮地表示不满,并且公然进行反叛。

离婚的事情已经闹了整整3年也没个结果,最后,爱姑的夫家施家请出了有权势的七大人出面调停。

爱姑刚见七大人时还心存幻想,以为他能够主持公正,她说,“七大人是知书识礼,顶明白的……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

然而,七大人所维护的“公正”就是以夫权为重要内容的宗法体制和整个的封建秩序,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和七大人故弄玄虚的威势面前,爱姑由莫测高深到心慌意乱,从优势转为劣势,深深地受到了伤害,先前的锐气已经一扫而光。爱姑的幻想破灭了,她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④ 有声解读名著

网络阅读
《战争与和平》 《巴黎圣母院》 《呼啸山庄》 《大卫·科波菲尔》 《红与黑》
《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 《约翰·克利斯朵夫》《飘》《茶花女》 《牛虻》
《欧也妮·葛朗台》《基督山伯爵》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巨人传》《局外人》《鼠疫》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母亲》。

热点内容
古代军校小说言情 发布:2025-07-03 13:28:20 浏览:992
大学是爱小说全文阅读答案 发布:2025-07-03 13:27:28 浏览:690
上海高考语文阅读考小说 发布:2025-07-03 13:11:53 浏览:835
顾漫哪部小说好看 发布:2025-07-03 13:08:03 浏览:631
都市言情小说女主叫苏莹 发布:2025-07-03 13:06:33 浏览:166
男主高位瘫痪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03 13:05:03 浏览:116
无心法师小说好看还是电视剧好看 发布:2025-07-03 12:47:46 浏览:733
免费泰国小说 发布:2025-07-03 12:36:00 浏览:604
大学文学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03 12:34:39 浏览:516
什么听书软件免费 发布:2025-07-03 12:34:34 浏览: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