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神雕侠侣原著听书

神雕侠侣原著听书

发布时间: 2025-07-13 01:36:59

『壹』 一生俯首拜阳明

文/Eva77

最早看到关于王阳明的事迹,是在初中看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中得到的。

说杨过“坐了约莫半个更次,突然间眼前似见一片光明,四肢百骸,处处是气,口中不自禁发出一片呼声,这声音犹如龙吟大泽,虎啸深谷,远远传送出去”。然后此段文中后部分提到几句话“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所说“史有明文”一句,言之凿凿,但是金庸先生所提及的“文”在何处,就先不去考证了。附会之言敷衍开来,不过是为了增强故事的可读性而已,所谓: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方才让人着迷些。这是第一次对大儒王阳明有印象的来源与所在。

其后,人在旅途,陆续读到了有关他的故事。如看曾国藩家书中,初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之句惊为天语,后来知道这是王阳明的原著成句。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参加庆功宴的过程中,面对众人的盛誉默不作声。这位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刚刚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他只是把自己随身佩戴的腰牌展示给众人,那上面只写了一句话“一生俯首拜阳明”。

每一个时代,每个国家在紧要关头都一定会有可堪大任之人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抛开民族的观念不说,只是就事理而言,能让杰出的人都信服的人,一定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而王阳明正是这样的人!

一、王阳明其人

王阳明,真实名字是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的汉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所以又称他为王阳明。他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不但精通儒释道三家,而且进一步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世谓“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代大儒,而且还能统军征战,而且只打胜仗。关于他平定江西盗匪叛乱,35天平定南昌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思恩与田州的土酋卢苏与王受造反的事儿别书早有细述,不赘述。平定宁王之乱后,他被将士称为“大明军神”。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本人最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两广兼巡抚。后来被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二十四史的《明史》部专门有《明史.王守仁传》。嘉靖皇帝在位时能有这样的大人物辅佐,真是也算延续了明朝的脉络。

后世好多人评价他时,说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为‘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王阳明57岁驾鹤西去后,后世对他的评论如江海滔滔,一直到今。《明史》曾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他的同乡、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称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清初学者魏禧说:“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清代著名学者王士慎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中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近代大学者钱穆更是把王阳明的著述《传习录》称为七本“中国人所必读的书”之一。

二、冈田武彦其人

近500年来,对王阳明著述的解读、阐释和延伸在国内就没有间断过。宝山已在,用什么样的角度和观点来解读他,都不为过,也可谓百家争鸣。但是近现代中,在深刻研讨王阳明著作的人群中,冈田武彦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一个人。他在2004年就已经过世了。可是我曾经说过:文心永恒,只要人类依然存在,那伟大的灵魂总能穿越时空,与后来的人对话。我看一个作者的作品,总会先去试着了解他的身世。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绝对不是突如其来的,他一定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了身世,也就会更加明白或了解其著作的很多内涵。

冈田武彦(1908—2004)是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他1934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法文学部,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部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应聘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主要论著有《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江户时期的儒学》、《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宋明哲学的本质》等。此外还有《坐禅与静坐》、《楠本端山》、《中国与中国人》等十余种著作和《王阳明文集》、《刘念台文集》等编译作品,并与人合作主编了《朱子学大系》、《阳明学大系》、《近代汉籍丛刊》、《王阳明全集》(译注本)等丛书和多卷本文集。

如果接触日本文史哲方面多些的话,就会知道他的授业恩师楠本正继也是近现代日本哲学界的殿堂级人物。而楠本正继的祖父楠本端山更是日本幕末维新时期新朱子学派的代表人物,端山与其弟楠本硕水俱称名于世,时有“西海二程”之说。兄弟两人联手创立了日本著名的楠门学派。可以说冈田武彦是楠门学派衣钵的传承者。

近现代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崛起于东亚,实事求是的讲,它对中国文史哲各方面的研究力度与深度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国自身。来看看冈田武彦所做的一些事情:为了研究阳明心学,冈田武彦曾亲访中国八省区八十余县市,行程两万余里。又亲自捐款并大力募款,修复中国境内多处阳明墓和纪念碑亭,以及阳明故居的瑞云楼等,为国内重新重视、重新认识王阳明付出了巨大心血。还是如前所言,抛开民族论的观点,单就从学术研究而言,一个人一生如果不是有发自内心的真正热爱和痴情,又怎么会付出这么大的精力、物力和时间去坚持做一件事呢?

三、《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其书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是冈田武彦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按照这本书作者自序中的提及,完成时间应该是在1957年前后,是他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得文学博士时的毕业论文,全文大概有45万字。主要是“以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特别是儒学发展史为背景,在简述宋明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深刻地论述了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内容、特点、社会影响、历史作用,细致论述了阳明心学的分化、演变和明代中后期王门各派各家的离合同异、学术宗旨,并以阳明学、阳明后学与朱、陆之学,特别是明末其他儒学流派做了具体而微的对比”,为读者深入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有很好的帮助。在这本书1987年正式发行中文版前,冈田武彦作了一篇序,详细论述了该书的诞生过程。在序言中,他提出学术研究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内在性研究。他说:“所谓‘内在性研究’,就是在研究一个人的哲学思想时,把他的体验移入自身,然后设身处地地加以体验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在科学的实证中去弄清楚他的哲学思想”。他把西方舶来的科学的实证研究称为表象研究,相对于这种实证,他自己更倾向于“关心和重视内在性的研究”。为何提及这段?因为在《王阳明与明末儒学》这本书中,他将这种研究方式发挥到了极致。正和王阳明本身所提出“极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观点有很多契合之处。这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时刻加以关注和印证的。

这本书按照他的中文翻译作者国内著名学者钱明的说法,中文翻译肇始于90年代初,反复折腾了近10年,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首版。钱明为何人?他现在是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他得到了日本九州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哦?有点眼熟,哈哈。对,他获得了和冈田武彦一样的学位。是的,因为他就是冈田武彦的学生之一。

为何还要提及他的翻译者?因为正是有了这些关系的描述,才会让读者知道从对日文的理解与精准把握上,从对作者著述的研究与阐释上,钱明译本应该更加接近冈田武彦对阳明学的思考与生发。

推荐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是重庆出版集团旗下的重庆出版社近期印制的。全书16开,为2016年12月第1次印刷。全书共432页,其中主文共9章31节(算上“附录<李氏说书>”共31节)399页,从第一章绪论之第一节“明代的文化与思想”始,至第九章“东林学和刘蕺山”之最后一节“刘蕺山”讫。其余33页均为作者中文版序、前言、译者序和目录,以及国内研究王阳明的著名学者、《明朝一哥王阳明》一书的作者吕峥所写的《当自由的大门打开时,人们朝那个方向奔跑?》的推荐序。这个推荐序个人感觉是一篇不错的文字,尤其首见“欲望枯骨”这个词,觉得有点写尽人间的感觉,是篇很有深度的白话文,哈哈。还有这本书的目录编排也是很有特点的,可以关注下。400多页的厚度,设计装帧精美,格调素雅文气,个人觉得算是12月份所看书以来性价比最好的一部了。

而且重庆出版社的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曾经出版过获得"中国图书奖"的《邹韬奋传记》,《世界工艺美术邮票鉴赏大图典》,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石窟雕塑全集》(10卷),获第5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的《中国历代印风系列》(21卷),获第13届香港印制大奖"书面及封套设计冠军奖"的《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等优秀图书。而且还陆续出版过涉及日系人物的作品,如《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宫本武藏》、《武田信玄之风林火山》等。想来在日文丛书研究、翻译和发行方面应该是经验颇丰。

四、写在末尾

这本书从拿到手,陆陆续续读了快10天的时间了。说实话,进度尤其慢,每个晚上有时候连20页都读不完。因为这本书中引经据典,所用原著原典之文不胜枚举,基本上是处处皆是。每至于斯,都觉得冈田武彦实在是了不起的日本大儒,也为自己惭愧不已。我动用了各种手段和方式:从“懒人听书”上找来关于王阳明的论述和曾国藩的论述一有时间就听听;记下不懂的词汇和引文,逐一查找资料,以解其惑,以求甚解:翻出以前买的王阳明的《传习录》原著,反反复复和冈田武彦这本对照着读,相互印证,希望能明白点,长些见识,真有点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感觉。

而越往里面读,就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和卑微。越感受到读书的奇妙和乐趣。

一个500多年前的人写下了文字,构建了气势恢宏的思想建筑,一个60多年前的人初窥堂奥,写下了参观后的游记,一个现在快到40岁的人偶然看到游记后,虽然觉得自己智商呆萌,看的云山雾罩,却还想按图索骥找到一条路,爬上山看看。。。

不朽的思想,精致的文心,和伟大的灵魂会一直在,永远在!

它们承载在文字中,穿越时空,启迪来者,获得永生。很荣幸,自己能看到这本书。当然,要是还能早点,就更好了。

写到这儿,想起吕峥先生写在护封上的那句话,引于此:“余生也晚,无缘面谒泰山,聆听冈田先生之教。早年读先生所著《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只觉力透纸背,酣畅淋漓,深感古人‘《汉书》可以下酒’之说不谬”。

一生俯首拜阳明,信然,戚戚焉!

『贰』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出自那里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金庸14部小说的首字组成的对联。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1970年的《越女剑》由于金庸本人不太欣赏,因而未入对联内。
《飞狐外传》是金庸于1960年所写的武侠小说,为其第六部武侠小说,可以看做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该书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该书主要是讲述《雪山飞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历史背景是清乾隆年间。
《雪山飞狐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作于1959年(己亥年),故事以胡一刀夫妇为主线,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一段武林往事,该作品对主人公胡斐的成长之路基本没有提及,所以后来作者又补著了一本相关作品《飞狐外传》来讲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两者虽是相关联,但是故事结构与内容却又各自基本独立,《飞狐外传》可以说是《雪山飞狐》的前传,也可以合为一本来读。本书发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争论最多的一部。《雪山飞狐》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连城诀》,长篇武侠小说,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最初于1963年刊载于《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的《东南亚周刊》,书名原叫《素心剑》。现收录于 《金庸作品集》中。《连城诀》描述了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此书语言质朴生动,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全书充满了一股悲愤之气,读来令人如鲠在喉。《连城诀》写世态,写人心,写至情至爱,动人心魄,远远超出了一般武侠小说的表现范畴,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说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天龙八部》,是我国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著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部分内容曾由倪匡代笔撰写),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
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天龙八部》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及游戏。小说的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于2005年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中。

《射雕英雄传》是作家金庸的作品。南宋年间,随丈夫杨铁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却害得丈夫和义兄郭啸天两家家破人亡。郭啸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遗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绝技“降龙十八掌”,更赢得心上人黄蓉芳心。
纵观射雕英雄的成长之路,郭靖与黄蓉二人的合作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但较之郭靖之动手,黄蓉之动脑自然更加高明。可以说是黄蓉的智慧之线串起了郭靖先天理性和后天勤勉之点,使之蜿蜒前行,逐渐漫延成一个首尾相连、因果相应的一张武林英雄成才图谱。
作者以人道主义为文心,理想主义为笔墨,通过反男权中心的故事程式,倾向女性主义的话语权力和人道主义女性美学构想,在准历史现实主义的画板上,在宋金元易代、武林争霸、英雄纵横的宏伟叙事背景之下,刻画了以黄蓉为中心的一组才貌双全,文武过人,聪慧自然的性情中女性形象。
该书阐释了侠义精神的真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随母流落蒙古大漠,傻头傻脑但有情有义的郭靖倒也有福气,他不但习得了江南六怪的绝艺、全真教马钰的内功、洪七公的隆龙十八掌、双手互博之术、九阴真经等盖世武功,还让古灵精怪的小美女黄蓉一辈子跟定他。
郭靖已经突破了旧时代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身份,他不仅行侠仗义、啸傲江湖,更是要为国家与民族出生入死,体现了儒家侠之大者素有风范。

《白马啸西风》是一部中篇武侠小说,著于1961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描写了哈萨克人和汉人之间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汉族姑娘,父母因带着高昌地图被强盗追迫而死,单独留下李文秀在哈萨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汉人计老人抚养长大,并与一个哈萨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数不长的这样一部小说,里边记述了多组复杂的恋情。因情而活、为情而死、情之所在、孽之所在,这便是《白马啸西风》的成功之处。

《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该小说于1969年-1972年间创作,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连载了2年11个月。本书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
内容梗概
入京城,进皇宫,扮太监
扬州妓女韦春花之子韦小宝从小听书听戏,十分羡慕戏文中的英雄好汉,为了做英雄,他凭一时之勇搭救了一个落难的江湖好汉茅十八。茅十八感激小宝援手,更因他缠纠不休,将他带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韦小宝被一老一小两个太监劫入进宫,他施展诡计将老太监海大富弄瞎,又将小太监名叫小桂子的害死,从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宫中做假太监。
除鳌拜,皇帝悦,误入天地会
一日韦小宝赌博归来遇到一个自称小玄子的华服少年正在练武,便与他交上了手,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烨。顾命大臣鳌拜武艺高强、功高震主,为少年康熙所忌,为除掉鳌拜,康熙巧设计谋,让韦小宝率一群小太监以戏耍角力为名将鳌拜擒杀。韦小宝智杀奸相鳌拜,大清皇帝固然龙颜大悦,反清帮会组织天地会也对他青眼相加,13岁的韦小宝于一日之间竟成了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关门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会青木堂香主。韦小宝奉陈近南之命回宫卧底。
五台山上遇红颜,神龙教内任高职
一次他撞破了与邪恶帮会神龙教勾结的皇太后的隐秘,并从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顺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为防皇太后对小玄子不利,他将此事连同自己是冒牌太监一事告诉康熙。康熙闻听父亲尚在人间,又惊又喜,立即派遣韦小宝到五台山寻访。韦小宝因缘际会在庄家邂逅了生命中的红颜知己双儿,此后两人一同前往五台山清凉寺寻访到了老皇爷顺治,但却在回返途中被神龙教劫往辽东蛇岛。在蛇岛韦小宝乘神龙教内讧之际,施展拍马溜须绝技骗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并当上了在教中职位甚高的白龙使。
假和尚,真驸马,攻打神龙反被擒
韦小宝返回北京,向康熙报告了顺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赏,谁知康熙在夸赞一番后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间十几岁的韦小宝竟成了与年过8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辈的“晦明禅师”。“高僧”在寺中穷极无聊,便要生事,他纵酒狎妓,屡犯戒律,把一个千年古刹、佛门静地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苦心经营,势力渐大,康熙决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为了麻痹吴三桂,康熙决定将其妹建宁公主嫁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正好韦小宝“出家”期满,康熙使命他作了“赐婚使”。韦小宝率人护送建宁公主入滇,两人本就相识,未到云南就发生私通,赐婚使变成了驸马爷。在昆明,正与韦小宝打得火热的建宁公主不肯与吴应熊成婚,蛮性发作之际竟将吴应熊阉割,韦小宝见事变猝起,只得将吴应熊挟持与建宁公主绕湖广返回京城,不久韦小宝又奉命去攻打与吴三桂和罗刹国勾结的神龙教,他率水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辽东,但未到蛇岛,自己这位统兵大将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虏。韦小宝身临险境,不得已故伎重演,企图一顿马屁骗过洪安通,却被关押起来,幸好双儿相救,趁机逃出神龙教,洪安通发觉后当即领人对韦小宝进行了追杀。
小宝策划政变,公主摄政女王
韦小宝和双儿慌不择路,一路向北来到鹿鼎山,误入了罗刹国军营,韦小宝害怕潜伏于营外的神龙教,便施展伶牙俐齿将正在这里巡视的罗刹国公主苏菲亚骗倒,随她一同去了罗刹国。苏菲亚返回莫斯科,正赶上罗刹沙皇病死,韦小宝最善浑水摸鱼,便凭着从戏文中学得的“安邦定国”计谋,帮助苏菲亚发动了一次成功政变,苏菲亚当上了摄政女王,韦小宝则因策划有功被封为远东伯爵。他心念故国,不久即借故带着罗刹使臣回到北京,清朝与罗刹使臣签订了和约而消除了罗刹国这一腹背之患,韦小宝则因议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为一等忠勇伯。
衣锦怀乡抱得美人归 身份暴露忠义两难全
吴三桂谋反在即,为了稳定天下,安抚民心,康熙命韦小宝赴扬州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韦小宝衣锦还乡,在扬州府衙宣读完圣旨,随即一人悄悄溜到丽春院去探望母亲,没想到在妓院却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围,他略施小计,以迷药将一干人迷倒,并将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苏荃、沐王府的沐剑屏、方怡、陈圆圆的女儿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双儿一网打尽,收为己有。韦小宝香艳难舍之际,吴三桂已在云南起兵反叛,小宝被迫从扬州返回京城。江湖奇人神拳无敌归辛树夫妇因误杀天地会主脑吴六奇,抱憾不已,为此他们与天地会群雄商议,决定舍身入宫行刺康熙。韦小宝不忍见小玄子遇难,设计掩护。归辛树行刺不成,却将天地会行址和韦小宝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将天地会首脑聚集的韦小宝爵府包围,并命韦小宝戴罪立功,亲自回府捉拿天地会群雄,韦小宝不忍加害师父陈近南和天地会兄弟,将他们尽数救出,自己则畏罪潜逃出京。
鹿鼎公定和约封妻荫子 韦小宝弃官逃隐姓埋名
韦小宝逃到距蛇岛不远的“通吃岛”,跟双儿等七个老婆一住数年。康熙顾念与韦小宝的少年友情,不仅没再派兵追杀,反而予以优惠照顾。罗刹国向东方的侵略渗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复台湾的胜利使他坚定了向罗刹用兵、收复失地的决心,韦小宝去过莫斯科,粗通罗刹语言,又与罗刹摄政女王有露水姻缘,康熙便将他召回京城,册封他为鹿鼎公,抚远大将军,命他率兵向罗刹人作战。韦小宝见“小玄子”不再拿天地会一事与自己为难,欣然领命,携双儿前往鹿鼎山,按照康熙的既定战略一路杀去,连连得手,最后“尿射鹿鼎山”,一举将罗刹军队击败,迫使罗刹使臣坐在谈判桌前签定了和约。韦小宝取得了军事和外交双重胜利,凯旋而归,封妻荫子,权势与荣华达到顶峰,但不久麻烦又起,康熙命他去剿灭反清的天地会,天地会众弟兄要他继承师父陈近南的遗志,担任总舵主,继续与满清作对为敌,韦小宝眼见忠义难以两全,只有弃官而逃。他打着回乡探母名义,领着七个老婆回到扬州,与母亲韦春花会合,隐姓埋名,择地而居。康熙见韦小宝久不回京,着即派人四处查找,又亲自六下江南寻访。但终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自此世上不复有奇人韦小宝矣。

《笑傲江湖》,作家金庸1967年开始创作的一部作品,1969年完成,属于其后期作品,最初连载于《明报》。“笑傲江湖”源自吴承恩著《西游记》中的一句词。该书没有时代背景,“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著于1955年。小说描写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为反清复明,与清廷浴血奋战的故事,也是这本小说把研究乾隆是否汉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为金庸的开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响,显示出大家风度。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之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小说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笔与诗情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神雕侠侣》是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作于1959年。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二部,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上承《射雕英雄传》,下接《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金庸的一部武侠小说《侠客行》,初次发表于1965年,据说灵感来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侠客行》,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

《倚天屠龙记》 是著名小说家金庸的长篇小说,1961年所著,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
故事时间前后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讲述了一场以倚天剑和屠龙刀掀起腥风血雨的江湖故事。第一卷叙述武当弟子张翠山卷入夺刀纷争,第二卷至第四卷叙述张翠山之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争及起义军和朝廷的对抗,少年张无忌因缘际会练就一身盖世武功,以天下人叹服的武功和无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统领群雄,故事同时展现武林众豪杰的质朴豪情和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 。

《碧血剑》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于1956年(丙申年)的第二部武侠小说。已经过三次修订,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
内容梗概
明末,社会动荡,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东北的满族部落却开始崛起,举兵南侵。蓟辽督师袁崇焕屡破清兵,击毙清太祖努尔哈赤,后被崇祯皇帝下狱,半年后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所杀。袁崇焕之幼子袁承志为报父仇,苦练武功,拜华山“神剑仙猿”穆人清为师,在华山之巅习武十年,博采武林诸家之长,加之偶得武林怪杰“金蛇郎君”的剑学秘籍,学成身法奇诡的蛇剑之术,武艺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后,以一身绝艺征服了众多武林豪杰,调解了数起武林中的恩怨纠纷,他武艺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诚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拥戴为七省盟主。当时正值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威大振,势如破竹,承志为报父仇杀皇帝,带领群豪帮助闯王李自成拦劫官银、筹集军资,屡挫官军,并与入侵清兵浴血奋战。
“金蛇郎君”之女聪慧美丽的夏青青对袁承志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跟随他走南闯北,患难相依,度过了多年征战生涯。后来,袁承志协助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闯军军纪败坏,奸淫掳掠无所不为,闯王亦沉淫于美酒女色,甚至听信谗言逼死了袁承志的挚友——忠心耿耿的李岩。清兵入关后闯王溃不成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转瞬惨败。袁承志意兴萧索,与青青及当日一同征战的众豪杰飘流海外,赴异域重辟天地。

《鸳鸯刀》著于1961年,中篇武侠小说,金庸著。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小说叙述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
内容梗概
太岳四侠为给晋阳大侠萧半和祝寿,拦劫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为清廷保送的鸳鸯刀,被镖行武师所败;又欲抢夺林玉龙、任飞燕夫妻和书生袁冠南的行囊,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袁冠南以言语诈去仅存的数两银子;好不容易等来一位年轻的姑娘骑着一匹骏马而来,却仍然不敌,幸好此女是萧半和的女儿萧中慧,听说四侠目的是给父亲拜寿,摘下头上的金钗送给他们作为礼物。萧中慧此行也为鸳鸯宝刀,甘亭镇汾安客店之中,她得知宝刀就在镖行人手中,暗自留神。此时林玉龙夫妻、袁冠南、大内高手卓天雄都来到此处,尾随镖行。途中一场混战卓天雄技高一筹,点中林玉龙、任飞燕、萧中慧穴道,幸亏袁冠南用计惊走卓天雄,夺得鸳鸯刀,救出众人,四人逃到紫竹庵中,卓天雄追来,林玉龙夫妻把他们自己用不好却威力很大的夫妻刀法传给袁、萧二人,二人用未学全的十二招刀法战胜卓天雄,保住了鸳鸯刀,而且由于并肩抗战,彼此互生情愫。萧半和生日这天,各路英雄豪杰都来庆贺,袁冠南献上鸳鸯刀,萧半和高兴之余,将女儿萧中慧许配给袁冠南。林玉龙、任飞燕把夫妻刀法全部传给袁、萧二人。喜庆筵上,袁冠南与萧半和之妻袁夫人母子相认,萧中慧伤心跑出,被卓天雄擒住。官兵围住萧府。一场混战,众英雄大败官兵,袁冠南救出萧中慧,二人再次联手,打伤卓天雄,众人一同退至中条山。山冈之上,萧半和说明真相:他本名萧义,为报父仇,早年入宫为太监,企图刺杀满清皇帝,却一直没能得手。后皇帝为夺鸳鸯宝刀,杀死保护宝刀的袁、杨两位大英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捕入牢中,萧义乘机救出二位夫人和儿女,奔逃之时,将袁冠南失落。为瞒清廷耳目,假和袁、杨二位扮作夫妻。萧中慧应叫杨中慧,是三湘大侠杨伯冲的女儿。正说之时,太岳四侠抬着卓天雄而来,夺回他从杨中慧手中抢去的鸳鸯刀。袁夫人把鸳鸯刀合在一起,只见上面分别刻着“仁者无敌”四个字,这就是鸳鸯刀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
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个不同的江湖侠士形象,可读性极强。虽为短篇,但仍不失为大手笔。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叁』 你们喜欢看书还是听书呢喜欢哪类的书籍

喜欢看书还是听书,这要根据每个人的爱好而定。但是不管看书还是听书。都长知识。我认为还是自己看书为好。记忆深刻,还能多识字。

『肆』 2014版神雕侠侣粤语谁有

剧情简介:

杨康的儿子杨过(古天乐饰)自小被郭靖收养,郭靖希望他学好,于是送到了桃花岛跟黄药诗学习。杨过在桃花岛上整日被郭芙和大、小武欺负,一气之下独自出走了。杨过被古墓派的小龙女(李若彤饰)收留,认她作姑姑,生活在活死人墓里跟小龙女学习武功,日久天长,两人渐渐互生情愫,决定今生今世结成夫妻,永远生活在古墓。可惜机缘巧合下,他们最终要走出活死人墓,去经历一番江湖恩怨,两人最后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

链接:

密码:2323

『伍』 求一个神雕侠侣有声小说女声播讲者的版本

对对对,我也是喜欢那个女声版的,找了好久了,找到了一定分享一下!
更!我找到了,叫桑小铃,还有一个应该叫赵语英

热点内容
苹果6s怎么阅读小说 发布:2025-07-13 09:55:32 浏览:493
复仇腹黑总裁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3 09:55:20 浏览:454
厉少悠着点全文阅读小说 发布:2025-07-13 09:54:00 浏览:191
新天天中文小说免费阅读网 发布:2025-07-13 09:52:56 浏览:213
多肉内容好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3 09:27:23 浏览:231
网游老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3 09:17:51 浏览:204
总裁经典言情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13 09:12:48 浏览:501
甜文小说排行榜免费 发布:2025-07-13 09:01:31 浏览:852
小猪佩奇喜马拉雅听书 发布:2025-07-13 08:55:04 浏览:492
都市言情动作小说哪个好看 发布:2025-07-13 08:43:42 浏览: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