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济公传在线听书

济公传在线听书

发布时间: 2025-08-08 13:08:52

① 喜马拉雅听书郭德纲济公传前奏是什么名字阿,一段很轻快的音乐,和西游记降魔篇,唐僧去五指山路上那段

最早的港片如来神掌里也用过。

② 孙天啸济公传怎么了

没怎样。截止至2022年7月15日,孙天啸济公传依旧在各大听书平台上线,如喜马拉雅。

③ 孙天啸济公传为啥停

孙天啸济公传没有停。截止至2022年9月21日,孙天啸济公传依旧在各大听书平台上线,如喜马拉雅。所以说是没有停播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停播原因。青年评书演员孙天啸,书路新奇,讲法诙谐,缺点就是十分喜欢挖坑。

④ 求郭德纲版济公传排序

第01回 国清寺求子
第02回 出家灵隐寺
第03回 祸起锦袈裟
第04回 火烧大悲楼
第05回 长街卖韦陀
第06回 鼠妖迷周生
第07回 王宅求亲事
第08回 僧道双降妖
第09回 韦陀显真身
第10回 一度黄淑女
第11回 戏耍刘泰真
第12回 胡来娶娇妻
第13回 纸人闹胡门
第14回 胡来夜惊魂
第15回 夜访白虎岗
第16回 三清拜罗汉
第17回 圣僧救孝子
第18回 夜谈百虎岗
第19回 精生百骨魔
第20回 圣僧请尸魔
第21回 斗法灭尸魔
第22回 二僧双斗志
第23回 佛法治失明
第24回 苏府巧降妖
第25回 重建大悲楼
第26回 圣僧救秋雯
第27回 千里赴余杭
第28回 于生遭陷害
第29回 黑店巧擒贼
第30回 恶道摄魂魄
第31回 火烧梁老道
第32回 蟒精化铁佛
第33回 罗汉遇玄通
第34回 斗佛斩蟒头
第35回 误杀姚荒山
第36回 史丹认舅舅
第37回 济公收悟真
第38回 误拾美人头
第39回 托梦显真凶
第40回 智擒段山风
第41回 真假济癫僧
第42回 雷劈猪婆龙
第43回 船头灭恶仆
第44回 图财害姑丈
第45回 火烧三清观
第46回 悟真斗獐妖
第47回 圣僧探娘舅
第48回 士芳探地府
第49回 獐精吃歹徒
第50回 济公斗二仙
第51回 度化王太和
第52回 穷秀才借贷
第53回 李文龙休妻
第54回 大闹玉山县
第55回 济公告马氏
第56回 巧断垂金扇
第57回 四妖闹张宅
第58回 于香戏四妖
第59回 圣僧显神威
第60回 巧解马鹤冤

⑤ 什么类型的有声书最多

1、悬疑
类型:惊悚、恐怖。
演播特点:语速较快,强劲有力,顿挫短暂。可以用一惊一乍、一虚一实的方式来表现。适配沙哑、沧桑的声音。
2、都市
类型:冷静、激烈。
演播特点:语速较快,实声多,虚声少。适配冷静,有年轻感的声音。
3、古风
类型:缠绵悱恻的爱情居多,女人戏为主。
演播特点:语速较缓、平稳,虚声用的较多。大量对白适于双播和多播。适合黏性足,声音多变的女声。
4、搞笑
类型:诙谐、幽默。
演播特点:语速较快、跳跃。大量对白适于单播和双播。适合戏感强、变化多的角色音。
无论是单播还是多播,有声小说的演播都要求播读都有一定的声变技巧。在基本功扎实的和普通话标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声变技巧非常是有必要的。

⑥ 北京茶馆的四种茶馆

北京的茶馆种类很多。每日演述日夜两场评书的,名“书茶馆”。“开书不卖清茶”,是书茶馆的标语。卖茶又卖酒,兼卖花生米、开花豆的叫做“茶酒馆”。专供各行生意人集会的,名“清茶馆”。在郊外荒村中的叫“野茶馆”。在谈“书、酒、清、野”四种茶馆之前,先谈一下“大茶馆”。 大茶馆在清代北京曾走过红紫大运。八旗二十四固山,内务府三旗、三山两火、仓库两面,按月整包关钱粮,按季整车拉俸米。家有余粮、人无菜色,除去虫鱼狗马、鹰鹘骆驼的玩好以外,不上茶馆去哪里消遣?于是大茶馆便发达起来。高的高三哥,矮的矮三哥,不高不矮的横三哥。蒙七哥,诈七哥,小辫赵九哥,“有人皆是哥,无我不称弟”,大家都是座中常客。北京以先的大茶馆,以后门外天汇轩为最大,后毁于火,今成天汇大院,曾一度开办市场,其大可知。东安门外汇丰轩为次大。
大茶馆入门为头柜,管外卖及条桌帐目。过条桌为二柜,管腰栓帐目。最后为后柜,管后堂及雅座帐目,各有地界。后堂有连于腰栓的,如东四北六条天利轩;有中隔一院的,如东四牌楼西天宝轩;有后堂就是后院,只做夏日买卖和雅座生意的,如朝阳门外荣盛轩等,各有一种风趣。
茶座以前都用盖碗。原因是:第一,品茶的人以终日清淡为主旨,无须多饮水。第二,冬日茶客有养油葫芦、蟋蟀、咂嘴、蝈蝈,以至蝴蝶、螳螂的,需要暖气嘘拂。尤其是蝴蝶,没有盖碗暖气不能起飞,所以盖碗能盛行一时。在大茶馆喝茶既价廉又方便,如喝到早饭之时需要回家吃饭,或有事外出的,可以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倌一声,回来便可继续品用。因用盖碗,一包茶叶可分二次用,茶钱一天只付一次,且极低廉。
大茶馆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三种,加二荤铺为四种。
甲、红炉馆。大茶馆中的红炉馆,也像饽饽铺中的红炉,专做满汉饽饽,惟较饽饽铺做的稍小,价也稍廉。也能做大八件、小八件,大饽饽、中饽饽。最奇特的是“杠子饽饽”,用硬面做成长圆形,质分甜咸两种。火铛上放置石子,连拌炒带烘烙,当时以“高名远”所制最为有名。红炉只四处,一即高名远,在前门外东荷包巷,面城背河,是清朝六部说差过事、藏奸纳贿的所在。现在六部已无,高名远已然改成东车站停车场。二即后门天汇轩,为提督衙门差役聚会所在。三即东安门汇丰轩,别称“闻名远”(与宣武门内海丰轩的“声名远”及前面提到的高名远共称三名远)。清代灯节,此馆两廊悬灯,大家闺秀多半坐车到此观灯。四为安定门内广和轩,俗称西大院,歇业在民国十年以后。
乙、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由江米艾窝窝得名,有炸排叉、糖耳朵、蜜麻花、黄白蜂糕、盆糕、喇叭糕等,至于焖炉烧饼为各种大茶馆所同有的,也是外间所不能及的。
丙、搬壶馆。介于红炉、窝窝两馆之间,亦焦焖炉烧饼、炸排叉二三种,或代以肉丁馒头。
丁、二荤铺。既不同于饭庄,又不同于饭馆,并且和“大货屋子”、切面铺不同,是一种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所以名为二荤铺,并不是因为兼卖猪羊肉,也不是兼卖牛羊肉,而是因铺子准备的原料,算作一荤,食客携来原料,交给灶上去做,名为“炒来菜儿”,又为一荤。现在硕果仅存的二荤铺,已然改了饭馆,二荤变为一荤,不炒来菜儿了。二荤铺有一种北京独有的食物,就是“烂肉面”。形如卤面,卤汁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齐全,却有一种特殊风味。前清最有名的,除二荤铺外,要首推朝阳门外“肉脯徐”。漕运盛时,日卖一猪,借着粮帮称扬,竟能远播江南。还有西长安街西头龙海轩,也是二荤铺,北京教育界有京保之争的时候,京派(校长联席会)在此集会,所以有人别称京派为“龙海派”。
庚子以前,北京大茶馆林立,除上文所举,还有所谓“天泉裕顺高名远”,崇文门外永顺轩,专卖崇文门税关和花市客商。北新桥天寿轩,专卖镶黄旗满蒙汉三固山顾客。灯市口广泰轩专卖正蓝、正白、镶白九固山顾客。阜成门大街天禄轩,专卖右翼各旗顾客。护国寺西口外某轩,则因柳泉居酒好,能招徕一部分食客。天寿、广泰、广和三处,因为能直接赶车入内,高等人士、有车阶级,多半喜欢在天棚下饮酒下棋,所以特别兴盛一时。 书茶馆以演述评书为主。评书分“白天”“灯晚”两班。白天由下午三四时开书,至六七时散书。灯晚由下午七八时开书,十一二时散书。更有在白天开书以前,加一短场的。由下午一时至三时,名曰“说早儿”。凡是有名的评书角色,都是轮流说白天灯晚,初学乍练或无名角色,才肯说早儿。不过普通书茶馆都不约早场。说评书的以两个月为一转。到期换人接演。凡每年在此两月准在这家茶馆演述的,名“死转儿”。如遇闰月,另外约人演述一月的,名“说单月”。也有由上转连说三个月的,也有单月接连下转演述三个月的,至于两转连说四个月,是很少的,那要看说书的号召力和书馆下转有没有安排好人。总而言之,不算正轨。
书茶馆开书以前可卖清茶,也是各行生意人集会的“攒儿”、“口子”,开书后是不卖清茶的。书馆听书费用名“书钱”。法定正书只说六回,以后四回一续,可以续至七八次。平均每回书钱一小枚铜元。
北京是评书发源地,一些评书名角,大半由北京训练出来,可是北京老听书的,也有特别经验,特别有准确耳朵。艺员一经老书客评价,立刻便享盛名。北京说书的就怕东华门、地安门,因为东华门外东悦轩和后门外一溜胡同同和轩(后改广庆轩),两处书客都极有经验,偶一说错,须受批评,以至不能发达。实在说起来,也只有东悦轩、同和轩的布置、装修,才够十足的北京书馆。此外要算天桥的福海轩,因为天桥是游戏场所,不挂常客,所以任何说书的都能由福海轩挣出钱来。
茶馆里说的评书主要有这几类:
长枪袍带书像《列国》、《三国》、《西汉》、《东汉》、《隋唐》、《精忠》、《明英烈》等一些带盔甲赞、刀枪架、马上交战的评书,都属于这一类。凡是武人出来的开脸、交战的架子,都千篇一律。比如黑脸人,必全身皆黑,什么“乌油盔铠,皂色缎锦征袍,坐下乌骓马,手掌皂缨枪”一类的本子。
小八件书就是所谓公案书,也叫侠义书,像《大宋八义》、《七侠五义》、《善恶图》、《永庆升平》、《三侠剑》、《彭公案》、《施公案》、《于公案》等,内容叙述行侠作义、保镖护院、占山为王,以一个官员查办案件,或放赈灾民为线索,中道遇见山贼草寇、恶霸强梁,以手下侠义英雄剿灭盗贼,为公案书中主要线索。有时也插入奇情案件,用化装侦得案情,大快人心,并且增加听众智慧。像袁杰英说《施公案》的“赵璧巧摆罗圈会”、“巧圆四命案”、“张家寨拿□□反串翠屏山”等都极见巧思。有时书情穷尽了,必定穿插国家丢失陈设古玩、大官丢印,以及丢官、春云再展,另布新局。书情有组织的,以《七侠五义》为最好。可惜不如说清代公案书的火炽。还有《善恶图》,组织穿插都好,只是没有印本。演述的以广杰明专长,已于去年死去,现在只有阿阔群能继续他师父的盛业了。《善恶图》眼看将失传,已被各公案书窃去情节不少,如能有人写成小说,一定能受欢迎。
公案书中讲究变口,如《永庆升平》的马成龙的山东口音,《小五义》徐良的山西口音,《施公案》张玉、夏天雄的南方口音,哪部公案书都有的。不过只许变这三种口音,以外的口音是不许变的。好一点说公案书的,凡书中有特性的都能学出不同声调来。像袁杰英说赵璧,杜克雄、赵元霸、阎伯涛学贺仁杰咬舌童音,十分有趣。说评书的规矩,一不许批讲文义(《聊斋志异》除外),二不许学书中人对骂的话,三遇书中有二人对话,只能以声调区分,不许用“某人说”。所以凡是善于说书的,一开口便知是学的某人。死去的评书大王双厚坪和他徒弟杨云清,以及袁杰英,最能描摹书中人的个性。就是长枪袍带书,其中的岳飞、岳云、牛皋,也要分个清楚的。还有介于袍带公案之间的评书,如《水浒》,也有列阵开仗,也有公差办案,也有光棍土豪,也有儿女私情,是一部极不好说的书。
当日双厚坪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李逵的个性绝不相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三副相似而实不一样的面孔,令人听得耳目清朗。尤擅长的是说挑帘裁衣,武松杀嫂,一个“十分光”能说五天,听众没有一个愿意散书的。能继双厚坪衣钵的,只有杨云清。云清有两部书,一是《济公传》,一是《水浒》,凡听杨云清的,就是一段听几次也不烦厌,因为他抖的荤素包袱,都是随时变换,没有死包袱的。过去说公案书的,以潘诚立、田岚云最得书座赞许,享了一世盛名。过去说公案书的,,以群福庆的《施公案》、《于公案》最好,有“活黄天霸”的别称。凡是想听书过瘾的,最好是听群福庆,尤其后套《施公案》、前套《于公案》,常应听众特烦,享了四十年大名。群福庆的徒弟不少,都是“荣”字,能得他神髓的,只有一个张荣玖。还有一个间接徒弟廷正川,能传他的《于公案》。以外说公案书较比不错的,海文泉可以算一个,中年时很能叫座儿,能说《济公传》、《永庆升平》,每到一转儿完了的末两日,必要特别加演“逛西庙”(护国寺)、“断国服”、“大改行”,比现在相声强多了。 有内丹图《西游》、外丹图《封神榜》、《济公传》几种。说《西游》的是道门评书,创兴才几十年,共传“永、有、道、义”四代。说书时打渔鼓,卖沉香佛手饼。我听过李有源和他徒弟奎道顺以及奎道顺的徒弟邢义儒、什义江说的《西游》。到奎道顺时免去渔鼓,到“义”字辈时连沉香佛手饼都不做了。李有源以“活猴”出名,奎道顺以“活八戒”出名。我在幼年很中了许多日子的《西游》迷。因为说《西游》时要学孙猴、八戒五官四肢乱动,幼童听了容易出毛病,所以一般家长都禁止小孩子到书馆去听《西游》。《西游记》在评书界已算失传,庆有轩(老云里飞)已然不能再说,只有一位没下海的李君(是奎道顺的得意弟子,因曾救奎命得传《西游》,现在东城某小学服务,是不肯出台的了)。
《封神榜》较《西游记》火炽,双厚坪能说此书,也是双厚坪临死所说的最后一部书。双厚坪出语滑稽,《封神榜》上所有神仙,皆另加以外号,例如说长耳定光仙的耳朵拉下,便成弥勒佛,所以称弥勒佛为“大定子”,因旗人中下社会称人全在姓下加子(音咂)。有人认为双子唐突神仙过甚,所以一病不起,这也未免太迷信。现在说《封神》的很少,李杰恩还算不错。
《济公传》也以双厚坪最好,以后能说的很多,能由济公降生说到擒韩殿。济公被罪二次渡世的,只有杨云清。云清说《济公传》互有得失,得是:一能顾全济公的罗汉身份,不至说成妖人疯魔;二是所加材料所抖包袱,都是本地风光,尤以“官人办案”和“斗蟋蟀”为拿手戏。这是因为杨云清曾经当过官人的缘故,所以说忤作验尸,近情近理,宛如眼见。失是:过于细致,进度太慢。再者过于顾全济公身份,所以凡在济公现法身,总是不尽其辞,未免矜持。杨云清死后,就以刘继业所说《济公传》为最好了。他的长处是能满足书座的欲望,能多给人们书听和加力渲染济公法力,短处是长告假歇工和欠于细致。
《聊斋志异》自清末宗室德君创为评书后,也出了很多人才,不过太不好说。太文了不行,太俗也不行,解释典故要天衣无缝,和原文事实吻合才好。
近年很有几个说《聊斋》的,死去的董云坡,以文雅幽默见长,很受欢迎。我曾连续听了四个月,能令人回味。现在最好的要属天津陈士和。陈士和能把《聊斋》说成世俗的事,但又俗不伤雅。他的长处是能用扣子,这是其他说《聊斋》的人所不能的。还有已然残废了的曹卓如,虽比不上董、陈,也还不坏。近年人们生活困难,勉强听书的已属不易,所以唯一拉书座的方法,就是多给书听,像品正三的《隋唐》,本很平常,但能在两个月内由《隋唐》说到残唐五代,书量较旁人多五六倍以上。因之荣膺“品八套”的美名,生意也因此而大发达了。
书茶馆约聘一年的说书人,例在年前预定,预备酒席,款待先生,名曰“请支”,一年一次,就是死转也得邀请。有的不请支,名曰“不买书”。说书每日收入,皆按三七下帐,书馆三成,说书先生七成,遇有零头,便不下帐,统归先生。说书先生遇有旧相知,在书钱以外另给的钱,也归先生。例如杨云清说书时,曹君伯英每次总是加赠一元的。在每转的首日末日,所得书钱不下帐,皆归说书人。在每转末一日,凡是常听书的老书座,都在书钱以外另赠“送行钱”,不拘多少,以资联络感情。 北京在前清时代,禁苑例不开放。故宫、太庙、社稷坛、三海当然不能开放,就是什刹海的临时市场也是民国五年才开办的。城内除陶然亭、窑台以外,是没有游憩地方的。那时都人游憩,只有远走城外。夏日二闸有香会、什不闲、八角鼓助兴,“大花障”、“望海楼”十分兴盛。一进五月,朝阳门、东便门、二闸来往游船,络绎如织。两岸芦荻槐柳,船头唱着“莲花落”,不但热闹非常,而且清凉爽快。还有永定门外沙子口四块玉茶馆,也是北京郊外有名茶馆,有跑道可以跑车跑马,每年春秋两季十分热闹。夏天有八角鼓、什不闲小曲,贵族王侯、名伶大贾都要前去消遣的。再有东直门外自来水厂东北的“红桥茶馆”,规模宏大,由明代到清末,兴盛了三百多年。前清末年,“抓髻赵”曾在此唱莲花落,于今片瓦无存了。以上所说二闸、四块玉、红桥等处,虽然地处郊外,但不能直谓之野茶馆,因为这三处茶馆都以娱乐为目的,和清末民初的朝阳门外菱角坑相同,都是唱曲小戏的所在。野茶馆是以幽静清雅为主,矮矮的几间土房,支着芦箔的天棚,荆条花障上生着牵牛花,砌土为桌凳,砂包的茶壶,黄沙的茶碗,沏出紫黑色的浓苦茶,与乡村野老谈一谈年成,话一话桑麻,眼所见的天际白云,耳所听的蛙鼓蛩吟,才是“野茶馆”的本色。据记忆郊外的野茶馆有这几处。
麦子店茶馆在朝阳门外麦子店东窑,四面芦苇,地极幽僻,和北窑的“窑西馆茶馆”类似,渔翁钓得鱼来,可以马上到茶馆烹制,如遇急风骤雨,也可以避雨,所以至今还能屹然独存。麦子店附近水坑还产生鱼虫,尤其多有苍虫,因此养鱼的鱼把式每年要到此地捞鱼虫。在前清时宫内鱼把式也以麦子店为鱼虫总汇,由二月至九月,在这八个月的麦子店野茶馆,真有山阴道上之势。夕阳西下,肩着鱼竿的老叟,行于阡陌之间,颇有画图中人的意味。
六铺炕野茶馆在安定门外西北里许地,四面全是菜园子,黄花粉蝶,新绿满畦,老圃桔槔伴着秧歌,令人有出尘的念头。六铺炕因有土炕而得名。到此喝茶的以斗叶子牌为主要目的,“打十胡”、“开赏”、“斗梭胡”,也有“顶牛儿”“打天九”的,总以消遣为主,并不在乎输赢,所以没有“牌九”、“开宝”、“摇摊”等一类名色。每到红日西斜,赢家出钱买酒肴,共谋一醉,然后踏着月色赶城门,也倒别有情趣。
绿柳轩野茶馆在安定门东河沿的河北。茶馆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重重杨柳,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有诗意。夏日有棋会、谜语会,北面辟地几弓,供各香会过排,颇能吸引众多的茶座。
葡萄园在东直、朝阳两门中间,西面临河,南面东面临菱角坑的荷塘,北面葡萄百架,老树参天,短篱缭绕,是野茶馆中首屈一指所在。夏日有谜社、棋会、诗会、酒会,可称是冠盖如云。
“上龙”“下龙”在北京没有洋井之先,甜水很是难得。城内大甜水井,每天卖水钱就能收入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然被北京人盛称为“南城茶叶北城水”的“北城水”,却是指“上龙”“下龙”而言了。“上下龙”在安定门外西北半里地,“上龙”在北,“下龙”在南,相离不过百步。前清盛时,“上龙”北邻有兴隆寺古刹,地势很高,寺北积水成泊,大数十亩。庙内僧人以配殿设茶座,开后壁的窗户,可以远望西山北山,平林数里,燕掠水面,给欣赏上龙水的烹一壶雨前茶,倒也别有风趣。庙内有三百年“文王树”一株,开花时香笼满院,很能招徕一些文人。现在“下龙”井已然坍毁填平,兴隆寺也破烂不堪,只有“上龙”还因井主毛三先生经营保留到现在。一株古老空心的柳树斜覆在井上,井东空地支有席棚,井南葡萄一架,西南环有苇塘。主人卖茶卖酒,也做些村肴馒头出卖,生意还不错。一间斗大土房,建在两丈高的土坡上。冬日临窗小饮,远村传来卖年画的货声,仿佛三十年前了。
三岔口野茶馆在德胜门外西北、撞钟庙附近。茶馆坐西朝东,直对德胜门大道,房后树木成林,矮屋三间,生意颇为兴隆。城内闲人到此喝野茶的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德胜门果行经纪在此迎接西路果驼的缘故。
白石桥野茶馆在西直门外万寿寺东。清代三山交火各营驻兵的往还,万寿寺的游旅,均以白石桥为歇脚的地方,所以白石桥野茶馆到今日还存在着。高梁桥、白石桥之间水深鱼肥,柳枝拂水,获花摇曳。很有许多凑趣的人,乘船饮酒,放乎中流,或船头钓鱼,白石桥野茶馆便更热闹起来。
清茶馆
清茶馆专以卖茶为主,也有供给各行手艺人作“攒儿”、“口子”的。凡找某行手艺人的,便到某行久站的茶馆去找。手艺人没活干,到本行茶馆沏壶茶一坐,也许就能找到工作。清茶馆也有供一般人“摇会”、“抓会”、“写会”的,也有设迷社的,也有设棋社的。例如围棋国手崔云趾君,曾在什刹海二吉子茶馆,象棋国手那健庭君,曾在隆福寺二友轩,全是清茶馆的韵事。
茶酒馆
茶馆卖酒,规模很小,不但比不过大酒缸,连小酒铺都比不上。茶酒馆虽然卖酒,并不预备酒菜儿,只有门前零卖羊头肉、驴肉、酱牛肉、羊腱子等,不相羼混。凡到茶酒馆喝酒的,目的在谈天,酒是次要的了。

⑦ 评书的起源及历史

评书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⑧ 评书的行话术语

使短家伙的——说评书
串花——《济公传》
丘山——《精忠传》
浑水子——《于公案》丑官儿——《施公案》
神册子——《封神榜》
大黑脸——《包公案》
小黑脸——《小五义》
黄脸儿——《隋唐演义》
钻天儿——《西游记》
大瓦刀——《永庆升平全传》黄杨儿——《三侠剑》
明册子——《明英烈》
汉册子——《西汉演义》、《东汉演义》
汪册子——《三国演义》
彭册子——《彭公案》。
滚纲——说书人将书中人名说错。
黏箔——开书馆的人。
询家——听书的人。
提搂把子——书馆伙计。
择毛儿——观众为说书人指正。
浑碟子——外省人用乡音说书。
抽签儿——演出中,陆续走掉一些观众。
起堂——演出中,一大批观众离去。
梁子——评书及鼓书故事的梗概。柁子——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大关节和高潮处。
扣子——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悬念。书道儿——评书或鼓书的内容大纲。
蔓子活——长篇大书。
拧蔓儿——说完一部书又换另一部书。
蹚蔓儿——按提纲口头加工编说新书。
蔓子海(hāi)——书越说越长。
纂弄蔓子——艺人自己编书。
驳了口儿——说评书散了,书不说了。
贴身靠儿——说书艺人与观众套交情。
挖点——说书艺人设法骗听书人的钱。鼓了夯儿——嗓子坏了。
海青腿儿——没拜过师的艺人。
墨刻儿——书局出售的话本。道儿活——按所继承的前辈艺人的说书提纲敷衍而成的评书。
八大棍儿——中篇评书或中篇单口相声的俗称。
片子活——短篇评书。
驳口——说书中小段落截止处。通常用几句话打住。开脸儿——对书中人物的外形描绘。
诗赋赞——说书中写人、状物、绘景、形声的韵文。
扦关儿——说书中的接榫处。笔法——说书中结构故事的方法。
拉典——说书中引入典故讲述。
使挂子——说书中用扇子等模拟开打动作。
放汤——说书中使扣子失当,未能使听众入扣。
袍带书——讲史和英雄传奇类书目。
短打书——武侠、公案类书目。
书胆——评书中主人公
书筋——评书中正面诙谐人物。
摆砌末----讲述故事场景所用

⑨ 评书行话术语

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评书中,有着丰富的行话术语,这些术语既体现了说书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记录了历史故事的精彩片段。


“使短家伙的”是对说评书艺人的称呼,"串花"则指代著名的评书作品《济公传》。"丘山"和"浑水子"分别对应《精忠传》和《于公案》。在《施公案》中,"丑官儿"是特定角色的代称,而在《封神榜》中,"神册子"则代表了神话故事中的神祇。


《包公案》中的"大黑脸"和《小五义》中的"小黑脸",都是根据角色特征而来的称谓,"黄脸儿"则对应《隋唐》中的英雄人物。"钻天儿"源于《西游记》的精彩情节,"大瓦刀"和"黄杨儿"则是《永庆升平》和《三侠剑》中的道具象征。"明册子"和"汉册子"分别指《明英烈》和《东汉》、《西汉》的故事,而《三国》的评书则被称为"汪册子"和《彭公案》的则是"彭册子"。


在说书过程中,"滚纲"表示说书人出错,"黏箔"指的是开设书馆的人,"询家"则指听书的观众。"提搂把子"是书馆伙计的别称,"择毛儿"则是观众纠正说书人的错误。"浑碟子"是指外省人用方言说书,而"抽签儿"和"起堂"则分别表示观众逐渐减少和大批观众离去的情况。


评书的故事梗概和关键转折点分别称为"梁子"和"柁子","扣子"则是故事中的悬念。"书道儿"指的是评书内容的大纲,"蔓子活"和"拧蔓儿"则分别指长篇评书和更换新书的过程。"蔓子海"表示说书越来越长,"纂弄蔓子"则指艺人的即兴创作。"驳了口儿"意味着说书散场,"贴身靠儿"是说书艺人与听众建立联系的方式,"挖点"则是说书艺人吸引听众付费的手段。


艺人的嗓音状态和新手状态分别用"鼓了夯儿"和"海青腿儿"来描述。"墨刻儿"是指印刷出版的话本,"道儿活"是沿袭前辈风格的评书,而"八大棍儿"和"片子活"则分别对应中篇评书和短篇评书。"驳口"是说书中的小段落结束,"开脸儿"描绘书中人物形象,"诗赋赞"则是富有韵律的描述手法。


最后,"扦关儿"是故事连接的关键,"笔法"则是说书故事结构的艺术,"拉典"则是引入典故,"使挂子"则涉及模拟打斗的动作,"放汤"意味着扣子处理不当,"袍带书"和"短打书"分别对应历史和武侠故事,"书胆"和"书筋"则是主角和配角的代名词,"摆砌末"则描述的是故事场景的讲述。




(9)济公传在线听书扩展阅读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中国一种传统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热点内容
2016小说阅读题 发布:2025-08-11 20:12:37 浏览:620
重生后宫完本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8-11 20:12:26 浏览:207
免费小说长嫂当家 发布:2025-08-11 20:11:43 浏览:949
好看的小说金瓶梅 发布:2025-08-11 20:06:22 浏览:586
悬疑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1 20:04:54 浏览:931
穿越玄幻的游戏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1 19:57:53 浏览:613
推荐原始社会小说 发布:2025-08-11 19:47:33 浏览:807
小说言情三年前带孩子出走 发布:2025-08-11 19:47:31 浏览:186
直播荒野挑战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1 19:33:21 浏览:657
推荐好看gl小说 发布:2025-08-11 19:27:06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