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会产生焦虑
1. 听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最近在几个听书app上听了不少书,有关于《论语》的,《道德经》的,还有一些关于心理学和销售方面的书。虽说只是听书。也就是将书的主要大意讲出来。而且我听的也比较杂。但是我仍然感觉到,听完这些书后,对我生活中的影响。
例如:原先我在生活中总感觉到压力很大,心中时时刻刻想着,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我该如何去做?生活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去解决?这些想法把我搞得焦头烂额,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着什么。
后来听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这种状态便解决了。原来这是一种焦虑症。用认知疗法可以改善。重新建立自己的认识,换个想法。现在我只想抓住当前的事,把我现在的事做好。后面的事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有些事情是不必考虑太多的。
又例如:我和老婆在做家务活上是有分工的,以前由于大男子主义。老婆的活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去帮他干的。我也不会理解老婆的苦衷。这就造成了我们经常吵架。互相埋怨指责。后来听到了一些关于幸福生活的书。我改变了观念,在一次老婆把手割伤后,我主动提出去洗碗,以防她的伤口感染。 老婆心中也很感动。对我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我们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
这些都是在我听书后,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我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我感觉我的状态越来越自信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也可以和谐地解决了。
听书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而且是越变越好。
2. 用得到听书,会失去更多
用了一阵得到听书,一开始颇为开心,能快速的了解很多想感兴趣但缺少大块时间学习的内容,比如天文物理、生物进化论、社会心理学等。但用了两个多星期以后,慢慢觉得用的越多,反而会失去越多。
我在过程中感受到的几个问题,简单的分析了一下
1.违反了认知天性
①太容易得到的知识,反而不容易记住;
②但大脑会误判,以为理解了就记住了;
2.建立了恶劣的自动播放机制
①取代了过去知识的源头和习惯
②主动思考少,被动接受多
3.过度简化,信息缺失
①缺少推理和归纳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②简单归因,把非必然看作必然,把弱联系看作强联系
③思维结构缺失
④基于以上简化的各方面,会让听众养成总想寻找捷径和简化的习惯
4.夹带私货,个人主观看法多
①从个人立场出发解释理论,曲解
②结尾附加个人评述,往往会将抽象理论庸俗化、片面化
5.表面缓解了焦虑,却会带来更多焦虑
①碎片化阅读,无法完整思考,形成的依赖太大,也不利于深度思考和阅读的习惯
②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很多心理模型听说过了解过都照样会落入陷阱,何况是都没有思考过的被动信息
总结来看,以上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它形式和本质决定的。
得到听书形式,是一种信息的压缩简化,将十几二十几万字的书,用20多分钟的音频讲出来,看似是一种快捷的学习途径,但经过实践并思考之后,我发现信息太过简单,会引发一系列的思维误区,以及错误的学习习惯。
得到听书的本质,是一个企业的商业项目,并非公益的教育机构或者公立的学堂。一个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需要包装和美化,以便进一步实现企业价值和投资价值,爱智、求真、分享、学习,这些都是幌子,是企业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企业真正的初心。
考虑了以上问题之后,痛快地卸载了得到app,并告诉自己,要 时刻谨记:勿让指月之手,取代了月亮的存在。
3. 关于听书的思考
对于活跃于各大个人成长论坛和社群的我,总是遇到那么一些人,每天分享自己又听了多少书,学了多少新知识,不明所以的人,还以此为要求自己,成为自己学习的标准,在听说的路上越走越远,笔者每看到这种想象都很想怼两句,不过每次话到嘴边就必须得咽回去。因为在怼过几次后,我发现,很多每天到处炫耀一天听了多少书的人,大都是某个读书平台和社群的托,他们靠给人们灌输焦虑感,来贩卖听书VIP,并以此赚取微薄的提成,苟延残喘的活着的。
况且,因为年轻,笔者也曾经怼过几次,被踢过无数次,被踢得多了,自己也就变得有那么一点点聪明了物罩,为了不让更多的朋友沉沦其中,也就只能隐身其中,在必要的时期,将某些新人拯救出来。
很多人都说:你有啥本领,要怼那些每天都很努力成长的人,确实不该。
靠听说成长的人,是不是真的就值得被当作努力学习的典范,当作标准来要求自我呢?
个人认为:不该。
笔者本人也曾有那么几年,以此为标准,每天都努力听一两本书,努力做笔记,每天都自信满满,可是几年后才发现,自己成了他人收割的韭菜,而且是一波又一波,多年听了几百本书,各种书评、听书稿、拆书稿,可是懂了很多,还在一线白领苦苦挣扎,似乎一生将被淹没在奔腾的人流里,最终被拍死在沙滩上。
好在,笔者尤其喜欢逛各大论坛,里头不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读书大牛,有些被网友怒怼:你是否是某个平台的托。有人则不得已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正是因为有怼人网友的存在,有大牛的认真和好的人格。才让笔者最终不至于再成为个人听书平台,各大读书社群的韭菜,真是感激不已,尽管到最近两年才开始觉醒,被割了多年的韭菜,但好在觉醒了,而且很幸运,在还能呼吸的时刻觉醒了。古人云:早闻道,夕死可矣。而笔者我,至少还能活60/70年。想到此,笑都能笑醒。
那么,听书到底有没有用呢?
这真是一个令人特别难看的事,不过,这种问题,怎么可能难倒觉醒的笔者我呢?这不是有点看不起碧孝我嘛!
扯得有点远了罩慧闹,快点回来。
接下来继续!
听书,我们听的内容,都是他人经过个人加工之后,带有作者个人价值观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想要在人生中活得不一样的我们来说,价值很低,低的只剩渣渣了,骨头渣渣。这样的形容不为过吧。
那听书到底还有和作用呢?
那还是有的,笔者听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笔记,懂得了不少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从里面看到了很多经典,有价值的一手好书,也正式如此,省去了笔者我选书的时间,省掉了乱花钱购买的书籍,大部分买的书也有价值,让自己阅读那些本没有机会看到的书,从这点来看,听书还是有那么些作用的。
此外,听书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读书的难度,有些书籍,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真的有点难读,读都读不下去,而通过听书环节,可以让你以为书挺好读,然后一股脑的读完,读着读着,你就真的读懂了。
但不管如何,听书不能成为读书的替代品,听书稿是经过他人消化后喂给你的,只听书,不看书,会让你慢慢的失去思考能力,总有一天,会让你成为“温水煮青蛙”故事里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