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听书
㈠ 喜马拉雅上有哪些值得听的小说推荐
忘记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听书的了,应该有好几年了,因为总能在喜马拉雅上找到想听的,也因为我比较懒,一个软件用顺手了就懒得去换了,所以我一直没尝试别的听书软件。
快到年底了,把这些年来在喜马拉雅免费听到的好书盘点一下,希望能用这些跟大家交换一下其他好书,大家共同进步。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好书,毕竟我收藏的好书快听完了。
我将自己听过的书简单分成小说、散文、文艺、历史哲学和其他几大类,现在分别介绍一下我认为比较好的:
小说类
一个叫马聪STA的主播读的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塔铺》、《单位》,听完觉得刘震云写得太好了,尤其是对现实普通小人物的刻画,感觉就是我们的生活啊。这个主播声音很好听,可惜已经不更新了。
主播泡芙先生读的《心理罪》,很吸引人,后来觉得主播读得太慢了,直接找来电子书熬夜看完了,情节很吸引人,喜欢推理破案的可以听听。
主播老海抽屉的《影子兵王》,主播全勇的《雪域兵王》,我对特种兵、兵王等题材的小说都非常喜欢,你们如果喜欢可以听听,偶尔累了听听这样的网络小说也挺有意思的,他们的情节很吸引人。
主播丸子的《最强相师》、《超品相师》,当时我听的时候全部都是免费的,现在居然收费了,差评,听完这个小说让我对风水师有了新的认识,里面的故事很有趣。
主播牛大宝的《妖孽外传》,这个主播讲得非常有特色,语气、声调配合内容非常有趣,当时我听得快笑死了。他还讲了很多其他搞笑书,想要听搞笑的可以去听听。
散文类
我喜欢听的有365读书、有书·名家散文、美文轻读·名家短文、经典阅读(不过主播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更新了),这些散文基本都是名家名篇,并且主播读得非常好听,配乐也很棒。上班的路上听听,一整天心情都很好。
冯唐的《有本事》,忘记谁读的了,感觉书不错,读得也还行,毕竟走路也能听,还不费眼睛。
文艺类
最近在听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史公开课——《中国文学史·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这个老师讲得非常有趣,里面穿插了很多各朝代的历史,容易让人听进去。还有其他朝代的,我准备听完这个再听别的朝代的。喜欢中国文学的可以听一听,真心不错。
我喜欢的还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杨宁老师的《文学理论课程全集》,之前我都在B站上追,原来喜马拉雅也有。杨宁老师讲课非常有趣,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信手拈来,分析得让人折服,真难过自己读书时没有遇到这样好的老师,不过现在遇到了也不晚,想了解文学理论的友友一定要来听听。
还有欧丽娟的《中国文学史》,虽然她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好,但内容讲得很不错。
有个叫安静小札的主播读的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主播读得不错,主要是宗白华将美写得太好了,听完对美又有新的认识。
历史哲学类
央视专区《国家宝藏》、《国宝档案》等,里面还有很多其他音频,喜欢的可以听听。
漪泓的《全球通史》,想了解世界史的可以听听。
一个叫曼妙声声Amanda的主播读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语速比较快,声音很好听,书也很好,这是对中国哲学发展脉络的简单介绍,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可以听听。
一个叫知识就是力量啊耶的主播分享了张志伟教授讲的《西方哲学史》,张教授讲得也很好,想了解西方哲学的友友可以听一下,我记得张教授说想了解西方哲学就要学习西方哲学史。
诗展《冷历史——有趣的历史细节》,这话属于历史冷知识类,比较有趣,历史知识也比较靠谱。
其他类
采采的《段子来了》,声音好听,段子也很有趣,不过现在没时间听了。
我对哲学感兴趣是因为听一个叫“晓书童”主播解读王东岳的《物演通论》,觉得特别有意思开始了解一下哲学。
这里特别推荐一下主播晓书童,他解读的每一本书都非常好,我从《一课经济学》,听到现在刚更新完的《博弈论与生活》,基本上他播出一个我就听一个。他选得书也很好,之前偏向于经济学类,不过现在没有分得那么细,我印象深的有《激荡三十年》、《人类简史》、《小岛经济学》、《穷查理宝典》、《极简物理课》、《文明之光》、《被讨厌的勇气》、《曾国藩传》、《正面管教》等等。他的语速适中,听完他对书的解读,别人解读的我已经听不下去了,因为差太远。强烈推荐大家去听听这个主播的播讲的,哈哈,白听这么久有点不太好意思。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吧,友友们要相互分享啊,把你听完或看完觉得好的书分享出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㈡ 陕北说书的艺术传承
“弹起我的三弦定起个音,众位明公仔细听……”,陕北说书是说唱艺术,唱占了很大的比重,艺人们说:“说是骨头唱是肉”。在书场里除了听远古神话、历史传奇、百姓故事,还可以学历史、听新闻,说书人走州过县、见多识广,朝政大事、奇闻趣谈、张长李短等等,他都能说的活灵活现,并对那些邪、恶、丑,予以嘲笑和鞭达,对真、善、美大加赞美与颂扬。陕北说书中的每一部书很少有悲剧的结局,这在其它姊妹艺术中是很少见的。陕北说书,这一民间大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早在三十年代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那时陕甘宁边区就开展了改造旧说书活动,对一些宣扬宗教、封建迷信的书目进行改造,高敏夫、韩起祥等人创作了新书《刘巧团圆》、《宜川大胜利》、《翻身记》、《血泪仇》等几十部新书,当时深受边区群众欢迎。一九四六年八月,韩起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毛主席和朱老总说了新编书《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听完书后,毛主席称赞道:“你的新书说得好……”。全国解放后,韩起祥的陕北说书曾风靡一时,他一人就可以说五六百部新旧书,是陕北说书的一代宗师。提起陕北说书,人们就会想起这些人来:韩起祥(1915-1989)、张俊功、田治枝、解明生、曹伯炎……陕北说书有听头亦有看头。且看有看的讲究,听有听的决窍。 唐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百艺繁盛。说书在民间成熟而普及。1966年西安西郊出土的一组彩绘陶俑——说唱俑,说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长安已经有了说书这种说唱形式。此时有了琵琶的伴奏,唐元稹长集《连昌宫调》有:“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足见唐说书的昌盛,而平民都喜欢听书,书听到夜半还不足兴。尤为可喜的是说书曲本“变文”出现以及当时寺院中和尚“讲俗”的兴盛,“转变”已经成为唐时的主要的说唱艺术。“变文”唱词的韵式格体基本是七字句式,这种韵体格式至今还被陕北说书所保留。
陕北说书与变文格外相似,往往是以散文叙述事实,作为引起,以诗文敷衍一番。这种夹叙夹唱的形式无论是陕北说书还是变文都有。如变文《目连救母》与陕北说书《金箸记》就是其例。“变文”的讲唱形式是讲前唱歌,称为“押座文”,它是“变文”的“引端”或“入话”,是沿于宋代的每篇“话本”前面的“入话”或“笑耍头回”或“得胜头回”的形式。或用诗词,或说另外小故事,或发点议论,可与正文略有关系,也可没有关系,所加的唱词起定场作用。其“评话”称之为“开词”。“大鼓、快书”称之为“书帽”,这些只是称谓不同,其实质是相同的。而陕北说书的定场词,在正文说起之前,总会先叙述概括历代帝王改朝换代之功业兴衰之事,以引起“变文”称之为“押座文”,陕北说书的开头也有叙说,或是历代帝王改朝换代之事,或是请神之类的开场词。此后又唱经文,做题解时用白文,叫“开题”,开题后背唱经文。经文后又白文,此后又相间进行,到完为止。散席后,又唱歌,叫“解座文”。今天陕北说书,演唱方式中起板、开场白、间奏、书帽、间奏、正文、结尾。“开场白”相当于“变文”的“引端”或“入话”,“书帽”相当于变文的“开题”,“正文”相当于经文部分,结尾相当于“解座文”。这足以说明陕北说书与变文关系相当密切。
陕北说书初始是琵琶书,三弦书在琵琶之后广而用之。
陕北说书的曲目中所保留的传统节目不仅内容题材因袭宋元活本和鼓词中的历史人物故事,而且有的书目连曲本多也一样,如《金镯玉环记》《绣鞋记》《汗衫记》《金箸记》《七侠五义》《包公案》等均是宋代故事的篇目,这一时期陕北说书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脚本程式话。由于说书艺术全部地域化,因此说书脚本形成一定的套路,无论哪位小姐走路,无论何种人待客,无论描述哪个媒婆,都应用一个书套,同时语言也开始蜕变为地方语言了,自然陕北说书也有了陕北方言的特色。陕北说书有琵琶和三弦两种形式。琵琶书早于三弦书,是陕北说书最古老的书种。至今琵琶、三弦的弹奏仍沿用骨质拔子的古老遗风。汉刘熙《积名》中也有记载。远在汉张骞出使西域,自然会引进一些胡乐,琵琶自然会引进。武帝时嫁江都刘建之女细君到乌孙国,为安慰它对乡土的思念之旅的寂寞,曾使工匠创作了一种马上弹奏的乐器,这便是“汉琵琶”。实则这种汉琵琶是我国秦代的直径圆体“弦鼗”的变体。这种“秦汉琵琶”几经改革演变,便是后世的月琴,秦琴,三弦等几种乐器。这只能说明琵琶比三弦早,至于陕北现存较老式的琵琶来源,可能是承汉唐时引进的胡乐——“曲径琵琶”。陕北自古是边陲地带,形成胡汉杂居的局面,胡汉文化交融,自然胡乐在这里被接受并且使用,这是历史的结果。
到清代,陕北说书只能继续发展。《榆林府志》对说书有这样的记载:“清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这再次说明在二百年前陕北说书艺术已达到较高艺术水平,大概和现代说书相差无几。从唐到清是说书的发展时期,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从清到民国的三十年代,据传,在此期间陕北盲人曾有一次大的聚会,目的是与明眼说书人宣战,争取饭碗不被抢夺。在这一时期盲人们只是为了求生存。到了中华民国,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陕北说书也为自己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思想保证。
㈢ 关于汉朝的历史有哪些书和纪录片值得看的
《谁的荷尔蒙在汉朝飞》,《汉朝那些事儿》
我是用听书软件听的汉朝历史,你可以在喜马拉雅、酷我听书什么的搜 听世界-秦汉,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