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免费听书清史

免费听书清史

发布时间: 2025-09-05 18:04:38

Ⅰ 评书的发源是怎样的

北京评书是评书的发源地。北京是天子脚下,帝王都城,文化气息相当浓厚。过去许多评书艺人常去紫禁城中华门外的茶馆,因为传递文件,等待召见的外地官员常在茶馆里坐着聊些轶闻趣事,有心的艺人便记录了下来。北京评书描绘细腻、生活内容考究。

最近我有幸和北京评书的连派继承人连丽如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她穿着中式对襟衫,虽两鬓苍苍,却中气十足。说起北京评书来如数家珍。她说,北京评书的种类有袍带书和短打书。前者偏重历史,讲骑马打仗,如《东汉演义》、《三国演义》、《明英烈》等;短打偏重武侠,有《三侠五义》、《雍正剑侠图》等。

书馆消失殆尽

北京评书人才断档

连丽如说在她父亲连阔如那个年代,北京有100多个书茶馆,到了她说书的时候还有40多个,每个茶馆一天说两场,得有多少评书艺人啊。可现在难觅书馆踪影。现场说书和电视广播里就是不一样,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满堂精气神儿,听众只要进来,她就能把他给说住。现在的听众都是电视广播评书培养起来的,他们没到书馆听过书,没有这个习惯。

连丽如前年办了个月明楼书场,来听书的99%是年轻人,最大的是40多岁。他们文化素质很高,都说:“现场评书原来那么好听啊。原来陪客户喝酒,现在在书馆抿茶听书,接触中国古典文化,很惬意。”一个来自鞍山的大学生,每次开书必到,他说自己从小爱听评书,但都是通过电匣子听的,现在才明白真正的评书是这样的。连丽如感到非常欣慰。但是书场办了四个月后,最后停演。“10元一张票,客满了才卖 500块,与书场三七分,演员才得350元。要是只有十位听众呢?”连丽如很无奈。田连元到月明楼听完连丽如的书,感慨道:“你这纯粹是奉献。”

连丽如的努力还受到一些人的指责——开书馆是历史的倒退。连丽如觉得此观点非常荒谬,因为评书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在电台,一句句写下来,照着念,那不是什么本事。评书语言是活的,只需记住一个框架、梗概,在说书时,随时根据观众的反应来即兴发挥。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谈得上把评书继承下去,只有在现场演员才能长能耐。“世上艺术千万种,惟有评书最难学”。

连丽如没有正式收过徒弟,她说:“如果有爱好说书的年轻人向我求教,我就会毫不保留地讲授。但我觉得收徒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评书很难,不但要有天分和兴趣,还要精通历史文化,这是个综合素质。而且评书后继乏人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书馆的消失,观众在书馆里听书,新人在书馆里练艺,没有书馆就没有评书啊。学评书很苦,要耐得住寂寞。跟我学评书,我怎么保证他的生活呀。就说电台录音,一段200元,我还算是高的,对于新人呢?改编没有改编费,照本宣科也就习以为常了。怎样往下传,我不知道。”照连丽如这样说,如果在她之后没有继承人的话,冠绝一时的连派评书就会消失,这也意味着北京评书的消亡。

目睹种种之怪现状

评书的难以为继与评书工作者的浮躁、不负责任也大有关系。连丽如叹息道:“说到这,我挺伤心的。”现在评书书目很多,有些粗制滥造,电台要,演员就仓促上马。前辈艺人有的一辈子就说一部书,那是一生心血的凝结。而现在动辄上百部,难免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鞍山一家电台让连丽如去录《水浒后传》,她认为故事离奇,没有根据,断然拒绝,给多少钱也不录。

电台电视台的评书节目有的质量很低,策划大搞人际关系,评书编辑未认真审查。这样的节目怎能征服观众?

电视评书发展进入死胡同。有些人建议:说书时,谈到长江,就配上长江的画面。连丽如感到很气愤:配画面那是解说。评书就是门语言艺术,一张嘴就要能说出长江奔腾的气势。她谈到自己在沈阳电视台录制评书时就要求带观众,当时负责人很犹豫:“不行吧?”“怎么不行,对着镜头说,给我多少钱,我都没有感情。”不仅如此,她还要求她的听众要有一半是年轻人,调动不了年轻人,艺术是不能前进的。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她不信电视台把书馆的场景原封不动地录下来,充满互动情境的评书会没有人看?

大厦将倾 一木难扶

20多年来,连丽如在爱人贾建国的帮助下,整理出200多万字的评书手稿。她说这辈子最为感激的就是他的爱人,牺牲自己的事业全力支持她。她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制了《东汉》、《三国》、《隋唐》、《明英烈》及《雍正剑侠图》等几部大书,得到听众好评。

她对我说,现在能说北京评书的人寥若晨星。虽然她带着几个学生,但他们的文化水平还跟不上趟儿,而且光说书挣不到钱,没有书场闯练,他们的艺术也无法提高。她说现在愁的是没书场,北京只要有几个书场,各地来的名演员轮流上阵,评书就能“站”起来,但现实很残酷。

“这不是我的错,我一个人不能扭转乾坤。我现在在收集过去报纸上关于我父亲的一些文章。此外,北京评书大家李鑫荃先生在临终前把他所有的短打书传给了我。在他老人家重病瘫痪在床时,还教给我《雍正剑侠图》,我已经把前半部录完了。还要感谢的是清史专家朱家先生,他年近九旬病重期间,嘱咐家人:‘十点以后的电话不用告知他,但连丽如打的电话一定告他,因为她准是遇到难题了。’老爷子知道我在说《雍正剑侠图》。李鑫荃说书时没弄懂‘敖龙’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让我问朱先生,朱先生在病危期间告诉她‘敖龙’就是马褂,这是满汉之间的名称,由此可知说书人需要往肚子里装多少学问。我正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这不是一个人成名不成名的事,我觉得我肩负着这样一个使命,肩负着众多前辈的嘱托。”

“我曾争取将评书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的戴宏森呼吁了,但其他专家却认为评书很旺盛,电台电视台随处可见啊。我想如果让专家坐在书馆里听两次书。‘多好的艺术呀’,一问,没有传人了。我老了,今年64岁了,我还能说几天,我一人无回天之力啊。”

墙里开花墙外香

上个世纪90年代,艺术出国比较热。1993年,连丽如开始向海外推广连派评书,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现场说《三国》和电视台演播《三国》、《水浒》、《红楼梦》、《聊斋》、《鹿鼎记》等,引起当地华人的很大反响。一场书说完,他们追着连丽如问:“连女士啊,后面怎么样啊?”马来西亚华语文化尤其浓厚,各地都有三国演义协会,并且《三国演义》成为全民必读书目。她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了欣喜,甚至有心在国外也办书馆。2002年,她又到美国,先后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十几所大学演讲评书文化,使人们通过评书,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年轻人开着车送父辈去听评书,大多出于孝敬,因为他们出生在美国,一点中国文化的底蕴也没有。但这些年轻人第一次听了她的书后,高兴得不得了:“妈妈,明天什么时候过来听啊?”连丽如说外国人听评书听得如醉如痴,让她感到意外。相比之下,国内的评书市场却非常冷清,这让她有点心寒

Ⅱ 鍘嗗彶鏁呬簨杩樻湁浠涔

寰堝氬晩锛
涓鍗庝笂涓嬩簲鍗冨勾
涓栫晫涓婁笅浜斿崈骞
鍙茶
浜斾唬鍗佸浗鍙

Ⅲ 慈禧是汉人还是满人

慈禧是满人,姓叶赫那拉氏。

身世传说

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但也有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汉族人。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原属长治县)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他们要求政府帮助澄情。

从此,刘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证材料的不断丰富,愈加增强了刘奇的信心,有关著述也颇见报端。

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刘奇撰写的《揭开慈禧童年之谜》,获得一等奖。这篇7000余字的论文,集中阐述了慈禧的身世问题。

据刘奇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

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 1852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3)免费听书清史扩展阅读

生平简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

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正面评价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负面评价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

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

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

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热点内容
你不知道我的名字小说 发布:2025-09-05 20:27:26 浏览:478
女主穿越后宫斗小说完结 发布:2025-09-05 20:17:52 浏览:1
一世之枭小说阅读 发布:2025-09-05 20:17:09 浏览:738
渣女修罗场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05 20:10:33 浏览:763
虐心的高干别后重逢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05 20:04:47 浏览:289
漫画小说推荐系统都市 发布:2025-09-05 19:48:36 浏览:842
萧九免费小说 发布:2025-09-05 19:26:49 浏览:616
穿越回清朝设计军舰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05 19:26:48 浏览:390
好看的重生宠古风小说 发布:2025-09-05 19:16:37 浏览:313
最后一曲倾国倾城小说全文阅读 发布:2025-09-05 19:04:38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