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听书潜意识之门
1. 如何养成看书的习惯
说到如何培养看书的习惯,这要看很多方面。我就根据自己浅薄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吧。
想要培养看书的习惯,要准备好几个前提:
第一.自己的性格。
能不能培养起看书的习惯,很大一部分看自己的性格。这个怎么讲?举例讲,每天晚上都“坚持”洗脚,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毅力。当然,我用到了“坚持”这个词,只要跟“坚持”搭边了,那说明离“习惯”还远得很。又“从来不做”,到“坚持”做,再到“不做就会浑身难受”,习惯也就养成了。这个过程下来,如果一个人的做啥都是三分钟热度的性格,我觉得,还是不要一上来就谈读书这么大的话题了,先从别的小事做起吧。
第五.自己的兴趣所在。
女朋友曾经也是经常“逼迫”我看书(哈哈,用到了“逼迫”,可想而知,我当时是有多不爱看书)。刚开始,我苦于坚持不下来,看啥书啊?我就“听书”,听“喜马拉雅”那个APP里的有声小说,比方说,百家讲台,王立群教授讲的史记,那叫一个精彩,比方说,明朝那些事儿……等等之类的。这样一来,首先你会慢慢地把自己的时间“乐于”分配出来用于听书,慢慢地再往“看书”上转。找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是很重要的,本来就不怎么看书,然后第一本书还是枯燥无味的,那还是拉倒吧……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就来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如果你崇拜史铁生,就去看他的《我与地坛》。买书一定要买精致的,别冒盗版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本外观漂亮的书,会对自己看书兴趣的提升,有作用哟。
好啦,我不罗嗦了,总之,万事开头难,期待你能把第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完,后面就一马平川了!
2. 为什么年轻人不流行听听书
因为只有在手上忙而心不忙的时候,听书才是个好选择。不过现在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里,心上比手上都要忙多了。”是呀,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就算做个体验超好的电影院里边看着一步高质量的好片,也不敢保证全程放空不看手机。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会觉得,书就是应该用来看的,听的话,无法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而且,他们会说听书容易走神,看书则不会。我觉得这得看每个人的认知学习提供吧,喜欢看书而且有效率,那就看书;觉得听书不累,学得舒服,那就听呗。当然,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在有心情看书的时候看,在不方便用眼睛,如走路、挤地铁等的时候听。像另一位知友说的,“听书不是为了代替读书,听书是读书的一种补充。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读书,那么自然不需要听书。听书就是在路上、做不需要大脑的体力劳动、睡前等时候进行的。在这些时候,效率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只要听了,就比没听强。”要知道,古代有的达官贵人专门雇一个人给他们读书来听,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吃饭、如厕的时间里不浪费掉学习的分分秒秒。那到底流不流行,就看你喜不喜欢咯。要知道,有声读书不是说一个机器朗读出来的东西,是靠有经验声音好的播音来演绎。反正我是喜欢听书的,上下班公交上看书会头晕,所以只能通过听来比别人多学习一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