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阴人玉小说阅读答案

阴人玉小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7-22 12:56:39

㈠ 奇遇 莫言 小说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E.小说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2)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分析小说第五段写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4)“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8分)

(1)B E
(2)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浓郁的环境特征。(2分)一方面写出了家乡月夜的宁静幽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1分)另一方面以声衬静,写出了月夜的沉寂,冷清,(2分)为下文写“我”的恐惧害怕作铺垫。(1分)
(3)细腻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内心的恐惧害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分)照应前后文,同时还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现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烘托。(3分)
(4)这是典型的“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笔法,(2分)在小说结尾时突转,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引人深思,(2分)前文伏笔暗示主要体现在:
①“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
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迷信里讲,死人阴气重,不敢与活人阳气相接。
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只有鬼魂才能未卜先知。
④“我的钱不能用。”那是冥钱,阳间当然不能用。
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冰冷”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惊讶”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写到其中任意4点就给4分)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㈡ 请问大家有没有看过《巡阴人》这部小说啊这里面的青子是什么身份是不是很厉害最青子是什么结局啊

看过《巡阴人》这部小说。青子是个巡阴人,无家世,跟陆景同样是无根之人。文中青子的神通仅次于她师傅,还有她师傅的老相好。

截至到2020年8月。青子结局还没有更新。最新一章:陆景走到那从一个盗洞下去,就下意识的看了一下那口棺材,青子就在棺材里养伤(茹教主送来的),然后陆景就靠在棺旁等她醒。



(2)阴人玉小说阅读答案扩展阅读:

作品简介:

几万年前,我不相信这世上有鬼,因为,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我以为,我是人。

可是,后来我遇到了她,才知道,鬼,原来也可以这么美丽。

她说,“你是一只可爱的鬼,可鬼,不应该可爱。”

于是,我变得严肃凶狠,在很多人眼中,是恶鬼。

今世,我有了一个名字,关金鹏。

㈢ 八年级语文目标《玉》的阅读答案

台儿庄大战那年,峄县望族苏家住进了一位姓丰的国民党军官。临开战时,军官交给苏焕文老先生一块玉玺,说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印,乃无价之宝,让苏先生代为保存,打完仗他来取。

苏先生看过玉,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接。丰军官单膝跪下说:“此玉自祖上传至鄙人手上,鄙人一直视若生命,未有一分一秒不带身上。但鄙人此去战场,生死未卜,最担心的是这块玉落入敌手,固托于苏先生。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望勿推辞。”苏先生见他言辞恳切,不便再推托,只得收好,并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在,你的玉,等你来取。”

台儿庄大战历时多日,惨烈异常,中日双方军人战死无数。大战结束,丰军官却未来取玉。苏先生叹了口气,以为丰军官已战死,把玉取出来看了又看,不知如何处置,想了半天,就把玉装在一个铁匣子里,在大门外挖了一个深坑埋了,又在上面栽了一棵芙蓉树。

又过了几年,峄县一带闹土匪,一天夜里,一伙蒙面恶人闯进苏家,把苏老先生绑起来,用绳子拉到树上,点名要那块玉。苏老先生摇了摇头。苏老先生的儿子苏树玉哀求父亲说:“那位军官也许已经战死了,他说过,如果他死了,玉任你处置,你把玉给了这些人吧。”苏老先生瞪了儿子一眼说:“我答应过人家的事,就要做到,纵死无憾。记住,我死后,你一定守好玉,直到完璧归赵!”苏先生被土匪活活烧死,玉仍无恙。

转眼到了“文革”,一伙造反派听说苏家给一位国民党军官保存过玉,就给苏先生的儿子扣了一顶“内奸”的帽子拉去游街,造反派头子垂涎那块无价之宝,把苏树玉叫去,说只要交出玉,就既往不咎。苏树玉学着父亲摇了摇头。

造反派头子命手下人狠狠打他,打了一夜,苏树玉已经是奄奄一息,仍是摇头。抬回家,苏树玉只给儿子苏守玉交代了一句:“那块玉有你爷爷的血,守好玉……”

十几年后,苏守玉做了一家公司的老板,也知道那块玉的价值。有一年他做生意失败,欠下银行巨额贷款,为还债,一天夜里,他伐倒老宅门前的芙蓉树,找到玉,想卖玉翻身。

这时,他想起了爷爷与父亲的惨死,想到父亲临终前的那句话,不由痛哭失声。

天明,他没有卖玉,而是把传了数代人的苏家老宅卖了。

又过几年,忽然从台湾来了一个老人,几经辗转找到苏守玉。苏守玉看了他的证件,二话没说就把那块历经劫难的玉交到老人手上。他只字未提苏家为了玉所付出的代价。

老人微颤颤地说:“孩子,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爷爷和爸爸为守玉而牺牲自己的事呢?”

苏守玉学着父亲那样摇了摇头说:“那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吗?再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初的承诺。”

老人老泪纵横,把玉交给苏守玉说:“这块玉应该放在你们苏家。”

苏守玉坚拒,仍然把玉还给老人说:“我们苏家有一块玉,那是一块做人的玉。”老人对着苏守玉跪了下去。

8.最后苏守玉交还了玉,但“只字未提苏家为了玉所付出的代价”。“苏家为了玉”付出了哪些代价?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9.按要求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苏焕文起初不敢接那块玉,后来为什么接下并立下坚定的诺言?

⑵文中画线句写到苏守玉“不由痛哭失声”,你认为他为什么会“痛哭失声”?

10.苏守玉最后说:“我们苏家有一块玉,那是一块做人的玉。”这“做人的玉”指什么?你怎样理解这块“做人的玉”?(4分)

11.文章写作方法很有特色。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选择一点评析。(4分)

参考答案

8.土匪为逼苏先生交出玉,把他活活烧死;造反派头子为得到玉,将苏树玉狠狠打死。
(4分,各2分。)

9.⑴玉的价值太高,接下来责任重大,所以一开始不敢接;但军官的恳求使他明白,此次交战九死一生,为了让军官没有牵挂,所以接下玉并立下诺言。
⑵本想卖玉还债,但面对玉,他想起了苏家几代人所做出的牺牲,想起了苏家人信守诺言的品质,于是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因而痛哭失声。
(4分,每小题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0.诚实、信用。【示例】诚实和信用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如果失去它,在生活中,你就将一无所有。(4分,每问2分。有欠缺酌扣)

11.如:构思巧妙。用一家三代人的传承来组织材料,使情节跌宕起伏,意蕴更加深厚。
如:人物丰满。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刻画苏守玉,先写想卖玉还债,再写及时悔悟,最终交还玉,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揭示了性格。
如:语言含蓄凝练,表现力强。如:“造反派头子命手下人狠狠打他,打了一夜,苏玉树已经是奄奄一息,仍是摇头”一句,“狠狠”“打了一夜”“奄奄一息”极写造反派的狠毒,“仍是”一词则将苏树玉的坚强、守信品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分,任选其一。有欠缺酌扣)

㈣ 白先勇《梁父吟》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渲染了浓浓的颓败之气。

2、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时的形象特征:义:抱定死心,有民族大义;效桃园结义,有兄弟情义。智:秘藏炸弹,乔装进城。勇:勇携武器,参与革命,跃上名楼,挥刀狂呼。

3、蕴含在文中的家国情怀

故土情结。王孟养的临终遗愿,体现出了故国之思、怀土恋乡之情。

文化情怀。书房古雅的布置既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特色,又可见人物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固守。

报国之志。不惧牺牲踊跃参与革命,矢志不渝承继中山先生遗志,这是报效国家的表现。

家国同构。小说立足历史价值,来描述人物的丰功伟绩,把个人经历和民族、国家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4)阴人玉小说阅读答案扩展阅读

在《梁父吟》里,白先勇又一次采用全能观点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法,也再一次藉用人物的对白托出小说情节之大部分。然而这篇小说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中国文学典故的采纳与运用,以及这些典故赋予这篇小说的特殊影射含义。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上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

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㈤ 玉 阅读答案

内个 貌似连题目都不晓得哈 ==。

㈥ 《代课教师》 阴玉军 的阅读答案

经过家里人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落榜的张玲终于答应到涝洼小学当代课教师了。
报到那天,张玲在校长室里见到一个哭得鼻鼻咧咧的瘦男人正跟校长诉苦:“赵校长,俺都代了五六年的课了,你可不能说不用俺就不用俺了啊。”
“老田啊,请你理解,我也没有办法,你说上边……”赵校长猛然发现屋门口站着张玲,赶紧刹住了话头,站起来热情地给张玲介绍:“这是田老师,你来了就接替他的班。”
张玲立刻明白了瘦男人哭的原因,不过她又觉得他很可怜:一个大老爷们,哭什么?出去到建筑队上当个小工也比赚这七八十块代课费强呀!要不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昂贵的复读费,要不是为了能抽出点时间来复习以利明年再考,自己才懒得来这个院墙都没有得七楼风八漏雨的破学校当代课教师呢!
瘦男人擦擦红肿的双眼,两道目光像两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张玲,让张玲感觉如芒刺在背。瘦男人冷冷地质问张玲:“教过课吗?会教课吗?没少跑关系吧?”一连串咄咄逼人的问话,让张玲感到很不自在,可她也不好发作,毕竟是自己夺了人家的饭碗呀!
尽管十二分的不乐意,瘦男人被赵校长好说歹说地劝走了。张玲接替了他的工作,开始上课了。
张玲以为自己高中毕业了,教小学生识字,那还不易如反掌啊!也就没怎么准备。可一进课堂,却发觉不是那么回事了。几个生字,张玲翻来覆去捣鼓了一节课,孩子们还是没有记住。放学的时候,瘦男人堵在张玲面前:“你怎么能不认真准备就去上课呢?这不是坑孩子们吗?你以为有关系就能胡来吗?”面对瘦男人连珠炮似的责问,张玲无言以对,只得撂下一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逃也似的跑了。
有了瘦男人的刁难,张玲不敢大意了。可尽管作了充分的准备,第二节课还是出现了不少漏洞,弄得她满头大汗。当张玲忑忐不安地走出教室时,又被瘦男人给截住了,语气仍然冷得要结冰:“刚才读错了一个字,挑衅的衅应该读xìn,不读xù。”张玲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刚才她发觉窗外有个人影在晃动呢,原来他在教室外偷听自己的课了。“还有,”瘦男人接着说,“讲字词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
张玲皱着眉头,很不耐烦地听着。瘦男人丝毫也不在意张玲的反感,又讲了几条上课的注意事项,才住了嘴。
“您还真是个热心肠呢。”张玲的语气明显地带着嘲讽。
瘦男人瞪了张玲一眼,黑着脸不声不响地转身走了。
真是个怪人,张玲想。不过想想他说的话却很有些道理。
瘦男人再次出现是在两天后。张玲正讲着课,忽听教室后面传来一个女人骂骂咧咧的咋呼声:“你怎么那么贱呀,人家都不让你干了还蹲在窗户底下干什么?快跟我到地里拔草去。”
“吼什么吼?不知道里面的孩子们正上着课吗?”
窗户外出现了瘦男人的身影,他满脸歉意地朝着张玲看看,便拽着女人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下次上课,张玲两眼便不停地往窗户外瞟。谁知瘦男人不偷听了,竟直接闯教室里来了。当时张玲正组织孩子们自习,瘦男人突然扛着头出现在了教室里,张玲顿时有点惊慌失措:“你……你要干什么?”瘦男人这才仿佛从梦游中突然醒来,他尴尬地苦笑一下:“对不起对不起,走顺腿了。”说完赶紧走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张玲想这人是怎么了,不就一个破代课教师么,至于三天两头来纠缠吗?要不就是他有点儿变态?不行,得告诉赵校长去,让他出面管管。要不然,瘦男人下次不定闹出什么更悬的事来呢。张玲打定了主意。一下课,她便急急忙忙往校长室走去。
校长室的门虚掩着,张玲刚想敲门进去,不想里面却传出了那瘦男人的说话声:“校长,俺偷偷听了这妮子的几节课,她知识面很广,还能虚心听取意见,确实比俺强。把这些孩子交给她,俺彻底放心了。今天来和你道个别,明天俺就去广州打工……”
瘦男人,不,田老师,往下还说了些什么,张玲没听清。她只觉得忽然有一种很神圣的东西涌上了她的心头,使得她两眼都模糊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㈦ 找一部小说,主角被人封印在阴玉里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个男的被封印到阳玉里。主角的身体被封印他的人霸占

hyiuyo

㈧ 宋人献玉 阅读答案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于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其所。

——《左传》左秋明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宋国司城,掌管国家的工程)。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给雕玉的人看了,他认为是宝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珍宝,你把玉当作珍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
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珍宝,不如咱们各人都保存着自己的珍宝。”献玉人叩头说:“小人带着宝玉,不能穿越乡里,献出它是为了请求免于一死。”子罕把宝玉留在了乡里,让玉人给他雕刻加工,出卖后再让他回老家去。

[评]

人皆有欲,关键在于合情合理地加以克制。

子罕既不受玉,又能使献玉者免于受“怀璧”之累,为官若此,可谓自古少有。

㈨ 文言文练习题,带答案的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古文阅读题

(一)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2) 把酒临风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

③牺牲玉帛( ) ④虽不能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第六篇 阅读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C.呼尔而与之 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B.蹴尔而与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行道之人弗受

C.所恶有甚于死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答案:

第一篇

1.D

2.①缺 ②太阳或(阳光)③真、实在 ④早晨

3.①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4.B

第二篇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第三篇

1.(1)跑 (2)腰里系着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2. B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缊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5.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 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第四篇

1.(1)日光 (2)执 持

2.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篇

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

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第六篇

1.①祸患,灾难 ②这,这样 ③给 ④增加,益处

2.A( A 转接 B 代乞人;结构助词,的 C 比;在 D 为了;是 )

3.(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对即可。)

4.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热点内容
明枪易躲暗恋难防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 发布:2025-09-24 12:44:56 浏览:227
青梅竹马的高干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24 12:43:29 浏览:914
少妇为什么还爱看言情小说 发布:2025-09-24 12:38:18 浏览:767
师生恋医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24 12:09:40 浏览:598
虚拟言情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24 12:03:09 浏览:638
现代言情贵族完结小说 发布:2025-09-24 11:57:20 浏览:754
男士言情经典小说 发布:2025-09-24 11:52:05 浏览:403
汤姆索亚历险记听书中文版 发布:2025-09-24 11:47:52 浏览:986
类似3K小说网的免费网站 发布:2025-09-24 11:45:26 浏览:341
exo青春校园小说吧 发布:2025-09-24 11:30:08 浏览: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