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阅读研究现状
㈠ 关于研究余华活着的现状问题
余华,1960年出生,浙江海盐人。曾就职于海盐县文化馆和嘉兴市文联,现定居北京从事职业写作。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随笔集《灵魂饭》等多部。其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挪威、日、韩等文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入选韩国《中央日报》评选的100部必读书。曾荣获意大利文学基金会颁发的1998年度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以及澳大利亚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颁发的2002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
苏童
作者简介:
苏童,江南苏州人氏。一九八零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据说在那里度过了最令他难忘的四个年头,而他的大名却仍旧在这所著名学府中被人一再提起。一九八三年投入小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中国当代文坛便再难抹去他的形象。他喜欢“新潮”,曾在其中尽情畅游。
他也喜欢“传统”,喜欢琢磨中国的历史风云。有一天《妻妾成群》问世了,又经电影“大腕”张艺谋之手调弄成了著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后角逐奥斯卡金像奖,虽然结果未尽人意,但中国电影界和文学界都给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中国人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知道《妻妾成群》,最后迷恋上了这位可爱的苏童,而苏童则从《妻妾成群》再一次出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之路。
苏童作品:
纸上的美女
大气压力
蝴蝶与棋
城北地带
米
已婚男人
园艺
离婚指南
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
后宫
末代爱情
末代爱情自序
美人失踪
一个叫板墟的地方
与哑巴结婚
什么是爱情
一朵云
桥边茶馆
樱桃
饲养公鸡的人
徽州女人
木壳收音机
小莫
死无葬身之地
暧昧的关系
纸
水神诞生
环绕我们的房子
民丰里
肉联厂的春天
另一种妇女生活
世界两侧
世界两侧自序
祖母的季节
一个朋友在路上
来自草原
烧伤
逃
外乡人父子
祭奠红马
桂花树之歌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十九间房
你好养蜂人
女孩为什么哭泣
平静如水
井中男孩
1943年的逃亡
罂粟之家
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律县。
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
1978年考人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
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现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作品集《刘震云文集》(四卷)、《塔铺》、《一地鸡毛》、《官场》、《官人》等,并四百多万字。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农民日报》文化部主任。
《关于上班这件事》
台湾著名漫画大师朱德庸的最新力作《关于上班这件事》,说的正是每个人都难以逃避的这件事——“上班”,以及上班的酸甜苦辣。在这部以350则彩绘四格漫画组成的画本中,朱先生用一枝七彩的神奇画笔,饱蘸幽默、辛辣和自嘲,为我们描绘了一部都市上班族人生百态、办公室人间风景;它触到上班族的痒处,也触到上班族的痛处,并将缺德老板的缺德秘籍翻了个底朝天。《关于上班这件事》会让你在捧腹大笑之余,换个心情去上班。
每个故事中又含有大道理,真得很好
郑渊洁(1955年6月15日—),男,汉族。中国当代作家,有“童话大王”之称。
生平
--------------------------------------------------------------------------------
1955年6月15日郑渊洁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其父郑洪升,原籍山西临汾。其母刘效坤,原籍浙江绍兴。其前妻郭维维,大学本科学历,是一文学编辑。其弟郑毅洁,养狼狗和信鸽为业。其妹郑欣。其子郑亚旗,《皮皮鲁画刊》主编。其女郑亚飞,在北京十渡一小学读小学一年级。郑渊洁于1961年随父母迁入北京。后就读于北京市马甸小学,四年级时因“文革”爆发而暂时停止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1969年11月至1970年12月随父母下放至河南省遂平县国防科委五七干校(“938”部队)劳动。在由下放劳动人员组成的五七干校临时学校就读初中。由于上课玩拉炮而再次失去在校学习机会。被其父郑洪升带到家里自学。1970年至1976年,分别在江西和福建的空军部队服兵役,任地勤兵。1976年复员后,在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当工人,负责看管工厂的水泵。
1976年受四五运动的激励开始文学创作。创作风格受张天翼的影响比较大。先后创作过诗、歌词、小说、科幻等文学体裁。1979年9月15日,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童话《黑黑在诚实岛》。后曾在《中国盲童文学》、《儿童文学》等杂志社当编辑,还参与创办了《东方少年》、《大灰狼画报》杂志。
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月刊,专门刊登郑渊洁一个人的作品。1988年最高时发行量超过100万册每月。郑渊洁所出版书刊正版总印数已逾亿册。1991年,台湾《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月刊》创刊。1992年创办了郑渊洁少儿用品开发有限公司。1993年当选首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从2002年1月起,大陆的《童话大王》不再刊登他的新作品,长篇小说《鬼车》未在《童话大王》上刊登完,而郑渊洁许诺的长篇小说《仇象》更是未按期刊登。引起很多读者的不满。但是郑渊洁也在多种场合表示这样并非出于自愿。然而自2004年7月起,《童话大王》重新刊登郑渊洁的新作,但是依旧没有能够刊登在2002年停止连载的长篇小说《鬼车》。最新创作的童话作品《小兔跑跑兔兔》也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号的《皮皮鲁》杂志开始连载《仇象》。
成名后郑渊洁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也很少参加文学界的活动。创作了“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等童话艺术形象,在少年儿童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作品《猫过鼠年》、《罐头小人》、《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魔方大厦》等被改编为动画片,《旗旗号巡洋舰舰》被改编为木偶剧。《真假小虎子》,《红宝石公寓》被改编为电视剧。小说《帽子》被改编为电视小品。但是,郑渊洁在最近的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那些改编后的动画片等很难令他满意。
1990年代中期以后的郑渊洁作品越来越触及现实,用魔幻的手法揭露社会的丑恶。
2004年开始,郑渊洁开始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包括人物访谈、厨艺等节目。
2005年10月19日,郑渊洁出任北京府学胡同小学“皮皮鲁文学社”名誉社长,这是他首次授权小学使用“皮皮鲁”作为文学社名称,也时首次担任学校文学社的名誉社长。
评价
--------------------------------------------------------------------------------
郑渊洁早期童话作品被普遍认为颠覆了中国长期以来以说教为主的童话旧传统。
2004年,也就是《童话大王》停止刊登郑渊洁新作二年后,郑渊洁在青岛签名售书时就其作品涉及社会阴暗面的问题做了解释:“当一个对世界怀有过高期望的孩子长成大人,不得不直面人世间的丑恶时,我不能继续把头埋在沙里做着仍旧理想的梦,我是一个真诚的作家,所以我不能再沿原路行走,我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负面评价
--------------------------------------------------------------------------------
有人评论郑渊洁在他后期的作品中过多涉及对社会的不满及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被认为可能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包括《北京晚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等都曾提到其负面影响。2002年《童话大王》的停止刊载他的新作品被认为与上述评论有关。
而郑渊洁引用某网友的话反驳:少儿本身就是少儿不宜的产物。
正面评价
--------------------------------------------------------------------------------
许多人认为他更从儿童的心灵深处出发,让阅读童话成为一种快乐。
有支持者认为郑渊洁是勇敢的战士、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人。
有人认为《童话大王》销量曾逾百万是郑渊洁的价值之最好证明与体现。
有支持者称郑渊洁的早期童话与后期幻想小说,都有深远意义、影响。
现状
--------------------------------------------------------------------------------
从2004年开始,郑渊洁开始在全国很多城市签名售书,使得很多关于他的谣言不攻自破。郑渊洁还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开了“郑氏胡说”的节目,是《童话大王》的电视版,与文本相比,更具现代气息。郑渊洁还有十几部长篇小说以及为其子编写的四百万字教科书与家庭教育学说,以及为其女讲述的一百多部低幼童话没有发表。他说要等到一个中国允许私人成立出版社的时候再发表。
主要作品
--------------------------------------------------------------------------------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
《郑氏胡说》电视周刊(从第8集开始不再在网上播放视频,仅在《皮皮鲁》画册上刊载文字版)
《童话大王》(一本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杂志)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大灰狼罗克》
《奔腾验钞机》《病菌集中营》《白客》 《生化保姆》 《智齿》 《金拇指》 《鬼车》等。
《鲁西西传》
《皮皮鲁传》
《郑渊洁与皮皮鲁对话录》
《100个第一次》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309暗室》
《罐头小人》
《龙珠风波》
《红沙发音乐城》
《魔方大厦》
《仇象》
2005年1月,郑渊洁担任唯一撰稿人的《皮皮鲁》画册出版。
2005年10月号的《皮皮鲁》画册开始连载长篇小说《仇象》。此作品原定于2002年在《童话大王》杂志刊登。
姜文(1963年1月5日-),原名姜小军,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河北唐山人。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4年毕业于中戏,同年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记》等优秀剧目。1996年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全国政协委员。
姜文属于演艺圈中的实力派人物,能演能导,属于当代中国电影界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姜文主演的《芙蓉镇》,《红高粱》为其奠定了在中国演艺界的地位,他收放自如的表演,豪放的气质都得到了观众们的注目。
迄今为止,姜文最重要的执导作品当属《阳光灿烂的日子》。本片根据北京作家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群红卫兵小青年的成长故事。
姜文执导并主演的《鬼子来了》一片也以独特的视角来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侵略者与当地农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本片由于触及敏感的话题和非传统的表现手法,至今未能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在该片拍摄期间,姜文参观了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引起了国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
姜文说他崇拜毛泽东,毛泽东是他少年时代的大偶像、大明星。曾经在他家所有可以放书的地方,大都放着与毛泽东有关的书:有《毛泽东选集》,有研究毛泽东的书籍,还有毛泽东喜爱的书《容斋随笔》。
姜文和他的法国妻子桑德林生有一女,名叫姜一郎。小一郎长得可爱,是姜文的心头肉和掌上明珠。
[编辑]
作品列表
1985年,主演电影《末代皇后》中“溥仪”
1986年,主演电影《芙蓉镇》中“老右派秦书田”
1987年,主演中法合拍影片《花轿泪》
1987年,主演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
1988年,主演电影《春桃》中“刘向高”
1989年,主演电影《本命年》中“李慧泉”
1990年,主演电影《大太监李莲英》中“李莲英”
1992年,主演中港合拍电影《龙腾中国》(又名《狭路英豪》)
1993年,主演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起明”
1993年,首次自编自导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5年,友情出演电影《宋家皇朝》三姊妹的父亲“宋查理”
1995年,主演电影《秦颂》中“秦始皇”
1996年,监制电视连续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1996年,主演电影《有话好好说》中“小帅”
1997年10月,出版《一部影片的诞生》,该书除对《阳光》一片的诞生、获奖、发行做全面记叙和总结之外,还收录了姜文所著《阳光灿烂的日子》文学剧本及完成台本。
1998年,主演话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
1998年8月,改编并导演电影《鬼子来了》,并在片中担任男主角“马大三”。
2001年5月,监制并主演电影《寻枪》“马山”。
2001年8月,主演电影《天地英雄》“校尉李”。
2003年,主演电影《绿茶》“陈明亮”。
[编辑]
获奖记录
1986年,电影《芙蓉镇》,获中国第十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87年,电影《末代皇后》参加叙利亚第5届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潘虹获最佳女演员奖);巴西第4届里约国际电影电视节获评委会特别奖。
1988年,电影《红高粱》参加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奖;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第35届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
1988年,电影《芙蓉镇》参加第26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水晶球奖;第33届西班牙瓦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获评委特别表彰奖、观众奖。
1988年,电影《春桃》,获中国第十二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89年,电影《红高粱》参加第16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1989年,电影《芙蓉镇》参加第5届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获金熊猫奖;第40届捷克劳动人民电影节获荣誉奖。
1990年,电影《芙蓉镇》参加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1989年发行影片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
1990年,电影《本命年》参加第40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银熊奖。
1993年,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获中国第十二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4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参加第51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参加第8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获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电影《宋家皇朝》,获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6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参加台湾电影金马奖,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六项大奖。美国《时代周刊》在95年底将其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榜首;
1997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96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渴望观看的七部影片”之一。
1997年9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重点介绍影片”参加日本福冈国际电影节。理由是该片在日本全国发行获得优异成绩。
1997年11月,姜文作为在电影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受意大利电影文化界的邀请,并由意大利电影文化界主办,在意大利五大城市举办“姜文主演、导演个人电影回顾展”。
2000年,电影《鬼子来了》获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
㈡ 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
去网上搜搜就好了
㈢ 小说阅读网站的发展现状怎么写
前景不太看好必现代人要求太高没有优秀的作品佷难立足
㈣ 跪求中学生阅读现状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这属于调查类课题,所以必须是你们自己动手才行的。首先关于中学生的阅读,你们究竟关注于哪些问题,比如是阅读的时间长度?阅读的相关主题内容?阅读的载体种类(电子、期刊、书籍)?愿意为阅读所花费的金钱?等等…再按照以上关注点制定问卷对中学生进行调查。只有调查问卷回收之后通过对这些问卷的结果分析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实际的现状是如何的。前人如果有做过相关的研究那也只是在最终报告写作时用作研究背景参考和讨论对比使用的。

㈤ 关于 中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现状的调查研究 的论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一、前言
为了解中学生身心是否健康发展,思想是否积极向上,人格是否健全完整,我校组织了一次以“中学生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调查活动。这次调查活动是以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兴趣,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为目的的。
二、调查前的准备
为使调查过程进行得顺利,我们做了一系列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调查的主要对象,商讨调查活动进行的确切时间,进行调查工作 的人员分配等事宜。其次,再组织大家广泛收集以这次活动主题的资料,记录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最后,查阅收集的资料,制成100份调查问卷。
我们一行四人,两个一组,在象山一路进行问卷调查,一组在街道左面,第二组在街道右侧。
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共有5个,全为选择题。
1、你认为以下哪种接受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更适合你?
A、电视 B、互联网 C、课外书籍
2、你如果要在业余时看书,你会选择哪种?
A、名著 B、武侠、娱乐杂志等休闲类书籍 C、军事、科幻类
3、你一般课外阅读是什么原因?
A、老师强调 B、家长要求 C、个人意愿
4、你最崇拜下列哪位人物?
A、鲁迅 B、周杰伦 C、其它
5、你一般阅读的时间是多长?
A、半小时左右 B、1-2小时 C、更长
三、调查过程及整理数据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得了一份详细的数据。在调查过程中,人中的表现获得了调查对象的好评。人员步行在街道上,寻问过往的路人,发放问卷,抽取个别对此活动有兴趣的对象,谈看法,作记录。
走访市内各大书店,向工作人员调查书刊销售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
1、53%的人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47%的人有其它看法。
2、30%的人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任意一本或更多;45%的人通过电视或其它主式了解到书中内容,但不全面;25%的人基本不解。
3、55%的人喜欢互联网,30%的人喜欢电视,15%的人喜欢书刊。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的歌星、影星比文学家、作家、诗人多;大部分学生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远不及他们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自觉去课外阅读,多半是老师要交阅读笔记、写作文等,或是家长一部强调;大部分学生对武侠、娱乐杂志等休闲类书刊感兴趣,而忽视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及名著。
四、总结
毫无疑问,对于纸质印刷媒介的阅读,至今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最主要主式。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然而,自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子传媒的普及,尤其是电视荧屏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正在对传统的纸质媒介的阅读功能形成巨大冲击。调查显示,现代人花在书籍阅读上的时间,已经大大地不如从前了,尤其是成长在这样一个电子传媒时代中的青少年,阅读的乐题,好像正在越来越远地疏离于他们了。
我们惊喜于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种种方便与快捷,但一些有责任心的专家们却对此表示深刻的忧虑。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充分显示当今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冷漠;其次,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有很大的好处,壮大经验,创造经验,修身养性,熏陶气质。
希望广大中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好处,充满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资料来源:www.lw3721.com
㈥ 有谁知道小说《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不要内容介绍!万分感激
这部小说研究的不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重要。各个美国文学史的著作中,都鲜有提及。倒是电影的原因,使这部小说流传甚远。研究的话有些小论文还是可以写写,做大论文的话,还是不要做为妙。学术资料会比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