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曾国番阅读
1. 《曾国藩家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1] [2] [3] [4] 下一页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3分)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 “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 /拔剑撞而破之
B.不待天之来概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C.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余以名位太隆 /焉用亡郑以陪邻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3.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③吾家亦盈时矣。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3)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 (1)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之远,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3分。“凡”“而”“其”各1分)
(2)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像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吗?(4分。“二者”“厉”“觉”“得无……乎”各1分)
(3)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借人的手来刮平。(3分。“概”“仍”“假”各1分)
解析:
【小题1】D(惕:警惕,谨慎小心)
【小题2】A(A连词,均表承接。B均为助词,取独/的。C均为连词,那么/转折。D均为连词,因为/来)
【小题3】c(①说明自知之难的现象。②是作者举他人不自知的例子。⑤是教导他弟弟的话)
【小题4】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错,作者批评的是沅弟在银钱的支取与使用方面不慎重、不廉洁,而不是批评他不节俭。)
【小题5】见译文
参考译文: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雪琴和沅弟之间的嫌隙已很深,短时间难以使他们水乳交融。沅弟所批的雪琴信稿,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当之处。弟弟说雪琴声色俱厉。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声音面貌方面表现出拒人千里之外,往往就苦于自己看不见自己,苦于自己不了解自己。雪琴的严厉,雪琴自己不知道;沅弟的声色,恐怕也未尝不严厉,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曾经记得咸丰七年冬天,我埋怨骆文耆待我太薄,温甫说:"哥哥的脸色,也常常给人难堪。"又记得十一年春,树堂深怨张伴山简傲不敬,我就说树堂脸色也拒人于千里之外。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自己吗?刮平,由宣帝刮平;诸葛恪盈满了,由孙峻刮平,由吴主刮平。等到他人来刮平然后后悔,那就悔之晚了!
我家正在丰盈的时时际,不等天来刮平,也不等人来刮平,我与各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刮平。自己刮平的道理怎么讲?也不外乎清、慎、勤三个字罢了。我近来把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白浅显;确实有下手做的地方。沅弟过去对于银钱的收与支,往往不很慎重,朋发们讥笑你看轻你,那根子就在这里。以后应该不随便取分毫,不寄钱回家,不多送亲族,这是廉字工夫。谦字存在内心的别人不知道,但表现在外面的,大约有四方面:一是脸色,一是言事,一是书信,一是从属员。沅弟一次招兵六千人,季弟并没有报告明白,自招三千人,这在别的统领是断断做不到的,在弟弟尚能做到,也还算顺手。而弟弟每次来信,索取帐棚、火药等物,经常带讽刺的词句,不平的话语,对愚兄写信还这样,那么给别人的书信就更可见一斑了。沅弟的仆人随员,很有气焰,脸色言语,与人应酬接触之时,我没有看见,而申夫曾经说过往年对他的语气,至今感到遗憾! 以后宜在这西个方面痛加改正,这就是谦字功夫。每天临睡乏时,要默默的数一下当天有几件事操心,几件事费力,而更要努力去做,这是劳字的功夫。
我因名声太大、地位太高,经常害怕祖宗积累遗留给我辈的福泽,由我一个人享受殆尽,所以用劳、谦、廉三字,时刻警醒,也愿两位贤弟用以警醒,并且就用它们来刮平自己。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2. 推荐关于曾国藩的书籍
1、唐浩明《曾国潘》
2、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3、唐浩明《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
4、易孟醇《曾国藩传》
5、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知识拓展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3. 请问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好在哪里(未亲身读过的请勿扰)
就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说一下
其一:唐浩民算是研究曾国藩这方面比较权威的作家,所以他写的三部曲广为流传,就内容而言,我觉得应该以看细节为主。曾国藩此人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功夫极深,正是从一些小事,一些细节来感受,品味。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很真实,对话很符合古人的习惯,描写也是非常细致,常常在一些细节之处让人有很多感触。
其二:关于权力斗争,阴谋权术不可能像架空历史那样写的扣人心弦,自认为历史上的权力斗争也会有,但不会像有些网络小说写的那样惊世骇俗。况且此书前半部分主要写的曾国藩操办团练,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半部分主要写他继续为国尽忠,兴办洋务之事。所以距离权力斗争有些距离,但是也有一些权臣之间的斗争,只不过并非主体。况且太平天国运动前曾国藩就已名扬四海,所以才能聚集起一堂文臣武将与太平军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之名更可谓是如日中天,更有很多人劝他推翻满清,自立为王,只不过曾老一生奉行忠君敬上,却是从未动过反清的念头,而且平定太平军后自己又主动裁军以示忠心。所以要说当时有人和曾国藩有权力冲突还真找不出几个。
其三:就曾国藩其人,当时那个年代,且身居高位,说他愚忠,死板等等这些都是情有可原,但他一生却是修身养性,识人用人,爱国爱民,无愧于心。《黑雨》文末有一段曾老总结自己的一生,自觉带兵打仗他是外行,舞文弄墨也没几篇拿得出手,德行勋业也只能望古人之项背,说起来识人之明却是长项。在我看来曾老擅于识人用人确是不虚,但最大的成就还是修身养性之道,真正做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事自有原则,恪守一生,更难得的是让人信服,不愧“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之称。
以上皆为愚人拙见,也只是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但愿能够有些用处。
4. 曾国藩全书在线阅读
想看他的所有书籍的话 你可以直接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上面搜索想看的名字 这样就会有出来的结果资源
5. 想找几本曾国藩的书看,谁能给我推荐几本好书谢谢
曾国藩留世亲著的有三本书:《挺经》,《曾国藩家书》,《冰鉴》。 《挺经》讲的是如何做事,做人,不像现在的那些励志书籍讲的明明白白,书中给的故事和道理都需要自己的思考,自己领悟。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为官鼎盛时期写给家里人的信的辑录,从中可看出曾国藩功高而不震主的秘密。 《冰鉴》,曾国藩描述了毕生识人心得体会,其实就是一本他个人对面相学的体会和研究报告。 另外,推荐由唐浩明写的历史传记类小说《曾国藩》,通俗,可读性强,艺术地再现了曾国藩平凡且辉煌的一生。
6. 北平无战事王蒲忱经常看的曾国藩的一本什么书
嗯,如果你第一次看关于曾国藩的书,推荐你从唐浩明的曾国藩这套书看起,这是一本小说,作者写了八年,这本书写透了曾国藩的一生,他如何脱颖而出?又如何在巅峰时保全了自己?婉清,人才济济,曾国藩一开始并不起眼,然而,凭借知人知名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是胡乱的作风
7. 曾国藩 正经 在线阅读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8. 小说曾国藩(血祭 野焚 黑雨)哪个版本好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要好,是最早的版,不过在网上购买要小心,很多封面与内容都不要样.
9. 想看有关曾国藩的书,请问有好推荐吗
首推《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是研究曾国藩的专家,我正是读了唐浩明先生著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才开始对曾国藩这一中兴名臣有了浓厚的兴趣与敬仰。
看《唐浩明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主要是看唐浩明的评点,毕竟是白话文,容易理解,看得快。涉及到评点的内容再回头去家书里寻找相关的片断,也挺好。所以读书笔记摘录的内容主要是唐浩明的评点。、
其次看《曾国藩三部曲》,是关于曾国藩的历史纪实小说
第三是《曾国藩传》、《曾国藩家书》,这些都比较原汁原味,但是初看有点难懂,所以把它顺序排在第三。
10. 唐浩明的曾国藩长篇小说到底如何请亲自阅读过的人谈下感受
还可以。基本事实大体靠得住。但内容以军政为限。没有涉及曾国藩文学、书法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以及治家、交友、治学等传统儒家理念。至于小说的艺术成就,如人物形象刻画,情节的跌宕起伏(客观上受史实限制)等,尚难称之为一流。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