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闲小说阅读答案

闲小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2-27 18:29:38

Ⅰ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Ⅱ 闲读梧桐阅读答案

16.“我”三次“临窗读树”,“梧桐”的外形及“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6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梧桐”的外形“我”的印象17.同样是遭遇“风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择有什么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的?(6分)(1)“外祖父”的挟择: “梧桐”的抉择: (2)对“外祖父”的情感: 对“梧桐”的情感: 18.写一段包含下面关键词的优美文字,表达你对文章结尾自然段的理解(不超过60个字).(3分)自然 生命 青春 阳光答:19.大量运用短句、恰当使用修辞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试任选其一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答:答案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虬树挺干(1分)“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17.(6分)(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18.(3分,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19.(2分,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示例:(1)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2)修辞: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Ⅲ 闲话读书 阅读答案

文章!文章!

Ⅳ 闲话读书的阅读答案

一、
1、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2、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3、虚伪,矫情。
4、 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陈旧指三国以降浮华放荡的文风),努力创造、革新。

二、书是我的精神力量

(一).精神分为三点:

1.给予我小学六年的快了读读写写时光

2.每在生活中感受到欢快与喜悦,书都抒发我内心的喜悦

3.每在生活中受到伤害时,书都在安抚我内心的伤痛
(二).力量分为三点:
1.书给予我拿奖的实力
2.书给予我丰富的营养
3.让我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三、略

四、
一本书就是一部记录下来的生活历程,人生感悟拿她来照自己,可以更清醒地理解现在,懂得将来。有时,静下心想想,人生百味又何尝不似一部厚重的书说她厚重,是由于要你用一生来记录,来完成作为作者,苦乐自知,便当无悔.

Ⅳ 中考小说阅读题

我试试。
小说
1.概括小说内容,先归纳小说各大章节或各部分段落内容,再总体把握。可按照六要素方法介绍事件发展,力求简洁。抓住主线,删减旁支。
2.分析人物可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人物描写中,具体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分析时应该联系文章内容,抓住其人物主要品质。
3.语句理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来说,不要单独摘出句子分析,在整篇文章中去理解。必要时,还应该通过分析文章人物性格等来理解语句。
4.句子的作用无外乎具有几种常规作用。文章的线索,中心,推进人物成长,故事发展,承前启后等等。但是每篇文章因为其内容文意不同,不同的句子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所以回答句子作用时,应该联系文章内容来回答。
5.联想感悟环节是送分的。很多孩子得不了高分,大概是回答得不够具体和贴近吧。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涵很重要,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发挥。(看写作水平了)一定要贴近小说的中心思想。
散文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但如果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是有些难度的。事实上作家们也不一定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认真揣摩散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方好作答。
2.理解思路?认真阅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语句理解,散文比较难读,句子理解更不易,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格很重要。注意语句的感情色彩。
4.句子赏析?和语句理解区别不大吧。
可联系生活实际作答,不要困于文中。
最后,我想申明一点,其实世上没有什么高明的做题技巧的。大巧似拙,文学功底深厚,便应付自如。反之,纵然剑法再高,也无驾驭之内劲。

Ⅵ 余秋雨的《闲度梧桐》的阅读答案

16.“我”三次“临窗读树”,“梧桐”的外形及“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6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梧桐”的外形“我”的印象17.同样是遭遇“风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择有什么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的?(6分)(1)“外祖父”的挟择:
“梧桐”的抉择:
(2)对“外祖父”的情感:
对“梧桐”的情感:
18.写一段包含下面关键词的优美文字,表达你对文章结尾自然段的理解(不超过60个字)。(3分)自然
生命
青春
阳光答:19.大量运用短句、恰当使用修辞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试任选其一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答:答案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
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虬树挺干(1分)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17.(6分)(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
“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
(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
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18.(3分,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19.(2分,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示例:(1)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2)修辞: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Ⅶ 闲雨轻敲鱼鳞瓦 阅读题及答案

19.(4分)①开头两段分别引出“雨”和“鱼鳞瓦”两个意象,照应题目。②为下文写乡愁做铺垫。(每点2分)

20.(4分)①说鱼鳞瓦是先知,是因为鱼鳞瓦是天地之间无数隐秘的收藏者和拥有者。(2分)

②说鱼鳞瓦最本真,是因为鱼鳞瓦是泥土的另一种形式,非常朴素;(1分)说鱼鳞瓦最易被人们忘却,是因为鱼鳞瓦广布民间,人们非常熟悉,甚至熟视无睹。(1分)

21.(4分)①充分说明“雨”几乎是愁苦的代名词,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是中国文化的根,升华了文章主旨。②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化内涵。(每点2分)

22.(6分)

①“闲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几乎成为愁苦的代名词,容易引发作者思乡的凄苦、忧伤之感。

②“鱼鳞瓦”是家的符号,意味着家的温暖、温馨,易于引发作者最真切、最深刻的乡愁。

③“闲雨轻敲鱼鳞瓦”是作者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景象,作者生活中最诗意、最眷恋的部分,凝聚着乡愁。(每点2分) +1 已赞过 36 相关知识 《雨》阅读答案 大打扫答案瓦鹅瓦 已经采纳为答案的问题还能该瓦?急~ 对啊!几就是多少。那么它说几瓦0.3度!意思就是(也就是多少瓦?0.3… 人为什么会长鱼鳞痣?要怎样才能让它消失,望哪位亲们给个正确答案,… 1 更多相关知识>> 相关搜索 鱼鳞瓦阅读答案天上鱼鳞斑的下一句氩弧焊鱼鳞焊技术视…闲情记趣的阅读答案闲敲棋子落灯花雨和瓦阅读答案看到天上出现了鱼鳞…去除鱼鳞痣的土方法

Ⅷ 《闲人》阅读答案

闲人 贾平凹中文章应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闲人?文中闲人具有哪些特点?请用简要的词语或语言概括
答案外貌,动作,语言 不拘小节,豪爽,耿直

Ⅸ 闲适周国平阅读答案

没有空玩儿,没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
我的回答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锺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潇洒者介乎其间,而非超乎其上。

光阴似箭,然而只是对于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这时便会觉得时间以逼人之势驱赶着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工夫。
相反,倘若并不觉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静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夜里睡了一个好觉,早晨起来又遇到一个晴朗的日子,便会有一种格外轻松愉快的心情,好像自己变年轻了,而且会永远年轻下去。

耶和华在西奈山向摩西传十诫,其第四诫是:星期天必须休息,守为圣日。他甚至下令,凡星期天工作者格杀勿论。有一个人在星期天捡柴,他便吩咐摩西,让信徒们用石头把这人砸死了。
未免太残忍了。
不过,我们不妨把这看作寓言,其寓意是:闲暇和休息也是神圣的。
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只是劳作,没有闲暇,人会丧失性灵,忘掉人生之根本。这岂不就是渎神?所以,对于一个人人匆忙赚钱的时代,摩西第四诫是一个必要的警告。
当然,工作同样是神圣的。无所作为的懒汉和没头没脑的工作狂乃是远离神圣的两极。创造之后的休息,如同创世后第七日的上帝那样,这时我们最像一个神。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模,无所适从,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匆忙了。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了。

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还有多少事准备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种积极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活在世上已经无事可做,他的人生恐怕就要打上句号了。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末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分到一套房间,立即兴致勃勃地投入装修。缺一卷墙纸,托人买了来,可是兴奋已逝,于是墙上永远袒露着未裱糊的一角。
世上事大抵如此,永远未完成,而在未完成中,生活便正常地进行着。所谓不了了之,不了就是了之,未完成是生活的常态。

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轻时的心愿,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
今天的计划没完成,还有明天。今生的心愿没实现,却不再有来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绝无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记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无论做成几件,都是值得满意的。

一个作家在创作旺盛时期就死了。人们叹息:他本来还可以做许多事的……
可是,想做的事情未做完就死,这几乎是必然的。不要企求把事情做完,总是有爱做的事情要做,总是在做着爱做的事情,就应该满意了。

“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耶稣有一些很聪明的教导,这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而且比较容易把这难处解决。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后来许多天的难处都担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连一个难处也解决不了。

Ⅹ 《闲读梧桐》的阅读题答案

【小题1】“我”窗前这棵梧桐树有什么特点?根据全文,简要概括。(3分)【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②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小题3】本文题为“闲读梧桐”,却多次写到“外祖父”,其作用是什么?(4分)【小题4】通过对“梧桐”的一次次的“闲读”,作者得到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答案【小题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顽强,从容(大度、从容淡泊),奉献,一身傲骨(3分,写出四点满分,写出两点得一分,多一点再依次加一分,满分3分)【小题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梧桐比作伟丈夫和矜持的少女,(+1)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壮伟岸和枝繁叶茂,(+1)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喜爱。(+1)(3分) ②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梧桐人格化,(+1)写出了大风之后,树叶树枝零落,但树的枝干依然挺立的形象,(+1)并且运用第二人称,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梧桐树傲然挺立抗争的品质的赞叹。(+1)(3分)【小题3】 外祖父和梧桐树有“无法言喻的契合”,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同时都有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两者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这默默奉献品质的赞赏。(+2)另外,外祖父和梧桐树也有不同之处,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与外祖父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梧桐树从容淡泊的大度的赞赏。(+2)(4分)【小题4】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第2段的内容概括它具有“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顽强、从容”的特点;根据第6段的内容概括出它具有“一身傲骨”的特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很明确,题目要求中已提到结合全文,所以要细读全文,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中的信息加以概括。【小题2】试题分析:(1)为了突出梧桐的伟岸与枝繁叶茂,作者用了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喜爱之情。(2)为了表现梧桐“一身傲骨”的特点,作者用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敬佩之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的能力。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小题3】试题分析:文中的“梧桐”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文中的外祖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文章是以“梧桐”来象征“外祖父”,通过读梧桐来读外祖父,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赞美与敬佩之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针对某些题目,还要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以便更准确地定位提取答案的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梧桐与外祖父的形象来谈感悟即可。如:在岁月的风雨中,顽强(挺立抗争);不求闻达,乐于奉献(默默奉献);对人生遭遇既要学会随遇而安又要尽自己能力努力抗衡困境(从容地坚持),既要洞悉生活又需要糊涂的应对(从容淡泊)。考点:本题考查作者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谈阅读感悟,其实就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旨,回答这类题目的范围看似宽广,其实还需在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这一范围中进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能给人一种亲切真实之感。

热点内容
乡村春事小说在线无弹窗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21 07:48:13 浏览:303
美型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1 07:39:22 浏览:836
追小说阅读器 发布:2025-08-21 07:36:08 浏览:527
听书变化过程 发布:2025-08-21 07:28:51 浏览:12
七人魔法使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1 06:34:59 浏览:887
桃色权路小说全文阅读 发布:2025-08-21 06:34:48 浏览:514
好看的鬼片小说 发布:2025-08-21 06:29:13 浏览:959
轩辕寒月君殁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21 06:24:53 浏览:636
快读免费小说手机版打不开 发布:2025-08-21 06:20:14 浏览:119
斗罗大陆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21 05:58:24 浏览: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