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于成龙小说阅读

于成龙小说阅读

发布时间: 2022-03-09 22:22:01

❶ 聊斋志异.于成龙 中的于成龙如何判断被抓的两个人是真正的盗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0·广东省珠海市附加题,1-4,10分)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l|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2)于成龙:
参考答案
1、(1)恰好(1分)(2)告知(1分)2、C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

❷ 于成龙这个两江总督到底有没有权利杀赫里这个江宁大将军

这件事情其实也只能够在电视剧当中才能出现了。从现实出发,这件事情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虽然说于成龙作为两江总督,他的官衔已经达到了从一品。可是对于这一位大将军来讲,于成龙仍然没有权利去将他斩杀。因此这件事情只能发生在影视剧当中,在清朝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一类官员之间相互斩杀的事件。

因此,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于成龙并没有权利去处死赫里。所以说这样的事情只能出现在电视剧当中,形成一种对主角人物形象的刻画。在现实社会当中,尤其是在清朝的制度当中,并不存在这种情况。

❸ 聊斋于成龙的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0·广东省珠海市附加题,1-4,10分)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l|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 (2)于成龙:

❹ 文言文翻译于成龙传

翻译: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

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

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

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原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百姓叹服。

此文出自清·赵尔巽所写的《清史稿·于成龙传》

(4)于成龙小说阅读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清史稿》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

对于编纂上的这些问题,编者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发刊缀言》中指出,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披露”,「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

尽管此书存在错误和缺点,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实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今天也可以见到,但编者把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这就使读者能够得到比校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

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这部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

此书的刊印,是由袁金铠主持,金梁经办,于一九二八年出书,共印一千一百部。其中四百部由金梁运往东北发行,这批书我们称为「关外一次本」。

后来清史馆的人发现金梁对原稿私自做了改动,他们不同意金梁的增删,于是把北京的存书又做了一些抽换,这批书通称「关内本」。以后东北又印过一次,内容也有所改动,我们称为「关外二次本」。

这三种版本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一、全篇的增删。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以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关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中的八缐对数表,增加了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

作者简介:

赵尔巽(1844年5月23日—1927年9月3日),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人(今辽宁铁岭市),祖籍山东蓬莱。

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在奉天(今辽宁)成立保安会,阻止革命。

民国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辞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袁世凯称帝时,被尊为“嵩山四友”之一。1925年段祺瑞执政期间,任善后会议议长、临时参议院议长。

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①帮助②变换③辞谢④给……看
小题1:⑴如果有从城门中出出进进达到两次的人,就把他抓住。(①设:如果;②再:两次;)
⑵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你)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①以:凭②反问语气:?)

❻ 于成龙要杀赫里,他作为江宁大将军,为何不出兵阻挡

我首先说一下历史上是没有赫里这个人的,这是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为了引起观众的内心的强烈共鸣,让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表现于大人的刚正不阿。


❼ 于成龙智破盗窃案的翻译及阅读答案

【于成龙破案】译文

巡抚官于成龙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途中恰好碰上豪绅家准备嫁女儿,(但在女儿出嫁前夕)丰厚的嫁妆夜里却被盗贼挖穿墙壁给偷光了。刺史无法破案(于是这件案子转由巡抚办理)。于公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与此同时)他派公差守门,严格搜查进出的人所携带的行李。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回家去,等候第二天全城大搜查,一定要找到赃物所在的地方。于公暗中嘱咐公差说,看见再三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刚过中午,公差就发现了两个人。他们除了身上的衣服,并未带行李。于公说:“他们就是真强盗。”这两个人诡辩不承认。于公下令解开他们的衣服搜查。只见长袍里面还穿着两套女衣,都是那女子嫁妆中的东西。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全城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但赃物太多难以带出,所以暗中穿着多次出城。
他在当县令时,有一次到邻县去办事。大清早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一位病人,病人身上盖着大被子;枕头上露出病人头发,头发上插着一只凤头钗,病人侧卧在床上。有三四个壮汉子夹在两边紧跟着走,不时轮番用手塞被子,压在病人的身子底下,好像怕被风吹了。一会儿,他们放下病人在路边休息,又换两个人抬。于公走过去后,派随从转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妹病危,要送她回丈夫家去。于公走了两三里路,又派随从回去,查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随从暗中跟着他们,到一个村子,有两个男人出来迎接。随从回来告诉了于公。于公到县里,问这县的县令:“贵县城中有没有出盗劫案?”县令说:“没有。”当时对地方官的政绩考查得很严,上下各级官员都忌讳出现盗劫案,即使有被盗贼抢劫甚至杀害的,也隐瞒不报。于公到客馆住下,吩咐家人仔细查访,果然打听到有强盗闯入一富豪家中,并将其烧死。于公把死者的儿子叫来问情况,他却坚持不承认有这事。于公说:“我已经替你们县把大强盗抓来了,并无别的意思。”死者的儿子这才叩头痛哭,请求为他的父亲报仇雪恨。于公于是连夜去见县令,县令派了强健的差役四更天出城,一直到那村中,捉了八个强盗,经过审查都认了罪。盘问那病妇是何人,强盗供认:“作案那夜都在妓院里,所以与妓女合谋,把金银放在床上,叫她抱着,抬到窝藏赃物的地方才瓜分。”大家都佩服于公神明。有人问他怎么识破这案子的,于公说:“这很容易识破,只是人们不留心罢了。哪里有年轻妇女躺在床上,而让别人把手伸进被子里去的道理?而且,他们不断换人抬着走,一定很沉重。床两边的人交手保护,就明白里面一定藏有贵重东西了。如果真的是病妇病重抬回家,一定会有妇女出门迎接,但出来接的却是男人,又没有问一句病情,因此我判断这伙人就是强盗。”

❽ 清白如水的阅读答案

因未提供题目,网上也没有相关题目,故提供相关内容参考:
《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9期

清白如水

赵文辉

古山西出清官,寇准、刘墉、于成龙……给后人留下几多美谈。却说清朝雍正年间,平遥县出一举人,姓张名菊人,后钦点到河南辉州任知县。在任期间,清正如水,俸禄尽皆周济穷人和学子。妻儿在山西种地,秋麦两季,都要托贩盐的把磨好的麦谷捎到辉州来,张菊人不食辉州粮,只饮辉州几瓢水,人称张白水。
雍正八年,张菊人任满,朝廷升他到广西任知府。张菊人年事已高,恋家之心顿生,未去赴任。卸任后的张菊人两手空空,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攒着。县里几个大户听说后给他凑了三百两银子,恭恭敬敬送来。张菊人连连摆手,说:“民财岂可贪!”说了半天,就是不收。一大户急了,兜着银子到一口井边,对张菊人说:“老爷再推辞,我把银子全倒井里去!”张菊人吃了一惊,叹口气,权且收下。可是才隔一天,就悉数送给了县里几个大儒,儒子们早就想为全县学子建一所书院,资金一直凑不够,这下好了,“百泉书院”终于破土动工,圆了一代学子之梦。
张菊人却到东关一油坊做起了短工。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才挣够了回家的盘缠。张菊人用皂角把一袭青衫捶洗又捶洗,青衫穿得太久了,起了皱角,油坊的女主人帮他浆洗了一遍,挺括了许多。张菊人没有别的行囊,只几本书相伴,收拾进褡裢里,准备明日启程。青灯之下,张菊人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把开缝的青衫缝了几处。噗的一口吹灭灯,和衣而卧。过陵川,走长治,要翻不少山哩。张菊人心里说。
次日一大早,张菊人悄悄起床,穿上浆洗过的青衫,背上褡裢,手拄油坊的主人送他的桃木棍。主人说桃木棍一可以避邪,二可以拄着走山路。张菊人轻轻推开大门,出来又回身把大门掩上。当他转过身,一抬头,却愣在那里:台阶上,石墩上,长长的街道上,坐满了人,站满了人。都是城里城外的百姓,听说他要走,天不明就来了,怕打扰他,一个个都缄了口不出声。露水打湿了绾带儿,风儿吹歪了瓜皮帽,这时,一声声、一声声深情地唤:“老爷———老爷!”
张菊人眼眶霎时潮湿了。他走下台阶,一个个搀扶,一个个执手,口里埋怨:“走就走了,还送个啥?”一个白发老者走上来,向张菊人揖礼,然后端上一杯酒:“请老爷饮了这杯辞别酒!”张菊人这才看到,街上摆满了筵席,一眼望不到边。张菊人问:“这队伍有多长?”老者答:“一直到城东五里之外的五龙庙。”又问:“这筵席有几桌?”老者再答:“人有多长,席有多长。”张菊人立时恼了,将桃木棍扔在地上:“毁我一生清白也!”说罢转身进了大院。老者与众人面面相觑,更不敢去烦张菊人。
许久不见张菊人出来,老者率先推门而入,却见张菊人悬于皂角树下,气已绝。老者扑通一声跪下,身后之人一个个都跪下来,膝盖跪击青石板的脆响声一直传到五龙庙。头一声哭声之后,一片呜咽。
老者痛悔:千不该,万不该,摆酒席,搞浪费,坏了张老爷一世之名呀!
张菊人灵柩要运往山西。走的那天,十里无空巷,人人皆穿白,祭奠张菊人的竟是一杯杯素酒:清清白白又略带甘甜的百泉水!若早献一杯素酒,张老爷也不会……百姓悔之晚矣。
老者哭,少年哭,学子哭,农人哭……白日哭过,梦里又见张菊人,不知多少百姓在夜里湿了枕巾。不少人哭肿了双眼,半月不下。过往客商以为辉州流传红眼病,传到朝廷,朝廷派太医下来巡诊,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朝野上下为之震动,皇上亲赐御碑一块,上书四个大字:
清白如水。

❾ 作为“天下第一清官”的于成龙,为何几乎被人所忘记

没有宣传,没有宣传于成龙的事迹,也没有影视作品以及戏曲作品深入人心的,向广大老百姓推广,就算是再大的清官,也只是喜欢历史的人,而且还得是研究清史的人才知道,清代有这样一位天下第一清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检索,而不是在通过学习得到的,于成龙作为清朝的贫苦读书人,参加科考中了举人混入官场,一辈子明镜高悬,两袖清风,但就是没人知道这个人的事迹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大吗?

既然都有了抗拒,当然就不会被人所铭记,我觉得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真的应该大力弘扬一下这些历史的天下第一清官,要形成一个圈层,要形成一种风气,要形成一种范围,有了这种圈层,有个这种风气,有个这种范围,人们才会永远铭记这位历史上大清朝的天下第一情,于成龙,事迹不被人铭记,人自然会被别人忘记。

❿ 于成龙断案阅读答案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节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试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l|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1)盗贼:
(2)于成龙:
【参考答案】
1.(1)恰好(2)告知
2.c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
(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
希望可以帮到你,求采纳。

热点内容
如意缘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8-12 05:06:26 浏览:397
父爱霍水儿小说免费阅读第三 发布:2025-08-12 05:06:24 浏览:705
评书在线听书吧 发布:2025-08-12 05:02:40 浏览:83
女主重生的有声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2 05:00:53 浏览:896
姐姐替妹妹生孩子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2 04:57:12 浏览:971
男弱女强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2 04:52:46 浏览:782
新世相听书有效果么 发布:2025-08-12 04:49:58 浏览:931
免费看小说征服非常女上司的大结局 发布:2025-08-12 04:41:26 浏览:72
像琅琊榜华胥引一样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8-12 04:32:06 浏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