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小说阅读鉴赏

小说阅读鉴赏

发布时间: 2022-03-18 08:31:48

A. 小说阅读鉴赏书

小说鉴赏学校会发资料,至于买书我觉得就不必了,因为那不一定符合考试那标准,而个人兴趣的话还是自己慢慢品味比较好。实在需要的话书店里转转,肯定有的,问一下店主

B. 如何赏析小小说

首先,你先要了解小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小小说体现出“以小见大”特征。它“篇幅短小”、“单一性原则”、“人物单纯”、“细节精简”、“情绪简单”、“时距简短”、“风格单纯”、“语言简约”。其中,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质特点。
其次,小小说的创作,一定有其特殊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幅度。环境越单纯、集中,情节展示的幅度愈小。在小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座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了解背景还包括小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所以阅读鉴赏小小说,了解创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然后呢,小小说的情节你一定要理解并理清。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套体性显示。读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再者,要学会感知形象。小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前后不一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先怒后喜的直率性格,使人物形象突出。
接着,你要学会概括主题。小小说容量虽小,但不意味着肤浅单薄。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小小说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阅读小小说,不能不多长一个心眼。
最后呢,要分析层次。小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小说时,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再附上一些阅读技巧。小小说一般只有几百字、千把字,在这样短小的篇幅里,要完成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情节、展示环境和表达主题思想的任务,必须充分调动发挥读者形象思维的创造力。小小说中,写实的部分相当少,把最广阔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以少胜多,以虚显实,这既是小小说语言表现的技巧,又是小小说构思、布局和剪裁的特征。所以读小小说时,一定要注意虚笔的表达效果。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是小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考查点。对语言的品味也是感知形象、概括主题、把握作者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品味语言,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句话“举人老爷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这句话含义丰富,品味重点应落在“排”和“转折亲”。“排”说明是硬拉扯上的关系,“转折亲”也是硬拉扯上的。一分析就读出语言的丰富内容——封建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相互勾结了。品味语言,还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

总之,阅读鉴赏小小说,抓住文体特征,把文体特点作为做题的突破口,是提高阅读鉴赏小小说的有效途径。我们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标题的含义,结尾的匠心独用和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等。

C. 小说情节的如何鉴赏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
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二、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嘲笑他、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为了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这些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来完成对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三、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
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个情节令人难忘。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而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细节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就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如此抓住场面和细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着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四、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每篇小说的情节铺设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埋伏笔,什么地方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情节,每次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要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D. 鉴赏小说可以从六大方面着手,分别指什么

人物,情节,线索,语言,背景,写作技巧,应从这六个方面,具体如下,望采纳

小说鉴赏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究竟怎样鉴赏小说,也许各人的情况不同,方法也会不尽一样,但我们觉得,从小说作品的构造入手来进行鉴赏是个好办法,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减少盲目性,同时还可引导读者如何从迷人的故事中走出来并运用审美的眼光去进行鉴赏。那么,小说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我们同意“五要素说”,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和语言。下面,我们即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具体谈谈小说鉴赏的问题。

(一)人物的鉴赏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总体而言,文学塑造人物不外概括性表现(或称直接表现)与戏剧性表现(或称间接表现)两种类型。概括性表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甚至明确地解释人物动机;戏剧性表现就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这种概括性的叙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为我们鉴赏小说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不待言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要仔细分析。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或者说,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前面我们谈到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这是侧重在个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反过来,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也难以说明典型的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与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静态的和单一的线性思维上,而且它几乎成了我们的审美鉴赏“习惯”。这主要是根植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小说人物塑造几乎成了某种政治宣传的需要,因而人们鉴赏这类小说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是不正常的。只有当我们对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观照,诸如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美学的等,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么浅薄、那么单一和那么乏味了。

5.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说都起始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从而便开创了小说的神怪题材。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说里面,均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如何认识像志怪小说中的太乐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这一类艺术形象,应是小说人物鉴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马克思曾经说过,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页)。这就说明了神话的虚幻性与现实的真实性的辩证统一,或者也可以说,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均应是生活中人物的变形,其本质是相通的。我们鉴赏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应当努力从中悟出人情才对。要理解神、兽、怪与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审美特点,注意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去分析,切不能将他们排除在现实之外而孤立地去欣赏,否则就难以探求作者的真意。

(二)情节的鉴赏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当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这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仍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对他嘲笑、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作品的情节是由若干个场面构成的,场面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请看老作家魏金枝对《阿Q正传》的一段情节分析:“写一个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地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他写的画押却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我看,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节画押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岂不是都尽情地表露出来,然而那只是一个最后判决的场面描写。”由此抓住场面和细节的情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地阅读了,应对我们有所启示。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看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是伏笔,什么地方是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情节,即可看出它具有复沓回旋、含意深远的特点。这三次均是写同一个人物进荣国府,但每次却是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则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一层更深一层。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可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三)环境的鉴赏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明末文学家王夫之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一切描写景物的文字都在于写作者之情意。所以,我们鉴赏小说,就应注意从环境描写中揣摩作品的主旨。

在更多的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的行动和命运以及刻画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蘅芜院的环境:“阴森透骨”,屋外长着“愈冷愈苍翠”的“奇草仙藤”,屋内“一色玩器全无”,像“雪洞一般”。这样的环境正好衬托出带着金锁而高唱“妇德法”的薛宝钗阴冷无情、装愚守拙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的揭示,不仅透露出作者对薛宝钗其人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可看出封建礼教虚伪性的一面,而这正是作品主题的内容之一。

环境描写一般是写实的,但有时也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的性质,这样也就自然地对主题起着一种暗示作用。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小说环境,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与小说人物的思想与行动均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因为小说是以写人为中心,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始终是最为基本的任务。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衬,后者叫反衬,这里不再细述。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小说感染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家特别注意创造一种特有的小说氛围,而创造小说氛围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环境描写的渲染、创造和加强的。鲁迅小说《药》的开头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在华老栓为儿子买“药”走在街上时:“……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这样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死气沉沉、非常压抑的感觉,使人感受不出一点生命的活动。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我们还会进一步感受到1907年革命者秋瑾被害后的那种沉寂冷肃的氛围。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因为小说以写人物为中心,而人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又导致特定的环境可使人物产生某种相应的行为动机,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在反映更为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环境是人物命运形成和演变的客观条件和原因,特别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强调“这一个”环境中的人,强调环境对人物及情节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因而环境在小说中的这种推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四)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这个很重要。

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鲁迅全集》第8卷第352页)。如果不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从而造成对题材处理上的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浒》的深刻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红岩》中的许云峰与江竹筠的形象,等等,无不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他认为生活是这样的,人应当这样地去生活。当然,在这里,我们不难从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中,琢磨到作家打算让我们体会到的东西;这里,也正是我们理解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杨沫在《谈谈林道静的形象》一文中,曾详细介绍了她塑造林道静这个人物的意图。她说:“我知道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这种主题和思想可以从多方面,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而我只能从我自己的比较熟稔的生活,用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表现。因此,我选择了林道静,写像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改造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这段话,较为明确地表明了人物与主题的紧密关系。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是以追求人身自由、婚姻自主的小二黑和小芹同金旺兄弟为代表的封建恶霸势力,以及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落后意识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这一主体矛盾最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小二黑他们获得了胜利,这就表达了作者对封建迷信思想、包办婚姻的看法。抓住了这一点,主题也就好理解了。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孙犁的《荷花淀》这篇小说,是歌颂白洋淀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的,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暗示,在行文中也有所透露。如当敌人的大船追赶水生嫂她们时,作者写道:“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在这里,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不难看出的。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在小说的主题鉴赏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我们应当懂得,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五)语言的鉴赏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语言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它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E. 简述小说鉴赏的角度与方法

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在四大样式中,小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可是如何阅读鉴赏小说,大多数学生还很茫然。不少学生阅读小说只是看个故事情节,老师布置写鉴赏文章,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说鉴赏的方法。
一、明确特点,确定方法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小说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呢?t要回答这个试题,首先必须明确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根据小说的特点,我确定了小说鉴赏的三个环节:即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欣赏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是环境描写)。
二、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人物形象虽然是小说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的,因此,阅读鉴赏小说必须从故事情书这个环节开始,只有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众所属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必须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小说也是如此,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有线索贯穿起来的,所以阅读鉴赏小说的第一步应该是理清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以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组成全文的故事情节;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依次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拜见贾母→初见王熙凤→拜见两位舅父→宝黛相会等情节;再如《守财奴》一文是以“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先后写了“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和“看守密室”三个故事。
大多数小说全文只有一条线索,而有的小说则有两条线索组成。如鲁迅的小说《药》就是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华家的故事为明线,以夏家的故事为暗线组织材料,展开故事情节的。明线按故事情节发展依次写了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四个部分;暗线则依次写了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四个部分。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但有些小说前面还有序幕,或者后面有尾声。如《项链》开头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就属于序幕部分。有些小说故事主体不是完全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如《项链》一文最后发观项链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结局。而《守财奴》一文的三个故事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
还有的小说,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故事情节由几个高潮组成。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众亲戚见面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全文有两次高潮,王熙凤出场是第一次高潮,宝黛相会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和“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就是两个高潮,而在两个高潮之间则有一个过渡(低潮)――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因此本文的情节结构为开端→发展→过渡→高潮结局。
由此可知,小说鉴赏首先必须理清线索,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千篇一律地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是小说鉴赏必须使学生明确的问题。
三、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说小说教学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话,那么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几种呢?t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刻画人物的?t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主要是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过众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写,既写出了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标志,美丽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语言、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她注意礼节,顾全大局,办事小心谨慎的性格,又表观了她心态复杂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典型的是《项链》,文章开头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一共七次用了“梦想”一词,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揭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一般说来,外国小说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而中国小说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擅长人物的行动描写,但在中国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比比皆是。如鲁迅小说《药》中刻画华老栓的性格也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老栓去买药及买药回来路上的有关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华老栓的“爽快”、“自信”、“深感幸福”的心理,从而表现了他愚昧、麻木的性格特点。
小说刻画人物性格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细节描写。如《守财奴》中葛朗台临终抓法器和嘱咐女儿“到那边去向我交帐”两个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财奴性格。《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三次坐弹簧太师椅的细节;拿提花枕巾擦汗、衣服也不脱,盖上被头就睡的细节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表现了他勤俭的一面,又揭示了他“自私狭隘”的一面。
小说描写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还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如《药》中华老栓和康大叔两个人物属正面描写,而夏瑜这一人物则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的。文中刑场上及狱中的描写都属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夏瑜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鉴赏环境,概括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如鲁迅的小说《药》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乌蓝的天……”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时刻的特征,同时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肃杀、悲凉的气氛。还有“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老栓买到药后的兴奋心情,从而揭示了人物愚昧、麻木、落后的心理。还有小说第四部分运用比喻手法写坟场的环境,层层叠叠的坟冢,表现了清政府对革命者残酷镇压和对劳动人民的阶级压迫,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小说除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描写。如《药》中刑场上围观的场面,士兵号衣上的大白圈,还有夏瑜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等渲染了时代特征,说明了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风雪: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通过人物动作、感觉写风雪,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这个落难英雄的处境。同时作者也以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会被摇振、压倒;正因为草厅被压倒,林冲才会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山神庙安身,林冲才会暗中听到陆谦三人的话,促使林冲杀敌报仇,使林冲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F. 《小说鉴赏》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小说鉴赏》(克林斯·布鲁克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NmL6AXmIO0bhyRJIFpZkmQ

提取码:8sdb

书名:小说鉴赏

作者:克林斯·布鲁克斯

译者:主万 等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6

页数:991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一本供大学教学使用的短篇小说选集。该书对如何鉴别一篇好的小说提出了一些总的原则,并对所选作品进行了分析讨论和相互比较,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堪称启发式教学的典范。

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得益于聂华苓女士的支持与推荐,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创作与研究,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 1905—1989),美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少见的全能作家。他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托德县的一个小镇格思里。1921年进入范德比尔特大学,成为名为"逃亡者"的南方诗人群体里最年轻的成员。约翰·克劳恩·兰色姆、艾伦·泰特、唐纳德·戴维森和默内尔·莫尔都是这个群体的成员。沃伦的第一首诗发表于《逃亡者》,一份由"逃亡者"群体在1922年到1955年期间出版的杂志。"逃亡者"提倡南方的乡土传统和古典美学思想,并以此作为他们诗歌的基础和发展目标。1925年至1927年,沃伦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特别研究生,取得了硕士学位。然后作为一名罗兹研究者在牛津学习。1930年回到美国,在范德比尔特、路易斯安那、明尼苏达以及耶鲁大学任教。1938年,他与C·布鲁克斯合写《理解诗歌》(Understanding Poetry)一书,对美国学院里的诗歌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G. 求关于小说鉴赏的书

小说鉴赏这类的书 你不必刻意去买,老师发一些复习的材料时,你注意保存,最后装订一下,日常多翻一下。
另外,我也给你一些:
小说鉴赏—情节的概括与梳理

情节类的具体题目类型
1 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 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3 情节探究: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1 、关于情节的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温馨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关于情节的鉴赏--作用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
照应前文XX情节;
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3 关于情节探究题基本内容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探究作者情节如此安排的理由。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常见题型:
人物形象概括
1 结合全文,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物形象特点.
如: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人物描写方法鉴赏
2、分析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的作用。
人物形象意义探究:
3、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一 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
温馨提示;
(1)首先尽量用短语或短句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点不能丢。
(2)其次要联系人物的典型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来简要分析。
描写方法的作用:
1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任务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3)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4)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6)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映射。
小说 ---把握主题
小说主题
1 一般是展现某种社会现状,社会风貌。
2 个体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个体人物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展现人性美
3 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讴歌这种人情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
主题探究的基本方法
1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题目的作用:
(1)设置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服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表现有画龙点睛作用
2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3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4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锁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5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6注意:把握主题时,千万不可再情绪上偏激,带有偏见和个人情感,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暗示事件的推移。
② 为人物活动提供老人环境或背景,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精神风貌,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⑤ 奠定情感基调。
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六)关于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七、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D、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八、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主题

H. 什么是小说鉴赏

基本信息
书名:小说鉴赏(中英对照·第3版)
书号:7-5062-5475-1/C·10 著者:(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 Brooks) (美)罗伯特·潘·沃伦(R. P. Warren) 译者:主 万 冯亦代 草 婴 丰子恺 汝 龙 等 开本:16开 字数:1300千字 印张:41.5 插页3 出版时间:2006.12 定价:39.8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美国新批评派学者布鲁克斯和沃伦合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是新批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小说批评与理论领域的体现。选用各种题材和多种风格的短篇小说,加以分析讨论和互相比较,提出鉴别好小说的一些原则,阐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批评与赏析的范例;目的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使读者更接近于成功小说的真谛。 作为新批评派细读式批评和理论阐述的名著,本书帮助新批评派在美国大学的文学讲坛中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地位,对文学教学与批评实践影响深远。它既是一本文学教科书,也是文学爱好者进修文学的自学读物。采用中英文对照,对于广大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文学爱好者和英语专业的师生来讲,它又是一部极佳的小说读本和难得的英语学习阅读材料。

热点内容
特工文排行榜小说 发布:2025-07-25 23:21:09 浏览:598
女主胃病校园小说 发布:2025-07-25 23:10:39 浏览:763
免费完结小说轩辕太子 发布:2025-07-25 23:04:26 浏览:261
民国商人小说排行 发布:2025-07-25 23:03:35 浏览:584
经典小说100部言情下载 发布:2025-07-25 22:58:41 浏览:303
八年级的好看小说 发布:2025-07-25 22:44:30 浏览:643
军队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5 22:44:19 浏览:130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3听书 发布:2025-07-25 22:29:25 浏览:723
求一本书说的是校园破案小说 发布:2025-07-25 22:22:15 浏览:498
穿越到外国的变身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5 22:07:39 浏览: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