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荆棘鸟小说
㈠ 荆棘鸟小说完整版 下载 TXT格式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
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该作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㈡ 陈忠实白鹿原原著小说!考霖麦卡洛《荆棘鸟》!还拜托您给推荐几本好看的作品!
亲 已经整理好了
不过你没有留邮箱
你把邮箱告诉我
我会速度发给你的
-----来自 糕调小说 团
已发 ...
㈢ 高分求关于小说《荆棘鸟》的参考书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作者] 陈秀敏(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 114005)
[摘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 爱情;人性;神性;抗争;悲剧
爱情,永远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与“谈爱色变”的禁欲主义一直在作着努力的抗争,即“人性”与“神性”的抗争。尽管这种碰撞都带有悲剧色彩。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中笼罩在宗教统治下的爱情悲剧。
一、扭曲、变态的爱情———人性悲剧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邪恶势力的代表,也是人们极力鞭挞的对象,但如果认真考察他的内心世界及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就不难发现,他身上不仅有牧师的虚伪,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之后的悲哀。纵观14世纪后期的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人文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直接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的精神独裁和禁欲主义,追求个人的现世幸福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克洛德作为社会的一员,也有了人性的要求。但他一直过着远离女人的清修生活,节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并且自以为是快乐的。直到见到了在巴黎街头跳舞的艾斯美拉达,人的意识才觉醒了。他被这种强烈的爱折磨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忍受着一种比死亡力量还要强大的苦刑。作为一个神职人员,这可谓是大逆不道。但是副主教也是一个人,宗教的知识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要求,作为一个人,他也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爱。基于这种爱,他才念念不平,发出人性的呼喊:“究竟,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这并不是他的错。”
然而,正因为他所要求的这种爱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势力和环境所不能允许的,因此,它的表现出来的方式便是扭曲的,变形的。人要想得到解放,就必须消灭集中表现在他本身处境中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但是带着十字架的副主教既没有这样的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觉悟。他一方面憎恨宗教的非人性,一方面又在心里激起了对自己人性要求的憎恨。他极力把这双重的憎恨搅合在一起,便自己成为一个无法解脱的疯狂的人。于是在他爱而不得中,他设置了一系列阴谋,劫持爱斯美拉达,诬陷她,直到把她送上绞刑架,处在“人性”与“神性”双重压迫下的克洛德,最终也在自己布下的宗教网中毁灭了。雨果曾宣称:“人是生来善良、纯洁、公正和诚实的,如果他的心变得冰冷,那是因为有人熄灭了他的火焰……”正是教会势力的“非人性”,才决定了克洛德的畸形可怕爱情观,才有了他为人性而丧失人性的追求。
二、内疚、自责的爱情———处境悲剧
与克洛德的悲剧不同的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中则描写了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可谓处境艰难,举步维艰。作品以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时期为背景,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由于犯了通奸罪,坚决不交待同犯,被清教徒政权关进监狱,终生戴上耻辱的红A字示众(A字是英语通奸Altely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劝诫世人的活标本,受到人们的鄙视和摒弃。海丝特是年青、美貌的女郎,却嫁了一个年纪衰老、体态畸形的丈夫,她感受不到爱情,在她丈夫失踪以后,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闯进她孤独的生活,她爱上了牧师。追求纯真的爱情,渴望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活的女人的生活权利和合理要求,可是,她却遭到清教政权的惩罚,终生戴着红字示众。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博学多识,前途无量的教师,很早地就立下了献身宗教的志向。但是,清苦的教会生活,呆板的教条,虽然一时禁锢了丁梅斯代尔这样虔诚教徒的内心,但一看见“身体修长,容姿完整优美到堂皇程度,乌黑丰茂的头发那么光泽,闪耀出阳光的颜色,她的面孔,除去润泽的肤色与端正美丽的五官之外,还有清秀的眉宇和深黑的眼睛”的海丝特时,他的“人性”就复活了,并且最终战胜了“神性”,与海丝特发生了关系,但是,宗教精神象雅片一样毒害着他的心灵,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早已扼杀了他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他把自己与海丝特的爱情关系看成是“冒犯了一条神圣的法律”。他把自看成一个罪人,应该受到惩罚,但又不敢公开承担自己的罪责。他既害怕和海丝特一起戴红字示众,又怕上帝不饶恕他。为了悔罪,他在密室中用血淋淋的鞭子抽打自己,不断折磨自己,他的良心丝毫得不到安宁,“可怜的牧师一面受着肉体疾病的痛苦,一面受着灵魂极度烦恼的折磨,同时又听凭他的死对头任意摆布”。“而在这时,他在他的神圣职务上,却获得了灿烂的声誉”,更使他陷入无边痛苦深渊之中,他几乎丧失了理智,他的精神一直处在罪恶的痛苦和徒然的悔恨之中,心灵备受折磨,终于心力交瘁,成了宗教毒害的牺牲品。
透过这两个人物的处境,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破碎的心灵怎样在痛苦中呻吟,在绝望中挣扎,丁梅斯代尔在自己的头顶的一片天空上,又掀起了他自己无法平息的风暴,海丝特内心的迷惘、猜疑和疯狂则也搅暗了她自己头顶的天空,内心世界处境和外部环境的处境的艰难,注定了他们悲剧的结局。
三、执着、偷猎的爱情———结局悲剧
正如黑格尔说:“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具有原始本能的特性,情欲是能动的,躁动不安的,本质上讲是不安于现状的。”1977年,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考洛在美国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这篇小说一经出世即引起轰动,被誉为一部“澳大利亚的《飘》”。男主人公拉尔夫同样无法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男人,他不能灭绝情欲,不能不爱梅吉,他的灵魂长期处于“神性”与“人性”的尖锐对立之中,他曾想“既不作一个男人,也不作一个教士,只作一个兼存二者的人。”同丁梅斯代尔一样,他也无法摆脱强烈的权利欲望和爱情需求,当富翁玛丽·卡森死后,把财产留给了罗马天主教会,其条件是“教会必须赏识拉尔夫神父的价值和才干”时,在他身上展开了上帝与情欲、权力与爱情的激烈搏斗,占有他整个身心的是“神性”与“人性”的厮杀,对他来说,两方面都是无法割舍的,放弃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毁灭……最终,“神性”战胜了“人性”,他摒弃了梅吉,虽然他爱她。在小说中,梅吉的形象最富魅力最激动人心之处,是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与海丝特·白兰一样,爱情给她带来太多的痛苦,但她仍然爱得执着,她说过:“我生来就是为他的,只为他”,她苦苦思念,久久等待。从青春妙龄到白发苍苍,痴情不改,无怨无悔。为此,她无畏地闯入宗教禁区,与上帝争夺拉尔夫。值得一提的是,与前面两例爱情不同的是,拉尔夫与梅吉毕竟有过刻铭心的两天。深秋的麦特带克岛是旅游的淡季,在友人的帮助下,拉尔夫来看望在这里独自休养身心的梅吉,这时候的拉尔夫为了保持灵魂完美而进行的令人苦恼的斗争、意志对愿望的长期压抑,全都不要了,一辈子的努力在倾刻间冰消瓦解,于是在这20世纪的伊甸园中,亚当偷吃了禁果,结果则是他否定了上帝,他认为“上帝不过是一个骗局,一个幽灵,一个小丑。”两天的欢愉也使梅吉“从上帝那里偷到了拉尔夫”,尽管天主教会是那么的不可一世,上帝是那么的威严神圣,她却以傲然的力量与之抗争,并从心底喊出“我能战胜上帝!”
《荆棘岛》之所以引起轰动,还在于其“人性”与“神性”冲突的最终结局上,尽管梅吉从上帝那里偷到了拉尔夫———有了他的孩子,但作家最后还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坏了给读者看,那就是戴恩的死。梅吉一直瞒着拉尔夫有了两个人的结晶———戴恩,戴恩长大后,无比优秀,出于对拉尔失的崇拜,也要献身于上帝,作一个教士,梅吉答应了儿子,并给拉尔夫写信要他照顾他,“我偷来什么,就归还什么”。戴恩在神学院毕业后,在希腊由于救两个溺水的女孩而丧身。梅吉来到罗马要拉尔夫想办法运回戴恩的尸体,并告诉了拉尔夫:戴恩是他的儿子,拉尔夫失声痛哭,“从椅子上向前跌落在地上。”失掉了情人,又失掉了儿子,他感到出卖了自己,他为上帝付出了高昂的精神代价,到头来一无所有,埋葬儿子后,极度的痛苦使他麻木了,他倒在梅吉的怀里,喊着:“梅吉,梅吉……”合上双眼而死去。宗教以禁欲主义为工具,残害了法国中世纪的克洛德,又钳制了19世纪美国殖民地上的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在20世纪同样践踏了澳大利亚土地上的梅吉与拉尔夫。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篇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中一个重在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一个写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的毁灭,另一个则写险些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但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必然令人振奋,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从而赋予了宗教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这正是我要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
㈣ 荆棘鸟,这本书非常好看,为什么却不为人所知呢拜托各位大神
不,不是的。《 荆棘鸟》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之一,通过《荆棘鸟》我才开始接触澳大利亚的文学电影。在《荆棘鸟》中我最喜欢的不是梅吉,也不是拉尔夫,而是戴恩。看小说还有电影的时候,我哭了一遍又一遍。像是《荆棘鸟》和《飘》两本异曲同工之妙的小说,不是不为人知,而是需要真正懂书内情感的人才能产生共鸣。名著毕竟是名著,往来无白丁嘛。
麻烦采纳,谢谢!
㈤ 有什么像《德伯家的苔丝》《荆棘鸟》之类的小说推荐
傲慢与偏见
巴黎圣母院
㈥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荆棘鸟》
《荆棘鸟》小说的主题是禁爱与命运,围绕着梅吉与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
小说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正如小说的结尾所写的那样:鸟儿胸前戴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它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故事梗概:
女主角是梅吉,梅吉的母亲菲奥娜在与帕迪婚前已经与一位神秘高官自由恋爱后育有一子,即大儿子弗兰克,但由于高傲菲奥娜家族不能容忍未婚先育,迫使菲奥娜下嫁帕迪,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与帕迪先后生下七子一女,女儿梅吉就是故事的女主角。梅吉10岁的时候全家迁移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为的是继承玛丽卡森姑母的巨额遗产。就在一家人刚到德罗海达的时候,结识了拉尔夫神父。拉尔夫神父在初识小梅吉时就产生了异样的情感。但同时,拉尔夫神父与玛丽卡森姑母有着某种说不清的暧昧关系,玛丽卡森姑母察觉到了拉尔夫对梅吉的异样,内心滋生恨意。(注意:梅吉此时是一个10岁的小孩子,而拉尔夫此时是一个28岁年轻男子、梅吉的姑母玛丽卡森夫人是65岁)
日子在平静中过去,梅吉在与拉尔夫相处的时间里渐渐地爱上了拉尔夫神父,同时拉尔夫神父也同样不可救药的爱着梅吉,苦于教士的身份不能在一起。这一切都被玛丽卡森姑母看在眼里,在玛丽卡森姑母去世的时候报复了梅吉,她把巨额遗产留给了拉尔夫。在拉尔夫继承遗产后,他离开了德罗海达,离开了梅吉,而同时作为一名普通教士他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梅吉一家在德罗海达生活着,当梅吉的母亲菲奥娜从报纸上看到她最疼爱的长子弗兰克被判处终身监禁后,随后便传来梅吉的爸爸帕迪在转移羊群时不幸遇难,同时梅吉的一个哥哥斯图尔特也被野猪的獠牙刺死。正在全家哀痛欲绝时,拉尔夫神父赶回来,帮忙埋藏了死者之后又匆匆离去。他告诉梅吉虽然自己非常爱她,但他永远也不可能和她结为夫妻。不久后,他升任主教。
梅吉后来与貌似拉尔夫神父的卢克结婚,但卢克并不爱梅吉,卢克只爱钱。在婚后梅吉生下了卢克的大女儿——朱丝婷。因为产后抑郁,梅吉外出度假,而拉尔夫仿佛从天而降一般,与梅吉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拉尔夫为了到罗马去担任更重要的职务,离开了梅吉,而梅吉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梅吉决定离开卢克,重新回到德罗海达,与母亲在一起。她生下了拉尔夫的孩子,取名戴恩。梅吉的母亲菲奥娜一眼就看出戴恩是拉尔夫的孩子,她很能理解女儿的做法,并且她自己当年也爱过一个人,还与那个人生下了大儿子弗兰克。可以说母女俩是可悲的重复。
梅吉和母亲、女儿、儿子在德罗海达生活得很好,女儿朱丝婷和儿子戴恩也已长大,梅吉不喜欢朱丝婷,而是把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儿子戴恩身上,从戴恩身上她看到了拉尔夫的身影。
这时二战暴发了,拉尔夫也已晋升为红衣主教,他在战争中运用宗教影响保全了罗马,受到了人们的赞誉。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梅吉一只是她始终的牵挂。
女儿朱丝婷长大后当了演员,活跃于澳大利亚和英国成为话剧舞台,而儿子戴恩却提出要成为教士,这对梅吉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思虑再三,她把戴恩送到罗马的神学院,让拉尔夫照顾他。拉尔夫和戴恩相处融洽,梅吉沉浸于父子二人的亲情当中。但好景不长,在一次游泳中,戴恩溺死在海里。在原文中梅吉说过“我从上帝那里偷到了了拉尔夫,我正在用我的儿子偿还。”
这一切使梅吉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
㈦ 推荐10本经典爱情悲剧的外国小说,比如像荆棘鸟,飘
《霍乱时期的爱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茶花女》
《巴黎圣母院》
《爱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英国病人》
《呼啸山庄》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恋情的终结》
㈧ 求推荐几本经典书籍…荆棘鸟那种的
亲爱的甜橙树,追风筝的人,岛,灿烂千阳,鬼谷子的局
㈨ 有谁看过《荆棘鸟》
荆棘鸟的传说
多年以前,我不过是一枚无知无识的荆棘,只在飞鸟落在身上的那一刻起,才看见这青白的天空。阴风冷雨中鸟儿仰天鸣啸,生命从它体内喷涌而出。我贪婪吸吮滚烫的热血,有不知名的欲望在我体内蓬勃骚动,不愿再多一刻躺在枝头。
多年以后,我在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飞行,在云朵之上投下寂寞身影。我找不见自己的方向,因我将前生的记忆遗失于无行。我记得我离开出生地的时候有风有雨,胜雪的花瓣陨落无声。我又记得我是那枝头的荆棘,曾被咸甜浓稠的液体浸透,而后不知为何突然可以振翅飞行。
我想我是有灵性的神物,因我可以穿越九天的云层,俯视身下打转的苍鹰。陪伴我的是这蔚蓝的天,灿烂的日月,璀璨的群星,游走于天际的眩目闪电,与波涛般涌来的隆隆雷声。
只是高处不胜寒,我落在天台的一角梳理羽毛时,凛冽的昊风将我排击得瑟瑟发抖。我蜷缩着身体,想起我已有许久不曾喝一口清甜的水,不曾吃下一条甘美的青虫。我怀念起林间狭隘窘促却温暖的巢穴,怀念那馥郁的花香,和那不知名的鸟儿,最后发出的啾啾哀鸣。
拍打着翅膀,落于这纷繁的世间。恰逢春回大地,红的紫的野花竞相斗艳,黑的黄的鸟儿在枝头春情勃动,白色的粉蝶翩然起舞,叶梢的露珠还在晶莹闪动。躺在那一簇簇剃透的新绿间,我有些意乱情迷,于是收了流浪的心,幻化为人形,在潺潺的小溪边,搭起一间小小的茅屋。不再苦苦追寻那梦中的家园,只想在此长久的停留。
茅屋只是避风遮雨的居所,更多的时候我以天为被,以地为铺,饿了就摘一枚青红的果子,渴了就饮一口清冽的泉水。山间柔和的晚风,枝头欢悦的蝉声,秋日寞寞的落叶,草间调皮的野兔,都是我的朋友。
生命在慵懒恬淡中流逝,闲时看花花也笑,便爱上现在的分分秒秒。我想我不再有不知足的理由。
只是体中依然有不安的骚动,我不知是何缘故。天边的霞起霞落云聚云散,让我淡忘了前生残存的点滴记忆。却不能忘记那鸟儿最后仰望天空时,复杂得无法以语言描述的表情中,却无生命被撕扯开来的痛苦。我又想起,我是没有歌唱过的鸟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不曾发出任何的声音。
这还不致让我对生命存有怨言。
我无声的生活,一去经年。偶生寂寞,便摘下一片叶子,于山风中“呜呜”地吹鸣。
有女子翩然走来,满山的风景在动。
我望着她,她迎着我的目光,笑厣如花,全不知身边的危险。我狂乱的挥舞双手,她歪过头来调皮地看我,不解我的动作何以如此可笑。不明白我为何不喊出声。
我从崖上救回这不经心的女子,她躺在草垫上,见我无声地忙来忙去,恍然大悟:“原来你是哑巴。”
哑巴是不会听见声音的,我却可以。我掏出叶子凑在嘴唇边,“嘶嘶呜呜”的声音绝不动听。女子发出银玲般的笑声,我也笑。女子有些须的惊诧:“你的笑声很清朗,却不会说话。”
女子花了七天的时间,想要教我说话,想要教我唱出歌声,我还是只能清清朗郎地笑上两声。两人相视而笑,有几分无可奈何。
七日后女子下了这山,带着她眉蹙间的轻愁,飘飘的衣袦,在飘摇的草尖上行远。我的双臂,抬起又放下,我的双手,伸出又收回,因我知道,无力将她挽留。
女子走后,山里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山间清澈的小溪泛滥成咆哮的洪流,田野间有小兽携家带口的胡乱奔走,有搬家晚了的蚂蚁艰难挣扎,我在雨中看了一天,才将他们救走。
洪水过后是瘟疫,漫山的热闹突然变得冷冷清清。又逢秋天,天空有不知名的鸟儿结伴南行,秋叶落尽的时候,我带着那片叶子,离开了这曾经的故土。
我不能向人打听一位白衣胜雪的女子,因我不能开口。我吹着一片叶子,从太阳东边走到太阳西头,从月儿圆圆走到月儿弯弯。走到叶子失色枯萎,星星眨巴着眼睛,看我空着的双手。
天空有如絮的雪花散落,让我想起梦中飘零的花雨。我在皑皑雪原上踩出咯咯吱吱的声音,又从地冻消融的泥泞中将双腿艰难抬出。
又从草青走到草黄。又是一个万物凋残的季节,我来到一个奇异的山口,看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我嗅到馥郁的花香,我听见小虫窃窃的私语,我看见七色的鸟儿在天空飞舞,看见那女子在林中静静守侯。刹那间狂喜充盈于我的胸腹奔流窜动。我下旅途的沉重,久违了,我不曾回过的家园,久违了,那如花绽放的笑容。
我见她回过身来,嘴角虽挂着欢欣,眼中却是不尽地哀伤与忧愁。我不解,却不停疾行的脚步。她的脸上却堆满了担忧与慌乱,我听她大声地呼喊着什么,似乎是“不要过来”。
疑虑之际,我被晴天的霹雳将我击倒。天空传来苍郁的声音:“这是你背叛过的土地,你不可以再回到你的故土。”
我看着她,她在摇着头,已满脸是泪,她告诉我,她不可以跟我走,她是这里的花神,她指着这林中的密布花树,那树上长满了荆棘与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只要她离开一步,这里所有的生命都将凋零枯萎,永劫不归。
我一次次的冲向这梦中的家园,冲向这原本属于我的地方,冲向我那眉黛如画的女子,却一次次地被天地间的种种外力阻止,被挡于无形的屏障之外,我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地爬起,一次次地血流披面,一次次地对她哭喊着的阻止倔强摇头。
然我最终败下阵来,我躺倒在地上,被从天而降的大雨浇得浑身冰冷,我的脸贴在着柔软的土壤与青草上,看着雨水泥水和着我的汗水血水四下流去。抬起头来,看着她,却笑出来,笑自己是个哑巴,在这样的时刻,眼睁睁自己心爱的人哭得雨打离枝,却连一句安慰的话也不能说出来。
我坐起身来,撕下一片叶子,迎着风雨,“嘶嘶呜呜”地吹出声来。
雨好大,从天黑下到天明,又从天明下到夜色沉沉。不知过了多久。
天终于晴了。
我站起身,绝望地向她挥手,我的眼睛早已早已模糊,看不见她的表情,我只见她风中挥舞的衣袖。我回过身,身后是我来时的路。
抬望眼,正见一道长虹跨于天际,依依的白云在远方漂浮。我记起我曾经立于长虹的桥头,以铁翅搏击长风。
于是我毅然划为一只青鸟,扑向那布满荆棘的花树,尖利的荆棘刺入我的胸口。霹雳的怒喝也不能阻挡我,我骄傲地抬头,仰天长啸,我诧异不曾出声的我,竟有如此美妙的歌喉。我向她微笑,我对她婉转的歌鸣,歌声随着我的鲜血倾泻于这满林的荆棘之间,所有的生命之花一齐绽放,逐渐模糊的视野中,我分明见她含着盈盈的泪向我微笑。
我记起来了,在我获得生命的那一瞬间,有一位白衣胜雪的女子在我身上留下一滴泪,我是从那时起,展翅于蓝天。
来生,我仍做那无知无识的荆棘。
㈩ 和荆棘鸟一类的书推荐
《飘》、《悲惨世界》等,《荆棘鸟》就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虽然电影《乱世佳人》可能看了很多遍,但是书还是很值得再认真看几遍的,《悲惨世界》在经典度和震撼性上则是更高层次的升华,大师的作品真的是不一样!不过翻译的版本也很重要,注意选择。
另外推荐你看看电影《赎罪》,估计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