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锄小说阅读题

锄小说阅读题

发布时间: 2022-04-09 04:59:03

Ⅰ 《锄治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锄治篇》叙述了中耕除草的方法。因为通常除草用锄,所以除草也叫锄草。除草要注意早锄和多锄。早锄就是趁杂草刚发芽的时候,就把它锄掉。如果不早锄,杂草就会很快长大,根株茂密,除起来很费力。多锄是因为杂草除净后,不久又会长出来,所以在一季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隔一段时间就锄一次草。锄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通过锄地,不仅可以锄去杂草,而且还可以把地面耙松。这样,一方面可以流通土壤中的空气,促进作物根的生长;另一方面,被耙松的那薄土迅速干燥后,盖在地面上,还可以阻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所以谚语说:“锄头底下三寸泽。”

Ⅱ 祖父的园子阅读题求解答

1、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句中“头”字加引号的作用是( 强调不是整个锄头,而是拔去锄杆后剩下的可以用来铲地的锄头 )
2、文中选取的两个片段介绍了( 栽花 )、(拔草)、(种小白菜)、(铲地)几件事,其中对(铲地)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3、请把概括段落②主要内容的句子抄下来。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我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Ⅲ 小说锄发生的时代特点

你好,发生了时代的话,背景就是战争的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比较困苦,而且在那个时代写锄的话,也能够体现当锄在那个时代的作用。

Ⅳ 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1.揣摩小说的标题
很多小说的标题会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来集中突显主题。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小说阅读的标题“锄”,它象征了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蕴含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了他对土地的告别,集中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2.梳理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思想的载体,正是因为情节的波澜起伏,所以作者的思想才能层层推进。如2016年山东卷的小说阅读,对马骁驭三次心理活动情节的设置使小说的主题逐渐得到升华。
3.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体现着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写作意图。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小说阅读,文章对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理性克制、对生活充满希望形象的塑造,使考生能够轻易地理解作者“反战”的写作意图,从而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带有时代的烙印。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把握小说情节和人物设置的合理性,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如2016年江苏卷的小说阅读,从作者沈从文的写作背景入手,考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在把握主题时,考生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以及情感、情绪上的偏激,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观情感,这样才能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Ⅳ 李锐写的《锄》层面概括

李瑞写得出层面的概括,李磊的除就是农民用来耕地的,用了和产品用的锄头

Ⅵ 小学语文题

华歆因心神不一,管宁割断席子与之断交。后用来形容与朋友断交。
原文: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中文名
管宁割席
外文名
Make a clean break with
拼音
guan ning ge xi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
朝代
南朝·宋
成语释义
管宁割席(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相关人物
管宁:汉末人
管宁(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三国魏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一生讲学,居住于辽东。
管宁汉末乱世,讲听学者诸多,影响甚广,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
华歆:汉末人
华歆(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典故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原文
管宁、华歆共②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之。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⑨。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释义
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

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故:原来。
⑧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
⑨观 :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心得体会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
但是,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
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成语启发
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阅读题和答案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给菜除草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Ⅶ "咳呀"是什么意思出自小说《锄》 作者:李锐。

我理解是 Hai Ya, 感叹词,类似于唉呀。

Ⅷ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①从题目来看,该题一语双关,“锄”既是指六安爷的生产工具,又是六安爷的精神支柱。②从结构上看,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从主题上看,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象征,是被工业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的农村的象征。

热点内容
好看的穿越诗词歌赋小说 发布:2025-07-11 22:01:07 浏览:982
仙古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1 21:54:37 浏览:614
女主沐小说古风言情 发布:2025-07-11 21:45:24 浏览:751
快乐人生小说全文下载 发布:2025-07-11 21:44:21 浏览:255
笙姐小说免费 发布:2025-07-11 21:33:19 浏览:156
校园小说小学作文 发布:2025-07-11 21:30:49 浏览:408
女兵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1 21:21:47 浏览:619
求一本英雄联盟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1 21:11:28 浏览:947
美女图免费阅读小说下载txt 发布:2025-07-11 20:53:14 浏览:819
花火校园小说 发布:2025-07-11 20:46:35 浏览: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