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小说陈三五娘在线阅读

小说陈三五娘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2022-04-09 23:46:38

❶ 张恨水一生写了几部小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因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秦淮世家》(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满江红》等。

❷ 关于戏曲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陈三五娘”是一个广泛流传于闽南文化圈的美丽传说。传说始于历史故事,后来演化为戏曲,戏曲故事又使民间传说更富传奇色彩,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史上的陈三是泉州河市人,五娘是广东潮州人,传说中的陈三五娘最后回到泉州。在陈三的家乡河市一带,至还流传着与陈三五娘有关的风物和故事。
据清潮阳人郑昌时《韩江见闻录》记述,泉州书生陈三随兄嫂广南赴任,路经潮州,邂逅黄九郎之女五娘,一见钟情,决意求婚,与当地武秀才林大閟(谐称林大鼻)发生纠葛,几经曲折,终成眷属。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明代泉州传奇文言小说《荔镜传》(祖本)--明代嘉靖前《荔枝记》演出本--明代嘉靖《荔镜记》演出本,到现代形成脍炙人口的梨园戏《陈三五娘》演出本,陈三五娘传说不断充实,后来又成了多项文学艺术创作的泉源,衍生了曲艺、舞剧、话剧、长篇小说以及电影戏曲片、故事片等文艺形式,并且成为学术界一个研究课题。
陈三五娘传说具有文学价值、人文价值和民俗价值。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天仙配、孟姜女、梁祝等爱情悲剧不同,为追求美好爱情,陈三以一介书生,隐瞒身份,甘心为奴三年,黄五娘敢于与封建礼制决裂,与心爱的人私奔,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与命运抗衡的精神,寄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符合“人民群众已经形成固定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三五娘传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瑰宝,其思想内容同人民大众的情感相通,在海内外,尤其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闽南文化圈,有广泛影响。梨园戏《陈三五娘》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陈三五娘传说几乎被定格在银幕和舞台上,有关研究成果也鲜为人知。但在外来文化冲击下,戏曲文化遭到严重挤压,陈三五娘传说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正渐渐被淡忘。

❸ 张恨水的小说

张恨水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因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秦淮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满江红》等。
张恨水】(1895~1967)现代作家。原名张心远,笔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南昌。从小喜读中外文学作品。
少年时代主要在江西读私塾。16岁回潜山自学。后考入蒙藏垦殖学校,因学校解散而返乡。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
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
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
1935年举家迁至上海,编辑《立报》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编辑副刊《南华经》。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重庆,任《新民报》主笔,并主编副刊,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写了许多小说和诗文。
1945年,创作小说<<虎贲万岁>>.该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
1948年辞去《新民报》职务,结束了40年的新闻生涯。
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回忆》。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
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茅盾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关于〈吕梁英雄传〉》,《中华论丛》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
张恨水一生写了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热血之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
《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中国作品。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中国军队“以一敌八”,浴血巷战,乃至全军牺牲,惊天地、泣鬼神!
《八十一梦》、《巴山夜雨》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还著有古典文学论集《水浒人物论赞》、散文集《山窗小品》,以及大量杂文和诗词等。
张恨水的这”3多”-作品数量多,一生写了3000万多个字,字数多,作品发行多.在中国小说史上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讲小说家的作品,不应该看作品数量,而是应该看作品的质量.而张恨水的小说不仅能打动普通老百姓,而且能够感动高层的读者,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这在中国小说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❹ 张恨水的经典名录有哪些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 张恨水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因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秦淮世家》等。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 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热血之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 《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中国作品。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中国军队“以一敌八”,浴血巷战,乃至全军牺牲,惊天地、泣鬼神!此外还有《仇敌夫妻》等。 《八十一梦》、《巴山夜雨》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❺ 张恨水作品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
张恨水
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姻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秦淮世家》、《艺术之宫》等。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热血之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
《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中国作品。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中国军队“以一敌八”,浴血巷战,乃至全军牺牲,惊天地、泣鬼神!此外还有《仇敌夫妻》等。
《八十一梦》、《巴山夜雨》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著作列表
《傲霜花》,长篇小说。
《巴山夜雨》,长篇小说。
《八十一梦》,长篇小说,于1939年12月开始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因政治压迫而未能写完。
《白蛇传》,写于1954年。
《北雁南飞》
《别有天地》
《冲锋》,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春明外史》,长篇小说,于1924年连载于《世界晚报》的副刊《夜光》。
《春明新史》,长篇小说,写于1928年。
《大江东去》,长篇小说。
《丹凤街》,长篇小说。
《疯狂》,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凤求凰》,长篇小说。
《风雪之夜》
《巷战之夜》,中篇小说。
《鼓角声中》,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虎贲万岁》,军事小说。
《欢喜冤家》,长篇小说,后改名为《天河配》。
《记者外传》,未完,只完成上半部,长篇小说,1957年10月26日开始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剪愁集》
《剑胆琴心》,写于1928年。
《交际明星》,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金粉世家》,长篇小说,1927年2月开始于《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历时5年,约百万言。
《京城幻影录》
《荆棘山河》,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锦片前程》,写于1932年。
《旧新娘》,文言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孔雀东南飞》,长篇小说,写于1954年。
《两都赋》,散文集。
《梁山伯与祝英台》,长篇小说,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
《绿了芭蕉》,散文集。
《落霞孤鹜》,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满城风雨》
《满江红》,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梅花劫》,白话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美人恩》,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孟姜女》
《秘密谷》
《南国相思谱》,长篇小说,1919年开始连载。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南游杂感》,中篇游记,写于1955年,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偶像》
《平沪通车》
《潜山血》,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秦淮世家》,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青春之花》,写于1928年。
《青衫泪》,长篇白话小说,写于1913年冬。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秋江》,写于1954年。
《热血之花》,长篇小说。
《如此江山》,中篇小说。
《山窗小品》,散文集。
《上下古今谈》,杂文集,收录一千余篇。
《石头城外》,长篇小说。
《蜀道难》,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水浒别传》,写于1932年。
《水浒人物论赞》,古典文学论集。
《水浒新传》,长篇小说,1940年2月开始于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斯人记》
《似水流年》,长篇小说。
《岁寒三友》,未完,写于1947年。
《太平花》,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因东三省沦陷而添入抗战内容。
《桃花港》,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天明寨》
《天上人间》,写于1928年。
《啼笑因缘》,长篇小说,1930年开始于上海《新闻报》副刊连载。
《啼笑因缘续集》,长篇小说,写于1933年。
《弯弓集》,短篇小说集。
《皖江潮》,长篇小说,1921年连载于芜湖《皖江日报》。
《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长篇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未婚夫》,写于1919年。
《未婚妻》,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我的生活与创作》,长篇自传,应中央文史馆之约写于1963年。
《我的小说过程》,自传,1931年1月开始于《上海画报》连载。
《雾中花》,写于1947年。
《五子登科》,长篇小说,1947年8月17日于《新民报》上连载。
《西北行》,游记,写于1956年。
《现代青年》,长篇小说。
《小说迷魂游地府记》,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小西天》,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写作生涯回忆》,自传,1949年1月1日开始于北平《新民报》连载。
《燕归来》,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杨柳青青》,长篇小说。
《夜深沉》,长篇小说。
《一路福星》,未完,写于1947年。
《艺术之宫》,长篇小说,1935年连载于上海《立报》副刊《花果山》。
《银汉双星》,长篇小说。
《游击队》,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雨淋铃》,未完,写于1947年。
《玉枝交》
《战地斜阳》,短篇小说,1929年发表。
《斩鬼新传》
《赵玉玲本纪》
《真假宝玉》,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征途》,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纸醉金迷》,长篇小说。
《中原豪侠传》,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紫玉成烟》,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最后关头》

❻ 张恨水的主要作品

1.张恨水主要作品列表: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八十一梦》《白蛇传》《啼笑姻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秦淮世家》《艺术之宫》等。
2.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1] ,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3.成就及评价: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1924年,张恨水因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将其声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上世纪30年代的北平,有五六家报纸同时连载张恨水的数篇长篇小说。其小说悬念丛生,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每天下午两三点,就有很多读者在报馆门前排队,欲先睹为快。小说中一女主人公积劳成疾,命在旦夕,读者来信竟如雪片般飞涌报馆,异口同声地为其请命

❼ 张恨水作品有哪些分别在几几年写的

《南国相思谱》 1919
之后创作于几几年不详,估计都是在1924年之后,那个时候写作风格不同了,趋向言情小说了。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待考证)、《八十一梦》、《白蛇传》(个人怀疑)、《啼笑姻缘》、《秋江》、《孔雀东南飞》、《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秦淮世家》等。
我最近看《啼笑姻缘》《欢喜冤家》,图书馆借的,网上找不到电子版

❽ 张恨水作品有哪些

张恨水(1897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著作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 张恨水
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姻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秦淮世家》等。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
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热血之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 《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中国作品。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中国军队“以一敌八”,浴血巷战,乃至全军牺牲,惊天地、泣鬼神!此外还有《仇敌夫妻》等。 《八十一梦》、《巴山夜雨》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❾ 陈三五娘的文化现象

“陈三五娘”是一个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和东南亚潮人聚居地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1993年,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生刘美芳发表其硕士论文《陈三五娘研究》,这是台湾继陈香的《陈三五娘研究》、林艳枝的《嘉靖本荔枝记研究》等重要著述之后对陈三五娘故事进行较全面研究的论著。
据作者介绍,该文撰写历时五年,调查的足迹遍及台湾和闽、粤二省的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潮州、汕头以及香港;参考资料100多部,其中各种论著90部,歌册、剧本、小说32部,期刊13部,音像资料27部。
剧本和音像涉及的地方剧种有梨园、高甲、潮剧、莆仙、黄梅、海丰白字、歌仔戏(芗剧)、布袋戏、纸影戏等;说唱有闽台的歌仔册、锦歌、南音、南管白字、竹马、车鼓和潮州的歌册、歌谣;小说有《荔镜传》、《绣巾缘》、《陈三五娘》、《荔镜缘新传》以及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星》;电影除大陆拍摄的梨园戏《陈三五娘》和潮剧《荔镜记》外,尚有香港的《新陈三五娘》和台湾的《益春告御状》、《陈三五娘》、《五娘思君》等;此外还有电视剧《荔镜缘》,舞台剧《现代陈三五娘》和舞剧《陈三五娘》。
1995年《潮州市文史资料》第15辑发表我市已故知名戏剧家刘管耀辑录的《荔镜春秋》,收入从明代正德之前(1521年以前)至1995年四百多年有关“陈三五娘”的大事记,这也可以说是一篇陈三五娘文化史,其中有关戏文,剧作36处,出版小说17处,歌册22处,故事3处,音像制品26处,评介、研究文章68处,演出活动68处(包括拍摄电影、电视6处)。
一个民间爱情故事,经历几百年的流播,无论其深度与广度,都远超全国的同类题材。时至当代,其故事仍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仅我市就先后创作潮剧《益春夜遇》、《荔镜外传》、《益春》、《荔镜后传》和近期获奖的《益春外传》,这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刘美芳在《陈三五娘研究》中,对该故事的发展及各版本、各门类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陈三五娘》较之《莺莺传》中的张拱与莺莺,《花舫缘》的唐寅与秋香,更具有“人本主义的浪漫精神”和“人的觉醒”,“在意识上有反叛时代束缚的价值”。且“借由语言的共通性,它流行于泉州、漳州、莆仙、潮州,借移民扩及台湾、东南亚”。
对于“陈三五娘”这一文化现象,是否还可再作深入的考察呢?即透过这一现象研究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根据上述资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察、研究:
⒈历史上潮州与闽南的渊源关系。从两个主角分属福建的泉州和广东的潮州,人们会发现其中在历史上的密切联系。唐代,潮州曾三度归属福建管辖,而潮州管辖范围则至今漳州以下各县;宋代,大量闽籍官员到潮州主政,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潮州话的形成;明代,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主要口岸潮州和泉州,其经济和人员交往更为密切。这些,应是“陈三五娘”故事产生传播的重要历史背景。
⒉据现存的资料考证,“陈三五娘”的故事产生于明代中叶,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萌芽阶段,闽南、粤东作为对外交往的窗口,民主、自由的思想影响也同样出现,并必然反映在文艺创作上,这就为什么会出千金小姐黄五娘敢于在楼上把“手帕荔枝掷分伊”,而贵公子的陈三,居然卖身为奴三年,以求能追求五娘,这些“胆大妄为”的“越轨”行为,不正是民主、自由思想的体现吗?尽管官府(如厦门)曾以“诲淫”明令禁演,但没有能够阻止其传播,这不能不说是民主思想的萌芽和影响。
⒊“陈三五娘”故事的发展,反映了中国近代二种不同思想观念的斗争,“放掉益春在半山”,“益春产子洪承畴(明末清初大汉奸)的传说和《陈三殉情》、《审陈三》等节目,反映对这一故事主要人物的批判,即违反礼教的人应受报应;而《续荔镜记》、《荔镜外传》、《益春》、《益春告御状》等则延伸故事的民主、自由思想,尤其以益春这一“卑贱人物”为主角,更强烈地反映一种草根意识。
⒋“陈三五娘”作为闽台最古老的歌仔册“四部系”,作为潮剧第一个剧本(即明嘉靖《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和“台湾歌仔戏第一剧本”(据《台湾电影戏剧史》记载),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场景、语言、风俗和审美观等,都是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一种艺术形式在诞生和形成过程的文化本质和内涵,这不仅对于研究民间艺术史有重要价值,而且必然对于地方题材的创作产生影响。
“陈三五娘”的文化现象为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要重视对俗文化的研究。
文化一般有雅俗之分,雅文化多存在于殿堂,俗文化则存在于民间,但这二种文化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界线,所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被喻为“大俗大雅”的潮州文化,其载体多数存在于民间,即通常所谓的俗文化,而恰恰这部分文化很少见之史籍记载,主要是民间的世袭流播,因此也往往易为人们所忽视。全国启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足以引起人们对于这方面的重视。

热点内容
重生之都市仙界至尊听书网 发布:2025-07-12 01:58:16 浏览:180
言情小说深沉先的九十章 发布:2025-07-12 01:53:47 浏览:177
推荐女主呆萌小说 发布:2025-07-12 01:50:17 浏览:152
宇航一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7-12 01:50:16 浏览:306
异能强烈推荐的小说 发布:2025-07-12 01:49:28 浏览:746
抗战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12 01:25:54 浏览:881
废材杀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7-12 01:21:26 浏览:495
适合言情小说的场面描写 发布:2025-07-12 01:15:26 浏览:411
完结搞笑甜文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2 01:13:09 浏览:73
九月鸢尾的小说那本好看 发布:2025-07-12 01:08:09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