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小说选段阅读题

小说选段阅读题

发布时间: 2022-04-23 16:59:0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


小题1:写“我”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小题2:外祖母既有仁爱之心,也有明智的处事经验。她这样做才能与酒馆女人化干戈为玉帛(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善良、宽厚的品格。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她常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外祖母的庇护,给予了她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都进行了有益的影响。

❷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


小题1: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
小题2: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小题3: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精明能干的特点。

❸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答题模板分别是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第一段作用:

两方面。

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

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

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

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

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

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❹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❺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4分)【甲】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


小题1:(1)高尔基
小题2:(2)骆驼祥子(3)格列佛(4)鲁提辖(鲁达、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郑屠)

❻ 阅读长篇小说《亮剑》选段,回答问题(补充习题)

1.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天气寒冷,为下文日军的出现做铺垫,也为后面激烈的战斗埋好伏笔。
2意思是:只要遇见了敌人,只有勇敢的人才会获胜,即使众寡悬殊,也要誓死与敌人奋斗到底。
3.李云龙是一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面对敌人绝不心慈手软,见个鬼子杀一个,绝不胆小怕事。

❼ 小学经典小说选段阅读训练题

.....若是答案还会动动脑 训练题....网上基本没有

❽ 小说阅读理解文段作用分析,答题技巧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要抓住两个个重点。

1、阅读理解主要考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阅读包含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整理归纳分析能力等,语文、英语阅读在阅读速度、归纳提取重点两个方面表现得更明显。
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

2、为了节省时间在做阅读的时候应该切忌:
(1)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会导致阅读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超级速读训练同时就顺带训练了记忆,而超级记忆部分的思维导图对全面阅读文章后,抓出文章脉络和重点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试或者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精英特速读》也是我们协会认可的。希望你早日进步!

❾ (一)阅读文章选段,回答后面问题。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第一自然段,运用了行动、语言描写,例如: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还运用了外貌描写,例如: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另外,“众邻居”“娘子胡”等言语是侧面描写。考点: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点评: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再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希望学生要好好掌握。【小题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层(范进不看便罢,……不省人事)昏蹶;第二层(老太太慌了,……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疯跑;第三层(走出大门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跌倒;第四层(众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疯走上集;第五层(老太太哭道……再为商酌)众人的反应。考点:考查学生概括能力。点评: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有: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小题3】试题分析:分析整个过程,贯穿始终的动作是“拍手”,表情是“笑”,例如:“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又拍着手大笑道”“拍着笑着”。考点:考查贯穿事件的词语。点评:这类试题,主要看整个过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类似动作和表情的词,这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小题4】试题分析:既然有人知道解决的方法,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考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点评:此题解答时,应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再就是分析文章内容,可见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小题5】试题分析:这篇小说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再与没有中举前范进家的境遇相比较,反映了世态炎凉。考点:考查分析归纳能力。点评: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与没有中举前境遇相比较,再来明确作者的意图。【小题6】试题分析:这里写范进“喜极而疯”,有艺术的夸大,是一种夸张的写法,作者还运用了语言、动作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人物穷形尽相,跃然纸上。考点:考查人物刻画的方法。点评:夸张是讽刺小说惯用的一种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又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小题7】试题分析:文段写范进喜极而疯,刻画出一个为追求功名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考点: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点评:这道题,既是对文段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的的理解,又是对文段所折射的社会现象的理解。【小题8】试题分析:范进言语中的“好了!”“好!”暗含着深层次的意思:“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考点:考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点评:句子的言外之意,是指句子所隐含的深层次的意思,要依据句子,发挥想象,理解归纳。【小题9】试题分析:文段主要是表现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写老太太、报录人和邻居的内容都属于侧面描写。考点: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的理解。点评: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小题10】试题分析:“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众人大眼望小眼……”众人不知所措,烘托范进疯的不可思议。考点: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点评:分析句子的作用,首先是理解语境的意思,然后在品味句子的具体作用。【小题11】试题分析:“众人大眼望小眼”是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办,再根据自己积累的成语找意思相近的。例如:面面相觑。考点: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点评:这类试题主要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依据自己平时对成语的积累,这样能够正确地选出来。【小题12】试题分析:范进见报帖以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可以看出范进对自己中举不相信。故选A喜讯来得太突然,不敢轻易相信。考点:考查句子的理解。点评:首先要分析各项,因为报帖刚到,说范进已沉浸在喜悦之中和已处于疯癫状态显然不符合实际,故BC两项不正确。而范进追求功名多年,文后又写他喜极而疯,所以说范进对中举无动于衷更不正确,故D也是错误的。【小题13】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把握住人物特点。例如:我考中举人了,这下子好了。我要有钱有势了,我也将天天大鱼大肉,也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看谁再敢小看我?!考点:考查心理描写。点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小题14】试题分析:范进追求功名多年,54岁考中后却喜极而疯,这说明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考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点评:这篇小说的主要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当时人们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封建科举制度较深地毒害了人们的心灵。【小题15】试题分析:要把握住小说的主要中心,充分发挥想象。例如:“哈哈……,我中了!啊哈哈”范进边喊边跑,“我也能坐轿子,也能享受荣华富贵了,啊哈哈……”。他跑到池塘边,指着水里的影子说:“老丈人!老泰山!怎么样?我长得怎么样?我考上了!我是举人了!”转过身,有对跟着他看热闹的你个小孩说:“你们听着,以后见了我得下跪!得叫我老爷!记住了!啊哈哈……” 考点:考查人物形象的描述。点评:这是一道开放型的试题,要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刻画人物的多种方法,语言通顺即可。【小题16】试题分析:作者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考点: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点评:作者设计打范进治他的疯病,表面是打人,实际是打毒害人的封建科举制度,体现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痛恨。【小题17】试题分析:小说前文写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数落他,骂他个狗血喷头,说他是个现世报,范进中举后,胡屠户提着钱来看他,对他毕恭毕敬。不仅是他,人人如此。作者是借胡屠户之口,勾画出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出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高踞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读书人一旦爬了上去,就享不尽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考点:考查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点评:小说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反映社会现实。我们应深入理解小说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意义。

❿ 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如下: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答出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需要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答出描写人物。2、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3、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热点内容
边听书边看书的软件 发布:2025-07-27 21:55:35 浏览:12
穿越异界男主完结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7 21:28:08 浏览:951
张曼菱的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7-27 21:19:37 浏览:676
关于渔场的女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7 21:01:51 浏览:147
男主是系统的小说言情 发布:2025-07-27 20:47:23 浏览:75
现代言情兵王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7 20:38:07 浏览:414
校园小说女主角特别的安静 发布:2025-07-27 20:19:32 浏览:597
现实题材军婚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7 20:19:29 浏览:739
免费的康熙大帝3听书 发布:2025-07-27 20:17:44 浏览:395
不狗血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7 20:12:25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