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刘慈欣小说高考阅读题

刘慈欣小说高考阅读题

发布时间: 2022-04-30 05:48:37

『壹』 大厅时代刘慈欣阅读答案

答案:
1.(3分)比喻论证(1分)。具体形象地指出了忽略自己、不爱惜自己导致的严重后果(1分),告诉我们爱自己是很重要的(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结合自身实际(2分);启示:爱自己是一种责任(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我们喜欢上网,沉迷上网,经常不顾父母老师的劝说,结果把眼睛搞坏了,身体弄垮了,这是不负责任,因为爱自己也是一种责任。

『贰』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是否违背了科学常识

这或许是教科书的一次风向试水:接纳相对新的文学来源,输入新鲜血液以扩充教材的范围,并尝试进行一次时代的更新。应该来说,大刘的“转正”是基础深厚铺垫完整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刘能“转正”完全是因为人气高。然而《斗破苍穹》《斗罗大陆》人气读者数量远超《三体》不知道多少倍,为何不能转正呢?这也说明科幻作为类型文学,自然有让主流文学界认可甚至服气的地方。

『叁』 怎么看待刘慈欣的文章被选用到高考语文阅读中

多名专家提到了今年高考全国III卷中选用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微纪元》。 “刘慈欣的小说在流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这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幻小说首次进入高考。 命题专家指出,考题中选入刘慈欣的作品是一种内容与题型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防止刷题、宿构。“学生们的阅读无外乎有两大类:喜欢读的和应该读的。”济南外国语学校刘笑天老师说,刘慈欣的作品在中学生中有广泛的市场,这样的题目正是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阅读来构建他们阅读能力。 “加强对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从文本呈现方式、试题设问等方面,有效考查考生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时选取恰当策略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这也正是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专家说,比如,今年浙江卷的第六题就要求考生针对给定文段归纳主要内容,将信息的整合、提炼与对写作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来源:中国青年报

『肆』 阅读答案 雨果奖得主刘兹欣在深山里缔造科幻王国

因未提供阅读题目,网上也没有相关题目,故附上相关内容参考:
2015年8月23日,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其代表作《三体》,在美国夺得第62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该奖项被称为“世界科幻界的诺贝尔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把中国科幻小说推上了世界高度的刘慈欣,曾以370万元的版税收入跻身作家富豪榜,在无数粉丝眼中,他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质朴至极的山西汉子:每天朝九晚五地去发电站上班,回家还要给孩子、老婆做饭,不会开车,不会玩微信……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契机,让他攀登上了世界科幻界的巅峰?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我就是为科幻而生的
1963年,刘慈欣出生于北京。原本在中国煤炭设计院工作的父亲,后来被下放到山西阳泉煤矿集团,当时还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刘慈欣,也随家人转到了阳泉第三矿区读书。
父亲在去山西时,偷偷带着一大箱“文革”时的禁书,这些书丰富了刘慈欣幼小的心灵。他经常从床底下悄悄拿出那些“大部头”,查着字典,一本本似懂非懂地看。情节和想象在脑海中齐飞,让他感觉恍若置身于梦中仙境。
上小学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一本比苏联小说、莎士比亚的著作更令他兴奋的书——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他说:“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我寻找了很久,终于被我找到了。我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小伙伴们的不同,他说:“别人的形象化思维有一个尺度,但对于我来说,多大的宏观事物,我都能把它形象化。”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光年”的概念时,就马上开始想象:光1秒钟能绕地球7.5圈。这么快的东西走一年,能走多远呢?刘慈欣说:“我只要一想到在黑暗的太空中,光走了一年的那种无穷无尽的距离,就特别有画面感,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很震撼。但其他的小伙伴就不觉得有多远、多震撼。”现在,刘慈欣把这种感觉描述为:“我就是为科幻而生的。”
刘慈欣上初一时,“文革”结束。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的科幻小说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所喜欢的作家凡尔纳的系列作品也相继出版,他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窗户一下子被打开了”。
那时的科幻市场尽管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家科普杂志、几家出版社在出版长篇小说,每出一部到书店就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都看过。”刘慈欣说。
但好景不长,1983年他读大学时,科幻作品被当成“精神污染”加以清除。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科幻作品在一夜之间就没有了,他感到非常恐慌。如果想找科幻书,只能去北京的外文书店,可那里的书都是几十块钱一本,根本买不起,刘慈欣只能带一本英汉词典过去站着看。但那时候的书店不让随便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就会被店员赶走。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科幻作品才开始披着文学的外衣被陆续引进,比如罗杰·泽拉兹尼的《科魔大战》。“我眼睛很尖,一看就知道哪些是科幻作品。”刘慈欣难掩喜悦地说。
在深山里缔造“科幻王国”
1985年,刘慈欣在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室工作,每天就从宿舍区走到办公区,再从办公区返回宿舍区。偏僻的小镇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事们大多热衷聊天和打牌。刘慈欣不打牌,也很少跟人聊天。
他常常在下班后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躺椅上,目送春雨秋风,惯看夏花冬月。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刘慈欣把想象投射到数万光年以外的浩渺太空,灵感的火花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在这个闭塞、落寞却处处回荡着历史韵味的大山中,刘慈欣对科幻文学越发痴迷。没有科幻小说可看,他索性开始用笔构筑自己的科幻王国!
《宇宙塌缩》和《微观尽头》,是这位“科幻迷”参加工作之初的两篇试手之作,虽然语言显得有些生涩,描写也较粗糙,但已孕育了他后来创作的小说气魄大、悬念足的风格。短篇小说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就开始了长篇创作。1989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又写出了《超新星纪元》。
《超新星纪元》描述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强烈的辐射使13岁以上的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并相继死亡,只剩下12岁以下具有基因自主修复功能的孩子。这些失去大人的孩子与成人一般,坦克、航母、歼击机、核弹头……所有的武器都是他们的玩具。《超新星纪元》实际上是对独生子女的娇气、贪玩、不爱学习、自私等坏毛病进行了抨击。
但由于当时科幻文学正处于寒冬,他的《超新星纪元》等作品相继投了几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都一样:“书稿很不错,但出不了……”
直到1999年,见科幻文学在国内已经出现“冰雪消融”的解冻现象,刘慈欣又从自己的作品中遴选了5篇,打印出来投给《科幻世界》杂志。编辑唐风从如山的来稿中发现了刘慈欣的5篇小说:《鲸歌》《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带上她的眼睛》《地火》。初读之后,唐风拍案叫绝,立即给刘慈欣打了电话,告诉他5篇全部留用!
同年,《带上她的眼睛》还荣获了第1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从此,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而且作品质量颇高:《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道阻塞干扰》《镜子》《赡养人类》《赡养上帝》《球状闪电》……他的科幻作品一篇接一篇、一部接一部。
刘慈欣说,他是一个把科幻和现实分得很清楚的人,科幻和现实各有各的规则。“有人说,写科幻小说是为了逃离现实,对于我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与现实相处得很融洽。我每天按时上班,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下班后就骑着自行车接孩子、买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而已。”刘慈欣说。

『伍』 刘慈欣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阅读理解

有人说,科幻文学描写了未来的可能性。但刘慈欣却l理解认为,这是国内读者对科幻文学最大的误区。“科幻小说应该给人一种对宇宙深邃的敬畏、对神秘新世界的向往”,而绝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希望能够帮到你。

『陆』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创作中有哪些特点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以下特点:

1、有着恢宏的科学意境

在人类能大规模改造自然之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于神秘的自然是怀有一种敬畏之感的。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人类不再有这种敬畏感。

然而科幻文学却可以让人们从单调空乏的生活中抽身,让思想在既虚幻又现实的世界里遨游,重拾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想象。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科学、想象力丰富、时空尺度极大,能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刘慈欣在其在小说中展示了很多宇宙的科学之美,这种美虽然基于科学,却也具有中国文化所讲求的意境之感,并且无论想象力多么恢宏,却可以落地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展现一种壮观的诡谲,这也是其小说所特有的。

2、有着乐观的科学态度

刘慈欣曾表示自己是一个技术乐观主义,即对科学技术充满信心,认为它可以解决人类的各种问题,尤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需要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民众需要科学的思维,因为这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科幻小说不该总描绘科学的负面,这种观念也让他的作品显出一种推崇科技的倾向。

比如,在解决人类生存、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小说中,最初带来灾难的技术几十年后终于造福人类,一个科学研究支持的爱好最终给城市带来降水,百年后人类回望古代人的探索不禁感叹当时的艰辛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死神永生》中是人性最终导致了人类文明的毁灭,但刘慈欣对此并没有表达负面的情绪。他对理性和科学有着明显的倾向,但仍保持了比较中性的立场。

3、重物轻人的形象刻画

在主流文学中小说一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要求小说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然而与主流文学中的着重刻画人物形象不同,科幻文学中一些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硬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被弱化甚至符号化的,更多是作为人类种族形象或者类群形象出现的。

在完全是出于对科学的迷恋而非爱好文学而进行科幻创作的刘慈欣看来,人类只是浩瀚宇宙沙漠中的一粒沙,主流文学只注重人的描绘是一种自恋,而科幻要超越这种自恋,将目光投向整个宇宙。

这也许可以解释刘慈欣的想象力为何如此恢宏恣意,他不受传统文学和时空的限制,到达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宇宙深处。

在他的作品中被突出的是科学形象,而很多人物是被弱化的。这种刻画方式虽然展示出了一些科幻文学的特质,但人物形象的扁平和不合人情也被一些评论者和读者诟病。

(6)刘慈欣小说高考阅读题扩展阅读:

刘慈欣为人低调,一直以科幻迷自居,对于媒体的称赞从来都冷静对待,但他在科幻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经成为谈到中国科幻小说便不可绕过的作家。

他的作品用空灵想象力展示宇宙的宏大壮美,更有乐观的科学态度、独特的科幻意境和幽深的宇宙哲理。

通过分析和总结他的创作特点可以得知,其最与众不同的便是将现代科学精神、西方科幻小说经验以及中国文学传统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科幻创作,带读者进入了出乎意料又似曾相识的想象世界。

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名气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数量还很有限,我们的科幻文学离世界顶级水平还很远,但是现在刘慈欣已经站到了这个高台之上,为中国科幻文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柒』 向科幻入门者推荐刘慈欣小说的话,最佳阅读顺序是什么

随着三体的爆红,刘慈欣也渐渐的收货了很多非科幻粉的喜爱。

所以,相信刘慈欣,你不需要什么顺序,随手拾起一本,开始你的科幻之旅。

『捌』 从古典诗词的角度如何解读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

诗云是一篇科幻小说,是中国著名科学作家刘慈欣所发表的,这部短篇小说主要是古典诗词与科幻小说结合的完美体现。
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外星人试图用大数据来征服古典诗词的一部小说,他从根本上体现了技术是反艺术的,也根本无法触及我国优美的古典诗词的灵魂。

『玖』 和小说《三体》有关的作文素材,高考用,急!!!

《三体》读后感看完《三体》后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写这篇读后感,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有很多想说,但又怕只说了一点边角,破坏了整体的好感。作者刘慈欣,大刘,也是他在2000年7月份《科幻世界》上的一篇《流浪地球》,把我深深吸引,人们面对太阳的堙灭,只好舍弃地表的生态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千万座上千米高像山一样巨大的地球发动机,昼夜不停的运转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从此在茫茫宇宙中漂泊流浪,仍然记得主人公学生时代的女老师,仰望天空时眼中流露出的那种恐惧、无助、迷茫……。《三体》不是拿来评论的,而是需要每个人品味的,不需要罗列太多的文字,其实每一部分都可以让我们想起许多,感觉就像是读一本曾经发生过的史书。人,始终是渺小的,时间始终是按照光速来衡量的,我们都是沧海一粟中的一个中子,飞逝着消耗着自己的生命。24岁以前还一直觉得生活很美好,理想有很多,每天都无忧无虑,伸长脖子等待着有哪一天自己可以大展拳脚,让所有人都得景仰这自己,绝不甘寂寞的生活下去……后来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很多事情也是需要自己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很多事情做好了也不会有几个人把你捧上天,还有,发现身边很多人、很多事都发生了变化,开始突然发现80后已经不属于青春期的躁动,多了沉稳,多了很多90后的“大人”,眼前突然好像能看到时间变成光线,在飞速的从身边擦过,看到了离开的亲人、逝去的爱情……感觉里只

热点内容
武则天被杀小说阅读 发布:2025-10-20 08:47:34 浏览:268
恐怖的直播小说推荐 发布:2025-10-20 08:36:38 浏览:405
言情小说虐文的作者 发布:2025-10-20 08:34:52 浏览:788
都市后宫搞笑流完本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10-20 08:33:14 浏览:477
腹黑少爷小甜妻小说免费 发布:2025-10-20 08:12:42 浏览:240
基地游戏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10-20 08:12:36 浏览:361
我的名字你的姓氏小说txt书包网下载 发布:2025-10-20 08:11:55 浏览:451
校园任务小说恐怖 发布:2025-10-20 08:04:13 浏览:532
男穿女现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10-20 07:34:55 浏览:504
推荐完本言情小说 发布:2025-10-20 07:31:13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