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艺术手法下的小说阅读教学

艺术手法下的小说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 2022-06-30 05:28:45

1. 做阅读理解时:艺术手法包括什么,都是怎么用的

它是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称表现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手法。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艺术手法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辩证关系,其作用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随着艺术创作的发展,艺术手法也在不断地丰富更新。艺术手法的运用,必须服从于特定的艺术内容的表达,并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相适应。艺术手法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创作中,各种艺术手法一般是交互运用的,而且受体裁的制约,即不同体裁对艺术手法有所侧重。艺术手法是否运用得恰当、娴熟、和谐、巧妙,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有关高中小说型阅读理解回答艺术手法该怎么答呢谢谢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3.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小说

一、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
首先引导学生对小说有关知识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先要充分清楚的了解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以及各要素内在表现与特点。其次探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因关系变化而生成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其中有关“人物的典型性”、“情节的动人性”、“环境的呈现性”,无一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大这一方面的了解,有益于提升小说文本综合阅读的水平。
再次融知识与艺术为一体,并将其渗透于小说阅读教学之中。小说的中心是人物形象,小说的灵魂是主题思想。人物典型而又鲜活,主题却复杂而又内敛。通过对小说艺术之“美”的方法、技巧、风格、特点等的分析,使形象层面到达精神层面,将文本的语言解读升华为艺术的欣赏乃至艺术的鉴赏,并且还要深入到小说环境之中真正触摸小说人物的思想,真正捕捉到了小说文本的灵魂。
二、引导学生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小说中隐藏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小说的内蕴。循着小说叙事的脉络,结合叙事的角度、叙事的背景、叙事的时空,认知小说反映的时代风貌和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把小说的思想和情感放在我们这个时代 ,古今对比,感受思想的光芒和睿智,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再次将小说形象放入我们这个群体,两相对比,真实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发展自我。丰富人生体验,正确认识人生。
引导学生多元解读小说,提高文学素养。针对对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确定探究方向。譬如:人物小说,应侧重人物的个性分析来探究社会与人生;情节小说,应抓住情节的曲折变化来探究深刻的意蕴。至于那些以刻画心灵、心理或表现虚幻、魔幻为主的小说,在时空或虚实等方面更需要把好探究其旨的方向。从而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提高文学素养。

4. 小说鉴赏方法的几种例谈

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在四大样式中,小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可是如何阅读鉴赏小说,大多数学生还很茫然。不少学生阅读小说只是看个故事情节,老师布置写鉴赏文章,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说鉴赏的方法。
一、明确特点,确定方法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小说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呢?t要回答这个试题,首先必须明确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根据小说的特点,我确定了小说鉴赏的三个环节:即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欣赏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是环境描写)。
二、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人物形象虽然是小说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的,因此,阅读鉴赏小说必须从故事情书这个环节开始,只有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众所属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必须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小说也是如此,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有线索贯穿起来的,所以阅读鉴赏小说的第一步应该是理清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以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组成全文的故事情节;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依次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拜见贾母→初见王熙凤→拜见两位舅父→宝黛相会等情节;再如《守财奴》一文是以“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先后写了“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和“看守密室”三个故事。
大多数小说全文只有一条线索,而有的小说则有两条线索组成。如鲁迅的小说《药》就是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华家的故事为明线,以夏家的故事为暗线组织材料,展开故事情节的。明线按故事情节发展依次写了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四个部分;暗线则依次写了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四个部分。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但有些小说前面还有序幕,或者后面有尾声。如《项链》开头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就属于序幕部分。有些小说故事主体不是完全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如《项链》一文最后发观项链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结局。而《守财奴》一文的三个故事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
还有的小说,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故事情节由几个高潮组成。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众亲戚见面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全文有两次高潮,王熙凤出场是第一次高潮,宝黛相会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和“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就是两个高潮,而在两个高潮之间则有一个过渡(低潮)――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因此本文的情节结构为开端→发展→过渡→高潮结局。
由此可知,小说鉴赏首先必须理清线索,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千篇一律地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是小说鉴赏必须使学生明确的问题。
三、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说小说教学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话,那么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几种呢?t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刻画人物的?t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主要是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过众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写,既写出了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标志,美丽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语言、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她注意礼节,顾全大局,办事小心谨慎的性格,又表观了她心态复杂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典型的是《项链》,文章开头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一共七次用了“梦想”一词,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揭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一般说来,外国小说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而中国小说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擅长人物的行动描写,但在中国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比比皆是。如鲁迅小说《药》中刻画华老栓的性格也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老栓去买药及买药回来路上的有关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华老栓的“爽快”、“自信”、“深感幸福”的心理,从而表现了他愚昧、麻木的性格特点。
小说刻画人物性格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细节描写。如《守财奴》中葛朗台临终抓法器和嘱咐女儿“到那边去向我交帐”两个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财奴性格。《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三次坐弹簧太师椅的细节;拿提花枕巾擦汗、衣服也不脱,盖上被头就睡的细节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表现了他勤俭的一面,又揭示了他“自私狭隘”的一面。
小说描写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还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如《药》中华老栓和康大叔两个人物属正面描写,而夏瑜这一人物则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的。文中刑场上及狱中的描写都属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夏瑜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鉴赏环境,概括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如鲁迅的小说《药》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乌蓝的天……”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时刻的特征,同时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肃杀、悲凉的气氛。还有“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老栓买到药后的兴奋心情,从而揭示了人物愚昧、麻木、落后的心理。还有小说第四部分运用比喻手法写坟场的环境,层层叠叠的坟冢,表现了清政府对革命者残酷镇压和对劳动人民的阶级压迫,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小说除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描写。如《药》中刑场上围观的场面,士兵号衣上的大白圈,还有夏瑜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等渲染了时代特征,说明了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风雪: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通过人物动作、感觉写风雪,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这个落难英雄的处境。同时作者也以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会被摇振、压倒;正因为草厅被压倒,林冲才会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山神庙安身,林冲才会暗中听到陆谦三人的话,促使林冲杀敌报仇,使林冲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现代文阅读中艺术手法是什么急急急!

现代文阅读中艺术手法大的方面可分三大类:
(1)表达方式;
(2)表达技巧;
(3)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所指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其中描写比较复杂,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和细描(工笔)等。
人物描写又分4+1=5种,并列的4种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另加的1种是细节描写。

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2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寄情于物、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借事抒情(记叙与抒情相结合,也叫寄情于事、寓情于事)、借理抒情(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也叫寄情于理、寓情于理)等5种。

(2)表达技巧:
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比,类比,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2种),象征,过渡(承上启下),抑扬,伏笔与呼应(悬念与照应),联想与想象,铺垫与渲染,虚与实,顺叙与倒叙、插叙、补叙,卒章显志,……

(3)修辞手法:
常见的有20种左右;

教学大纲规定的有12种: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对比、借代、对偶、反复、引用、双关。

另外常见的还有:
层递,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反语,仿词,飞白,呼告,回环,拈连,示现,警策,用典,移用,通感(移觉、移就),委婉(婉曲),……

6. 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的教学该如何进行

首先要看小说的文体。看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先锋小说或者别的文体。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的特征进行教学,才能抓住文本的要点。高中阶段现实主义小说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文体类型。比如鲁迅的《祝福》。既然是现实主义小说,那么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在这里典型环境:鲁镇,典型人物:祥林嫂,就应该成为分析的重点对象。分析其所代表的更加广阔的意义。当然,长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最难的问题是缺少抓手,不知道从哪里切入。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看教师个人的学养来决定。不过新课程中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提一个关键性的,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为预习的任务。比如可以叫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思考:是谁杀死了祥林嫂。到课堂上再来讨论。至于小说的知识,最基本的就是人物、环境、情节(对于现实主义小说而言)。这些东西在高考中很少直接考。其实小说是反映社会问题的,引发人的思考,启迪人的思想的。正如梁启超所说,欲新一国之国民,必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教学重在教会学生思考,学会了思考,他们的思想才会不断地进步,语文素养就会逐步提升。比如,教《祝福》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思考一下,当代社会是否还有“祥林嫂”,当代的“祥林嫂”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有何异同。鲁迅的小说最重要的是讲出它的当代意义。以上是我个人的思考,本人也是刚入行的高中语文老师,错漏之处,请君斧正!

7.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说阅读

一、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
首先引导学生对小说有关知识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先要充分清楚的了解
小说人物
、情节、环境“三要素”以及各要素内在表现与特点。其次探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因关系变化而生成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其中有关“人物的典型性”、“情节的动人性”、“环境的呈现性”,无一不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加大这一方面的了解,有益于提升小说文本综合阅读的水平。
再次融知识与艺术为一体,并将其渗透于小说阅读教学之中。小说的中心是人物形象,小说的灵魂是主题思想。人物典型而又鲜活,主题却复杂而又内敛。通过对小说艺术之“美”的方法、技巧、风格、特点等的分析,使形象层面到达
精神层面
,将文本的语言解读升华为艺术的欣赏乃至艺术的鉴赏,并且还要深入到小说环境之中真正触摸小说人物的思想,真正捕捉到了小说文本的灵魂。
二、引导学生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小说中隐藏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小说的内蕴。循着小说叙事的脉络,结合叙事的角度、叙事的背景、叙事的时空,认知小说反映的时代风貌和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把小说的思想和情感放在我们这个时代
,古今对比,感受思想的光芒和睿智,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再次将
小说形象
放入我们这个群体,两相对比,真实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发展自我。
丰富人生
体验,正确认识人生。
引导学生
多元解读
小说,提高
文学素养
。针对对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确定探究方向。譬如:人物小说,应侧重人物的个性分析来探究社会与人生;情节小说,应抓住情节的曲折变化来探究深刻的意蕴。至于那些以刻画心灵、心理或表现虚幻、魔幻为主的小说,在时空或虚实等方面更需要把好探究其旨的方向。从而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提高文学素养。

8. 小说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哪些『要明确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9. 小说散文阅读中有哪些冷门的艺术技巧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问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具体来说主要涉及到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主题、环境描写、艺术手法和小说语言等方面。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1、鉴赏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人物的性格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此外,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2)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结合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
(3)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2、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可从下面五个角度分析
(1)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2)作者极力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
(3)与情节联系最紧密的是主人公
(4)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5)有的题目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3. 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10. 小说阅读方法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学习和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当然要先明确小说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说(中国)发展阶段等相关常识。

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真理。而读者也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认识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由于它塑造了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们常说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如我们刚学过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艺术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不会是单一的。既可正面描写,又可侧面烘托;既可进行语言、行动等直接描写,也可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为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该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如“葛朗台与年龄不符的扑金器的行动”等,只有守财奴的他才做得出来。

语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因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习惯。我们从人物语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葛朗台句句话不离金钱、占有、交易,守财奴的个性特征展示无遗。

心理活动是人物本性的再现,外貌描写也可以反映人物内心,揭示人物性格,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小说是时、空的艺术,这里的空间主要指的是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环境决定并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别里科夫对全城的辖制。二者相互统一。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它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发《祝福》中年关祝福的景象,《母亲》中车站氛围的描写等。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最后尚需提到的是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

小说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段决定了读者在鉴赏小说作品时要遵循独特的鉴赏规律和鉴赏方法。作为叙事性文学文体,小说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物形象、一个一个的情节事件、一个一个的环境景物有机有序地组合而成。作为借助语言作塑造形象的媒体的文学文体,小说的这些系列形象是在鉴赏者的脑海里通过想象间接生成的。小说作家用一个一个的词语、一句一句的有序化、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小说形象。小说读者将通过读懂这一个一个的词语、理解这一句一句的语言,在自己脑海里再现小说作家描述的形象。所以,进行小说鉴赏的第一个前提是鉴赏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他起码能认识2000以上的汉字,能根据词意和句意,通过形象思维在自己的大脑里复现小说描述的系列形象,并把小说系列形象联接为一个完整的有因果关系的故事。

这是一种在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综合作用下的对小说故事的总体直觉感受。中西小说发展的历史证明,小说"寓教于乐"的审美功能常常是通过可读性很强、艺术感染力较大的故事来实现。具备了小说鉴赏能力的读者在进入小说鉴赏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通过总体地阅读小说的文字语言,迅速把握这篇小说的故事的基本轮廓和情节的基本类型。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组合。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小说就会生发什么样的事情和情节。小说鉴赏者在了解了故事轮廓和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小说故事中显现的小说人物均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某一个性格侧面的特征,小说作家写进故事中的事情经过了严格的选择和提炼,这些材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个性。相当多的短篇小说、微型小说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写人的。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里表现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复杂人物性格现象。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性格系统。一般的中长篇小说塑造的小说人物常常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在小说故事中描述的小说人物命运也有各种各样的遭遇。有的小说人物从顺境走入逆境,承受了人生的巨大灾难。有的小说人物从逆境走入顺境,概括着生活中的美最终要战胜丑。有的小说人物象张至璋的《路》中写到的狮仔那样,在短暂的故事时空里发生"灵魂搏斗",他从决定杀人到决定不杀人,生命意识在短短20多分钟里产生了相反的剧变。有的小说人物象聂华苓的《珊珊,你在哪儿?》中的珊珊一样,15年来由清纯的美变为粗俗的丑,在一个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人物的外貌与性格出现了"质的渐变"。

无论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历史命运,小说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对生活的审美理解和审美评价。小说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观上对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确立的作品主题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变的人物命运来含蓄地传达。因此,符合规律的小说鉴赏是在鉴赏故事的同时欣赏小说人物形象。

热点内容
被窝小说阅读全文 发布:2025-07-19 05:50:09 浏览:880
言情小说儿媳妇儿 发布:2025-07-19 04:35:36 浏览:711
十大最火的小说排行榜2015年 发布:2025-07-19 04:02:56 浏览:194
暖夫田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9 03:06:35 浏览:63
锦江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19 02:55:22 浏览:320
关于女配姐弟恋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9 02:43:29 浏览:416
群穿到民国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9 02:19:50 浏览:650
神医惊天录小说在线阅读app 发布:2025-07-19 02:15:04 浏览:335
短片言情有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9 01:41:49 浏览:960
有没有神医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19 01:02:01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