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小说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7-11 13:15:22

① 浅谈初中生怎样阅读长篇小说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长篇小说是最璀璨的珍宝之一。长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适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在篇章结构上,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成许多章节;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集等。如《红楼梦》、《人间喜剧》等等。因此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为“时代的网络全书”。长篇名著在世界各国、各民族中广泛传播,虽沧桑变迁,但这些伟大的作品却千古流芳,得到人们永远的喜爱。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长篇名著至少有两个积极意义:一是提高文学修养,一是认识社会生活。小说的阅读能够帮助初中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正确地阅读长篇小说呢?

初中生阅读长篇小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读懂小说创作的背景
长篇小说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通常称之为背景。背景,简而言之就是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例如舞台演出时的天幕、布景就是戏剧艺术的背景。长篇小说中的背景,为人物提供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说明人物活动与事件的意义。
读懂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例如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读懂这些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深刻地揭露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二、明确小说作品中的人物特征
长篇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
阅读小说塑造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便是在学习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阅读时要把握人物的性格。
一旦学生能够分析出小说中的人物特征,对于小说主题的把握就很容易了。
人物性格,通常是指作品中描写的一定时代的阶级或阶层人物所表现出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首先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广泛代表性。人物都从属于一定历史时期的阶级或阶层,个人行为代表他那个群体的价值利益。例如《水浒传》的梁山泊英雄好汉与高俅等封建官僚统治者,黑白分明地属于不同的营垒。同一群体中的人,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如武松与他的哥哥。武大老实胆小,与世无争,事事逆来顺受,最后冤屈而死;而武松艺高胆大,正义,容不得半点不平,最后走上起义造反的道路。
其次要注意人物性格的鲜明的个性。所谓个性,即人的言行举止都符合他自身的性格特点,是与其他人不同的特定的这一个人。比如,《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桃园结义三人,莽撞但粗中有细的张飞,仗义而光明磊落的关羽,大度但别无所长的刘备,他们的个性特征绝不相同。
阅读人物还要注意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长篇小说往往人物众多,人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阅读前应先看人物表,没有人物表的则应在阅读中理清。搞清楚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读懂人物。
三、理清小说作品的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人物活动事件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对一部小说如何把握,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理清小说所描写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初中生进行小说作品的阅读时,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把握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
长篇小说的情节千变万化,但一般总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长篇小说往往运用两条或多条线索交错发展情节,使情节变化多端,还运用悬念、巧合、误会等各种手法,使情节变化别开生面。因此,阅读长篇小说常常会被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阅读情节还要懂得,情节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的。
四、掌握小说的主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梳理小说的情节,明确小说的人物形象都很容易,但是要能够掌握小说的主题就略微偏难。通常来说,把握小说的主题都是从整体上进行的,在小说阅读时认真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变化、人物在故事中的特征、形象变化,再加上小说描写的社会背景,就不难总结出小说的主题。
我国古代小说有很多主题就是为了讽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当今社会也有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作者在进行小说的撰写时就会通过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反映一些现实。当然,也有些小说只是纯粹地表达小说所描写的主题,如沈从文的《边城》,其通过描写解放前在湘西淳朴的社会环境中生长的一位苗族姑娘的爱情故事,来表达当时湘西地区纯洁的爱情。这样的主题把握并不难,只需要初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小说中的人物特征,就能够很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
阅读长篇小说还可以把小说的语言、构思等等作为阅读的重点,但主要从上述的四个方面展开。可以说,只有读懂了背景、人物、情节、主题,才能说阅读了这部长篇小说。
总之,多读名著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小说阅读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按照正确的小说阅读技巧,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更好地进行小说作品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技巧和语文表达水平。更多文章http://286940.com

② 孩子沉迷于小说当中,该怎样去引导孩子

首先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老师和家长也要适度引导,如果一味压制,可能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老师和家长应当多推荐内容积极健康、符合当代中学生口味的书籍,扭转他们的阅读方向,让他们在阅读中提高欣赏水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迷恋这些虚构的世界了

第六,提升孩子学习动机和自信。协助孩子找回学习上的兴趣及自信心。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找一个家教,在家里帮孩子把落后的功课补上,让孩子对和同学一起学习充满信心和感到乐趣。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从网络小说的瘾中慢慢走出来。

③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

阅读要掌握科学高效的方法,我通过练习《快速阅读》来提高我的阅读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高效阅读方法,不仅仅是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阅读理解”的高效。

高效的阅读方法需要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我用的是《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普通人的阅读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钟,用软件练习30多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6倍,真正做到一目一行、一目多行,记忆、理解方面也能得到相应的快速提升。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

这是快速阅读的原理:
①首先要扩展我们的视幅,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眼识别多个字的能力,经训练就可以充分开发出来。
②其次就是焦点移动,阅读时人的眼球运动分眼跳和眼停。眼跳时是移动焦点的过程,基本不吸收信息;眼停时才吸收信息。焦点移动就是训练你的眼停眼跳,让焦点迅速准确地横向移动到第二眼的位置,以更快地吸收到信息。
③再次,就是做到眼脑直映。速读记忆训练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即:看到就理解,形成眼脑直映,从而实现阅读速度的飞跃。
④消除回跳。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又得折回头看,阅读学上叫做“回跳”或“回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通过训练消除了回跳,全阅读效率明显提升。

④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看网络小说,老师该怎么说教呢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是怎么发现学生看网络小说的?

好像课堂上几乎不可能吧,除非悄悄地带了手机,这就不是看什么的问题,而是违反了学校纪律的问题。

只要网络小说没有太大的消极影响,放开让孩子读,甚至陪孩子一起读,都未尝不可。如果有可能,让孩子写一篇读后感,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甚至于在班里开一个辩论会,讨论一下看网络小说的好处和坏处,倒是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呢。

我相信,很多网友和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怕孩子读网络小说,就怕孩子不读书啊,你买的书再多,说得再好,他就是一页都看不下去,那真不如用网络小说来“入门”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下您的精彩评论。

⑤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这句话中的关键点是“读整本的书”。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整本的书该怎么读呢?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精彩导读,激发兴趣
导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阅读,一般在孩子阅读一本书之前进行。根据作品特点,可以有多个切入点。
(一)以“书名”为切入点
书名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信号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由于书名包含的讯息有些是明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所以,由书名展开猜想本身也充满了乐趣。孩子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预言书中的故事;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织他们心中的故事。
(二)以“情节内容”为切入点
故事情节是吸引孩子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选择精彩的内容情节串讲,以“情节分享”贯穿始终。有位老师导读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主要选择了这样几个章节:爸爸为什么会变小,变小之后的爸爸是怎么生活的,爸爸成了巴巴马戏团的团长,爸爸能不能成为明星。使孩子既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对爸爸的可怜与可敬有所感知,并能带着这样的情感基调兴趣盎然地去阅读整本书。
(三)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
人物形象鲜明(众多)的作品,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展现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由对人物的兴趣引发阅读的欲望。像《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长袜子皮皮》等。
(四)以“感知特点”为线索
对于短篇作品集,像《安房直子幻想小说代表作》《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树谈心》《新月集》等,就要在以情节吸引孩子的同时,关注作品的风格特点。可以以感知作品的特点为线索,在众多的作品中选择几篇进行导读,达到“窥一斑见全貌”的效果。有位教师导读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就选择了《狐狸的窗户》《荧火虫》两篇作品,一篇听教师大声读,一篇由孩子伙伴共读,在直觉感受与比较中,发现安房直子幻想小说奇幻的想象、淡淡的伤感、美丽的色彩等特点,并以随机穿插的“作家自我谈创作”“他人评论”以提升孩子认识。
二、深入文本,分享提升
要想让孩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不但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增添阅读的兴趣。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呢?
(一)设计怎样的话题
讨论要有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
有价值的讨论话题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意味世界。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当所选择的话题与学生的认知发生一定程度的冲突的时候,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最为高涨。《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是杨红缨校园小说系列作品之一,一位老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漂亮老师米兰”和“坏小子H4”形象时,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这四个H4真是坏小子吗?说说你的理解;你认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你认为米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从作品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有人说米兰做事不认真,没有资格当老师你怎么看?”这些问题,与孩子的观点有一定冲突,孩子们当然有话可说。
有价值的话题还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有价值的话题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讨论的话题可以是学生的疑惑,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王林先生曾把读书会讨论话题提出原则概括为“五少五多”:“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性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这“五多五少”值得大家思考。
(二)如何将讨论引向深入
把读书引向深入,才是读书会的真正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具备追问、点拨、归纳、评价、激励、调控等方面的本领。
讨论时,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不要暗示问题的结论,应该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认真倾听学生的交际对话;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讨论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谋求问题得到解决。
三、巧妙整合,拓展延伸
我们不能把一部作品讨论交流的结束当作活动的中止,相反,我们认为,此时,学生由于观点的碰撞、心得的交流而获得了崭新认识的生长可能,其阅读体验正激发起新一轮波峰。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巧妙整合资源,进行拓展延伸,顺势将阅读活动进一步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让阅读呈现推波助澜、后浪赶前浪的理想态势。
这里的延伸活动,自然同重在激趣的导读、旨在分享提升的讨论不同,行为方式带有更多的个性化特质。延伸的向度应该是多元的,大致有:艺术延伸、生活延伸、自然延伸、肢体延伸、文学延伸。可作续写、仿写,可读相关作品,如有兴趣,还可就该作品该作家进行专题小研究。延伸活动的设计看似随意,实则精心。有别于话题讨论的是,延伸活动并不需要完全扣住作品的一个细节、一个局部,甚而一处闲笔。具体设计时,我们主要出于这样几方面的考虑:
强调趣味。“阅读是一种游戏”的追求在这一领域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无强迫性,力争最大程度激活学生内在的探究欲、表现欲,使得活动的过程成为快乐的享受,使得培养阅读兴趣的真正目的得以逐步实现。
强调整合。上面的诸类“活动”划分其实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交叉,艺术延伸中有“肢体”,生活延伸中有“文学”,自然延伸中有“生活”,等等。这说明,延伸活动其实是基于作品基础的文学阅读的多领域综合体验活动。《一百条裙子》的延伸活动“设计自己想象中的裙子并配上设计说明”,就包含了多个领域智能的唤起与培养。
强调自主。延伸活动不应作为统一要求强加于学生,而沦为学生新的“作业”、新的负担。同时,一部作品的延伸活动应该尽量作多维度设计,以供不同喜好的学生选择。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意、设计,“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延伸。

⑥ 小说阅读到底该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什么?

1、知识层次:小说的类型,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作者、题材、流派风格,小说的要素,小说的“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以及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

2、理解层次:课文内容,结构特点,情节发展步骤,小说的要素在文中的体现,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品析,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主题等。

3、欣赏层次:培养具体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现方法、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

4、探究层次: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其社会价值;从创新性、独特性、多样性、社会影响与文学史的地位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价;多角度地多元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或人物;搜集相关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资料;尝试写作小说评论,等等。

怎么教?

(一)点拨法 (问题引导法)

1、定向点拨学生思路。宝玉眼中的黛玉:“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指导点拨重点关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激”和“三拳”;谢树其“你放心。”

3、捕捉疑点拨疑为明。《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如此奸猾之人怎会轻易上当。(“信”,曹操多疑)

4、排除障碍拨难为易。《范进中举》范进面对中举这么一件高兴的事怎么会疯呢?(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5、意犹未尽拨终为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蒙冤受屈被发配至沧州服刑,当时他的心情性格如何?(甘心服刑,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那他当时为什么不能奋起反抗呢?(抱着“重获生活的愿望”。)那么林冲最后火烧草料场,走上反抗之路是否违背了他的性格,显得比较突然,并且前后矛盾呢?(陆谦伙同管营、差拨放火烧掉草料场,满以为林冲以葬身火海,所以在山神庙前观火议论,和盘托出了全部阴谋。
“不禁怒火中烧,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

(二)陌生化策略

策略一,整合。

1.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

(康大叔)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这是运气了你……“(《药》)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祝福》)

“怎么了,你?”(《荷花淀》)

(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不好也只管告诉我。”(《林黛玉进贾府》

2.从文化视角解读文本意义。

程少堂“从文化视角看《荷花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

策略二:比较。《失街亭》与《资治通鉴》中的“魏蜀街亭之战” ;《边城》与《荷花淀》

策略三:迂回。

《阿Q 正传》:阿Q的“Q”字,情节角度,“Q”是含泪的结局。人物角度,“Q”是阿Q的脑袋,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小辫。环境角度,“Q”像是未庄,这里近乎封闭的只有一条河道与外界沟通。未庄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农村的缩影,是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土壤。主题角度,“Q”还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国民的弱点,照出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

《药》:“血”“路”“鸭”“乌鸦”“花环”等意象的品味。

(三)“叙述” 策略(从叙事学角度鉴赏小说)

1、叙事人称:《祝福》与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对比

(1)叙述人的安排有什么不同?

(2)叙述人的不同,会给小说带来什么影响?

(3)假如用《祝福》中其他人物代替“我”作故事的叙述人,效果会怎样?

2、叙事结构与时间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3、叙事视角

内视角:“主人公讲他自己的故事” (《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一人称外视角:“旁观者讲主人公的故事”(《孔乙己》《祝福》)

无限制视角:“全知”的作者的叙述(《林黛玉进贾府》 《荷花淀》 《阿Q正传》 《范进中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第三人称外视角:“作者从外部讲故事”《药》

(四)”仿演”策略

1、表演:《守财奴》“抢梳妆匣”(粉笔盒 “纵”“扑”“放”“噢,是真金!金子!” ) 《药》“茶馆谈药”(话剧)

2、辩论:”秦王与赵王谁胜?“《林教头》性格发展

3、研究性学习:“娶个宝钗做老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3、多媒体:《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雨山神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⑦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是,首先挑选合适的书籍,举行班级读书会,适当的引导、解读,安排导读,表达心得体会和读后感,进行角色扮演。

⑧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小说

一、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
首先引导学生对小说有关知识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先要充分清楚的了解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以及各要素内在表现与特点。其次探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因关系变化而生成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其中有关“人物的典型性”、“情节的动人性”、“环境的呈现性”,无一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大这一方面的了解,有益于提升小说文本综合阅读的水平。
再次融知识与艺术为一体,并将其渗透于小说阅读教学之中。小说的中心是人物形象,小说的灵魂是主题思想。人物典型而又鲜活,主题却复杂而又内敛。通过对小说艺术之“美”的方法、技巧、风格、特点等的分析,使形象层面到达精神层面,将文本的语言解读升华为艺术的欣赏乃至艺术的鉴赏,并且还要深入到小说环境之中真正触摸小说人物的思想,真正捕捉到了小说文本的灵魂。
二、引导学生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小说中隐藏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小说的内蕴。循着小说叙事的脉络,结合叙事的角度、叙事的背景、叙事的时空,认知小说反映的时代风貌和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把小说的思想和情感放在我们这个时代 ,古今对比,感受思想的光芒和睿智,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再次将小说形象放入我们这个群体,两相对比,真实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发展自我。丰富人生体验,正确认识人生。
引导学生多元解读小说,提高文学素养。针对对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确定探究方向。譬如:人物小说,应侧重人物的个性分析来探究社会与人生;情节小说,应抓住情节的曲折变化来探究深刻的意蕴。至于那些以刻画心灵、心理或表现虚幻、魔幻为主的小说,在时空或虚实等方面更需要把好探究其旨的方向。从而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提高文学素养。

热点内容
穷得只剩五百亿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7-14 04:11:15 浏览:317
古代言情穿越小说完结下载 发布:2025-07-14 04:08:49 浏览:181
520听书在线收听 发布:2025-07-14 04:08:48 浏览:346
男生经典重生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4 03:57:18 浏览:103
爱上未来的你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4 03:49:29 浏览:455
求长篇完本三国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4 03:48:13 浏览:546
谢谢自己够勇敢小说在线阅读6 发布:2025-07-14 03:46:39 浏览:224
让妈怀孕两次小说全文 发布:2025-07-14 03:46:05 浏览:277
好看的腐剧小说有哪些 发布:2025-07-14 03:19:27 浏览:234
都用什么听书 发布:2025-07-14 03:19:27 浏览: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