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奴小说在线阅读
⑴ 白奴的彩月姬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白奴的彩月姬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西元438年彩仙国彩仙国,是美丽而富饶的国家。因为四出环海,所以在一百多年前的三大神兽之战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相反,却因为三大神兽最后都消失于彩仙首都——月夜而背受世人关注。
彩仙国得名,并不是她有美丽的仙女,而是该国历来崇拜美,大到住房,小到柴火,都透着别样的精致。而彩仙国的人,无论男女老少,也都各个俊美无比。但是,彩仙国最北的地方——白奴,住着同样的彩仙子民。他们却是公认为最丑陋,最底层的奴隶。白奴的人,因为长的不够美丽,所以不被允许离开圈定的范围。能离开的人,也是被那些上成的家族买去当了奴隶。
彩仙国里最美的四大家族是:月夜,米凤,蔚麟,黛雀。其中,月夜,是当今的皇族。
月夜,皇宫西苑“生了,生了”!产婆喜癫癜地对着躺在床上莹夫人说,“是公主,美的像月亮一样的公主”。莹夫人看了孩子一眼,皱了皱眉头,却没说一句话,仅闭着眼睛。众人也便不敢放出大的响动,深怕扰到了这位月帝深爱的女人。
门外……
⑵ 美国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有( )
如果是多选,就应该是B《白奴》是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和C。
如果是单选,选B。
⑶ 19世纪20年代美国有哪些反应废奴主题的文学作品
理查·希尔德烈斯(1807-1865)的长篇小说《白奴》(1836年)、惠蒂埃(1807-1892)的诗集《在废奴问题进展过程中写的诗》(1838年)、《自由的声音》(1849年)、《内战时期及其他》(1864年)等,都是著名的废奴文学作品。而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则是废奴作家的杰出代表。
⑷ 理查德·海尔德烈斯的作品《白奴》英文名是什么
30年代后期,首先用小说形式来表述废奴主义主题的是理查德·海尔德烈斯,1836年他的长篇小说《白奴》开创了废奴小说的先河。
The White Slave
⑸ 求黑人奴隶的生活状况和逃跑
尔德烈斯笔下的黑人奴隶的苦难生活(1852)
进步史学家和小说家理查德·希尔德烈斯(1807—1865)的小说《白奴》,和斯托夫人(1811—1896)所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同于1852年出版。希尔德烈斯和斯托夫人都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的观点,对黑人奴隶的悲惨痛苦的生活予以描述,对种植园奴隶制的凶暴残酷加以揭露。他们的作品对当时反奴隶制运动曾起过积极的鼓动作用。《白奴》在思想上比《汤姆叔叔的小屋》激进得多。
下面从《白奴》中选录的几个段落,反映了美国奴隶制度的一些残暴的情景。
1.奴隶主的血腥的鞭子
“……皮鞭上的结子使我的皮肉绽裂,鲜血象溪流一般顺着大腿往下淌,在我的脚下形成了一个血洼。痛楚超越了人所能忍受的程度,使我忍不住叫喊了起来。
“‘他要用他的喊声使全家人都闹起来呢!’我的刽子手恶狠狠地叫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用皮鞭的柄把它塞到我的嘴里,险些儿把它塞进了我的喉咙。他塞住了我的嘴巴,又开始痛打。究竟鞭打了多少时候,我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楚。我的两眼很快就模糊了,头也愈来愈重了,终于,一阵深沉的昏迷解除了我的痛苦”。
* * *
“马丁(一种植园的总管。——编者)喊来了一个骑马的巡查和另外两三个男人,命令他们剥掉安娜(女黑人奴隶。——编者)的衣服。真正的鞭打开始了。皮鞭的每一下抽击,都使不幸女人的皮肉深深地绽裂,鲜血象溪流一般地涌了出来。她的惨叫声把人的心都撕裂了。
“…………
“总管命令我们用树枝扎一个担架,把她抬到他的屋子里去。我们服从了命令。我们还没有跨过总管家的门槛,他已经把沉重的铁链系上了这个不幸的女子的脖子,铁链的另一端高高地吊在天花板下面一根很粗的横梁上”。
“我不愿意在这儿再一次描写可怕的拷打的景象,在美国这样的拷打通常总是以皮鞭作为工具的。让那些愿意对这一切获得更鲜明的印象的人,到美国任何一个种植园里去住上半年,他很快就会明白,严刑拷打时采用的复杂刑具其实是多余的发明:作为拷打工具而论,皮鞭完全可以满足一切要求”。
〔转引自希尔德烈斯:《白奴》,作家出版社,1965年版,第74、197、201页。〕
2.拍卖
“在他们身边,站着一对夫妻,两个人都还很年轻。女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婴孩。他们俩——不论是婴孩的爸爸或者妈妈——看上去彼此非常相爱,他们正在为他们可能落到不同主人手中而感到战栗。只要买主中间有人对他们俩人中间的一个感到了兴趣,那女人就立刻急切地哀求把他们俩一起买去,……那个男人却垂着头站在那儿,默默地沉浸在阴暗绝望的心情中”。
“被人家卖掉究竟不是一桩愉快的事情。第一个领出来拍卖的是一个三十岁光景的男人,……当他看到主人要把他卖掉了,可怜的人浑身发抖,几乎连站也站不住了。他的脸上显出了无可形容的绝望和恐怖的表情。
“……
“最后,轮到了我自己。为了使买主容易检验我的体格和我的肌肉的力量,我几乎被脱光了全部衣服,送到台上——其实是桌子上:被拍卖的人就象样品一般陈列在这儿给买主们看。
“买主们强迫我转身,摸我的臂膀、大腿和屁股。他们在评论我的品性时所用的那些专门术语,就跟赛马骑师谈到马的时候所通用的一样”。
“那时候拍卖行的经纪人正在夸赞从某一个种植园里出来的会做手艺的工匠的价值。陈列在拍卖台上的‘活货’刚巧是一个铁匠。按照经纪人的喊叫,他是一个头等的师傅,在最近五年内已经替主人挣得了每月二十元的纯利。因此,铁匠的身价已经涨到了二千五百元。……
“…………
“第一个提出来拍卖的,是一个容貌美丽、身材苗条、服装整洁的黑姑娘。……她还极其年轻,可是她的手里已经抱着一个小娃娃,……
“…………
“买了她还可以获得一元钱一磅买进那个小娃娃的权利!
“…………
“您怎么了!无论如何不行!”买主叫道。他的喊声使那个年轻的妈妈的脸部表情突然起了变化。“我要她做我的奶妈,奶妈!明白吗?我不要那个小娃娃,即使白白送给我也不要!”
〔转引自希尔德烈斯:《白奴》第79、80—82、372、375、377、378页。〕
3.婚姻
“奴隶跟奴隶结婚,法律是不承认的,奴隶主根本不当它一回事。……只要一想到任何时候丈夫会卖到路易斯安那州,妻子会到乔治亚州去,婚礼对夫妻关系的巩固还会有什么帮助啊。除此之外,结婚以后生出来的孩子就是奴隶,而且注定要遭受永无止境的痛苦和穷困,光是这样一个念头就足够使最热烈的爱情冲淡冷却了。”
〔转引自希尔德烈斯:《白奴》第37页。〕
4.通行证
“我请求史泰勃斯先生(一种植园中的监工。——编者)给我一张‘通行证’——那是一张准许我离开的字条。没有这样的一张通行证,奴隶一出种植园的界线,就会遭到被他在路上碰到的第一个白人扣押、痛打和送回的危险。史泰勃斯先生对我的请求的答复是一阵大骂,然后说,他对我们这种乱闯瞎跑己感到厌烦了,他已决定在最近两个礼拜内不让任何人上任何地方去”。
〔转引自希尔德烈斯:《白奴》第39页。〕
5.猎犬追捕
“史泰勃斯先生和他的一伙人因为开枪没有打中我而且也追不上我,就回到戈登的小店里去了。他们立刻派人去找主力军,一会儿就增加了两个助手和他们最宝贵的猎狗乔甫莱尔,这条狗在追踪奴隶时的非常的嗅觉和机灵的程度是全区闻名的。
“他们在乔甫莱尔的项圈上缚了一条绳子,拉住了绳子的另一头,就放它来追寻我的踪迹了。那条狗慢慢地向前走,它的鼻子老是不离开地面。史泰勃斯和他的一伙紧紧跟住它。……他们发现了我们的避难所……”
⑹ 请问大家谁有 爱德华·P·琼斯《已知世界》的中文译本
已知世界》(The Known World)
爱德华·琼斯(Edward P. Jones)著
《已知世界》以美国十九世纪末一段几乎教人难以置信的史实为基础,讲述了一个黑人奴隶主的一生。美国历史上确有黑人奴隶主的存在,而且在内战爆发之前,黑人奴隶主还为数不少,足见当时奴隶制问题的复杂。主人公亨利·汤生(Henry Townsend)生为黑奴,用钱赎得自由身后,经营有方,终于在弗吉尼亚买下了自己的种植园,蓄养起自家的33名黑奴。汤生喜读弥尔顿的《失乐园》,却像他从前的白人主子一样,经常让他的奴隶吃鞭子。汤生死后,他性格柔弱的寡妻难以为继,种植园终于在内战的前夜陷于大乱。《纽约时报书评》和《芝加哥太阳时报》均大赞其史诗之气魄。《波士顿环球报》评论:作者将每个人的命运交叠成了历史,并以完美的语言再创造了一个无望时代罪恶习俗的顽固与终结。小说同时也被《华盛顿邮报》及《洛杉矶时报》 列为年度好书。
曾有一部名叫《白奴》的悲惨的美国小说,《已知世界》讲的却是黑人奴隶主的故事。尽管这段历史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读者书评里,就有人表示,此前从不知竟有此事,但美国历史上确有黑人奴隶主的存在,而且在内战爆发之前,黑人奴隶主还为数不少,足见当时奴隶制问题的复杂。所以,年轻的黑人作家爱德华·琼斯在书中讲的这个亨利·汤仙德(Henry Townsend)绝非凭空想象。他生为黑奴,后来他的黑奴父亲用钱赎得自由身,他日后又经营有方,终于在弗吉尼亚买下了自己的种植园,蓄养起自家的33名黑奴。汤仙德也像他从前的白人主子一样,经常让他的奴隶吃鞭子。在他死后,他性格柔弱的妻子终于难以支撑下去,种植园在美国内战前夜陷于大乱……《纽约时报书评》的评论称《已知世界》是一部有着“强烈史诗感”的作品。
⑺ 白奴的彩月姬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白奴的彩月姬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白奴的彩月姬 第八彩:神秘水晶棺木(上)
睁开眼,白月“啊”的一声叫了起来,白森森的脑骨,那裸露的白柒牙齿正吻着她的唇。
“醒了。”黑阳笑咪咪的看着她
“这是什么东西啊?”白月心有余悸的看着白色的脑骨。
“白色的,和我们差不多的生物的骨头”黑阳显的很平静,“我们家有很多很多,不好使,会边灰尘的?”
“这决不是人类的骨头,对吗?”白月虽然心里已经肯定了这个问题,还是希望有人在支持下她。
“你说呢?”黑阳却回答的很含糊。
“当然不是,我们人类死后,骨头是透明色的,而且还很有光泽,一点也不恐怖的。如果不特殊处理过,几百年都不会变成粉尘。”白月自我解释。
看着笑嘻嘻的黑阳,突然想起什么来。
“我说你怎么能背后出黑手啊”白月满脸委屈的表情。
“那有什么办法,不然你肯跟我下来吗,一来我舍不得你离开我,二来我怕你会想我,就只有帮你一下了。”黑阳整个无赖的样子。
“你——”白月气的简直要背过气去。
“好了好了,还不快……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⑻ 美国废奴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19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希尔德烈斯《白奴》: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诗人惠蒂埃抗议蓄奴制的诗篇数量最多,反映了19世纪废奴运动历次重大的斗争。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斗争,在文学史上,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
⑼ 谁知道“白奴”是什么
契约仆役制度下的白奴
殖民地时期的最初开发阶段,随着农业殖民制度的实施和土地的私有化,尤其是南部烟草种植园经济的发展,长生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英国殖民者曾经企图强迫土著印第安人为奴,终身为白人服役,但由于印地安人的强烈反抗意识以及他们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不适应白人的农业耕种要求,此计划终遭失败。吸引更多的移民迁居北美成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唯一办法。
然而,大西洋成为移居北美的一道大屏障。17世纪早期,跨越大西洋的费用为每人9~10英镑,大于英国人的平均年收入。而殖民时代后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和平条件下的越洋费用为5~6英镑。这样一来,在17世纪,大多数英国或欧洲的后来者无从自己支付前往美国的费用。然而,到了1775年,50多万英国人、爱尔兰人、德国人以及其他欧洲人已完成了越洋旅程。有35万多人通过借款及签订一种特别债务契约支付了旅费
契约是使人们以向新大陆的某个雇主在一段时间里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来支付其赴美旅费的手段。这些契约合同在书面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所依据的法律和惯例大体一致。一般说来,潜在的移民须对限定他们服劳役3~7年的契约条款予以认可。契约移民通常与船长或英国的招募机构签订合同。一旦服役者被活着运抵美洲港口,合同就被转卖给种植园主或商人。这些合同一般可卖到10~11英镑(18世纪),相当于越洋运费的两倍。契约仆役因此被约束着按照雇主们的要求进行劳作,以换取食宿及在服役期满可以拿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土地作为“自由费”。
最早的契约仆役移民被运到詹姆斯敦并由弗吉尼亚公司贩卖:1618年,运来了100名十几岁的孩子;1619年,约100名以备婚配的妇女;1620年,一批年轻力壮的男人。此后不久,私人机构迅速出现在港口、饭馆、以及乡下来招募契约仆役。招募对象来自欧洲的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农民、非熟练工人、工匠、家仆和其他人员。他们大多数虽无一技之长,但愿意来美洲一试身手,因为在英国或欧洲大陆,他们要上升为土地拥有者的可能性很小。愿意签约也是因为他们放弃其他可能的谋生方式的机会成本通常很低,不过是一个在英国乡下家仆式农场工人的食宿与微薄的工钱。生在英国村舍的孩子们通常到了十岁就开始到别人家里或农场里劳动,直到时来运转他们可以成家立业。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为了移居美洲而服役几年似乎值得一试。
服役者的生活难易主要取决于雇主的为人。法院通常保护契约仆役免受虐待,但法律也规定对逃跑的仆役迅速抓捕并遣返原处。对逃跑者的惩罚是延长七月期限。由于殖民地的妇女极为短缺,所以妇女的七月期限起初要比男人短些。但是到了18世纪,男女契约期限大致相同。契约仆役的工作条件与服役期限也依地区而不同。通常健康状况差的定居地,如加勒比群岛、比美洲大陆殖民地提供的劳动契约的期限短。技术熟练和有读写能力的工人通常所签的契约期限要短。总的来说,契约仆役形成了一个极具竞争性的理性运作的劳动力市场。
以德国人为主的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通常为自主契约仆役,由船主提供贷款越洋而来。有时这些仆役移民会预付一部分运费。抵达后,他们可以在短期内找到亲戚朋友借钱或签订劳役合同向船长支付这笔运费。通常他们在抵达时无人接应或不会讲英语,因而所签订的支付全额运费的合同期限比七年仆役契约期限还长。
几十年过去了,契约仆役或自主契约仆役身份的欧洲移民的比例有所下降。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契约仆役市场差不多已经消失了,这是由于经济的力量而非法律因素所致。其他提供资金的途径,主要是美国居民为旧大陆的亲戚支付路费,是这一市场消失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白奴”是在16-19世纪来到新大陆“美国”的欧洲白色人种的奴隶。但白奴人数有限, 反抗也激烈,所以美国又大力贩卖“黑奴”以满足劳动力的要求。到19世纪由于经济的原因,“白奴”现象消失了。美“南北战争”后,黑奴也得到了解放,美国经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美国小说《白奴》就是著名的废奴主义作品,可以参阅。
⑽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小说的创作晚于欧洲大陆,始于18世纪,出现伊始便与现实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世纪20年代起,现实主义在欧洲文学中取代了浪漫主义而占据主导地位,进入鼎盛时期。有些文学史甚至把19世纪称为“现实主义的世纪”。
实际上,早在笛福、菲尔丁、斯摩莱特等英国作家的身上就已经能看到他们的现实主义倾向,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真正的发展要到19世纪。
19世纪的英国因为工业文明的展开,经济世界第一,如日中天,号称“日不落帝国”。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不断扩大和拥挤,新富裕的资产阶级大量出现。旧贵族的没落与挣扎,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胜利以及下层民众的贫困无助互相交织。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剧烈的社会转型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家普遍感受深刻,他们真实地昭示各种社会矛盾,揭露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无情鞭笞社会的黑暗现象。这是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戴维德·赫伯纳·劳伦斯、哈代等等。
1、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艰难时世》《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的作品。故事主要围绕匹普、乔·葛奇、马格韦契、艾丝黛拉、康佩生等人展开。
故事的主角叫匹普,他是一个贫苦的孤儿,与姐姐和当铁匠的姐夫共同生活。匹普的姐姐是个泼妇,但他有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姐夫乔·葛奇里。每当姐姐打骂小皮普的时候,姐夫总是冒着自己被打的风险来保护他。
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他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庄园,成为富有的郝薇香和她的侄女艾丝黛拉的座上客。见识到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后,匹普的内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此,他一心想成为“上等人”,因为只有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他才能够有资格去追求女神艾丝黛拉。
而匹普似乎也很走运,他在童年时救助的马格韦契居然发迹了,成了富豪。因为马格韦契记得当年的恩情,于是给了匹普一大笔钱,以助他进入上流社会。
匹普一夜暴富,兴奋至极,他终于可以告别自己的宿命,成为一个贵族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随后他开始膨胀起来,故意疏远自己的姐姐和姐夫,甚至对于帮助自己的马格韦契也不屑一顾。殊不知,他人生最后一刻,关心他的还是他曾经的贫贱朋友。
《艰难时世》
故事主要围绕着葛擂硬和庞得贝以及他们周围的露易莎、汤姆、比周、斯蒂芬等人展开。葛擂硬原本是个五金批发商,退休后成了焦煤镇的议员,他是个功利主义的信徒,把万事万物甚至人性、情感都归为“一个数字问题,简单的算术问题”。
在他眼里,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金钱、买卖关系,诸如想象、浪漫、情感、仁爱等等这些与金钱无关的都是扯淡。所以,他把自己20岁的女儿露易莎嫁给一个近50岁的老头庞得贝。不为别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庞得贝有钱。
庞得贝是新势力的代表,他是新富裕的资产阶级。他弃爱绝情、唯利是图、虚伪自私,最后毁在了自己手上。
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工业革命的展开,法国迎来了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进入到了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这是一个被金钱主宰的社会,每个人都很忙,忙着追求财富和金钱,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极端利已主义的自私冷酷的金钱意识形态。个人的价值在经济发展、宏大叙事、大革命中变得微不足道和渺小,人迷失在了金钱之中,找不到价值,唯有不停地赚钱,拥有更多的金钱才能让人找到价值所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化,亲人也不例外,无论是多少亲密的关系在金钱面前都黯然失色。人性扭曲,个性泯灭,谁拥有金钱,谁就拥有权力。
与此同时,社会资源和财富在不断集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矛盾加剧。上流社会的资本家、政客、贵族、野心家等等,他们穷奢极欲,贪婪敛财;中产阶级,包括经纪人、商人、公证人、法官等等,他们拼命赚钱,天天想着如何使自己的财富增长,攀附权贵,从而挤进上流社会;社会底层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者,他们劳累过度,神经疲惫,每天都在想着如何稳住目前的生活,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既得利益不被剥夺,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使自己不那么累。
19世纪法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也使得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独领风骚,屹立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正如他们的绘画一样。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莫泊桑、梅里美、左拉,代表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