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伪满洲国在线阅读
『壹』 伪满洲国的作品鉴赏
《伪满洲国》告诉我们历史是由日复一日的生活累积而成,而主要支撑历史这座大厦的牢固基础便是亘古不变的芸芸众生。作品对历史的揭露渗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告诉我们这样一种事实:在看似一如既往的生活状态中,战争和侵略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轨迹,罪行惟其成为一种日常生活行为,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才更恐怖。征服一个国家易,征服一个民族难;消灭人的肉体易,消灭人的精神难;占领的是土地,占领不了的是情感;所以放浪形骸的胡二最终选择了逃逸山林;放荡不羁如谢子兰,宁可选择嫁给可以做她父亲的阿廖沙,也放弃了年貌相当的羽田;王恩浩虽然知道平顶山惨案与山口川雄无关,但他拒绝了与这个民族所有人的友谊。这是一种生命的拒绝,一种文化的拒绝。这是一种顽强而又坚韧的心灵的抵抗。真正牢不可破御敌于千里之外的长城建立在人的心上,这就是老百姓所代表的民间立场在历史上真正的作用和意义。它让统治者由绝望变得加倍疯狂,最终走向灭亡。
《伪满洲国》展现了其特殊的意义:它试图展现在沦陷历史中人们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构建一种新的观视沦陷史的角度。我们看到另一种意义上的沦陷史,这里并非不包含侵略压迫以及奋勇抗争,但也关注那些既无所谓附逆也无所谓抗争的人群,甚至也关注侵略者以及附逆者内在的复杂情绪。换言之,它既容纳了主线历史的叙述,又关注东北地方的独特性,同时不简单拒绝日本殖民现代性,而是重新反思这段殖民历史到底给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人民带来了什么。 叙述方式
《伪满洲国》延续了司马迁开创的历史叙述方式,从各个层面上表现历史中的人物,有帝王、后妃,有不可一世、专横拔扈的侵略者,也有以侵略者身份的普通百姓;有各为其主的军界人士,有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也有啸傲山林、豪气冲天的侠胆义匪。有工商阶层,有平民百姓,有文化界、演艺界、知识界人,也有小手艺人,妓女;有工人、农民、学生、士兵;有汉人、满人、鄂伦春人;有白俄、朝鲜⋯⋯历史的演变让历史的人物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历史的发展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形式可能改变,历史的本质不可能改变。历史在她的笔下,充满了生命的质感,像她的文字一样富有生机和活力。
审美意义
《伪满洲国》作为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是有着独特审美意义的。从历史观来看,尽管它与革命历史主义都追求宏大历史叙事,可切入角度却不是“庙堂历史意识”,而是“民间历史意识”,因此,在宏大叙事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解构革命历史主义的新历史主义行列;从时间观来看,她充分借鉴了革命历史主义的线性时间观,极具个性地走进了新历史主义的时间观,却又极具个性地走了出来;从对历史主体的塑造来看,她是拒斥革命历史主义的,而在新历史主义的观照下,她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冷静思考,既不全面颠覆、也不多加嘲讽,只是尽可能如实地切近历史真相。
叙事体裁
笔端穿梭在“伪满洲国”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叙事呈现出形式的特别——大历史小叙述。整部作品以历史大事记为经,老百姓生活为纬,经纬交织阡陌纵横,以年谱的形式写出长达十四年的中华民族耻辱沉的“满洲国”历史。作者的用意与笔力均在于小人物的命运上尽管出于对历史感的考虑,作品中也描写了以溥仪为首的伪 满洲国的行政设置以及日本侵略者关东军的阴谋暴行,但写得最为充沛丰盈的依然是小人物的命运和们的日活。大历史小叙述切入了历史氛围,风暴的中心往往是表面静止。《伪满洲国》编年体的“大历史小叙述”叙事特征,使抗战题材传统表现的正剧意义出现了不同的意味。在体味小人物波澜不惊酸甜苦辣的日常人生时,作家笔下理解 的朴素简单的英雄情结让我们从中感悟到历史的真谛。传统正史书写的抗战史“主流”,毕竟有太多意识形态为依据的正史蓝本,今天重新反思历史,现代立场与意识已经在一些研究领域有了新的判断。伪满历史也如是。对英雄理解的多元化开放化写作态度,使《伪满洲国》呈现出历史厚重复杂的这一面,也因之对小人物命运的细致勾勒而使作品显得气韵生动。 人物塑造
《伪满洲国》里设置这样三个代表性的人物,羽田对爱情的绝望、张秀华对亲情的扼杀、王恩浩对友情的拒绝,不能说是个别的偶一为之!是什么粉碎了人性与生俱来对爱情、亲情、友情的依赖?——战争——以人性贪婪为动力的利益攫取,与人性善的一面殊死顽抗,昭示着人性中残忍的一面。
《伪满洲国》实现了深层意蕴的超越与逆转,,在传统结构的着力点上大规模的颓化和弱化,,使叙事对象呈现出个人化和民间化的迁移。如剃头师傅, 作为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无论是在四平与寻安客栈店主接头, 还是在承德女儿家里重开理发铺, 甚至让教书先生王亭业写门联并使其入狱直至惨死,,都袅生出阻碍性情感反应, 但这种经验非但丝毫无损作品的真实度,,反而更能激发起读者的认同性热情及现实展延魅力。同样的还有对杨靖宇、赵尚志牺牲场景的描写,在典范的历史题材小说那里,这是英雄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精神放歌处,而作者相当淡化的处理, 令人信服地缩短了文本和读者的间隙。对日本人的刻画也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倾向, 正如作家所说:“ 尊重历史,保持历史的真实,在保有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的同时,对我作品中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赋予以人性的意义” ,小说中羽田的多情正直, 中村正保的大度、喜欢孩子, 山口川雄的明智、重义气,麻枝子的沉静、娴雅等都突破了小日本、日本鬼子的审美范式, 闪烁着民间理想照耀的光点。
人道主义
在民间化的审视中, 人性及人道主义的砝码始终左右着均衡, 在人物链及人物活动的动力系统中起着枢纽及润滑的作用。所以, 以民族铺垫升起的民间精神, 充盈于人性的光环之下,相得益彰;相反, 非民族的异质社会势相在上述民间域里矛盾重重, 举步维艰, 不得不靠人性观照来扩张民间的活性。迟子建有效地调和了民间与人性的矛盾,人性的大纛超越了一切价值取向而富有形而上的意义。《伪满洲国》绝不单单是写给中国百姓的,它的读者中必须包含日本人民,当然也可以是日本在内的各国人民,因为它叙述的是一个人类共同的问题,那段历史,那段岁月中人类的处境,是无法回避的,小说不惟是饱含民族情结的爱国主义讨伐和申诉,而是超越了侵略一反侵略的对立立场,面对战争,审视人性。作者匠心独具的地方是用大自然强化了人本应清醒却遗忘的意识,承接了自然里面的丰富资源,并把这些资源逆转过来,难以泯释的哀痛又回到自然中,形成一个自我警策、自我反思、继而自我疗伤的开放系统。
『贰』 求迟子建伪满洲国txt
书籍名称:伪满洲国
书籍格式:epub/mobi
豆瓣评分:8.5分
链接:http://ziyuan.jingdouwang.cn/t-148.html
内容简介:
《伪满洲国》(上下)的作者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作者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年作者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伪满洲国》在作者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支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作者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作者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其心中愈来愈丰满,创作的冲动已经出现,于是又集中做了两个月的资料,到了四月迎春初放之时,便开始了写作。
『叁』 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迟子建,她有哪些代表作
迟子建从1983年开始创作,至今已经发表的文学作品有五百余万字,出版了四十余部单行本。在2008年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
他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其中《雾月牛栏》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白银那》获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晨钟响彻黄昏》获1995年东北文学奖。另外《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使迟子建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伪满洲国》
迟子建曾说过:“那是我过得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从创作上就能看得出来。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长篇《伪满洲国》的创作。如果不是那种状态,我是没有那种勇气触碰那么宏大的题材的。”
通过阅读《伪满洲国》可以使人更加了解1932年至1945年发生在伪满洲国的尘封往事。《伪满洲国》可以说描写的是东北的一段黑历史,2000年出版的这部小说用68万字来描写东北抗日时期的无数个悲壮故事。
『肆』 伪满洲国的作品评价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的沈丽萍评价说:在《伪满洲国》中作家把历史人性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实际上,伪满洲国完全是一个人格化或人性化的象征,它寓言的是人脱离母体、脱离家园后的命运。在这个角度上,“满洲国”与一个个故事主人公的命运不正是相通的吗?王亭业、杨浩、郑家晴、姑姑、吉来、王金堂,包括日本人中村正保,他们演示的不正是失去家园后的痛苦与挣扎吗?如果说,在这部小说中历史多少显得有点空洞的话,那么正是那些人性的细节丰富和填满了历史的缺口。不同于传统的人性善恶二分和民族大义的正义考量,作者在《伪满洲国》中对众多人物的生存抉择,并没有给出明显的爱憎和居商临下的道德评判,而是保持一种看似超然的冷峻,把诸多的可能性向读者、也向未来敞开。在一个还不很善于谈论和正确思考人性的文学世界里,这无疑是一个比较聪明的策略。或许,疑问和模糊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去寻求答案。-沈丽萍
珠海教育学院的方守金评价说:一部气势恢弘,场面繁杂,人物众多且鲜活生动的长篇小说,在叙述结构上必定有其强大而独特的吸附力才行,《伪满洲国》便具备了这一凝结形象贯穿情节的力量。它以人物的命运及其心灵的展示作为情节之维,链接着一个个在时间和人物关系上似无多大瓜葛的故事板块,其内蕴又共同指向那个悲惨年月东北大地民众的生存境遇和情感生活。
迟子建评价说:《伪满洲国》这部编年体的长篇小说出版后,评论家们都说是“历史小说”,迟子建却觉得,它只是涉及了特殊岁月的生活。她笔下的“历史”仍然是日常的,没有大事件、大人物,有的只是开当铺的、当劳工的等等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把一个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写足了”,这便是她理解的历史小说。她认为,真正能让人回味无穷的作品,其实是靠冷静的叙述、富有“质感”的生动的细节营造来实现的。她不喜欢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品,觉得和文学的本质背道而驰,文学的表达需要的是小提琴似的“如泣如诉”。
『伍』 伪满洲国的作者简介
迟子建196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母亲李晓荣上世纪50年代是乡广播站广播员。父亲迟泽凤是小学校长,爱好诗文,酷爱三国时期曹植名篇《洛神赋》,因曹植又名曹子建,故给她取名“迟子建”。
迟子建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七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韩文等海外译本。
『陆』 《伪满洲国》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伪满洲国》(迟子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_83UW-tnjrHr1OL9ZuXt7Q
书名:伪满洲国
作者:迟子建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1
页数:940
内容简介:
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心血之作, 她用十年时间准备,重返东北三省作为伪满洲国存在的那十四年(1932-1945),在七十万字的篇幅里,迟子建秉承以小人物写大历史的写作理念,形式上采用编年体,让纷繁复杂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于恰当的年份浮出水面,让那段在教科书中只有只言片语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具象可观。全书出场人物有上百位,从“康德皇帝”溥仪到抗日将领杨靖宇,从俄国商人到日本“满洲移民”,从婉容福贵人到影星李香兰,但是贯穿全书却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迟子建以从容的笔调,描摹着他们在那段岁月中的生活,他们所承受的苦难,他们真挚缤纷的情感世界,而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也在他们的故事里得以完整的重现。
作者简介: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现为黑龙江省作协主席。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等,小说集《雾月牛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散文随笔集《我的世界下雪了》等。 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作品有英、法、日、意、韩、荷兰文等多个海外译本。
『柒』 迟子建的《伪满洲国》有电子版的么我只有10悬赏,谢了急用
我也很喜欢迟子,但是不得不坦言这不是迟子最好的书,推荐《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额尔古纳河右岸》 《穿越云层的晴朗》
『捌』 伪满洲国的作品目录
小说章节小说标题第一章一九三二年第二章一九三三年第三章一九三四年第四章一九三五年第五章一九三六年第六章一九三七年第七章一九三八年第八章一九三九年第九章一九四〇年第十章一九四一年第十一章一九四二年第十二章一九四三年第十三章一九四四年第十四章一九四五年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