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总结小说主旨
⑴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旨题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⑵ 高中文学类阅读,怎么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从什么角度或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种题的答题模式。谢谢
文章主旨??就是文章中心思想吧,这个首先从慨括文章内容入手,内容慨括好后再分析作者写文的目的和背景总结文章表达的感情,慨括叫表达的感情就是全文的主旨。
⑶ 七八年级 语文小说 主旨有哪些
1.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一、关于人物: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二、关于环境:
a社会环境描写:①交代时代背景。②交代社会习俗。③交代思想观念。④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揭示小说的主旨
公式:这是描写,交代了,揭示了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
为下文作铺垫
三、关于情节:
1、概括故事情节
人干事。
人在时地干事
2、如何做填空题
a、由已知推未知。故事情节,指的是开端、发展、、结局。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填的是什么
b、读懂所给的示例,格式、语气要一致
四、关于标题:
1、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2、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交代主要人物。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b、看开头和结尾。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五、指出关键性词语的含义并赏析关键性词语。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词语用得很好,它的原意是,在这里的意思是,表现了(结合小说主题)
六、赏析关键性句
a、从修辞的角度
修辞方法﹢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感情(或主题)。
b、从哲理的角度
表层义(即字面义)﹢蕴涵了哲理
c、从用词的角度
词用得很好﹢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感情(或主题)
七、概括小说的主旨
通过,表达了(揭露了、赞扬了)
比如: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的态度反复变化最终弃而不认的故
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金钱关系
八、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衬托。③对比。④象征。⑤设置悬念
⑥铺垫。⑦照应等
⑷ 高中语文阅读有哪些常见的主旨总结
1 文学作品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2. 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3. 科技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⑸ 语文阅读理解的主旨怎么找
推断语文阅读的主旨,我告诉你一些小技巧吧。不过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能熟练使用这些技巧,还得通过大量的练习。
1、注重标题
推测作者主旨的时候,一定不能偏离文章的题目。若文章的题目是“母亲”,那就一定是写母亲的,就算文章中提到了别人,那也是为了能更进一步表现母亲的。
2、首尾归纳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只看开头和结尾,就能明白文章的大概。
3、串联每一段
一些文章,标题是象征性的,比如:山。但内容却不是真实的山。而开头结尾,也是隐喻的,难以推断出文章的大概。那就很可能是一篇隐喻的文章。那就分析每一段的内容,将各段的内容,串联起来,找出共同点,那这个共同点就是文章的主旨。
4、重复即中心
若文章中,一个词,活一个字,常常重复出现,那这个词或字,就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
建议平时写一些阅读的专项练习,不要凭感觉答题,要用上前面提到的方法。题量上也不需要很多,但一定要多思考,多看参考答案,不要把思考停留在这篇文章本身,得跳出这篇文章,去总结规律。你要保证,总结出的东西,至少可以运用在同一类型的文章上。
⑹ 分析小说主题方法总结 (7点)
阅读小说,宜从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如何读小说(文体知识三)
作者:马丽亚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的刻画是中心。按照篇幅的长短,小说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阅读小说,宜从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小说中的人物描写主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要抓住作品中的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生活。
如《故乡》中写闰土的肖、像变化:“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时,他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当“我”20年后回到故乡又见到闰土时,他“先前的紫红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闰土外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日益穷困的现状。通过分析闰土的外貌变化,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分析人物的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如《孔乙已》一文写孔乙已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说的话:“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这种只有孔乙已才有的个性化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征。再如《变色龙》中“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街上乱跑的人看看”, “这小狗还不坏……怪伶俐的………一口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等等。闻其言,见其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形象便暴露无遗了。
心里描写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质及理想的重要手段。如《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在听说了这最后一课时的内心独白: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以及下文韩麦尔先生让他背书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小弗郎十对自己以前幼稚、贪玩、不爱学习的懊悔和自责,展示了他对国语“失去了才觉得珍惜”的心灵境界,以及他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使得他这个人物形象逐渐地丰满起来。
(二)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还有序幕,后边有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把握这一点,然后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抓住小说情节,小说的层次结构就清清晰晰,作家构思布局的巧处也容易把握。
(三)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要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而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心里描写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质及理想的重要手段。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如《最后一课》中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兵的操练,目的在于交代背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又如《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着墨不多就刻画出沙皇俄国警察统治下恐怖、死寂的气氛,突出了主题思想。《在烈日和暴雨下》对烈日、暴雨、风尘的描写,同样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⑺ 怎样概括文章主旨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荔枝蜜》。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7)高中语文阅读总结小说主旨扩展阅读:
一、文章要素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但对其概念内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义并不严格。
新近出版的写作论著,或沿用旧说,或虽有改动而仍值得商榷。本文拟从严格意义上的定义要求出发,结合有关知识,对这四个要素概念的种种“定义”质疑问难,并试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以就教于写作界同行。
二、主旨意义
1、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
2、犹主张,主意。更加抽象,有时可以理解为想要体现的一种精神。
3、在写作教学中: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是文章的叙写、议论目的。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是相同的概念;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不称主题。
⑻ 高中语文,每次做小说题都不懂小说的主旨,有什么方法能快速读懂吗
我记得小说是大阅读吧,大阅读不能快速读的
先看题目在看文章,会很有针对性,题目里会有一些诱导性和趋向性,也会暗示出那部分信息比较重要。
主旨大意题也不是每篇都有的,如果有的话注意看对人物的描写部分,一般都会有情感倾向在文字里面的,开头结尾反而只交待故事内容了。
也要注意一下特殊的结构,理解欲扬先抑啊明褒实贬这类的特殊写法
其实小说通读下来基本理解不成问题,如果大阅读选择小说的话,不要求速度,慢慢读就好了,相比传记的大阅读分数还是很保险的
⑼ 语文阅读中文章主旨,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怎么找
1、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