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小说在线阅读
❶ 《息夫人》唐 王维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❷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学校发过一本专门介绍息县(息夫人)的书,有谁知道叫啥名字吗
2013年6月,信阳商城籍女作家曹雁雁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由长江出版传媒出版。
该书以息夫人人生脉络为主线,透过尘封的历史,用鲜活的笔触,叙述了息夫人跌宕迷离的动人故事,塑造了一个“不乱世的乱世红颜”天赋异禀、姿容超凡,独立、果敢、倔强、智慧的全新形象,还原了这位中国历史上被误解、误读最多的传奇女性。
曹雁雁笔下的息夫人,有着拒绝以色事人、倡导女性自立的鲜明个性;她足迹走遍河南,促进了中原与楚地两种文化的交融;她独有与蔡侯、息侯、楚王虚实相映的三段感情;她建立了以身赴难、劝课农桑、推崇新政、辅幼称霸的四项功勋。众所周知,在河南的土地上,息夫人所经之处都建庙立碑,被尊为“平安神”,如今依然是息县的地域形象名片。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无疑为弘扬平安精神,进一步树立息县形象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❸ 有没有有关息妫的小说
曹雁雁写的《息夫人》。
简介:
她,生在春秋乱世,是诸侯陈国的公主,却有着夷狄的血统;她,曾与心仪之人邂逅,却为天意所弄,先嫁息侯,后依楚子,人生跌宕。她叫妫翟,是春秋四美女之一,有“桃花夫人”的美誉,世称“息夫人”。
她生在风雪中,长在王廷里。风云莫测的政局之变,波谲云诡的权力之争,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出落成风姿绰约、天资聪慧的美少女。青春岁月里,与蔡侯的不期而遇,为她与众不同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她远赴淮水要塞,嫁与息侯姬允,因此成了息夫人,并与息侯恩爱款款。归宁探亲,借道蔡国,却被一直钟情她的蔡侯纠缠戏弄。息侯闻知夫人受辱,气愤难平,遂与楚国设计报仇。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竟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
她为挽救息国和心爱的丈夫姬允,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的胆识嫁入楚国,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赀倍加宠爱,她愈加精进,成为文王的贤内助,休养生息、储备重臣、重视教化、严治后宫等许多建议被文王采纳。文王死后,她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
《息夫人》以现代女性的视角,透过尘封的历史,以鲜活的笔触,叙述了一个跌宕迷离的动人故事,展现出息夫人天赋异禀、姿容超凡,独立、果敢、倔强、智慧的全新形象。
这部作品的故事,前后跨度七十多年,从公元前710年左右郑厉公以星火之态对抗周桓王开始,到前635年左右息夫人死去、晋文公重耳游历诸国而结束。诸国政权不断交替,在阴谋与杀戮中前进,全然一派东周之乱、春秋之盛的景象。作者以明线、暗线和各种埋伏,将春秋五霸称雄之前的各种历史典故串联起来,比如齐桓公争位,郑厉公流亡,卫惠公之乱,楚武王、楚文王两代君王励精图治。同时,让息夫人的足迹由北到南,见证保守和开明的政治风气,感受封建经济对抗奴隶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在历史洪流中,楚国积极向上的氛围成了息夫人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息夫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与楚王琴瑟和鸣,开创了盛世,辅佐儿子成就霸业,最终使楚国成为南方的超级大国。息夫人有着女人的柔媚、慈善家的心肠、政治家的手腕、军事家的魄力。
曹雁雁以生动的笔触,一反有史以来的思维惯性,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息夫人形象。曹雁雁笔下的息夫人,有着拒绝以色事人、 倡导女性自立的鲜明个性。她足迹踏遍淮河流域,促进了中原与楚地两种文化的交融;她独有与蔡侯、息侯、楚王虚实相映的三段感情;她建立了以身赴难、劝课农桑、推崇新政、辅幼称霸四大功勋。在中原大地上,息夫人所经之处都建庙立碑,她被尊为“平安女神”,如今依然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的地域形象名片。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无疑为弘扬平安精神,进一步树立息县形象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本书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作序,并得到鲁迅文学奖得主何向阳、著名出版家周百义等名家的高度评价和鼎立推介。
一部女性传奇史诗,一卷活力纷呈的春秋画卷,为我们的时代增添了一份精彩,感谢息夫人,功归曹雁雁。
❹ 《息夫人》txt全集下载
《息夫人》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PycTsRquudWRIhutLw6xEw
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主要讲述了,她,生在春秋乱世,是诸侯陈国的公主,却有着夷狄的血统;她,曾与心仪之人邂逅,却为天意所弄,先嫁息侯,后依楚子,人生跌宕。她叫妫翟,是春秋四美女之一,有“桃花夫人”的美誉,世称“息夫人”。
❺ 息县——息夫人故事!战国第二美女!
息夫人, 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前人有诗云:"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就变着法儿规劝息侯勤于朝政,亲贤士,远群小,奖耕战,兴农商。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陈国探亲,路过蔡国,顺便去探望为蔡侯夫人的姐姐,谁知蔡侯竟在接风的宴席上调戏息夫人。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与楚文王密谋图蔡,楚国出兵俘虏了蔡侯。蔡侯则设计报复息侯。他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岔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夫人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诗人宋之问曾感叹道:"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息县《县志》中还有人为她撰写了生平,立了传记碑文,1984年6月,在息县县委招待所还出土了清同治年间的"息夫人辨证碑"。息县城关还新建有息夫人塑像,以示纪念。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及"三年不语"的故事。
其他和息夫人有关的诗词: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刘长卿《过桃花夫人庙》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王维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唐诗在内,叙事诗很不发达。特别是近体诗,由于篇幅和格律的艰制,更难于叙事。但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其中某些小诗,虽然篇幅极为有限,却仍企图反映一些曲折、复杂的事件;如果对这些事件推根求源,展开联想,则似乎要有相当篇幅的叙事诗才能叙述得了。象王维这首五绝就是这样。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题息夫人庙》
清 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息夫人,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息妫出嫁路过蔡国,蔡侯献舞以其与自己的夫人是姊妹,迎至宫中款待。款待时蔡侯行为轻佻,息侯闻之大怒,设计报复。派使者往楚国,怂恿楚文王出兵假攻息国,息再向蔡国求救,诱其出兵。9月,楚兵于莘地(今汝南县境)战胜蔡国,俘虏蔡侯。蔡侯亦设计报复息侯,向楚王称赞息妫容貌极美。楚王来到息国,设宴答谢息侯,乘机以武力将息妫抢去,作为夫人。息妫入楚宫3年,生了两个儿子,即堵敖和成王。但不愿说话。楚王问她是什么缘故,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话可说的?”楚王道:“这都是蔡侯的过错,我当为夫人报仇。”于是兴兵攻打蔡国。文王死后,令尹子元心怀不轨,于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在息夫人的宫旁建造新馆,每天歌舞奏乐。息夫人哭着说:“先君让人歌舞是用来演习战备,征伐诸侯的。今令尹不用于仇敌,而用与未亡人(未亡人”古代寡妇自称)之身旁,不是很奇怪吗?”侍人将夫人的话转告子元。子元说:“夫人不忘仇敌。我反倒忘了。”是年秋,率战车600辆进攻郑国,但不胜而归,反而假报战绩,住进王宫,诱惑息夫人。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斗射师斗廉劝阻,子元不听,反把斗廉抓起来。息夫人派侍人密奏楚成王。秋天,申公斗班杀死子元,斗毂於菟接替子元为令尹,从而缓和了楚国的危难。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一座桃花夫人庙。关于息夫人的事迹,《左传》、《史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她的许多故事。
❻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时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
【作者】王维【朝代】唐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白话翻译:
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
此首五绝巧妙而恰切地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来描写卖饼人的妻子不忘旧爱。前两句写女子不慕眼前的宠幸,怀恋贫贱之交。以“莫以”、“难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反衬出息夫人和息国君主旧日的恩情很深,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征服弱小者的心。
(6)息夫人小说在线阅读扩展阅读
前两句隐去叙述,突出情理,后两句描绘形象,寓情其中。短短二十个字,句句叙事,却句句都是情语,表达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既吟咏了史事,又讽喻了现实,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妇女形象,又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由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造成的社会悲剧。
短短二十个字,句句叙事,却句句都是情语,表达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既吟咏了史事,又讽喻了现实,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妇女形象,又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由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造成的社会悲剧。
❼ 读史做女人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读史做女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读史做女人
作者:君子心
第一话、息夫人
更新时间2009-2-6 13:49:30 字数:4375
息夫人(1)生命之上
前阵子作家陈岚抛出了石破惊天的“强奸不反抗论”,在网上引起了卫道士们跺足捶胸的痛骂,其实不管言词如何花样百出,针锋相对的焦点便是“生命意识”。在陈岚看来,生命大于一切更大于贞节,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枉然。而在卫道士们眼中,生命之上有一种无论如何也无法撼动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气节。
从小就习惯了“饿死是小,失节是大”与“舍生取义”的中国人们很难想象咱们老祖宗也有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呐喊,春秋战国是诸侯国的混战,也是诸子百家学说的混战,最终上位的其实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只是到了汉代,因为统治的需要,儒家与帝王之术相结合,才奠定了独尊儒术的天下。)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孔孟惶惶不可终日的游走于列国,唾沫横飞地推销自己的学说,但是一直没有买家,原因很简单,诸侯都不是傻瓜,在那个乱世去实行“气节大于生命、理想大于现实”的原始儒家价值系统等于自杀,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命才是一切的一切。
不过让孔孟在天之灵心慰的是,在后来的几千年里,他们的敦敦教导被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传承下去并固化下去,成为几千年士子们的文化价值的归命所在,生命之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气节”。
因此,文天祥们的死才具有了一种意义。这阵子看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臣子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
有问题再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