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文段阅读题
⑴ 语文课文笨拙的父爱阅读试题及答案
父爱是大山,是不轻易说出口的安全感,这也是这篇语文课文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下面是我整理的笨拙的父爱 阅读答案 ,希望大家能喜欢!
笨拙的父爱阅读材料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郑行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⑤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⑥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⑦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 魔术 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⑧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森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⑨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⑩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最令我痛此丛芦苦的。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⑾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⑿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⒀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摘自《读者》2015·11)
笨拙的父爱阅读题目
1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3分)
16. 赏析下面 句子 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17. 选文描述拳师父亲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请结合 文章 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4分)
18.文中结尾写到“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作者为什么认为“疼痛”是一种“柔软”?(3分)
19. “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第⑤段划线句的理解。(4分)
笨拙的父爱阅读答案
15.中年壮汉为孩子在池塘费力捕捉蝌蚪;拳师父亲为孩子捉萤火虫;“我”的父亲给“我”洗澡。
16. 兢兢业业一般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在这里大词小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年壮汉给孩子捕捉蝌蚪时小心认真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17. 对比 将拳师父亲 “满脸横肉,彪悍异常”的形象和他为孩子捉萤火虫的慈爱浪漫之心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父亲的“柔软”。
18.“我”和父亲从不交流 ,那一次洗澡可能就是父子之间难得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父亲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为儿子搓澡,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那种刻骨铭心的疼痛成了父亲隐晦的爱的表现,正是父爱的“柔软”所在。
19. 能围绕“父爱往往是隐晦的,默默的,不伸张的”来谈即可。
猜你喜欢:
1. 2017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 2017年中考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3. 2017年阅读有才与用才阅读题答案
4.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5. 2017年最新中考语文阅读及答案
6.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7. 2017中考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⑵ 初中语文阅读四十篇附答案
城市农夫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l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l00多平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小说的题目是“城市农夫”,主人公是“我的舅舅”,如果把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请说说理由。(2分)
2.②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2分)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1)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
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2分)
(2)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
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1分)
4.④⑤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2分)
(1)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
(2)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B.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饮食恶劣,生活艰难。
C.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D.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6.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1分)
当他看到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链接材料】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舅舅流下了 的泪水,因为他
7.亲情无价。请写出你爸爸或妈妈的生肖(属相)和生日。(2分)
我的 :属相是 ;生日是
参考答案:
1. 示例:(1)不好。理由是:文章写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就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标题比“我的舅舅”更贴切。(意对即可) (2)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作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为标题,更为亲切。(意对即可)
2.《背影》中家境的艰难,父亲尽心尽力支撑家庭以及对子女的关爱引发孩子们想到自己的父亲。(意对即可)
3.(1)每月收获近千元的现钞;使孩子在知识面前拥有尊严;使他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一些。(意对即可)
(2)繁华似锦的城市
4.不矛盾。两句话分别写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较参照的对象不同。(1)句说舅舅的收入可观,是相对于舅舅在农村的收入以及在城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2)句说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对于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而言。(意对即可)
5.D
6.示例:(1)舅舅流下了自豪(骄傲)的泪水,因为他从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爱父母,有志气的。(2)舅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意思符合情境即可)
7.要真实。略。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1、“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一句中的“掂量”能不能换成“揣测”?为什么?(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2分)
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年轻媳妇”是一个 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不能换。因为“掂量”是斟酌“那些话”的分量,而“揣测”是指推测或猜测别人的心思,所以不能换。
2、环境 暗示此房的主人刚结婚,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3、美丽、纯朴、善良。
先发两篇,其余发私信给你
⑶ 语文中考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经典阅读考题之一,不过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五个方法,遇到这类型题型就能举一反三。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题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介绍概括段落大意主要方法,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此类题型。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题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⑷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张果老
冯骥才
今儿天好,索七来逛一逛他最喜欢的宜宝轩古玩店。他运气不错,隔着临街的玻璃窗,一眼就瞧见里边木架上立着一排五彩瓷人。他玩瓷器绝对到家,那一排瓷人在他眼前一过,立时看出是嘉庆官窑的五彩八仙。索七进门就径直朝这东西奔去,走近一看,果然极好,色气正,包浆好,人物有姿有态,神情各异,个头又大,个个近一尺高,难得的是没一点残缺。瓷人最易伤残的是手指,这几个瓷人没一根手指断尖。那股子富丽劲儿、沉静劲儿、滋润劲儿、讲究劲儿,就甭提了!可是再盯一眼,问题就出来了。八仙人是八位,这怎么是六位?他细看一下,这儿站着的是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还缺吹笛子的韩湘子和倒骑驴的张果老呵。
没等他找老板问,只听声音就在耳边:“您别看东西失群,价钱也失群了呢。”再瞧,掌柜辛居仁笑嘻嘻站在他身边,“这套嘉庆官窑八仙要是整套的,品相这么好,还不得八根条子,现在您只出这半价——”他用手比画个“四”,“一半价!您就抱走了。这点钱您到哪买去?实话告诉您,您索七爷走运了,人家等着用钱!”辛掌柜个子矮,嘴唇上边长几根花白的鼠须。
索七再仔细看看这六个瓷人,真是没得挑。可要是整套齐全,花十根条子他也会狠下心来买。现在失了群,差大事了。辛掌柜好像明白他想的是什么,对他说:“嘉庆成套的东西哪有不失群的?老实跟您说,您要错过了,甭想再碰上。东西好,又这么贱,说不定下晌就叫人抱走了。”
索七动了心,回去取钱来把款付了。辛掌柜给他包瓷人时说:“您索七爷是福运当头的人,往后多留神,说不定碰上失群的那两个,那您就发大财了。”这几句话把索七说得心花怒放,高高兴兴把这六位神仙抱回家。
打这天起,索七几乎天天逛古玩店。天津卫是大商埠,古玩店大大小小总有几十家。索七每五天就把所有古玩铺子都跑一圈。
索七这种人在天津卫挺多。祖上有钱,本人无能,吃喝之外,雅好古玩,天天在城中转悠。一个月后,索七又转到估衣街的宜宝轩,这个月已经来三次了。这次他隔着玻璃窗一眼又看到古玩架上站着一个瓷人,同时还看到辛掌柜朝他眯着眼笑嘻嘻招手呢。
他急忙跨进去,辛掌柜赶忙迎上来,说:“我说上天不负有心人嘛。您看,这东西可是自己找您来的。”索七定睛一瞧,没错,嘉庆官窑五彩瓷人,和他那六个是一套的——双手执笛横吹的'韩湘子,按捏笛孔的十根手指根根都有姿有态,小脸斜扭,红唇上翘,神情已入笛声之中。索七这就要掏钱买,辛掌柜开口就要两根条子。
索七说:“怎么这一个顶那三个的价?”辛掌柜说:“按品相说价钱,您手里那六个虽然都好,可都没法儿和这个比。这套八仙,这个最好,极品!”两人争了半天,最后辛掌柜搭上一个带款的宣德炉要了两根条子,才把这韩湘子给了索七。
索七说:“还差一个张果老,你还得给我留神。”辛掌柜听了,露出笑容,说:“那您可得天天烧高香,古玩行里还没遇见过这种事呢。”
索七把这韩湘子拿回家,和先前那几位神仙排成一排,别提多美,也别提多别扭了。没这韩湘子,只当是几个失群的古董,有了韩湘子,反觉得是一堆残品。索七就像着了魔似的满城寻找张果老,三天去一趟宜宝轩,回回落空,急得他恨不得买头驴自己坐上去。
一天后晌回家,打西北城角走进太平街——他天天回家就走这条道,看见街口一边围着十来个人,兴致勃勃看着什么。他过去往人中间伸脑袋一瞧,有个人手里拿着一件东西在卖,竟然就是他想掉了魂儿的那个瓷人张果老!再瞧瞧卖东西这人,五十来岁,模样赛个小生意人,穿得不错,但脸上透着穷气。索七问道:“你是打哪来的?”没料到头一句话就把对方问火了:“你是买东西还是买人?你想说我是偷来的?”索七赶紧解释,愈解释对方愈冒火,后来干脆从腰里掏出块布,把张果老一裹,夹在胳肢窝里就要走,不肯卖了。索七赶紧拦住他,说好话,赔不是,说自己真心要买这件东西。对方听了,带着气说:“你要真要,六根条子!”这是天价,不沾边了,可是索七爷却不敢说个不字,死磨硬泡往下拉价,他愈拉对方把价咬得愈死,最后干脆说:“没工夫跟你饶舌,我扔了砸了也不卖了。”索七只好认了,回去取钱买了。
把张果老抱回家,八仙终于凑齐了。过了几天,索七忽然觉得哪儿不对劲儿,用心算一算,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为这八仙竟然用去十二根条子。自己怎么会花这么多钱呢?他再把前前后后的故事连起来一想,忽然明白怎么回事了——他钻进了人家早做好的圈套!
索七觉得条案上的八仙都在咧嘴笑他这个傻瓜。
(选自《收获》2014年第4期)
19.简要概括文中索七的形象特点。(4分)
20.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内容有哪些作用?(4分)
21.索七买的是八仙,小说为什么不以“八仙”而以“张果老”为题?(4分)
22.从全文来看,辛掌柜等人是怎样诱使索七一步步落入圈套的?(6分)
试题答案:
六、(18分)
19.①凭借祖上留下的钱,花起来大手大脚。②没什么本事,整天游手好闲。③喜爱收藏古玩,有鉴别优劣的眼光。④头脑简单,虑事不周,以致被人欺骗。(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①两处内容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表明八仙瓷人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②为索七上当受骗作了充分铺垫,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4分。每点2分,意思即可)
21.①张果老是卖方设置圈套的关键道具,以“张果老”为题更能体现小说题目凝练而富有概括性的特点。②买卖张果老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以“张果老”为题更能暗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作者构思上的匠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辛掌柜先以失群为由,用较低的价钱诱使索七买下了六仙,并提醒索七留意失群的另外二仙;②辛掌柜利用索七希望凑齐八仙的心理,以质量更好为由,诱使索七高价买下韩湘子,并暗示索七想再找到张果老是很难的;③在索七为找张果老几乎掉魂时,辛掌柜让人等在索七回家的路上,利用索七极想买下张果老的心理,欲擒故纵,诱使索七超高价卖下张果老。(6分。共3个主要环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