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关于小说阅读理论的书

关于小说阅读理论的书

发布时间: 2025-07-18 06:29:50

㈠ 关于小说理论写作的书籍都有哪些

卡尔维诺、艾柯、略萨、昆德拉、帕慕克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文学世界,也为我们揭示了小说艺术的奥秘。在他们的笔下,每一个字符都承载着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

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未来文学的可能形态,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文学画卷。艾柯的《悠游小说林》则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故事,让我们领略了小说的无限可能和创意的火花。略萨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则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对年轻小说家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更是对小说艺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们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也对其背后的艺术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帕慕克的《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则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说家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此外,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残酷。布鲁克斯的《怎样读小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小说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启示。

兰色姆的《世界之躯》、瑞查兹的《意义之意义》以及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等作品,则从哲学和批评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体验。

㈡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小说面面观 》读后感

《小说面面观》的作者福斯特绝对是一个语言高手,你看他笔下的那些文字,像极了一个个小木偶,他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想怎样摆弄那些文字就怎样摆弄,谁能说个“不”呢!也许福斯特本人是太狂傲了吧,他似乎以上帝的视角俯视人间,别说一个个小兵崽子(语素),也别说你千乘之国(文章),更别说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股肱之臣(小说家们),就是皇帝老儿(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小说三段论:发展、高潮、结局)也得好好审视调教一下呢!

不过,作为读者,我却很喜欢他,霸道也是有实力的,视角独特不说,根基绝对深厚 。我读的外国小说不多,这样恣肆的思想,这样广泛的视野,对于阅读狭窄的我来说,这本书实在是“啃”下来的。所以避免不了囫囵吞枣,也可能消化不良。但是,营养绝对够我这个草根教师用的。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有的作家太惯于煽情,让你觉得像是浸在了猪油里一样;有的作家又太理性,让你不免枯燥得没有了春天。这个福斯特就全然不是这样的。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请允许我这样评价他吧。

他是冷峻的。“真正的学识是不可言传的,真正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书是一定要读的,唯其如此,方能搞明白它们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有些野蛮部落时兴吃书,不过对西方世界来说,阅读时消化它们的唯一途径。读者必须一个人坐下来跟作者较劲儿,而伪学者却不肯下这个苦功。”福斯特针对的是一些批评家把“太多小屋(质量不高的书)认作了大厦(值得阅读的名篇)”,他批评这些不认真的行业态度,语言犀利,不留情面。

当今很多读者读书确实受评论的影响,比如豆瓣书评、微信读书,一本书受欢迎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阅读量,人们也思维惯式地认为拥有读者越多,书的精神质量也一定高。但完全是这样吗?我的社交圈子告诉我,大多数读者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读什么,潮流流行什么就读什么;还有的读者,有自己可选择的一类读书方向,但是由于学识有限,只能参看媒体的评价、出版商的宣传,往往把小小的华屋当做宏伟的大厦。比如前些日子引爆朋友圈的叶开的一篇文章《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中提到的一个现象: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就被许多老师当做了“宏伟的大厦”。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曲高和寡,伟大的作品也只有等待伟大的读者了。所以评论家的评论是需要严谨的,福斯特的态度是对读者的负责。

那么读者自身就不需要努力吗?我很赞赏梭罗的观点。他说:“最崇高的书面文字,就像布满繁星的苍穹隐在浮云的背后一样。星星就在那里,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去研读它们。”,他还说:“好好读书,就是说,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是一项崇高的活动,会比被它同时代的习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更需要读者竭尽心力。读者需要的训练是运动员经受的那种训练,几乎要必生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读书时要像写书是那样慎重和克制,”应该说,一个合格的读者是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的,而且也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有这种共识的绝不止梭罗一人,艾德勒、范多伦就总结了阅读的层次和方法: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倡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福斯特写作本书的目的也大致如此吧。我们该如何阅读小说呢?这种文体对读者有何要求呢?

先来看看小说的定义。小说,就是具有一定长度、篇幅不确定的散文体虚构作品。这和我们平时对小说的定义并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小说这种文体对读者的要求。

小说的基本层面是故事。故事就是对依时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的叙述。好的小说既能叙述时间中的生活也能体现由价值衡量的生活。读者对待故事的态度将决定他在阅读上的获得。而葆有对故事的好奇可以让您在小说中常读常新。

小说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通过作者笔下的人物的生、吃、睡、爱、死表现梦想、激情、欢愉、哀伤、内省等人性特质。小说中的人物和现实之人在“生、吃、睡、爱、死”等方面是不同的。小说人物“通常来也有自,去也有自,几乎可以不吃不睡,不知疲倦不屈不挠地孜孜于各种人际关系。”内心的隐秘生活清晰可见,“因为他的创造者和讲述者是一个人。”他是否真实并不取决于他是否跟我们读者相似,而是取决于他是否令我们读者信服。

为了处理好人物跟情节、道德、其他人物以及跟整体气氛的关系,小说家会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是采用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相协调的方法。第二种则是采用合适的视角。卢伯克将其概括为旁观者的视角、全知全能的视角、某一人物的视角、介于这些视角之间的某种态度。福斯特认为视角的转换会让故事更令人信服。人物诉诸的是读者的人之常情和价值观。

小说的情节也是对事件的叙述,但是因果关系要成立 。我们传统意义上将情节概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福斯特认为,小说中的人物众多,三段论意义上的情节可能很难把一部小说的情节说明白。人物要有助于情节的发展,戏剧中必须这么做,而在小说中情节和人物是互相战斗的。完美的作品当然是在展现人物个性的同时让情节胜出;但是何其难也!作者认为,好的小说绝不是让人物总是向情节妥协,在合适的时刻人物也要发挥他们该发挥的作用。情节的庞大,与它本身的因果关系要求读者既要有脑子又要有记性。

幻想小说是我的短板。我儿子爱读《哈利波特》,可我却读不下去。读了《小说面面观》之后,我找到了原因。“幻想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代价”,这代价便是认同小说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小说中的预言,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我认为,福斯特所说的“预言”也就是作品中的衡量价值的生活那一部分寄寓的作者的复杂的思想,也就是福斯特所说的“信仰”。“预言”要求读者心存谦卑。我想的是,伟大的作品确实需要知音,谦卑之心不是哪一个读者都能拥有的。

为了追求美。小说家精心设计模式和节奏。模式有沙漏和长链队形模式。模式再美,也不能牺牲鲜活的素材。小说的节奏也就是文本特有的步调和韵律。好的节奏可以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福斯特极力推崇的《战争与和平》已然做到了这一点。

这部书,我是踮起脚尖读的。我看到了山外面的世界,听到了汹涌着大海的波涛。当狭小的你被博大的智慧包围,直面站立,以最年轻的心态去倾听、最睿智的头脑去加工,这就是强大。

这篇读后感因为工作的缘故,中间停了一下,后面的部分总也找不到“节奏” ,却也力图把它记完整。

㈢ 专论小说的文学理论书籍

《小说神髓》

《小说神髓》写于一八八五年,是坪内逍遥的文艺评论,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理论著作。
明治以后,日本文坛流行两股风气,一是继承了江户幽默传统的戏剧文学,二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目的的政治小说。而《小说神髓》主张,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立足客观描写。坪内逍遥提出的“写实主义”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卷主张小说最重要的是应该描写人情,并进一步阐释应描写当世的面貌和风俗,下卷则论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

《小说稗类》

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应该能体贴胡适把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家“拉拔”到和古文家等高甚至更高一等的地位上去。虽然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只写到中唐的元、白诗便戛然而止,压根儿没从小说上说明白:中国文学是如何“永永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了有意创作的新路”的。然而,在《白话文学史》书成近70年后,胡适的意见乃至于诸多考证研究与观念的发明,不该只被看成是“奖掖小说”、“揄扬当代”而已。他所触及的课题倘若不被进一步发现、开展,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恐怕也“永永”不会明白:从施耐庵到吴跌人是如何……

《巨匠与杰作》

毛姆对十大小说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可说是文学批评的典范之作。此处所涉及的,既有此类体裁之所以伟大的一些标准,亦有削弱其力量的瑕疵与异端。由一位小说巨匠所著的《巨匠与杰作》,实在是一部独一无二、不可估量的文学指南。
1 小说的艺术
2 亨利·菲尔丁和《汤姆·琼斯》
3 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
4 司汤达和《红与黑》
5 巴尔扎克和《高老头》
6 查尔斯·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
7 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
8 赫尔曼·麦尔维尔和《白鲸》
9 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11 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12 尾声

《文学讲稿》

了解纳博科夫的艺术观,有助于阅读这部《文学讲稿》。不同于他的文学创作,在这部《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所讨论作品的看法。可以说,观点鲜明、独到是这部《文学讲稿》的一个特点。《文学讲稿》的另一个特点,是从本文出发,从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文体等创作手段入手,抓住要点,具体分析,充分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性,点明了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原因。《文学讲稿》还有一个特点,即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这一方面保留了此书原为课堂讲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体说明了作者的见解是如何形成的。饶有意味的是,经过纳博科夫的讲解,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就像突然暴露在阳光之下的珍珠,骤然发出绚丽的光彩。
中译本序言
原编者前言
前言
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
简·奥斯丁(一七七五——一八一七)
《曼斯菲尔德庄园》(一八一四)
查尔斯·狄更斯(一八一二——一八七O)
《荒凉山庄》(一八五二——一八五三)
居斯塔夫·福楼拜(一八二一——一八O)
《包法利夫人》(一八五六)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一八五O——一八九四)
《化身博士》(一八八五)
马塞尔·普鲁斯特(一八七一——一九二二)
《斯旺宅边小径》(一九一三)
弗朗茨·卡夫卡(一八八三——一九二四)
《变形记》(一九一五)
詹姆斯·乔伊斯(一八八二——一九四一)
《尢利西斯》(一九二二)
文学艺术与常识

附录

《小说的艺术》
我并不擅长理论。以下思考是作为实践者而进行的。每位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者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在此,我陈述了我小说中固有的、我自己关于小说的想法。
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行为、他的宣言、他采取的立场的附庸。

第一部分 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
第二部分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
第三部分 受《梦游者》启发而作的札记
第四部分 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谈话
第五部分 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第六部分 六十七个词
第七部分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小说鉴赏-》
美国新批评派学者布鲁克斯和沃伦合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是新批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小说批评与理论领域的体现。选用各种题材和多种风格的短篇小说,加以分析讨论和互相比较,提出鉴别好小说的一些原则,阐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批评与赏析的范例;目的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使读者更新近于成功小说的真谛。
作为新批评派细读式批评和理论阐述的名著,本书帮助新批评派在美国大学的文学讲坛中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地位,对文学教学与批评实践影响深远。它既是一本文学教科书,也是文学爱好者的自修读物。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对于广大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文学爱好者和英语专业的师生来讲,它又是一部极佳的小说读本和难得的英语阅读材料。

《悠游小说林》
《悠游小说林》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哈佛诺顿所作讲座的六篇演讲稿汇集而成。在《悠游小说林》中,艾柯讨论了小说的形式和手法,包括作者是如何向读者发出寻找模范读者的信号,模范读者和模范作者的关系如何,以及叙事是怎样带领读者一步一步地迷失于小说深不可测的空间。
书中引文非常广泛,从爱伦·坡到曼佐尼,乔伊斯到普鲁斯特,甚至是流行小说作者伊安·弗莱明和米奇·斯皮兰。喜爱电影的艾柯还讨论了许多有关电影叙事的问题,包括《卡萨布兰卡》是否是邪门电影,或者怎样对一部色 and情电影作出鉴别。当然,全书的中心是对法国作家奈瓦尔的《西尔薇》的叙事分析,艾柯在书中深刻解剖,又把她迷人的魅力还原给了读者。

这几本都是我认为不错的,可能会帮到楼主吧
这几本个人觉得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觉得 如果楼主写的关于小说中环境的理论支持或者与小说中环境设定相关的论文的话,稍微的涉猎一些美学方面的论著也是会有点帮助的。

总之,楼主写论文加油啊!!!

热点内容
言情小说你是我的刻苦铭心 发布:2025-07-18 10:57:51 浏览:318
书友推荐小说 发布:2025-07-18 10:51:36 浏览:763
总裁小说完结言情 发布:2025-07-18 10:49:41 浏览:393
终极斗罗小说下载txt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18 10:45:55 浏览:981
猫月的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7-18 10:45:46 浏览:388
教人做人做事说话听书 发布:2025-07-18 10:25:02 浏览:951
优秀的英文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8 10:14:09 浏览:641
完结被上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18 10:06:46 浏览:91
百度听书听书网 发布:2025-07-18 10:01:29 浏览:969
男主重生言情现代文小说合集下载百度云 发布:2025-07-18 09:55:22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