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阅读
㈠ 小说阅读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阅读小说对我们有着一定的作用,并且也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学生阅读小说在写作文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小说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小说阅读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1
第一,拿到书之后,先看一下目录。
拿到书之后,我们要先看一下目录,目录是每一个章节提取出的重点和精华部分,我们先记下本书的目录,看看本书包含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制定好读书计划,分章节读书。
看完目录了,我们可以粗略的制定一下读书的计划,计划好每天看几页,都是什么时间看,看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分章节读书,因为每一章节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与后边的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三,循序渐进的读书。
万事开头难,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读,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沉下心来,耐心读书,这样我们才可以吸收书中的精华,坐下来,让自己的心也静下来。
第四,看书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当我们看书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看了什么,如果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话,一定要休息一下,慢慢调节自己,等调节好了再认真看书。注意力不集中的话,看了也没效果。
第五,对于不懂的句子,先划出来,多读几遍。
我们看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比较深奥的,读不懂的地方,对于不懂的句子,我们可以先划出来,多读几遍,等读完一段文字之后,我们可以后期通过查阅字典或者网络搜索,查找一下相关内容,看看这些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六,完整的读完之后,再回头看看不懂的地方。
等我们完整的读完之后,我们要再回头看看不懂的地方,着重的`看看,不要有所遗忘,可谓:温故而知新。我们看完一遍之后,再看第二遍应该就快了。
最后,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通过用笔去写,这样还可以加深印象,看完书之后,我们要有所思考,可以写一下读后感,这样还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小说阅读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2
1、读书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首先是浏览。对一本不太重要的书籍或者文章时,可以大略的去读,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去抠,了解每一句话是什么含义,只要读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即可,读完以后有个整体的认知,这种读书方法适合读小说等作品,目的是为了消遣或休闲娱乐,并不是真的为了学到什么。
其次是精读。对特别重要的作品要细致的去读,一字一句琢磨,尤其课文更是如此,文言文尤甚。读这类作品的目的就在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精研作者咬文嚼字的功夫,学习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写作的精妙之处,这类作品一般都是古代文化经典,比如《雷雨》。
最后是通读。这种方法适合于一般作品,只要读一遍即可,不要太较真,但也要多少思考一下,有一个整体印象,遇到好的精彩的地方可以仔细看一看,其余地方可以略看。
2、读书该怎么读比较好
读书没有一定之规,最主要的就是理解。如果是经典的作品,可以反复去读,也可以多查阅资料,看看其他人是怎么点评的,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反复琢磨体会。而一般的文学作品,可以在读书以前先看看简介,这样读起来会比较容易理解,更快理清书中人物关系,读书时不仅速度快一些,理解上也能更近一步。
读书时可以边看书边做笔记,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心得写在书旁,每时每刻读书心境是不同的,书常读常新,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做记录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读书最好不要中断,中断以后读书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读完一本书再去读另外一本书,效果会更好一些。读书可以读完以后几个人在一起进行讨论,会获得更多的想法和灵感。
㈡ 梳理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有哪些
一、根据写作重点,界定主次关系
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是根据人物对主题的表现而确定的。一般来说,主要人物是作者要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次要人物则是为了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作用而设置的。
在拿到一篇文章后,需要通过快速扫视,结合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区别出哪个人物是被重点刻画的,主要标志是看主题落在哪个人物身上,做好大的定位后,在之后的阅读中,对主要人物要进行重点关注。
在王愿坚的名篇《七根火柴》中,出现了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两个人物,虽然无名战士没有名字,但是因为文章主体及主题都是围绕这个人物进行的,而卢进勇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就是交代关于无名战士的事情,是串联起故事的线索人物。因此,在阅读时,也要把无名战士作为主要人物进行探究,并进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梳理整合事件,界定人物类型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就是指作品当中性格特征比较单一的人物形象,如《水浒传》中的李逵,从出场到死亡,性格鲁莽暴躁,没有变化。
而圆形人物,因为其具有性格的多变性,在他的身上往往交织表现出多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个体,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带刀刺杀董卓,具有正义一面;但又在明知已经误杀吕伯奢家人后仍然再杀吕伯奢,又有其残忍狡诈的一面;他能够在决胜袁绍之后烧毁所获信件来稳定军心,不咎下属通敌之过。
但又不能够忍受杨修说中心事,非要给其定个“惑乱军心”之罪,斩杀其于阵前……这样的曹操,因为其性格的多面性,反而让人觉得他真实可信。
定位主次人物后,通过梳理整合人物事件,进而归纳并定位人物的类型归属。如果是扁平人物,需要把能表现其性格特征的事件归纳出来,用关键词进行定位并加以凸显,主要是合并同类项的工作。
如果是圆形人物,则需要根据其在不同事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全方位地概括,不忽略其性格的任何一面,通过对不同事件进行归纳整合,进而形成对其人物形象和完整性格的概括。
三、研读细节、心理,界定人物特征
在对人物的形象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能够凸显人物性格。例如,《祝福》中祥林嫂的“眼珠间或一轮”突出她濒临死亡时精神状态的麻木,缺乏生气。在阅读中,就需要研读重点细节,通过概括细节,并给出能够凸显性格主要特征的词语来定位人物形象。
当然,还有作品对人物心理的变化描写也很突出,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进而对人物特征进行概括定位。
例如《阿Q正传》中阿Q在关于被抓画圆时的心理变化,最初是“羞愧自己画的不圆”,之后又“不十分懊恼”,随后又“释然”,最后他居然睡着了。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入木三分地表现了阿Q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
如果是静态人物,作者往往更强调用细节强化其特征,像李逵,因其突出特征就是狂暴、一言不合就斧头见血,无论什么场合均是如此。所以,只要锁定相关事件中关于李逵的描写,就能够进行分析了。
如果是动态人物,则需要捕捉其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的性格变化,这往往外显为一些行为,或者有作者的一些相关语句进行暗示,草蛇灰线,并不一定明显,这需要阅读者有一双慧眼,把这些地方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对一部作品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时,先定位好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再根据不同事件来区分人物性格类型,梳理概括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之后通过深入研读细节或人物心理变化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就能够轻松地做到理清人物关系、明晰人物类型、把握人物形象了。
㈢ 小说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方法如下: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好尺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晌世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友谨高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㈣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
我们常常在各种类型的小说中找到乐趣,你知道怎么样去阅读小说,有哪些基本的知识要点呢?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小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
一、关于小说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 散文 、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 方法 ,通过完整的 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
小说的分类由于所持标准不同而有许多种划分方法。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问题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战争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按文体样式分,可分为诗体小说、 日记 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人们通常依据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四类。这是最常见的分法。(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小小说虽然短,但也同样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如典型化、形象化,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等等。小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立意奇特,文短意长,情节完整,结局出人意料,使人回味无穷。)
3、小说的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小说鉴赏和高考命题选材的对象一般就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鉴赏和命题的着眼点,也必然主要集中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线索、表现手法和语言等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小说鉴赏就是要学会如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弄清人物活动的环境、提炼小说表现的主题,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4、小说的流派
鉴赏小说还须了解一些小说创作流派的知识。小说创作主要有三大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传统小说主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在小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小说艺术特征受到强烈冲击,表现手法已日趋丰富。
现代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产生的一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它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未来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新小说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等。其反传统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也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与人们一些传统的认识格格不人。中学生对此只做一般的了解即可,不是我们学习鉴赏的重点。
二、鉴赏方法
1、理清情节线索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如有一篇小说叫做《想讨一本书》,它就是通过“讨书”“买书”这两个事件反映出方先生不读书又强装斯文儒雅的性格特征的,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贫乏这个矛盾也是在“讨书→买书→碰壁”这个情节中得以展现的。要分析情节,先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想讨一本书》这篇小说就是以“书”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当然,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 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2、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拼凑起来的角色,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以概括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像和合理的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所以,小说的世界,是作者经过艺术加工的世界,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在阅读中钻牛角尖。评价人物,只有从事件本身来评价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切忌带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也要避免贴标签式地将人物 脸谱 化的泛泛而谈。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主要有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
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如高尔基的《母亲》一文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有侧面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或感觉的,有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的,有通过动作表情描写反映心理活动的。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既急切盼望出席舞会,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就刻画得惟妙惟肖。
细节描写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人物言谈举止细节、生活情景细节、自然景物细节等。细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这“细”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它是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其二,对它的描写必须是细致入微的。另外,细节应当是典型的,能以一当十地反映生活及表现人物性格。如《变色龙》里写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独白和人物对白的描写。人物语言描写要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即在用词、语气、表达方式上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化 水平、思想修养、职业身份、内心世界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描写人物的独白、对话时,常适当加入一些关于人物的心态、声调和口吻的提示。如孔乙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打上了封建读书人的鲜明烙印;而咸亨酒店掌柜重复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也打上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商人的鲜明烙印。
多种描写手段集中而精彩表现出来的作品还要数《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出场的那段场面描写。对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语言描写,“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周围人物的肃整和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的对比描写,先哭后笑、转悲为喜、又是打量又是抹泪等综合运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把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征刻画得人木三分。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必须分析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3、了解环境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多作品所浸含着的往往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如《药》中对愚昧麻木的民众的描写,正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环境现状的反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4、把握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实际就是作者通过各种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要感奋人、激励人、愉悦人,使人从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于主要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主题的价值。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示的内容。在心理印象小说中,主要人物是特定环境的主要感受者和由此产生的特定心理的主要反映者。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往往具有对特定社会环境客观认识的普遍价值,是作品的主题所在。所以,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透彻了,作品的主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5、品味作品的语言
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性格化的语言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而且小说运用各种写作方法结构篇章,也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分析写作方法和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也都和分析语言的表现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因而,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小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对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般地说,叙述要简明、流畅,描写要生动、形象,抒情要真切、感人,议论要精确、深刻。
品味语言要做到:(1)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一篇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④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
6、欣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技巧”指文学技巧。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技能;它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⑤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的答题模式
考点一:人物形象
①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答: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
1、 从内容上: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描写
2、 从表达形式上: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对比,衬托
③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通过环境描写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 通过分析情节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分析作者写人物的方式
4、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PS:1、首先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 其次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考虑人物与故事的真实性的关系 ②考虑人物与故事情节、其他人物、主题的关系
考点二:情节结构
① ※常见题型:
1、 情节的作用
2、 情节的概括
② 情节运行模式
1、 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 摇摆: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 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③ 情节设计的技巧
节奏,巧合,串联,并联,突转,悬念
④ 情节的作用
1、 对主题:点题或突出主题,使主题由隐而显
2、 对人物塑造:发展或表现了人物性格,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3、 对整个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线索,伏笔,照应前文,设置悬念,使情节波澜
考点三:环境描写
① ※常见题型:
1、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 句子 ;
2、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② 景物描写的方法
1、 描写角度:视(远近,上下,高低),听,嗅,触觉
2、 手法: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象征,修辞
③ 场景的作用
1、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时间,地点,季节)(前段)
2、 渲染气氛 奠定情感基调
3、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前中段)
4、 暗示升华主题(最后段)
5、 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
6、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考点四:小说主题
① ※常见题型: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要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一、人物形象
(一)人物的描写。
人物塑造的方法:从描写的角度看
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包括外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行动、语言(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心理、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3、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四)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故事情节
(一)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2、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中剖析把握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
(二)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 总结 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三、环境描写
(一)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三)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1、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5、 奠定情感基调;
6、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四、主题思想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六、小说的语言。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①点明中心,如大连市《冰冻百合》、锦州《高等 教育 》;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冰冻百合》、河南的《六个馒头》;③是本文的线索,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伞》;④主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⑤主要内容,如:临汾的《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七、小结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看了小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的人还看:
1. 小说创作基础知识
2. 公共基础知识答题技巧与方法
3. 高考小说答题技巧
4. 安全知识答题试题以及答案
5.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6. 党建知识简答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