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古龙小说在线阅读封神劫
⑴ 小说《天尊令》是谁写的,在那能找到
古龙成名之后,"古龙"两个字突然变得太值钱了。
一时间古尤、吉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得不说是诙谐的一笔。
第一种情况:小说的开头是古龙写的
第二种情况:小说的创意是古龙想的
第三种情况:出版社把真品改个书名当新书卖
第四种情况:出版社把伪作挂上古龙的署名卖
第五种情况:?
这一切自然都是为了钱。而且有市场,有需求。
〓〓 〓〓 〓〓 〓〓
曝光
A
B
白羽 白骨林 不祥刀 宝马奇缘
百变书生 碧血幽灵 北掌南鞭 百灵城奇侠
C
闯关 长干行 闯崆峒 苍穹恨
楚小香 戳情剑 残掌锈剑 翠湖侠影
翠袖绛雪 翠袖飘香 财神穷仙 苍山剑客
彩环魔女 痴童神怪 春水驼铃 催命毒神
长河落日剑
D
刀神 刀魂 短刀 毒连环
独眼龙 丹凤针 叮咛剑 大手印
断肠刃 赌笑乾坤 丹凤神龙 喋血武林
地煞天心 毒情断魂 大金鹏王 达摩之剑
夺魄七星 喋血娇娘 夺命青蚨镖 独臂闯七关
大侠沈胜衣 大侠铁无双 刀下也风流 大禅九宫图
毒掌擎天威 夺命天玄剑 大风堂·唐门·霹雳弹
E
恩仇报
F
伏击 风雷引 凤凰劫 风尘客
飞龙吟 飞羽令 封神劫 凤凰谷
富贵山庄 风流杀手 伏魔飞龙 风神七戒
风神七剑 风雨夜谭 飞虹无敌 风云男儿
飞豹扬鹰 飞花逐月 风雨双龙剑 飞驰十三侠
风流小剑王 风云十七剑 风云残剑录 风流神仙府
封剑隐山林 风流江湖路 风尘侠隐鹰爪王 风流名将八凤娇
风流大侠拾美郎 风流豪侠痴情女 风流残剑血无痕
G
鬼堡 鬼箫 丐帮之主 挂剑还珠
盖世神鞭 鬼堡神针 勾魂金燕 诡异刀声
赶尽杀绝 怪侠神功 关洛游侠 关山雄如铁
H
黑剑门 红袖刀 花痴少爷 虎符剑令
黑衣三郎 恨世淫魔 寒星翠剑 护花野王
红尘玉娃 黄金战袍 红线千里 黑血牡丹
红袖刀诀 鹤唳长空 鹤舞江南 寒剑丹心
回天七绝 弧天血令 花赌小疯侠 淮上英雄传
红粉断剑未了情
I
J
剑胆 绝杀 剑侠情 剑公子
解语剑 绝情剑 江湖境 金刀亭
剑封王 剑门关 金钗令 金甲人
剑影情魂 剑侠柔情 剑底扬尘 金色山庄
剑血红颜 酒色江湖 剑花满天 惊虹血剑
金兰梅花 金龙倩女 菊门杀劫 金刀情侠
假面传奇 金鹰武帝 剑侠留芳 剑门碧玉
江湖奇谭 剑花金虹 江湖红颜 九月奔雷
剑冲九斗 剑上光华 巾帼枭雄 金龙玉凤
剑气箫箫 将帅风云 剑侠十一郎 江湖杀手情
金斗万艳杯 江湖小痴情 江湖魔刀魂 江湖的故事
剑下不风流 酒色财气四杀手 剑气满天花满楼 江湖夜雨十年灯
K
快活林 骷髅贴 骷髅杀手 狂龙飞鹰
快刀浪子 狂龙戏娇凤
L
猎刀 龙凤剑 铃玉盟 雷神震天
烈马狂生 龙蛇神斧 龙凤玉盒 流星双剑
浪界绝魔 六爪蜻蜓 龙虎杀手 龙虎争霸
绿色英豪 流氓英雄 狼山邪铃 冷香玉钗
六宿风雨 龙门三击 龙刀凤剑 雷霆千里
浪子游侠 浪子风流 六月飞霜 冷星魂剑
龙城壁传奇 蓝色水中的刀
M
墨宝 魔刀 迷光血影 墨玉夫人
魔王天鹰 魔女媚娘 魔岛惊魂 魔剑侠情
蛮小子发威 魔鼓小游侠 名流剑客末羽箭
N
南剑北斧 怒海仙侣 怒刀无情 女侠潇剑
怒挑铁掌帮 南刀北剑大结局
O
P
霹雳剑 飘香剑女 霹雳无情 飘香一剑
飘花看剑箓 飘泊英雄传
Q
虬龙令 情人剑 七神龙 七绝魔剑
七神龙侠 七绝追魂 情海魔子 七绝魔影
情剑魔侠 奇剑三灯 倩女情侠 情天剑痕
情人看刀 七夜勾魂 七星圣剑 七步干戈
千臂修罗 千面人魔 奇侠仇女 奇侠三花妹
奇剑童子功 奇侠昆仑剑 七神龙传奇 旗侠风流传
潜龙飞凤消魂夜
R
仁者无敌
S
狮釜 死狐 死亡鸟 三侠传
拾美郎 失魂人 神秘门 锁阳道
嗜血刀 神拳小马 失魂玉蟾 杀气争霸
神剑情侠 神剑娇龙 四海游骑 圣剑魔音
双剑娇虹 神刀惊魂 圣剑神笔 十二金佛
神捕情侠 神戟梅香 神赌怪侠 杀戮江湖
生死双剑 双流神剑 神剑山庄 杀气严霜
神州传奇 三代绝刀 十三杀手 三绝阎罗
神剑一笑 神剑荡魔 神剑魔刀 塞外飞龙
杀手传奇 霜剑绝尘 神功飞魔 圣白虎传
神刀惊魂 生死无恨 神掌奇侠 四海英雄会
双龙戏江湖 十二连环坞 杀手贺羽传 三龙戏四凤
狮鹤潜龙剑
T
天刀 屠龙 天魔 天恨
屠龙令 桃花劫 天魔劫 天尊令
天魔经 天风扇 铁骑令 天骄天魔
铁剑侠情 铁树艳魂 铁骑英侠 天妖玉龙
天灵圣剑 天宝志异 铁血京华 铁骑英杰
天蝎神掌 天武风云 铁胆柔情 铁狱飞龙
铁树艳情 铁血江胡行 铁剑天魔伞 天都女儿红
铁手无情追魂令 天地神鬼四魔君
U
V
W
无敌令 无双门 无名镇 武林迷
无情客 无情碧剑 万里飞虹 乌珠龙头
武林邪魔 无头蟋蟀 武林霸主 威震江湖
歪哥邪妹 亡命双龙 无影神剑 玩命情人
五毒天罗 五毒飞燕 无字秘笈 武林春秋笔
武林风流剑 武林四公子 亡命风尘客 无敌剑·碎心人
亡命杀手勾魂姬 无情剑客断魂剑
X
邪侠 血魔女 血花宫 香妃剑
玄铁令 血印门 销魂令 侠隐庄
箫剑令 血蝙蝠 相思剑 小龙王
侠隐岛 血龙玉佩 玄雷神剑 旋风小子
萧十一剑 邪派怪手 血掌魅影 袖箭流香
香艳杀劫 血剑魔尊 侠义男儿 香帅传奇
逍遥浪子 侠骨残肢 吸血阴阳 血光魅影
邪魔煞星 仙霞剑士 逍遥三魔 血雷飞珠
相思夫人 星月宝鉴 血剑震武林 血海鱼肠剑
血溅江湖路 小子戏武林 侠盗楚留香 血旗乱江湖
小子·魔女·六凤
Y
银狼 妖魂 银雕 幽灵门
玉蜻蜓 一剑皇 雁翅刀 一剑光寒
玉萧神剑 胭脂神剑 一剑飘香 英雄杀手
游剑武林 艳女双侠 一剑成名 一皇三公
银剑金刀 玉女天魔 玉女金戈 燕赵双英
御用杀手 阴手阳拳 一赌断魂 雁血飘香
艳女神剑 倚马桃源 玉令动江湖 阴阳追风剑
玉龙美豪客 又见探花郎 玉狮血煞星 英雄不寂寞
雁荡侠隐记 阴阳三书生 一掌震乾坤 一剑镇神州
一剑刺向太阳 幽灵银雷六合剑
Z
贼赃 镇阴谷 载酒行 竹剑客
追风堡 战燕雄丐 醉癫情侠 追魂十二令
追猎八百里
⑵ 黄鹰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经历
童年来港。读中学时就开始撰写武侠小说。其创作风格受古龙影响颇深,以接写古龙《惊魂六记》成名。代表作《天蚕变》、《大侠沈胜衣》系列。其中《沈胜衣》还被"丽的映声"改编为电视剧。另有"僵尸系列"小说与余无语并列鬼王。
黄鹰是公认传承「古龙风格」最逼真、最传神的武 侠名家,文字之优美、意境之优雅、构想之奇绝、节奏之明快,均直追古龙 盛年时的诸部名著,但可悲的是,很少有人知道黄鹰这个人,对于一个出色的武侠小说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悲哀,他就像是古龙的影子,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武功卓绝",一样的英年早逝。有很多人说,黄鹰如果不是早逝,"梁、金、古"之后的武侠世界绝不会让温瑞安,黄易专美。但很可惜,这一说法已经无法证实。
70年代末黄鹰被萧若元延揽到香港丽的电视台,1980年,创作电影剧本《贼赃》,之后又陆续创作出数十部电影剧本,并涉足出品人、监制、导演、演员等职业;此外,还曾进入"环球出版社"工作,为该社出版的书刊画插图。
黄鹰是极好鬼神的,尽管《惊魂六记》中这所谓的无稽之谈屡屡被否定,但他的小说却屡屡钟情于此,不厌其烦的运用"鬼神"为噱头吸引客群,其"僵尸系列"小说,与余无语并列"鬼王";一手操刀电影《僵尸先生》以其"鬼才"风靡了大江南北。当年拍《僵尸先生》时,一班主创在荒郊野外拍了一个多月,期间虽没有怪事发生,但映后二十余年间,却有三人英年早逝!1991年,黄炳耀猝死异邦!而相隔仅一年,黄鹰亦英年早逝。让人意外的是,两人死时均不足五十,且均属猝死,黄炳耀在德国拍戏时心脏病发身亡,黄鹰则落到借高利贷拍戏的惨境,最终竟被债主打成重伤死在家里,直到尸体发霉才被发现!彼时,距《僵尸先生》映期也不过六七年!
主要作品
小说
⊙ 《惊魂六记》系列(承袭古龙创意):
《血鹦鹉》(前四章古龙,之后由黄鹰代笔);《吸血蛾》;《黑蜥蝪》;《水晶人》;《无翼蝙蝠》;《粉骷髅》(又名《罗刹女》)。
⊙ 《沈胜衣》系列:
《无双谱》(大侠沈胜衣)、《银剑恨》、《十三杀手》、《白蜘蛛》、《相思夫人》(又名《相思剑》)、《画眉鸟》、《凤凰劫》、《无肠公子》、《天刀》、《银狼》、《死亡鸟》、《玉蜻蜓》、《屠龙》、《鬼箫》、《碧血幽灵》、《血蝙蝠》、《追猎八百里》、《风雷引》、《七夜勾魂》、《骷髅杀手》、《魔刀》(又名《天魔刀》)、《雷霆千里》、《销魂令》、《风神七戒》、《凤凰谷》、《黄金魔神像》、《地狱刺客》、《红蝙蝠》、《死亡杀手》(待考)、《天外三煞》(待考)、《双龙会》(待考)。
⊙ 《天蚕变》系列:
《天蚕变》、《天蚕再变》、《天龙诀》(云飞扬外传)。
⊙ 《大帝王传奇》系列:
《封神劫》、《飞龙吟》、《飞虹无敌》、《御用杀手》、《雁血飘香》、《九月奔雷》、《铁血京华》(又名《碧血溅京华》)
⊙ 《大幻天传奇》系列:
《名剑》、《天魔》、《五毒天罗》、《毒连环》、《风云十七剑》、《妖魂》、《骷髅帖》、《天下第一刺客》、《贼赃》
⊙ 僵尸系列:
《僵尸先生》、《中国第一具僵尸》、《僵尸翻生》、《魔高一丈》。
⊙ 其他小说:
《魔界》、《霹雳无情》、《亡命双龙》、《一剑风流》、《勾魂金燕》、《血河神掌》、《虬龙倚马录》(与龙乘风合著)、《武侠聊斋》、《火龙》。
参与电影
故事
《名剑》(1980)、《无翼蝙蝠》(1980)、《粉骷髅》(1981)、《黑蜥蜴》(1981)、《大侠沈胜衣》(1983)、《天蚕变》(1983)、《水晶人》(1983)、《妖魂》(1983)、《布衣神相》(1984)、《僵尸先生》(1985);
编剧
《贼赃》(1980)、《名剑》(1980)、《鬼打鬼》(1980)、《粉骷髅》(1981)、《水晶人》(1983)、《洪拳大师》(1984)、《摸错骨》(1985)、《时来运转》(1985)、《茅山学堂》(1986)、《甜蜜十六岁》(1986)、《流氓英雄》(1986)、《僵尸翻生》(1986)、《魔高一丈》(1987)、《义本无言》(1987)、《赌王》(1990)、《笑傲江湖》(1990);
出品监制
《魔高一丈》(1987)、《赌王》(1990)、《强尸至尊》(1991,参演);
导演作品
《摸错骨》(1985)、《茅山学堂》(1986)、《魔高一丈》(1987)。
人物评价
1说黄鹰-- 魏君子(2007-05-08 19:33:58)
数武侠名家,黄鹰算老几?
不好说。
若计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最多的名家,黄鹰应该能进前十。不过,由于黄鹰本身是枪手和编剧,仍然很难提升他在武侠小说领域的地位。
比如《吸血蛾》被徐克改编成电影《蝶变》,可《吸血蛾》却是黄鹰为古龙代笔的《惊魂六记》之一,因是古龙创意,所以大家都把功劳算在古大侠身上。《天蚕变》堪称武侠剧的里程碑,实际却是萧若元先与黄鹰、江龙集体创作剧本拍成剧集,后来才由黄鹰写成小说。几位编剧创作"云飞扬"究竟谁出力最多、谁主导创作?曾经一度争功不休。
老实说,替人捉刀代笔,将卖座影视剧改成小说,都是捷径,但能玩转这两招,也算黄鹰的餬口绝技。况且黄鹰也有代表作,便是《大侠沈胜衣》,虽然笔法技巧、人物塑造、推理悬念仍不脱古龙之风,但水准已不在古龙之下,尤其"沈胜衣"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改编成影视剧亦是大获成功,早已与楚留香、陆小凤、云飞扬并列为武侠人物长廊中的经典形象。
只是,黄鹰早年做惯了枪手,后来又常年做编剧,纵然写了不少佳作,或许赚了不少钱,但名头却仍不够响亮。十几年前武侠小说《大侠沈胜衣》在内地大卖,很多读者包括小弟如醉如痴,却都以为是古龙作品呢。
当然,黄鹰的成就不仅局限在武侠小说领域,他做编剧亦是高手。当年他被萧若元从台湾请到香港丽的(亚视前身)做编剧,一部《天蚕变》打响名堂,之后他进洪金宝的宝禾公司,写出《僵尸先生》、《僵尸翻生》两个剧本,结果票房大卖,更引领了长达数年的港台僵尸片热潮。见此良机,黄鹰自然又顺势将剧本改成僵尸小说,居然赢得"鬼王"之誉。
不过,黄鹰的野心远不止于编剧本写小说。既然僵尸片正火,黄鹰又是金牌僵尸编剧,顺理成章编而优则导,首部执导作品《中国第一具僵尸》(上映改名为《茅山学堂》),创意够,但整体水准就稀松平常,太耽于儿戏胡闹,不脱当时僵尸片俗套,远不如他后来改成的同名小说好看过瘾。之后又导了一部《魔高一丈》,倒是搞足了血腥恶心的僵尸片惯有场面,也有惊有险,无奈僵尸片热潮已过,卖座平平。
对于"僵尸片",黄鹰坦承:"无可否认,个人对这种令人又惊又笑的电影片种的确还有一份偏爱,也所以,难怪曾志伟在七年前便以'鬼王'笑称。这许多鬼鬼怪怪那儿来的资料,很多人都奇怪,无疑只凭空想、穿凿附会是不可能的了,事实个人在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已做了十多年,由读书时期已开始,藏书的丰富可以说无人能及,有许多绝版书籍,现在根本不可能买到的了,这许多资料,再加上个人的胡思乱想,推而广之,自然更加多姿多彩。"有这份偏爱和博学,再加当时得令,黄鹰开辟武侠领域之外的鬼怪题材,并浪得一时之名,亦不足为怪。只是,从1985年到1992年,8年间拍了上百部僵尸片,你再有才,也有尽时,观众也早该疲劳了。
本来黄鹰可以继续做编剧的,徐克筹拍《笑傲江湖》就找过他写剧本;他也可以继续写武侠小说的,古龙早逝,他学古龙又最得神韵,若能沉心奋笔,90年代之后的武侠文坛绝不会让温瑞安、黄易专美。再者,即便今日读黄鹰之僵尸鬼怪小说,仍然好看抵死,较之近期网路兴起之玄幻魔怪题材绝不逊色。可惜,黄鹰当时醉心电影,眼见《金装鬼打鬼》、《新僵尸先生》相继开拍上映,以为僵尸鬼片即将复兴,勘不透这是港片蜂拥滥拍即将搞坏市场的回光返照,居然借高利贷去拍电影,结果被追债人打成重伤,最后惨死家中,直到一个星期后尸体发臭才被发现!
更惨的是,对于黄鹰的死因,媒体发布的讯息是"脑溢血",根本无人追究幕后真相。黄鹰的身后事更是惨澹,妻子早已离去,只剩老母独怆,生前是武侠名家、一代鬼王,死后葬礼却是门前冷落,与之前同是"金牌编剧"的黄炳耀(与黄鹰、司徒卓汉曾合编《僵尸先生》)葬礼门若庭市、群星云集的热闹相比,当真是天壤之别!也难怪蔡澜先生发不平之声了!
黄鹰死后7年,真实死因才被他的"伯乐"萧若元揭出真相。然斯人已逝,世上又有几人会记得黄鹰是谁呢?写此文时,搜遍网路,居然找不到一张黄鹰本人照片,悲!
2黄鹰已入白云-诸葛慕云的黄鹰情结
2003年9月,我无意中进入旧雨楼,犹如跃进了武侠的海洋。没有想到国内外有这么多的武侠爱好者。
特别发现许多曾被疏忽的武侠名家,均在旧雨楼中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不让金庸专美于前,更为感动。
月前在温古知心区,看了几篇关于黄鹰先生的文章,不禁也回了几份贴,抒发一下我对他的少许认识,提供一些小小资料。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国,因我爱书成痴,所以家人均不让我带书出国。
而我却在临行前的一个晚上,在一名好友手中"半抢半借"的拿了一本港版小说-"沈胜衣之相思夫人"。(据说那位朋友还为此陪了人家20元人民币,那时候的20元是很贵的了)。
八十年代末,正是古语小说风行大陆的时候,我看了一页"相思夫人",就被黄鹰的文风所吸引了,惊叹曰:竟有如此和古龙笔法相似之人。
一本百十来页的港版小说,竟让我看了一个月,不是我看的慢,而是我不舍得看,怕看完就没得看了。旧雨楼诸君,要知道十五年前得德国不像旧金山和巴黎有唐人街。在德国是没有什么中国书店得,而且那时候出国真得是"此去天涯路漫漫,回首不知那时几许身"了。
少年时代得我初到他乡得前期只有面对"相思夫人",才能略温相思之情。当然,那时思乡多于相思!
后来时间稍长后,曾托相熟得港人在香港买黄鹰作品,未果。
九三年回国内偶看录像"天蚕再变",才知这也是黄鹰先生的作品。正好在旧书场上"淘到"盗版的"天蚕神功"6册。马上废寝忘食的看了起来。那时我认为(现在仍一样)云飞扬的童年颇有杨过的色彩。不知黄鹰先生有否得到金庸先生的启发。"天蚕神功"结尾处是很草率的,写到云飞扬的死交代的也不清楚。反面人物独孤无敌写得很有气魄。可与卧龙生的李沧谰,温瑞安的严仓北比美。独孤无敌是个枭雄,可是黄鹰先生把独孤无敌到后来,失去了枭雄的气魄似乎因坏而坏了。有可能黄鹰先生编这部书的时候,是为电视剧的剧情着想。在我的印象中"天蚕变"第一次拍摄是集体创作的,然后有萧笙请黄鹰改成小说,萧笙先生也曾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时日久远。我也记不清了。总之,"天蚕变"是黄鹰名著之一,从今日的眼光看,黄鹰先生那时的笔法尚未到圆熟境界。我那时(93年)看完书,就对身边好友说:"黄鹰写此书结构很庞大,桥架也搭得好。但别人说写人、写景入木三分,而黄鹰只得二份"。
但"天蚕变"不断地被搬上荧幕。徐少强、余安安,顾冠忠均得此片集扬名立万是不争的事实。唱"天蚕再变"主题歌的关正杰已旅居美国,而唱插曲的梁咏琪目前已是天后级的了。
2000年代,少壮派武星吴京饰演了新一代的云飞扬"金蚕丝雨",暂不论制作如何,但在整部片头片尾未曾注明黄鹰原著,对制作方的这一做法我是深表反感的。
九四年有一位好友来信问我"粉骷髅""十三杀手"是否古龙作品?他那时正迷上古龙小说,我心想难道中国内地出了黄鹰的作品吗?立即来信告诉他这是黄鹰的作品,并全部买下寄往德国。终于在相识"相思夫人"六年以后,再一次于"沈胜衣"重逢。那时读"相思夫人"是惜读如金。这次是"风卷残云""如饥似渴",苦等六年的书籍终于出现在面前。旧雨楼诸君都是爱书之人,换做你们会怎样?(后来,有位朋友的父亲在德国KOELN,开了家小说出租店,我把全套"沈胜衣"送给他,"以壮声势",当然,"相思夫人"除外.)
"沈胜衣"绝对是武侠小说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平心而论,以武侠小说人物而言,除了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笔下的一些经典人物外,其他名家笔下的人物让人读后不忘怀的少之又少。而"沈胜衣"绝对是其中的一个。
相信黄鹰先生在塑造"沈胜衣"这个人物时是借鉴了古龙笔下的角色。但给予了"沈胜衣"个人的血与肉,使他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沈胜衣"有一些些"楚留香"的影子,有一些些"陆小凤"的影子,但绝对不同于这二个人。"沈胜衣"就是"沈胜衣"。
当年环球出版社曾做广告语:黄鹰笔下"沈胜衣"创武侠新人物,刮武侠新镟风,也真的刮起了镟风。台湾方面请了当年的武侠偶像张振寰饰演"沈胜衣",长发披肩、潇洒出众。他那时的鼻子似乎没现在这么大,扮像很俊美。台湾拍的电视片集是一集一个故事,很忠于原著。当年上海有录像带借的,如果是现在就不一定了。香港方面,当年的"丽的"也拍了"沈胜衣",仍是徐少强主演。论身手,徐少强过张振寰。论潇洒,张版的"沈胜衣"似乎更胜一筹。这是我一家之言而已!徐少强版的"沈胜衣"在上海有买。徐少强版的主题曲是由张国荣先生唱的。当时张国荣先生出道未久,嗓音却像成名后一样,低沉缠绵。
"沈胜衣"在七八十年代曾改编成广播剧,其主题曲"旧侣难忘"有一代歌霸罗文演唱,在香江曾传诵一时。
广东人大都信鬼神,鬼古小说在港台通俗小说占一席重要位置,大陆近几年是开放了许多网际网路上、DVD上、书籍中恐怖故事占了很大比例。九十年代初,绝对是禁止的。我曾从国外寄予一本慕容羽军的鬼古给朋友,却让邮局开封收了去,这是事实。鬼古文学的地位当然比武侠文学更低。但仍有许多作家为此付出努力。香港的张宇、余过(四人夜话)、词人林夕的"似是故人来"就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鬼古。新加坡的黄卓伦的鬼古系列在明窗出版,也有很多的销路。倪匡也写过"香港鬼故事",诸葛青云也写了"台湾艳鬼集"。二位武坛前辈既有珠玉在前,本就充满突破性的黄鹰更不甘后人,几经周折,终于创出了"僵尸系列"与余无语并列鬼王。黄鹰的二部僵尸小说在旧雨楼都有的读,在此不多述了。"僵尸先生"出版后曾受倪匡的好评。看过的朋友如果注意黄鹰先生在此的笔法,其流畅程度更胜早期的武侠小说。其声口之"溜"更使人有如看电影似的畅快。八十年代写的"僵尸小说"现在读来仍是一泻到底、流畅无比。
僵尸小说的社会地位我们不论,但我们不可否认他给予我曾经带来的乐趣。就象孩提时代骑的木马,你现在不可能再去骑了。但你永远无法忘记它当年为你增添的乐趣。
僵尸小说更为香港电影开辟了另一条光明大道。除了以黄鹰剧本改编的"僵尸先生"和黄鹰自编自导的"魔高一丈外",洪金宝的"人吓人"、"鬼打鬼",午马的"凶屋叔叔",林正英、元彪的"僵尸家族",都是黄鹰版"僵尸"的衍延品。天皇巨星林子祥、谭咏麟、钟正涛都出演过僵尸片集。那时真是大小僵尸满天飞。年前我在上海坊间发现大量"僵尸剧场"的老片。可知当年由黄鹰掀起的"僵尸热"之胜不让美国的"ZOMBI(活死人)"专"美"于前。
黄鹰其实是个很有理想的人。这从他作品的自序,后记中能看出。自序和后记最能体现作家的本身思想。他一直想将他的小说、电影事业更上一层楼。九十年代,他参与了许冠杰版的"笑傲江湖"编剧,在这之前也编了周润发客串的江湖片"义气血",似乎没有得到重视。
2000年的某一天,我读了蔡澜先生的文章,知道黄鹰先生过世了(后来据说是在美国遇车祸),过世时黄鹰先生全盛时代已过。灵堂很冷清,蔡澜先生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去了,黄鹰先生的白发母亲哭得伤心,这是必然的,我也一样。我一直珍藏着那本陪我孤寂岁月的"相思夫人"。过去的岁月往往是珍贵的岁月。在一味崇拜金庸的今天,不要忘记黄鹰也为武坛耕耘过。
从黄鹰先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喜欢李商隐的诗,就像古龙偏爱柳永的词一样。
结束前我也作一首小诗,不管作的好不好,只为了对这位前辈表示一份敬意、一份怀念。
黄鹰已入白云去,
独留沈郎不胜衣。
天蚕至此丝方尽,
蜡炬依旧照汗青。
去世争议
关于黄鹰的死亡原因,官方讯息称是死于脑溢血。时隔七年后,1999年萧若元接受周刊采访时揭出真相--90年代,黄鹰拍摄"僵尸电影"资金不济借了高利贷,后来却血本无归,因而被追债的人打死在家中。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也证实了其借高利贷被打致死这一说法。
⑶ 黄鹰小说全集缺几本 高分求
《白蜘蛛》
《玉蜻蜓》
《骷髅杀手》
《销魂令》
《风神七戒》
《画眉鸟》
《血蝙蝠》
《雷霆千里》
《七夜勾魂》发的话太大了`你上新浪爱问肯定有````
⑷ 黄鹰人物介绍
黄鹰
黄鹰本名黄海明(1956.10.28——1992),又名黄明(另有一说王明),另有笔名“卢令”。1956年10月28日生于北京。原籍广东中山,“灵异推理派”作家。
黄鹰在香港出版界、电影界、电视界及漫画圈内均享有盛名的作家和编剧家。
中文名:黄海明
别名:黄鹰,黄明,王明,卢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56年
逝世日期:1992年
职业:作家,编剧家
代表作品:《惊魂六记》、《天蚕变》系列、大侠沈胜衣
人物经历
童年来港。读中学时就开始撰写武侠小说。其创作风格受古龙影响颇深,以接写古龙《惊魂六记》成名。代表作《天蚕变》、《大侠沈胜衣》系列。其中《沈胜衣》还被“丽的映声”改编为电视剧。另有“僵尸系列”小说与余无语并列鬼王。
黄鹰是公认传承「古龙风格」最逼真、最传神的武侠名家,文字之优美、意境之优雅、设想之奇绝、节奏之明快,均直追古龙盛年时的诸部名著,但可悲的是,很少有人知道黄鹰这个人,对于一个出色的武侠小说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悲哀,他就像是古龙的影子,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武功卓绝”,一样的英年早逝。有很多人说,黄鹰如果不是早逝,“梁、金、古”之后的武侠世界绝不会让温瑞安,黄易专美。但很可惜,这一说法已经无法证实。
70年代末黄鹰被萧若元延揽到香港丽的电视台,1980年,创作电影剧本《贼赃》,之后又陆续创作出数十部电影剧本,并涉足出品人、监制、导演、演员等职业;此外,还曾进入“环球出版社”工作,为该社出版的书刊画插图。
黄鹰是极好鬼神的,尽管《惊魂六记》中这所谓的无稽之谈屡屡被否定,但他的小说却屡屡钟情于此,不厌其烦的运用“鬼神”为噱头吸引受众,其“僵尸系列”小说,与余无语并列“鬼王”;一手操刀电影《僵尸先生》以其“鬼才”风靡了大江南北。当年拍《僵尸先生》时,一班主创在荒郊野外拍了一个多月,期间虽没有怪事发生,但映后二十余年间,却有三人英年早逝!1991年,黄炳耀猝死异邦!而相隔仅一年,黄鹰亦英年早逝。让人意外的是,两人死时均不足五十,且均属猝死,黄炳耀在德国拍戏时心脏病发身亡,黄鹰则落到借高利贷拍戏的惨境,最终竟被债主打成重伤死在家里,直到尸体发霉才被发现!彼时,距《僵尸先生》映期也不过六七年!
主要作品
小说
⊙《惊魂六记》系列(承袭古龙创意):
《血鹦鹉》(前四章古龙,之后由黄鹰代笔);《吸血蛾》;《黑蜥_》;《水晶人》;《无翼蝙蝠》;《粉骷髅》(又名《罗刹女》)。
⊙《沈胜衣》系列:
《无双谱》(大侠沈胜衣)、《银剑恨》、《十三杀手》、《白蜘蛛》、《相思夫人》(又名《相思剑》)、《画眉鸟》、《凤凰劫》、《无肠公子》、《天刀》、《银狼》、《死亡鸟》、《玉蜻蜓》、《屠龙》、《鬼箫》、《碧血幽灵》、《血蝙蝠》、《追猎八百里》、《风雷引》、《七夜勾魂》、《骷髅杀手》、《魔刀》(又名《天魔刀》)、《雷霆千里》、《销魂令》、《风神七戒》、《凤凰谷》、《黄金魔神像》、《地狱刺客》、《红蝙蝠》、《死亡杀手》(待考)、《天外三煞》(待考)、《双龙会》(待考)。
⊙《天蚕变》系列:
《天蚕变》、《天蚕再变》、《天龙诀》(云飞扬外传)。
⊙《大帝王传奇》系列:
《封神劫》、《飞龙吟》、《飞虹无敌》、《御用杀手》、《雁血飘香》、《九月奔雷》、《铁血京华》(又名《碧血溅京华》)
⊙《大幻天传奇》系列:
《名剑》、《天魔》、《五毒天罗》、《毒连环》、《风云十七剑》、《妖魂》、《骷髅帖》、《天下第一刺客》、《贼赃》
⊙僵尸系列:
《僵尸先生》、《中国第一具僵尸》、《僵尸翻生》、《魔高一丈》。
⊙其他小说:
《魔界》、《霹雳无情》、《亡命双龙》、《一剑风流》、《勾魂金燕》、《血河神掌》、《虬龙倚马录》(与龙乘风合著)、《武侠聊斋》、《火龙》。
参与电影
故事
《名剑》(1980)、《无翼蝙蝠》(1980)、《粉骷髅》(1981)、《黑蜥蜴》(1981)、《大侠沈胜衣》(1983)、《天蚕变》(1983)、《水晶人》(1983)、《妖魂》(1983)、《布衣神相》(1984)、《僵尸先生》(1985);
编剧
《贼赃》(1980)、《名剑》(1980)、《鬼打鬼》(1980)、《粉骷髅》(1981)、《水晶人》(1983)、《洪拳大师》(1984)、《摸错骨》(1985)、《时来运转》(1985)、《茅山学堂》(1986)、《甜蜜十六岁》(1986)、《流氓英雄》(1986)、《僵尸翻生》(1986)、《魔高一丈》(1987)、《义本无言》(1987)、《赌王》(1990)、《笑傲江湖》(1990);
出品监制
《魔高一丈》(1987)、《赌王》(1990)、《强尸至尊》(1991,参演);
导演作品
《摸错骨》(1985)、《茅山学堂》(1986)、《魔高一丈》(1987)。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1说黄鹰——魏君子(2007-05-0819:33:58)
数武侠名家,黄鹰算老几?
不好说。
若计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最多的名家,黄鹰应该能进前十。不过,由于黄鹰本身是枪手和编剧,仍然很难提升他在武侠小说领域的地位。
比如《吸血蛾》被徐克改编成电影《蝶变》,可《吸血蛾》却是黄鹰为古龙代笔的《惊魂六记》之一,因是古龙创意,所以大家都把功劳算在古大侠身上。《天蚕变》堪称武侠剧的里程碑,实际却是萧若元先与黄鹰、江龙集体创作剧本拍成剧集,后来才由黄鹰写成小说。几位编剧创作“云飞扬”究竟谁出力最多、谁主导创作?曾经一度争功不休。
老实说,替人捉刀代笔,将卖座影视剧改成小说,都是捷径,但能玩转这两招,也算黄鹰的糊口绝技。况且黄鹰也有代表作,便是《大侠沈胜衣》,虽然笔法技巧、人物塑造、推理悬念仍不脱古龙之风,但水准已不在古龙之下,尤其“沈胜衣”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改编成影视剧亦是大获成功,早已与楚留香、陆小凤、云飞扬并列为武侠人物长廊中的经典形象。
只是,黄鹰早年做惯了枪手,后来又常年做编剧,纵然写了不少佳作,或许赚了不少钱,但名头却仍不够响亮。十几年前武侠小说《大侠沈胜衣》在内地大卖,很多读者包括小弟如醉如痴,却都以为是古龙作品呢。
当然,黄鹰的成就不仅局限在武侠小说领域,他做编剧亦是高手。当年他被萧若元从台湾请到香港丽的(亚视前身)做编剧,一部《天蚕变》打响名堂,之后他进洪金宝的宝禾公司,写出《僵尸先生》、《僵尸翻生》两个剧本,结果票房大卖,更引领了长达数年的港台僵尸片热潮。见此良机,黄鹰自然又顺势将剧本改成僵尸小说,居然赢得“鬼王”之誉。
不过,黄鹰的野心远不止于编剧本写小说。既然僵尸片正火,黄鹰又是金牌僵尸编剧,顺理成章编而优则导,首部执导作品《中国第一具僵尸》(上映改名为《茅山学堂》),创意够,但整体水准就稀松平常,太耽于儿戏胡闹,不脱当时僵尸片俗套,远不如他后来改成的同名小说好看过瘾。之后又导了一部《魔高一丈》,倒是搞足了血腥恶心的僵尸片惯有场面,也有惊有险,无奈僵尸片热潮已过,卖座平平。
对于“僵尸片”,黄鹰坦承:“无可否认,个人对这种令人又惊又笑的电影片种的确还有一份偏爱,也所以,难怪曾志伟在七年前便以‘鬼王’笑称。这许多鬼鬼怪怪那儿来的资料,很多人都奇怪,无疑只凭空想、穿凿附会是不可能的了,事实个人在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已做了十多年,由读书时期已开始,藏书的丰富可以说无人能及,有许多绝版书籍,现在根本不可能买到的了,这许多资料,再加上个人的胡思乱想,推而广之,自然更加多姿多彩。”有这份偏爱和博学,再加当时得令,黄鹰开辟武侠领域之外的鬼怪题材,并浪得一时之名,亦不足为怪。只是,从1985年到1992年,8年间拍了上百部僵尸片,你再有才,也有尽时,观众也早该疲劳了。
本来黄鹰可以继续做编剧的,徐克筹拍《笑傲江湖》就找过他写剧本;他也可以继续写武侠小说的,古龙早逝,他学古龙又最得神韵,若能沉心奋笔,90年代之后的武侠文坛绝不会让温瑞安、黄易专美。再者,即便今日读黄鹰之僵尸鬼怪小说,仍然好看抵死,较之近期网络兴起之玄幻魔怪题材绝不逊色。可惜,黄鹰当时醉心电影,眼见《金装鬼打鬼》、《新僵尸先生》相继开拍上映,以为僵尸鬼片即将复兴,勘不透这是港片蜂拥滥拍即将搞坏市场的回光返照,居然借高利贷去拍电影,结果被追债人打成重伤,最后惨死家中,直到一个星期后尸体发臭才被发现!
更惨的是,对于黄鹰的死因,媒体发布的消息是“脑溢血”,根本无人追究幕后真相。黄鹰的身后事更是惨淡,妻子早已离去,只剩老母独怆,生前是武侠名家、一代鬼王,死后葬礼却是门前冷落,与之前同是“金牌编剧”的黄炳耀(与黄鹰、司徒卓汉曾合编《僵尸先生》)葬礼门若庭市、群星云集的热闹相比,当真是天壤之别!也难怪蔡澜先生发不平之声了!
黄鹰死后7年,真实死因才被他的“伯乐”萧若元揭出真相。然斯人已逝,世上又有几人会记得黄鹰是谁呢?写此文时,搜遍网络,居然找不到一张黄鹰本人照片,悲!
2黄鹰已入白云-诸葛慕云的黄鹰情结
2003年9月,我无意中进入旧雨楼,犹如跃进了武侠的海洋。没有想到国内外有这么多的武侠爱好者。
特别发现许多曾被疏忽的武侠名家,均在旧雨楼中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不让金庸专美于前,更为感动。
月前在温古知心区,看了几篇关于黄鹰先生的文章,不禁也回了几份贴,抒发一下我对他的少许认识,提供一些小小资料。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国,因我爱书成痴,所以家人均不让我带书出国。
而我却在临行前的一个晚上,在一名好友手中“半抢半借”的拿了一本港版小说-“沈胜衣之相思夫人”。(据说那位朋友还为此陪了人家20元人民币,那时候的20元是很贵的了)。
八十年代末,正是古语小说风行大陆的时候,我看了一页“相思夫人”,就被黄鹰的文风所吸引了,惊叹曰:竟有如此和古龙笔法相似之人。
一本百十来页的港版小说,竟让我看了一个月,不是我看的慢,而是我不舍得看,怕看完就没得看了。旧雨楼诸君,要知道十五年前得德国不像旧金山和巴黎有唐人街。在德国是没有什么中国书店得,而且那时候出国真得是“此去天涯路漫漫,回首不知那时几许身”了。
少年时代得我初到他乡得前期只有面对“相思夫人”,才能略温相思之情。当然,那时思乡多于相思!
后来时间稍长后,曾托相熟得港人在香港买黄鹰作品,未果。
九三年回国内偶看录像“天蚕再变”,才知这也是黄鹰先生的作品。正好在旧书场上“淘到”盗版的“天蚕神功”6册。马上废寝忘食的看了起来。那时我认为(现在仍一样)云飞扬的童年颇有杨过的色彩。不知黄鹰先生有否得到金庸先生的启发。“天蚕神功”结尾处是很草率的,写到云飞扬的死交代的也不清楚。反面人物独孤无敌写得很有气魄。可与卧龙生的李沧谰,温瑞安的严仓北比美。独孤无敌是个枭雄,可是黄鹰先生把独孤无敌到后来,失去了枭雄的气魄似乎因坏而坏了。有可能黄鹰先生编这部书的时候,是为电视剧的剧情着想。在我的印象中“天蚕变”第一次拍摄是集体创作的,然后有萧笙请黄鹰改成小说,萧笙先生也曾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时日久远。我也记不清了。总之,“天蚕变”是黄鹰名著之一,从今日的眼光看,黄鹰先生那时的笔法尚未到圆熟境界。我那时(93年)看完书,就对身边好友说:“黄鹰写此书结构很庞大,桥架也搭得好。但别人说写人、写景入木三分,而黄鹰只得二份”。
但“天蚕变”不断地被搬上荧幕。徐少强、余安安,顾冠忠均得此片集扬名立万是不争的事实。唱“天蚕再变”主题歌的关正杰已旅居美国,而唱插曲的梁咏琪目前已是天后级的了。
2000年代,少壮派武星吴京饰演了新一代的云飞扬“金蚕丝雨”,暂不论制作如何,但在整部片头片尾未曾注明黄鹰原著,对制作方的这一做法我是深表反感的。
九四年有一位好友来信问我“粉骷髅”“十三杀手”是否古龙作品?他那时正迷上古龙小说,我心想难道中国内地出了黄鹰的作品吗?立即来信告诉他这是黄鹰的作品,并全部买下寄往德国。终于在相识“相思夫人”六年以后,再一次于“沈胜衣”重逢。那时读“相思夫人”是惜读如金。这次是“风卷残云”“如饥似渴”,苦等六年的书籍终于出现在面前。旧雨楼诸君都是爱书之人,换做你们会怎样?(后来,有位朋友的父亲在德国KOELN,开了家小说出租店,我把全套"沈胜衣"送给他,"以壮声势",当然,"相思夫人"除外.)
“沈胜衣”绝对是武侠小说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平心而论,以武侠小说人物而言,除了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笔下的一些经典人物外,其他名家笔下的人物让人读后不忘怀的少之又少。而“沈胜衣”绝对是其中的一个。
相信黄鹰先生在塑造“沈胜衣”这个人物时是借鉴了古龙笔下的角色。但给予了“沈胜衣”个人的血与肉,使他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沈胜衣”有一些些“楚留香”的影子,有一些些“陆小凤”的影子,但绝对不同于这二个人。“沈胜衣”就是“沈胜衣”。
当年环球出版社曾做广告语:黄鹰笔下“沈胜衣”创武侠新人物,刮武侠新旋风,也真的刮起了旋风。台湾方面请了当年的武侠偶像张振寰饰演“沈胜衣”,长发披肩、潇洒出众。他那时的鼻子似乎没现在这么大,扮像很俊美。台湾拍的电视片集是一集一个故事,很忠于原著。当年上海有录像带借的,如果是现在就不一定了。香港方面,当年的“丽的”也拍了“沈胜衣”,仍是徐少强主演。论身手,徐少强过张振寰。论潇洒,张版的“沈胜衣”似乎更胜一筹。这是我一家之言而已!徐少强版的“沈胜衣”在上海有买。徐少强版的主题曲是由张国荣先生唱的。当时张国荣先生出道未久,嗓音却像成名后一样,低沉缠绵。
“沈胜衣”在七八十年代曾改编成广播剧,其主题曲“旧侣难忘”有一代歌霸罗文演唱,在香江曾传诵一时。
广东人大都信鬼神,鬼古小说在港台通俗小说占一席重要位置,大陆近几年是开放了许多互联网上、DVD上、书籍中恐怖故事占了很大比例。九十年代初,绝对是禁止的。我曾从国外寄予一本慕容羽军的鬼古给朋友,却让邮局开封收了去,这是事实。鬼古文学的地位当然比武侠文学更低。但仍有许多作家为此付出努力。香港的张宇、余过(四人夜话)、词人林夕的“似是故人来”就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鬼古。新加坡的黄卓伦的鬼古系列在明窗出版,也有很多的销路。倪匡也写过“香港鬼故事”,诸葛青云也写了“台湾艳鬼集”。二位武坛前辈既有珠玉在前,本就充满突破性的黄鹰更不甘后人,几经周折,终于创出了“僵尸系列”与余无语并列鬼王。黄鹰的二部僵尸小说在旧雨楼都有的读,在此不多述了。“僵尸先生”出版后曾受倪匡的好评。看过的朋友如果注意黄鹰先生在此的笔法,其流畅程度更胜早期的武侠小说。其声口之“溜”更使人有如看电影似的畅快。八十年代写的“僵尸小说”现在读来仍是一泻到底、流畅无比。
僵尸小说的社会地位我们不论,但我们不可否认他给予我曾经带来的乐趣。就象孩提时代骑的木马,你现在不可能再去骑了。但你永远无法忘记它当年为你增添的乐趣。
僵尸小说更为香港电影开辟了另一条光明大道。除了以黄鹰剧本改编的“僵尸先生”和黄鹰自编自导的“魔高一丈外”,洪金宝的“人吓人”、“鬼打鬼”,午马的“凶屋叔叔”,林正英、元彪的“僵尸家族”,都是黄鹰版“僵尸”的衍延品。天皇巨星林子祥、谭咏麟、钟正涛都出演过僵尸片集。那时真是大小僵尸满天飞。年前我在上海坊间发现大量“僵尸剧场”的老片。可知当年由黄鹰掀起的“僵尸热”之胜不让美国的“ZOMBI(活死人)”专“美”于前。
黄鹰其实是个很有理想的人。这从他作品的自序,后记中能看出。自序和后记最能体现作家的本身思想。他一直想将他的小说、电影事业更上一层楼。九十年代,他参与了许冠杰版的“笑傲江湖”编剧,在这之前也编了周润发客串的江湖片“义气血”,似乎没有得到重视。
2000年的某一天,我读了蔡澜先生的文章,知道黄鹰先生过世了(后来据说是在美国遇车祸),过世时黄鹰先生全盛时代已过。灵堂很冷清,蔡澜先生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去了,黄鹰先生的白发母亲哭得伤心,这是必然的,我也一样。我一直珍藏着那本陪我孤寂岁月的“相思夫人”。过去的岁月往往是珍贵的岁月。在一味崇拜金庸的今天,不要忘记黄鹰也为武坛耕耘过。
从黄鹰先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喜欢李商隐的诗,就像古龙偏爱柳永的词一样。
结束前我也作一首小诗,不管作的好不好,只为了对这位前辈表示一份敬意、一份怀念。
黄鹰已入白云去,
独留沈郎不胜衣。
天蚕至此丝方尽,
蜡炬依旧照汗青。
去世争议
关于黄鹰的死亡原因,官方消息称是死于脑溢血。时隔七年后,1999年萧若元接受周刊采访时揭出真相——90年代,黄鹰拍摄“僵尸电影”资金不济借了高利贷,后来却血本无归,因而被追债的人打死在家中。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也证实了其借高利贷被打致死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