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小说女性主义作家推荐
Ⅰ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家有哪些
卡丽儿•丘吉尔,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中崛起的最成功、最著名的英国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剧作家。她属于后现代主义,致力于戏剧创新,戏剧中探讨一些涉及日常生活,重点在于暴力、政治和性压迫的问题,表现受压迫女性的欲望和追求。代表作为《优秀女子们》(1982),主要表现当今商业社会中职业女性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在一个由男人支配的世界里女人在经济、社会和职业上成功的本质和意义。
奴拉•尼•古诺,英国20世纪用爱尔兰语进行创作的最出色诗人,她的特色在于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爱尔兰诗歌传统从本质上来说是男性至上的,以男权为中心,而尼•古诺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诗歌话语,意识到传统妇女在家庭中的边缘地位,解构了女性的“爱尔兰母亲”形象。代表作为《爱尔兰大男人》、《姐妹们,我们遭到了诅咒》。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当代英国文坛小说家,以关注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著称。她作品的关注点多为知识女性对女性理想身份的探索。代表作为《红王妃》。
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论家们称她“以怀疑的精神、燃烧的激情和预言般的想象力审视了这个分裂的文明,堪称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代表作为《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当代美国文坛最有活力的女作家,身兼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作品主要关注暴力和女性人物的命运。代表作有《人间乐园》、《他们》、《任你摆布》等。
卡丽儿·丘吉尔,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中崛起的最成功、最著名的英国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剧作家。她属于后现代主义,致力于戏剧创新,戏剧中探讨一些涉及日常生活,重点在于暴力、政治和性压迫的问题,表现受压迫女性的欲望和追求。代表作为《优秀女子们》(1982),主要表现当今商业社会中职业女性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在一个由男人支配的世界里女人在经济、社会和职业上成功的本质和意义。
奴拉·尼·古诺,英国20世纪用爱尔兰语进行创作的最出色诗人,她的特色在于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爱尔兰诗歌传统从本质上来说是男性至上的,以男权为中心,而尼·古诺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诗歌话语,意识到传统妇女在家庭中的边缘地位,解构了女性的“爱尔兰母亲”形象。代表作为《爱尔兰大男人》、《姐妹们,我们遭到了诅咒》。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当代英国文坛小说家,以关注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著称。她作品的关注点多为知识女性对女性理想身份的探索。代表作为《红王妃》。
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论家们称她“以怀疑的精神、燃烧的激情和预言般的想象力审视了这个分裂的文明,堪称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代表作为《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当代美国文坛最有活力的女作家,身兼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作品主要关注暴力和女性人物的命运。代表作有《人间乐园》、《他们》、《任你摆布》等。
Ⅱ 求好看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文学作品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成名作《逐爱的女人》已于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当代中欧最重要作家之一。经常通过作品探讨女性社会地位的耶利内克是奥地利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霍拉斯恩格道尔曾在评论中称其为奥地利的民族文学的良心。
《逐爱的女人》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主要写女人们试图通过婚姻手段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质量。这就免不了展现人性的阴暗面,乃至尔虞我诈的手段。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女子,为着现实的利益算尽机关,将爱情中的浪漫与理想彻底毁灭。
小说中布丽吉特和宝拉以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出现,虽然她们两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择偶标准和生活理想大相径庭,她们的结局也截然相反,但至少有一点把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就是她们两人都在寻找幸福,且都认定,女人的幸福和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得到的男人。她们生存的意义在于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一方面承受着这种代代相传的两性关系模式底下,爱的缺位与仇恨膨胀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作为受害者的女人们又不自觉地日复一日地加强着、巩固着这种失衡的两性关系。
耶利内克用她看似玩世不恭、冷淡的语调叙述着高度符号化的日常故事,以尖刻的笔触将生活温情的假面毫不留情地戳穿。那样冷静的、毫无水分的文字,将读者的心灵硌得生疼。阅读者常常会被这勇敢的文字刺痛,因为人们在这里面瞥见自己的影子。就是在这部作品里,耶利内克第一次显示了她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结构主义方式解析着现实。她的准确、锐利和真实使得这个简单故事成为千百万女人命运的折射;口语化的行文透明而从容,却具备极强的穿透力。
小说所具有的普遍社会意义让一位资深德国文学批评家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学家不会把这本书视为社会纪实报告,但他们其实应该如此。不留情面的嘲讽使得这个故事成为真实的记录文件。记录者以看似天真幼稚的方式,让不再天真幼稚的读者时刻能够洞悉和透视生活的真相。”
同样是耶利内克的作品《死亡与少女》在今年一月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死亡与少女》是一部戏剧集,全书约有10万字,由6个作品组成。这6个剧本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包括白雪公主、睡美人、戴安娜王妃等,这些人物有的取之于经典童话,有的来自于现实生活,耶利内克没有用传统的戏剧概念去塑造这些人物,而是借其身份展现女性命运,反映女性成长的困惑、爱情的焦虑、死亡的不可避免等理念。
在《死亡与少女》的6个剧本中,几乎看不到故事情节,甚至有的戏就是一个人从头说到尾,但对话中充满深刻的哲思和反讽,作者的目的就是“讲道理”,她不想让观众简单地沉醉于好看的故事中。这几个剧本耶利内克陆续写了10多年,去年首次在德国结集出版,被称为“公主剧”。
耶利内克反对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体制。她的作品属于纯知识分子读物,更像一种哲学对话录。她的思想狂野,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手法,没有故事,全是断片,无法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在耶利内克的作品里,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直接的,是摆脱了所有束缚,肆无忌惮的。很多读者(包括男性和女性)很难真正欣赏所谓的女权主义作家,因为非常让人悲哀的是,在她们高声呐喊否定男女之别的时候,她们恰恰是站在男性的、居高临下的立场,一切的悲悯、愤恨或者自强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耶利内克则抛开了这一切。她的视角是纯女性的,却恰恰是一种摒弃了女性立场的视角,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内在的、对于自我的询问和否定。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于下半年推出美国女作家杰奎琳苏珊的《迷魂谷》新译本。《迷魂谷》出版于1966年。20世纪全球销量超过三千万册的小说共有三部,《迷魂谷》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原译《娃娃谷》。据悉,好莱坞正在重拍由这部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
《迷魂谷》讲述了三个年轻姑娘在好莱坞和百老汇的奋斗经历。三位姑娘各怀理想去攀登人生的巅峰,最后却都走上了不归之路,只能依赖药物来获取片刻的安宁。三个女主人公中,尼丽是现代女性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敏锐、直接、自我,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在攫取的过程中也摧毁了自己;詹妮弗花哨、单纯而易折,她用前卫的手段追求最传统的目的,当现实无法满足她可怜的小小心愿时,她就黯然离去;而安妮是作者浓墨重彩去刻画的一个人物,她外表温柔,内心倔强,对理想非常执着,对爱情坚贞不渝,但却收获了最多的伤害,最后也染上了毒瘾。杰奎琳苏珊要借助这一角色来表达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一种殊途同归的命运的无奈。
作者杰奎琳苏珊本人就是一位电影演员、模特,也许所有的角色身上都多少带有她的影子。
六十年代的美国,女权主义崛起不久,走入社会的现代女性成长为一种新生的力量,她们的种种努力和挣扎,成为文艺作品关注的焦点,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杰奎琳苏珊等一批作家为后来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女性主义文学已成为当今欧美文化界不可忽视的一股中坚力量。
Ⅲ 《私人房间》的作者是谁
陈染,女,1962年4月出生于北京。当代知名青年女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内心独白为特征,是继残雪之后又一位女性主义作者。
陈染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半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中国作协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曾在澳洲墨尔本的英国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旅居生活和讲学。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陈染已出版主要小说专集有:《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独语人》、《在禁中守望》、《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风口》,以及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散文集《断片残简》等。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日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和评介。根据她的小说《与往事干杯》改编的同名电影,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陈染文集》一、二、三、四卷于96年8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 染女,1962年4月出生于北京。她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半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中国作协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曾在澳洲墨尔本的英国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旅居生活和讲学。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日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和评介。根据她的小说《与往事干杯》改编的同名电影,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陈染文集》一、二、三、四卷于96年8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染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散文,至今已有十几年,作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中的女性作家,她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某种“热闹”之外,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陈染曾获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等。
《纸片儿》
收录了陈染在文坛脱颖而出的《世纪病》等一系列表现青年人苦闷、孤独和叛逆的小说,他们急欲冲破陈旧的观念和秩序,为心灵的荒野寻求出路。而《纸片儿》等弥漫着诡秘忧伤与人性扭曲的故事,使陈染一度被视为神秘主义者。这是孤独者、叛逆者的破碎童话。
《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
女人是可以弹奏的花朵,需要轻抚,也需要倾听。那喁喁独述的,不仅有笑面桃花,还有些枯叶残枝,而潜风暗送的,不知是几许心香,还是几许心痛……本书展示了女性独有的复杂或变异的心理,把一个女人的欲望、心智、孤独、恐惧、病态、阴暗等等一切的本来面目都呈现了出来,被视为中国女性主义的先声和代表作。
《嘴唇里的阳光》
以独特离奇的视角、大胆怪异的想象,叙述了一系列女人的故事。巫女、空心人和秃头女们都在为幻觉守寡,在杂草丛生的情欲地带,人影都像灵魂一样轻……本书是陈染先锋气质的代表作品。
《私生活》
本书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她是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
《声声断断》
是作家陈染继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之后的又一本力作。她用日记这一文体,细腻、委婉而又冷峻、幽默地叙述了她的生活、思想与情感,目光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内核,把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注入了无限诗性、哲思和感悟,把生命与艺术交融到了极致,如同一束束思想的闪电,令人猝不及防、怦然心动而又感怀深思。
《沉默的左乳》
本书为陈染的中篇小说集,在这些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小说里,陈染讲述了一些女人的秘史,在肉体与灵魂之间、精神和内心之间、爱与婚姻、爱与背叛之间她们的挣扎和反抗。
《不可言说》
是陈染的一部谈话录,这部思想密集又丰富多彩的谈话录是与《声声断断》同时出版的姊妹篇。《声声断断》是她深挚的内心独白,《不可言说》是她与国内外友人的充满智性的交流。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丰富全面的陈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