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常用寫作手法
① 小說的寫作手法
第一要有主題,也就是小說寫的是什麼的問題。小說是講故事,但又不僅僅是講故事這么簡單。況且即使只把故事講好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小說必須有明確的主題,無論用什麼表現手法。
第二小說實際是在塑造或者刻畫人物。任何的環境描寫、對話、動作描繪,實際都是為了刻畫人物,與刻畫人物無關的情節和描寫沒有意義,盡量避免出現這樣的文字。
② 寫小說有沒有固定的寫作手法
寫小說沒有固定的寫作手法,這不是像在學校寫作文,小說看中的是你的創意,思路,和文筆,只要你的構思巧妙,文筆好,小說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勾勒出的另一個世界。不過寫小說不容易,畢竟現在網路小說太多,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加油啊
③ 小說的描寫手法有那幾種
細描與白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虛寫與實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物體描寫、細節描寫、渲染與烘托、欲揚先抑、聯想和想像等。
一、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直接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也叫實寫)
二、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三、靜態描寫
靜態描寫,是記敘文寫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表現方法。就其手法說,主要有白描、細描等;就描寫對象說,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等。這種描寫是為客觀事物本體造形,以寄託作者的情感,也為讀者創造了具體感人的形象,從而實現描寫的目的。
四、動態描寫
動態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運動著的景物的描寫,一是對靜物所作的動態(包括比擬動態)描寫。動態描寫是記敘文中運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方法,常與靜態描寫聯袂相生,從不同角度刻畫景物和人物的特徵。
賦予客觀事物以運動感、活力感、變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單調性,豐富形象的多樣性,達到更好地表現事物,更強烈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
五、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它是小說、記敘文情節的基本構成單位。
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同樣,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細節描寫會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傳讀性。
小說表現手法之懸念
「懸念」是小說、戲曲、影視等藝術作品的一種表現技法,是吸引廣大群眾興趣的重要藝術手段。
通過對劇情做懸而未決和結局難料的安排,以引起觀眾急欲知其結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種編劇技巧。在西方編劇理論中,最早設計懸念的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在中國戲曲理論著作中,雖無懸念一詞,單所謂的「結扣子」、「賣關子」,以及李漁在《閑情偶寄》詞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關「收煞」的要求:暫攝情形,略收鑼鼓,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結果「,其內涵就是與懸念基本相似。
④ 最常用的10種寫作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
編輯本段【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編輯本段【具體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以樂襯哀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欲揚先抑
編輯本段【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⑤ 小說的常見創作手法及技巧
小說的特點主要有三點: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反映或表現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較完整、生動的情節;第三,有具體的、典型的環境描寫。因此,人物、情節和環境被稱 為"小說的三要素"。
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小說的寫作技巧:
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環境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
純粹性
純文學中的小說體裁講究純粹性。「謊言去盡之謂純。」(出自墨人鋼《就是》創刊題詞)便是所謂的「純」。也就是說,小說在構思及寫作的過程中能去盡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等謊言,使呈現出來的小說成品具備純粹的藝術性。小說的純粹性是閱讀者最重要的審美期待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光是小說,整個文學的純粹性逾來逾成為整個世界對文學審美的一個重要核心
描寫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
人物描寫又分為:語言、心理、神態、動作,身份、相貌、體型、穿著。
正面描寫:作者描述主角。側面描寫:小說中的角色描述主角。
敘述
1).時間先後順序
2).分敘同時發生的事
3).倒敘(回憶)
①先講結果,後講原因。回憶的方式講原因,揭開謎團。
②觸景生情或觸事生情,從而回憶過去。有時因物是人非而傷感。
4).插敘(支線劇情)
①插在開始:前奏,交代故事背景。
②插在中部:為主線劇情做鋪墊的支線劇情。
抒情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朴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於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間接抒情:話中含話、口是心非、借事喻事。(其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
矛盾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因為有矛盾,所以才要努力解決矛盾,這個過程中,事物得到發展。
矛盾的產生、維持、延長、消除。
如果矛盾早早解決,故事也就早早結束了,所以需要維持、延長矛盾。
伏筆:伏筆為以後的劇情做鋪墊,製造一個「原因」,目的是為了產生以後的「結果」。
@逐漸清楚
設置謎團,吸引讀者的好奇心,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揭開謎團。
開始不理解的話語,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的理解。
@夢境:
從中得到啟發。
讀者以為是真事,後來知道描寫的是夢。
@中斷:先把某件事說一半,不說另一半,故事發展到一定程度,再說出另一半,成為完整的事。
配角
(1)正面配角:
①能力和主角互補,幫助主角完成事情。
②主角完成事的必要條件或中間人。
2).反面配角:
①敵人,製造矛盾。
②競爭對手。
正面配角也可能變為反面配角,而反面配角也可能變為正面配角。
修辭
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
借代:用一個事物相關的其它事物來代替這個事物。(比喻強調「喻」,借代強調「代」)
擬人:用人的特徵來表現物。
擬物:用物的特徵來表現人。
誇張:擴大或縮小事物的特徵。
呼應:寫了一個事物,後面又出現這個事物。
對比。
襯托:利用事物的相似條件來襯托就是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就是反襯。
粘連:描寫甲事物的詞也用於描寫乙事物。例如:別看我耳朵聾,可是心不聾(「聾」從耳朵轉移到心)。
移就:本來描寫甲事物的詞,轉移到乙事物上,而不用在甲事物上。例如:張三向李四伸出善意的手(「善意的」本來要修飾張三)。
排比:結構一致,語氣一致,意思相關。
對偶:結構一致,意思相對或相反。
頂針(又稱頂真):前一句話的結尾詞作為後一句話的開頭詞。
欲揚先抑:要說一個事物好,先說這個事物不好的方面。
引用:引用名言名句。
小說的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又叫側面烘托。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一般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3.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乏味。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作用是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⑥ 小說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小說應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
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最重要的,可以用的描寫方法也很多:例如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等.
注意的是,一個人物要塑造得成功必須要有它自己的性格,不能亂套.即如果他是一個冷漠的人,那你就不應該把太多的對白給他.
故事情節就得自己思考了.
提幾點建議,小說一開始應作多一點鋪墊...然後就是要盡快展開劇情,要不的話讀者看著悶就不會再看下去了...可以在小說中穿插一點道理,或者加上一些引導讀者思考的句子,讓小說有一定的深度.
最後就是環境描寫.這里分兩個部分:
一..
自然環境.
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對景物的描寫.利用景物去襯托出人物的心情,這是描寫自然環境的最大用處.
即,如果人物心情沮喪,就可以寫一些:微風吹佛,樹葉沙沙地響,像在嘲笑自己(這是我小學寫的,雖然拙了點,但能很好地為自然環境描寫作說明)
二..
社會環境,也就是故事背景.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年代?這就是故事的背景.即使是幻想類的作品,其背景也應該要有一個參照.
有了故事背景後,寫作其間就要注意了.例如,你選擇的背景是西歐15世紀...那你文章中的稱渭就應該按照西歐的稱謂來寫,不能出現"在下"等只有中國才有的詞語;人物的行為方式也應該按照西歐的來設定,"三跪九叩"就不應該出現了...文章中不能有空間跳躍,即使是寫穿梭時空的小說也不例外
⑦ 寫小說有沒有固定的寫作手法
我覺得沒有固定的寫作手法吧應該,因為不同類型的小說,他們的差別也就大了,但是至少也得夠畫出來,小說的開頭,中間和結局,比如「渴望+阻礙+行動+結局」。
⑧ 小說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小說應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
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最重要的,可以用的描寫方法也很多:例如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等. 注意的是,一個人物要塑造得成功必須要有它自己的性格,不能亂套.即如果他是一個冷漠的人,那你就不應該把太多的對白給他.
故事情節就得自己思考了. 提幾點建議,小說一開始應作多一點鋪墊...然後就是要盡快展開劇情,要不的話讀者看著悶就不會再看下去了...可以在小說中穿插一點道理,或者加上一些引導讀者思考的句子,讓小說有一定的深度.
最後就是環境描寫.這里分兩個部分:
一.. 自然環境. 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對景物的描寫.利用景物去襯托出人物的心情,這是描寫自然環境的最大用處. 即,如果人物心情沮喪,就可以寫一些:微風吹佛,樹葉沙沙地響,像在嘲笑自己(這是我小學寫的,雖然拙了點,但能很好地為自然環境描寫作說明)
二.. 社會環境,也就是故事背景.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年代?這就是故事的背景.即使是幻想類的作品,其背景也應該要有一個參照. 有了故事背景後,寫作其間就要注意了.例如,你選擇的背景是西歐15世紀...那你文章中的稱渭就應該按照西歐的稱謂來寫,不能出現"在下"等只有中國才有的詞語;人物的行為方式也應該按照西歐的來設定,"三跪九叩"就不應該出現了...文章中不能有空間跳躍,即使是寫穿梭時空的小說也不例外
⑨ 寫小說的技巧 和方法
二、現代小說的結構(要素)
1.主題(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觀跟價值觀;思想深刻的小說,主題不只一個):小說要去表達的某個思想或觀念,透過故事來呈現。
例:紅樓夢
*賈府由盛而衰的過程表達盛極而衰,人生無常的思想。
*由寶玉、寶釵,黛玉的三角戀愛悲劇,反映封建社會的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哀。
*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賈寶玉=﹥無用=﹥反諷儒家的功名觀;尊重女性=﹥對父權價值的反叛。
*黛玉=﹥反映中國社會對個性的打壓,不得善終。
2.人物(外在-長相、衣著、動作;內在-心理、個性):主要由人物和情節來發展,人物可推動情節發展。
3.場景(可用以襯託人物的心情):小說情節發生的時空背景和人物所處的環境。
4.語言(包括小說的敘事語言和人物對話):
作者敘述故事情節時使用的語言→帶有作者個人的風格
可以展現人物的性格,也可用來推動情節的發展。
5.視角(又稱為視線觀點):
全知全能觀點:由小說的作者敘述故事。
限知觀點:由小說中的人物來敘述故事。
第一人稱「我」-由我來敘述自己的感想和遭遇(日記體、私小說)。
→適用在主角發生驚異事件、感人的愛情、奇特思想。
優點:特別有真實感,直接貼近人物的心
缺點:不能了解別人內心的想法。
第二人稱「你」-【你】通常是我的變形。
第三人稱「他」-由他來敘述故事,可把觀察角度拉開,製造距離感。
6.情節
一般帶有故事性,通常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發展過程,具有前因後果。
具體的事件去鋪展情節,帶出前因後果,構成完整故事。
把這六點安排好,基本上就沒問題啰。
⑩ 網路小說的一些寫作手法
第一忌諱:無論文筆多麼優美,都不要讓描寫使你的敘述陷入中止。
小說的作者必須牢記這點:不要過分描述任何事情,無論它是特頓山脈,是夕陽,還是懷基基海灘上的斑馬。否則,你敘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響,你也將使讀者的注意力出現危險的空白。請記住愛勒莫。雷納德的金玉良言:「我總是力圖去掉那些讀者會跳過去的內容。」讀者的確願意跳過那些無效內容。
第二大忌諱: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來描寫並非重要的環境。
小說家大衛。羅吉曾宣稱:「一部好的小說中的描寫絕不僅僅是描寫。大多數背景描寫的危險在於一連串的漂亮的陳述句和敘述的中斷將讀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請牢記羅吉的格言,將它打在紙條上貼到計算機或打字機前:「一部好的小說中的描寫絕不僅僅是描寫。」
第三點忌諱是:不要在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讀者的注意力。這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第四點忌諱是:不要概括,要具體。
關於寫作忌諱概括化,沒有人比俄國偉大作家契河夫說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誡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認為,對於自然的真正描寫應該相當簡略並與主題存在相關性。應該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寫,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絛紫色的金光一瀉而下』等等。在描寫自然時,要抓住細節,而且要達到這樣一種程度,即使閉上雙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寫的場景。
你要能准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真實可信,他們在自己國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中進行著日常工作。——拉威爾•斯潘塞。
「怎麼才能讓事情看起來真實可信呢?」當一位作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贊揚。如果有人進一步對他說:「我好像身臨其境,能夠聽到、嗅到、感覺到這些地方,就像走進了小說的書頁中」,那他給讀者的東西就的確非同尋常了。當我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的回答是:「藉助於五種感覺」。一些作者總意識不到應利用讀者的五種感覺來獲取真實感。利用讀者的視覺感受是常見的,但是利用讀者的嗅覺、聽覺(除了在對話中)、觸覺或是味覺又有幾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