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刻畫人性
㈠ 任何評價港台的武俠小說
[對參加人員的要求] 附 :
關於武俠幾大家:梁羽生小說的人物是粗線條的,很容易便認出,但表達很不細膩。配角幾乎無一點光輝。金庸的人物包容萬相,各具特色,達到了傳統的高峰。但由於其持論過於中庸,所以未出現精神特異的人物,大致被框在儒家倫理范疇之內。而古龍的出現,使一大批平時未受重視之人浮出水面,如阿飛、傅紅雪,包括中原一點紅,我也非常喜歡,他們論證了人性在某一種方向的頑強伸張。到溫瑞安,人物的復雜達到極至,這可能反而是讀者不喜歡他的原因。因為一兩個人復雜,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出來的每個人物都幾乎高深莫測,那就從另一個方向脫離了現實。他的作品,確實人人有特色,但也可說人人都不能給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不過,我還是很喜歡某些人物,紅袖一刀蘇夢枕,三指彈天白愁飛,柔弱而領袖一方的雷純,天生反骨的雷媚,這些人物是我所樂於欣賞的。奇怪的是,溫最近的<<說英雄道英雄>>中,有意識將各路英雄對比,但其得出的結論,卻是很難讓人心服的。如王小石被他有意無意作為最高的代表,但此人實在令人無法喜歡。而他追求的那個所謂漂亮大方的溫柔,對我來說簡直是惡夢,我曾經很討厭小龍女、王語嫣,但對她們的討厭比起溫柔來,簡直十不及一,我如果娶到這樣的女子,肯定跳樓自殺。因為她雖然天生麗質,出身名門,但跟一個白痴也沒什麼差別。不僅老壞事,而且死不悔改,依然故我,還要自我臭美。對朋友為她的犧牲,根本談不上有深層次的感動,簡直一冷血動物。中國俠義故事,包括戲曲作品中,常有一類人物作為傻呵呵而心地善良的配角,但將此角賦予女主角,無論如何是大失敗。
關於評判的標准:看作品刻畫人性和表現情感的程度如何。不過人性和情感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標准,應該看具體情況。如果從追求或方向看,我可能更喜歡古龍,因為他觸及到人性更深刻的另一面。但問題是,古龍並沒有把這種追求完美地展示出來,他的作品中的人性只向一個方向發展,而且非常多雷同的毛病,這點他顯然不如金庸。所以,我們應該說,以刻畫成功的人性為標准。至於情感,如果人物塑造或場景描繪不成功,那根本就不可能打動人。不能說,你想表達深層次的人性,你的作品就一定好。那隻是你的構思,尚未成為現實。象溫瑞安的東西也許是有不少特異的想法的,但他過於喜歡賣弄個人的才華,這樣反而使作品感動人的程度大大降低
梁羽生小說的幾個毛病:1、場子鋪得大,波浪卷得小。2、重復羅嗦。邪肯定不能勝正,但邪的武功只是練得快,而且老是用「天魔解體大法」。在不同的小說中面對類似的行動,主人公甚至連說的話都一模一樣。3、很少突出的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臉譜式的,所以我們只能記住畫得最早的或者是畫得最誇張的那張,其他就忘光了。4、語言很糟糕。大學時重看《七劍下天山》,感覺語言慘不忍睹,除了情節吸引人就沒什麼了。他的古典文學功底不錯,但跟白話好象結合不到一塊。是各走各的路。平時用比較糟的白話敘述,而到緊要關頭卻能吟出幾首好詩
關於《鹿鼎記》:關於金庸的作品,有幾部的水準是差不多的。比如《射鵰》如果跟《書劍》比,幾乎所有的人會認為《射鵰》強,但如果跟《鹿鼎記》比,那就會有爭議。金庸小說素有「七上八下」之說,這七上我全部排在前十一位,中間加了古龍和溫瑞安各兩部。但是在這七上之中,《鹿鼎記》和《神鵰》是我個人覺得稍差一些的,《鹿鼎記》我覺得次要人物的刻畫不夠鮮明,《神鵰俠侶》則是主要人物我不太喜歡。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我記得有個回貼曾說:《鹿鼎記》要麼不排,要麼排第一。其實這種說法我覺得也挺有道理的。《鹿鼎記》的寫法確實跟別的武俠不一樣,不過既然一般人把它算作武俠,我就把它排進去,但我個人又實在不想把它排在第一,這里頭有個人興趣的關系。
此外還有一點,我以為如果把《鹿鼎記》跟一般的武俠故事比吧,它似乎缺乏武俠的味道。但如果真把它看作類似於純文學的歷史小說吧,它又缺少了一點冷雋的描寫,人物的言談舉止過於誇張,人工操作的痕跡比較明顯,故而也不能給人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綜合這些因素,我把《鹿》排在前十位中比較靠後的位置。當時的想法是不能跌出前十。至於具體第幾位,那多少有些隨意了,畢竟是一時的游戲之作,不可能有個確切的評判。
關於《連城訣》:金庸小說中,我個人最喜歡<<連城訣>>,如果說到刻畫人性,這部書是很深刻的。金庸的小說看得太多,以至有時候已經沒有感覺,而且我也過了遇風流淚的年紀。但每次看到丁典只是為了每天望一眼心上人而主動地坐牢時,我還是很感動。而且最後,兩個人都死得很慘,金庸本人是極中正和平的,所以有些人性中的陰暗面他不敢涉及,但這部書寫得很好。而且,這書的構思也極佳,只是由於局面稍小,我才把名次往後挪的。如果完全按個人心意我恐怕會排第一。關於《溫柔一刀》:
武俠世界的英雄,我最喜歡的,一直沒有表白的,是蘇夢枕。出手如夢的蘇夢枕。霸氣縱橫的蘇夢枕。只差一口斷氣但總也死不了的蘇夢枕。終於被結伴兄弟出賣的蘇夢枕。殺了未婚妻父親的蘇夢枕。終於消失的蘇夢枕。他咳著嗽,流著淚,坐在轎中,站不起身,然後出手一刀,滿樓紅袖招,那一刀中,蘊含著多少風情。然後他收刀,咳著嗽,流著淚,縮回到轎中。想起那清寒徹骨的女子,是否正在倚著一角梅花。他倦倦地,象做了一個大夢。浪盪江湖心已老,憔悴枯蘇舊竹,不忍與人聽。人生真象是一場大夢。當蘇夢枕消失後,溫瑞安《說英雄道英雄》系列在我看來也已經結束,英雄死了,哪還有英雄?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戚少商在《逆水寒》中,本也是個令人敬佩的英雄,但插到英雄系列中,我真不知道溫瑞安這傢伙的腦袋是不是壞掉了,完全地壞掉了。《傷心小箭》以後幾部,無聊到這種地步,居然能用一本書的篇幅寫一場戰斗,他的如意算盤打得真是好
與蘇夢枕相對的,是雷純。美如仙菊的雷純。經霜愈艷的雷純。為了保護溫柔自甘被白愁飛姦汙的雷純。一點武功不會的雷純。誓取未婚夫項上人頭的雷純。為了大局又不殺蘇夢枕的雷純。成為一幫之主的雷純。他們外表的柔弱何其相似,他們內心的凄艷何其相似。他們的領袖風范何其相似。從沒見過武俠中有這樣一個女子。手無縛雞之力,可以令天下英雄折腰。她並不純潔,身體上不純潔,被白愁飛姦汙後,白想要挾她,她笑笑說,我只當被狗咬了一口,何等的氣魄。她的心理上也不純潔,白愁飛背叛蘇夢枕後,她救了蘇夢枕,但溫瑞安沒有把這個本來很容易發生愛情的段子處理成愛情,她救蘇夢枕,是為了奪回六分半堂的勢力。她幫助蘇奪回金風細雨樓,但又在蘇的身上下毒,企圖以此控制他。這么地歹毒。但是我就是喜歡她。我一直在猜想她和蘇夢枕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他們從不曾表白過。他們見面的時候,總是刀光劍影。然後互相利用。勾心鬥角。最後,蘇死在雷的手裡了。然而勝利者是蘇夢枕。他自殺了,雷的奸計沒有得逞。兩個隔世的仇人,一對薄情的龍鳳。雷純依舊孤單地站著,仰臉看那角紅樓,想如果父親當初不把她許配給這個男人,想如果這個男人不殺死父親,想如果沒有江湖,是不是就沒有爭斗,是不是兩個人就可以快快樂樂在一塊。不,她或許什麼也沒想。她只是倚著梅花,聽著蘇夢枕最後的咳嗽,這一次真的見血。她報仇了,心中卻沒有絲毫的快感。她的身後,是一個低頭沉思的男人,永不抬頭的男人,狄飛驚。
金古梁溫黃,武俠萬年長——武俠小說十大經典
展夢白
孤枕側畔,一燈如豆,看盡萬千紅塵舊事
刀槍入夢,劍氣漫天,重溫多少江湖恩仇
一說起武俠小說,每個像我這么大的男性或是比我小一些的男性都會眉飛色舞的侃上半天,彷彿每個人都是此中高手,但是武俠小說浩如煙海,能稱得上作家的也多如牛毛,故高手或是低手之分並不在於看得多少,而在於精的程度。我之所以談起這些來就不由得總是有些洋洋自得,便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看武俠小說既精又多,稱得上此中高手,所以不吝獨美,編排出這個「武俠小說十大經典」來,以便讓更多的人走進或是真正走進我們的江湖!
那位看官說了,都是看武俠小說,你說你看得多也就算了,憑什麼你看的就精了?說到這個問題,咳,倒的確是在下一直引以為傲的。到目前為止,我只看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黃易的作品,其他人,管他什麼陳青雲、諸葛青雲、上官青雲、司馬青雲……即便當年名頭不小的卧龍生和正經火了一陣子的蕭逸我也從來不看,總覺得他們不夠段位,原本武功就有三六九等之分,有了一流高手,還有一等一的牛人,想來他們即便天賦再高、練功再刻苦,也就是個裘千仞的水準,斷斷上不了華山,何況大多數都是裘千丈那伙的,書寫了不少,都是瞎吹的。
從看第一本武俠小說到現在,大概也有15年的時間了,佔去了我現在年齡的一半多,基本上心智和肉體都尚未發育時就迷入此道。印象中第一部書,便是《神鵰俠侶》,還是比較早的版本,淡青色的封皮,乳白色線條勾勒的人物在上面,讀的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金庸的文字小學生看起來總有些吃力,所以沒看明白多少。不過說來也奇怪,以我這般純潔善良之人,當時還身為班長兼校大隊委員,四大本文字,我竟然就記住了尹志平同學最光輝的事跡,以至於若干年後上了初中,准備重溫神鵰時,還臉紅心跳興奮異常,覺得《神鵰俠侶》有點黃。現在想來,八成我也有王朔師傅那樣的特異功能吧。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看得多了,我就琢磨這四大牛人的名字竟然都相互對應,該著人家四個能成名立萬了——「金(今)」對「古」,「梁(涼)」對「溫」,還都是年紀大的為諧音;「庸」以自謙對「龍」以自耀,也頗符合兩位大師的自身脾性;「羽生」對「瑞安」雖然說不出什麼,但好歹也都是兩個字啊!自忖之下對四位高手的崇敬之情不由得又多了幾分。
四個人中,數金庸的書看的最全,單只未看過《鴛鴦刀》和《越女劍》,但也不再打算看。古龍的書應該說看得最多,畢竟人家名下號稱70多部,看得少了也說不過去,起先凡是看到寫著「古龍」的便悉數拿來,後來知道熊大哥比較講義氣,經常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他弟兄們的作品上,所以便挑著公認是他親筆寫的看,連給丁情批改的也不算。梁羽生的看的最少,恕我不敬,我以為梁羽生的作品是四個人中寫的最差的!我完整地看過他的《萍蹤俠影》和《白發魔女傳》,《雲海玉弓緣》和《彈指驚雷》咬著牙看到一半實在看不下去,當時已經上了高中,應該說鑒賞力不算低;更不是沒有毅力,都是整套整套的租書,不看完也得給人家整套的錢,我實在是盡力了,太難看了!要情節沒情節,要語言沒語言,要人物沒人物,要個性沒個性,按說這四套都算得上樑羽生的名著了,當然,這種比較是建立在和其他三人的比較上,肯定比其他那些作家強。溫瑞安的看過「神州奇俠系列」「四大名捕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和一些短篇,至於後來的「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四大名捕前傳」也都看了看,但感覺很濫!什麼「金針細雨樓」、王小石、蘇夢枕,純粹亂寫一氣!看到諸葛先生竟然可以胸口出一個大洞以躲避暗器,然後自動癒合!我才知道,這位當年親眼目睹蕭秋水力抗燕狂徒、後來的六扇門第一高手,原是T1000!遂不忍再看,深恐他被「舒華辛力加」搞死,加之動輒滿紙的「劍!」「刀!」……唉,武俠小說寫到這種地步足以反映出馬來西亞以及東南亞經濟之不景氣啊!黃易的只看過《尋秦記》,其時本科已經讀完,12大卷每天一本,如飢似渴,當於項少龍驚聞項羽是他兒子時,掩卷長嘆,一時驚為天人!後來又聽說了大名鼎鼎的《大唐雙龍傳》,實在不敢看,怕耽誤時間。不過這正說明我相信黃易,相信一定很好看,會讓我手不釋卷的,但是那樣的話,我導師便會「手不釋學位」了,遂作罷。金古二人的地位毋庸置疑,超然領先其他人,但是私下裡以為金庸更高些。金庸的作品都是標準的小說,人物眾多、性格各異、情節曲折、結構龐大……一部好小說相關的特點總是能夠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而古龍則偏重立人物,但卻很難大面積的塑造群像,舉例來說,楚香帥堪稱古龍筆下第一名人,與名動天下的小李飛刀也是伯仲之間,但是其浩浩幾大本文字彷彿是他的個人傳記,除了若有若無的胡鐵花,其他人形象都不夠鮮明,如果熊大哥擺明了說要寫中國古代的福爾摩斯,那我沒什麼好說,但是就武俠小說而言,就略顯單薄,盡管其缺點基本上都被古龍的天才妙筆遮掩住了,說的再進一步,古龍風格獨到,但人物失之臉譜化——我們可以輕易的區分出蕭峰、郭靖、張無忌、令狐沖的品性,但同樣是主角,我就比較混淆楚留香、陸小鳳、葉開,分不清荊無命、阿飛甚至傅紅雪,也許有人說多看就分清了,可是這不恰好反映出人物塑造的功力差別了嗎?梁羽生的小說沒有資格進入前十。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同樣過於突出人物,犯的和古龍一個毛病,有稱得上名人的「成崖余、鐵游夏、崔略商、冷凌棄」,卻沒有單獨的、能立得住的故事。倒是一部「神州奇俠系列」,雖是溫的早期著作,毫無成熟期的冷絕之感,但其中無論人物情節,抑或結構文筆都很到位,無處不宣揚的年輕、志氣、友情、毅力、愛國乃至背叛、嗜殺、飈血、速度,無不令人血脈賁張,盪氣回腸,堪稱溫最好的一套書!而且和金庸古龍比較習慣在晚期著作中提及早期著作中的高手類似,溫瑞安著作中第一高手蕭秋水就是這部書的主角,而後來堪稱「小母牛坐火箭」的諸葛先生小花,在本書中不過是一個二三流武功的**頭目,只能跑跑龍套,估計給「八大天王」提鞋還差些火候!而且本書還是我所看到的唯一一部全面描寫「蜀中唐門」的小說,以至於我大一入學那天還傻傻的特意問了下我們班自貢的男生「你們那裡真的有一特牛的唐家嗎?」還記得在《天下有雪》的最後,當「君臨天下」李沉舟懷抱著趙師蓉的遺體自絕經脈,寂寞的死於漫天風雪中時,那種無可抑制的悲痛壓得我幾乎喘不過氣來……這種感覺最近一次擊倒我,是在去年的寒假。所以如果說金梁同門、溫古一派,那麼這套書可以看出溫瑞安出道時還是以金庸為樣本的。金庸的入圍作品:《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這七套(其中《飛狐外傳》《雪山飛狐》算做一套)。
古龍的入圍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絕代雙驕》《武林外史》。
金庸雖號稱15部著作,可是真的稱得上經典的,也就是無人能說出「不」字的,不過這七部。《碧血劍》相形之下就遜色不少,《俠客行》尚遜於《碧血劍》,《白馬嘯西風》雖筆觸溫暖,但在經典武俠的范疇里,中篇就決定了它就根本沒有資格參與這件事。至於《連城訣》,當年看的時候還嚇了一跳,要不是金庸老先生親口認下的,還以為是「全庸」先生寫的,水平之低甚至不如我看過的兩本偽古龍著作,一個是《長干行》,一個是《快刀浪子》,當時看的時候都以為是古龍作品。尤其是後者水平尚可加上對古龍的盲目崇拜,很長一段時間里,「雪刀浪子」龍城璧都算是我的偶像之一,直到發現它們是假冒偽劣,遂棄之。楚留香,前文說過了,有些高大全;傅紅雪也是。其實《流星蝴蝶劍》也不錯,水平絕對在《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之上,可與《飛狐外傳》相比,但是坦率地講,《飛狐外傳》是排不進十大的。至於《白玉老虎》《圓月彎刀》什麼的都是和《俠客行》一個水平線上,盡管後者曾以「小樓一夜聽春雨」引出了《三少爺的劍》這一部不錯的小說,但丁情的執筆就決定了他們的地位。出身,絕對重要!
《鹿鼎記》:鐵定入選。大學時候,總有宿舍不定期的借回來看,每次無論從哪本看起,都會一直看完,那種慾望如何形容?就像是看星爺的電影,其時,中央六台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個學期放了五、六遍《九品芝麻官》,大家幾乎都背得下台詞了,但每次演的時候,仍然傻呵呵的圍在電視機下面,面帶笑容等待情節按部就班的發展,然後我們按部就班的發自肺腑的大笑,間或真誠的恭維一句:這個禽獸!能讓人有這種慾望閱讀的書當之無愧的入選。至於其歷史意義、社會意義、人性意義等檯面上的話更是無需多言。而且其另類風格是《尋秦記》的導師。《天龍八部》:堪稱武俠小說的典範之作!多主人公、多線索,結構嚴謹、布局龐大,跨越年代久遠,包容國家、種族矛盾,人物塑造極其成功!幾乎所有主要角色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雖說其中被倪匡這個外星作家亂寫了不少,但無損其經典光芒!
《射鵰英雄傳》:有人反對嗎?我倒要看看那個不怕死的敢站出來!
《倚天屠龍記》:某種程度上,此書類似《天龍八部》,畢竟一根線上下來的。同樣人物眾多且塑造得很成功,活動地域廣博,牽扯國家民族。除張無忌的優柔寡斷人所盡知外,四個女性也都栩栩如生,令各色人等皆心有所許。
《笑傲江湖》:很多人都說這是金庸最好的作品,我卻不以為然。當然,我的意思是排不到第一,前五名還是有的。尤其金庸筆下幾個經典感情段落都在裡面。
以上五部作品當入選十大。而《神鵰俠侶》則落選。原因和評古龍的類似,四本大書,人物形象只有楊過小龍女,其他都是拜《射鵰英雄傳》所賜,楊過固然痴情,小龍女固然冰雪天人,但未免都過於心地偏執,難比上述五部,且敵不過古龍的入選佳作。
《多情劍客無情劍》:古龍筆下,不會再有人比「例不虛發」的小李飛刀更有名了!且本書在塑造一個牛人的同時,還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一段完整的江湖恩怨,此為古龍其他著作所少見也是缺乏的。何況,單單一個百曉生,只憑《兵器譜》便名動武林,全憑於此。
《陸小鳳系列》:你可以不喜歡陸小鳳,可以厭惡楚留香,但是你無法拒絕西門吹雪,無法不接受花滿樓,這個世界上不會再有比他們的人和名字更酷更帥的人和事物了,金庸筆下萬千過客也沒有此等人物,單憑此一點便可入選十大。
《歡樂英雄》:有人反對嗎?其實《七種武器》也不錯,但是因為獨立成篇,難免高低相錯,影響整體水平,其中《離別鉤》為第一檔,《孔雀翎》和臨時拉來的《拳頭》為第二檔,《長生劍》《霸王槍》《碧玉刀》《多情環》底之。有很多人喜歡《絕代雙驕》,但是公平的講,此書筆法尚顯稚嫩,無論人物、故事還是最基本的震撼力都不如溫瑞安的《神州奇俠系列》。《武林外史》其實很應該入選,但是既然是十大,無論從哪方面看,它都不如已經入選的十部,倒是不如作等外推薦篇:)
隆重推出,華語武俠十大經典小說——
傳統篇
1. 天龍八部
2. 射鵰英雄傳
3. 倚天屠龍記
4. 笑傲江湖
5. 多情劍客無情劍
6. 陸小鳳系列
7. 歡樂英雄
8. 神州奇俠系列
另類篇
1. 鹿鼎記
2. 尋秦記還有1本 司馬翎的 <<劍海鷹揚>> 絕對的好看
怎麼個好看法呢?
舉了例子大家看看吧
《劍海鷹揚》的確是在下所看過的武俠小說里,除了金梁古溫
之外,寫得最好的一部。好到什麼程度呢?說件具體的事吧。當年廈大校園內外先
後有過六個租書的攤子,在下常去光顧的有兩個。從其中較靠近的一個攤子租來的
《劍海鷹揚》,厚厚四大本,第一本的中間,第四本將近結尾處,各被撕了一頁。
大家知道,書攤上租來的書,若有被撕之處,肯定都是描寫「那個」的,這是撕書
者在訓練後來人的想像力。可在下想像力再豐富,也想不出這被撕掉的兩頁上能有
什麼苟且,因為上下文乃至整部書全都是一本正經的,根本不著痕跡。於是迫不及
待地闖到另一個攤子上,一問得知《劍海鷹揚》已租出去了。在下並不氣餒,繼續
跋涉搜尋,終於在一個偏遠的書攤上覓到了版本不同但同樣是四本的《劍海鷹揚》
,迅速翻到地方,細細一看,各位看官,您猜那兩處寫的是啥?
第一處是寫男女一號主角第一次(也是全書唯一的一次)擁抱接吻;第二處嘛
,是寫兩個女主角一起答應嫁給男主角。能想像嗎?在其他武俠小說里最普通不過
的情節,放在這部小說里,就是那樣的感人肺腑,那樣的動人心弦。在整個風雲激
盪的大氛圍里突然跳出這麼一兩絲兒女情懷,如今回想起來,心頭也會一陣溫馨。
這樣的情節都給撕了,足以說明整部小說寫得有多好了。
當然撕書人的潛意識里可能還有一種意外。在一般人印象里,司馬翎的名聲別
說比四大名家,就算比卧龍諸葛都頗有不如,很多不看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有個卧
龍生,但未必知道有個司馬翎。設想一下,一個武俠迷,以前已看過不少的武俠小
說,順手借了本聞所未聞的《劍海鷹揚》,只為打發無聊,並不期待什麼震撼,在
這種情況下,突然得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震撼,那種心情是難以名狀的。怎樣抒發
這種心情呢?撕下震撼里最動人的部分,永久保存。在下一貫對撕書行為深惡痛絕
的,但一看到被撕的這兩頁,立即原諒了撕書的那位老兄。
就給你粘這么多吧,剩下的自己去看
http://tieba..com/p/1290980683?pn=1
㈡ 好看的武俠小說 裡面描寫一個東洋人好牛逼,十年後來被一個中國人打敗
《浣花洗劍錄》
古龍中期重要作品,是古龍武俠小說的一個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俠創作的成熟期,本書特別向「宮本武藏」等日本時代小說取經,探索武道,另闢武俠蹊徑。《浣花洗劍錄》與《大旗英雄傳》、《武林外史》、《絕代雙驕》堪稱古龍中期「四大名著」,這四部名著不僅在古龍小說系列,在整個武俠文學中,都是重量級的作品。現有改編的影視劇和同名游戲。
作者古龍,於1964年出版,又名《江海英雄》,再版時名為《浣花洗劍》,屬於古龍中期作品。古龍第一次對武學的境界進行了反思與推理,同時也在小說創作技法上尋求著重要的突破。 小說主要講述一名東瀛劍客(實為旅日華僑)前往中原尋訪挑戰,打遍天下無敵手,最後一死以求得武道真諦。故事從東瀛劍客白衣人挑戰中原群雄開始,以方寶玉最終學成歸來,戰勝白衣人為結束,由主角方寶玉的成長歷程貫穿始終。作品雖有虎頭蛇尾之嫌,但配角塑造比較出色,也都留給人深刻的印象,如嘯傲海上的紫衣侯、堅韌機智的胡不愁、愛恨交織的小公主、風華絕代的水天姬、狠辣如蠍的萬老夫人等等,都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說中,寶玉遭人陷害幾乎身敗名裂的情節、小公主對寶玉的復雜感情、「不足即有餘」的武學思想均能引人深思。
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的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有關。
建議親去看小說,古龍的書改編成電視劇都沒法看了!面目全非!
㈢ 說說你喜歡的一部武俠小說
歡樂英雄。友情,愛情,人性,刻畫的淋漓盡致!平民式的英雄。個人認為是最好的武俠作品。
㈣ 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及意義是什麼
個人看法: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有意義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讓讀者 更懂些人性吧
㈤ 金庸武俠小說是如何寫出人性的特點的
金古梁三人中 文筆最好的一定不是金庸 他的作品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對人性的深刻挖掘
首先,他的文字很朴實,可以給人一種比較真實的感覺,不會覺得離生活太遙遠。但卻在平淡的語氣中道處最引人深思的道理。正所謂語到極致是平常。會在不經意間,給人以最深的觸動。
其次,他的筆鋒不僅僅在描寫正面的,還有側面的層層烘托,在側面不斷地給讀者以提示。引讀者思考,這個人物為什麼這么做,從而引出人性的思考。
第三,他的人性,三分假七分真。真真假假,朦朦朧朧。既有理想狀態的,也有現實生活中的,很符合讀者的心理。
第四,就是將人物與環境及故事緊緊結合。一個人物代表生活中的一種人,思想是十分鮮活,表現著相同卻有不同的人性。
最後,就是用禪語佛道來點出人性。很有意境也不失哲理。
好不好就這樣了,以上僅為本人愚見。
㈥ 好看的武俠小說
溫瑞安的《山字經》,優客李玲的《紅顏四大名捕》,時未寒 的《偷天弓》《換日箭》《絕頂》《山河》,鳳歌的《鐵血天驕》,滄月的《夜船吹笛雨瀟瀟》,方白羽的千門系列,香擯玫瑰
的《碧血魂》,陸裳顏新作,《無名公子》
㈦ 推薦部武俠小說
我只看正統武俠,從不涉獵網路玄幻,金庸先生寫的最好,每一部我都讀了四五遍和現在一版一版的電視劇根本是兩回事,他的文筆極好儒道佛均有涉及,這位老先生用精煉深厚的筆韻為我們描繪險惡的社會。
古龍的小說更像是西方偵探小說,懸念哲理和警句構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他企圖用他的小說來刻畫最復雜的人性。
處了他們的作品我最推崇卧龍生的,常常是一拿起書就心迷神醉不眠不休,早期他的很多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前幾年有一部《金劍鵰翎》羅海瓊主演我忍耐看了兩集憤恨不已,簡直糟蹋了那麼好的原著,現在我給你推薦幾本他的經典之作《降雪玄霜》這個曾經被改編成電視劇更名《雪花神劍》楊恭如主演,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懸念迭起俠骨柔腸很值得一看,此外還有《素手劫》《白馬霜衣》《飄花令》卧龍勝的小說不是每一部都能看,有些作品虎頭蛇尾虛設伏筆故事情節前後不能呼應,這或許就是他不能與金庸古龍梁羽生比肩的原因罷!
如果你看了覺得好很希望你能和我討論一下心得,我周圍都沒有喜歡看武俠的朋友,心裡憋得很難過。
㈧ 武俠小說
杯雪、英雄志
你看完這兩本你就會給我一百分,太經典了 ,你還可以看看偷天換日么 。
詳細點吧,害怕你 不給我分。。。。。。。。。。。。。 1、《偷天換日》
這部結合了金庸和黃易兩人風格的武俠小說有著鮮明的歷史背景,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機心和險詐中,武功蓋世氣度恢宏的明將軍、驚才絕艷磊落出塵的林青,和背負天命的孩子小弦,會演繹出一部何等精彩的畫卷。而在「天道」這一巨手的撥弄下,他們一切的犧牲和努力,又會有怎樣的結果?
時未寒的文筆,有著金庸式的古雅和金庸所沒有的明快輕盈,或許人物刻畫、場景鋪陳還稍遜古龍,但時作中沒有古作中那深濃的頹廢感,情節的不落窠臼也並不比遜色。然時君出道不久,雖然也有像《丹心》這樣能引人深思的優秀中篇,但能真正拿出手的佳作,便只有這部剛剛寫完的《偷天換日》了。
2、《洛陽女兒行》
這部作品的名字起得實在極其失敗,至少我一看後,便認定是一部水平二流、情節膩味、幾個身具武功、人在洛陽的丫頭所演繹出的,披著武俠畫皮的瓊瑤式愛情故事。所以雖然常有朋友推薦,卻都立即否決,直至一個偶然的機會,無意翻開幾頁,才發現自己竟然險些錯過一個分外精彩的故事。
這部男女雙主角的小說,其實模式和射鵰有許多相似,而情節的曲折和篇幅的宏大也與射鵰在伯仲之間。但在這部糅合了武俠、軍事和政治的小說中,卻有著一個射鵰所遠不能及的愛情故事,而本書最大的亮點,便是對這對情侶主角的人性刻畫。不同於射鵰中幼稚的愛情套路,女主角也不像蓉兒般,婚後失去了自己的精靈和叛逆,徹底淪為靖哥哥的精神附庸,屈從了他「為國為民」的理想,卻遠離了自己那飛翔和自由的初夢。而「洛陽」對兩位主角人性和愛情的刻畫,卻復雜真實地多,也因此成功地多。男主角對自由的嚮往在冷酷的現實中粉碎,女主角則始終在愛情、道德和家族間痛苦徘徊,兩人分不舍分,愛不能愛,為了對方可以隨時捨去性命,卻又緊守著心靈的底線,不願放棄自己心中的夢想,淪為對方的精神附著。在痛苦的現實和矛盾中,兩個真愛的人,卻在愛情的淬煉中,升華出一對扭曲的靈魂。這種復雜糾纏的情愛描寫,比起靖蓉的終成眷屬,不知要難出多少。
作者: iamgodgh 2008-5-15 16:00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十一部巔峰作品賞薦(二) -----2008回首玄幻、武俠等網路小
5、《此間的少年》
這是一部寫給大學畢業生的書,初讀這部書時,我大學剛剛畢業。
只有經歷過大學畢業的人才能感悟書中的感情,看完,我潸然淚下。
作者對大學生活,顯然有著細膩深刻的切身感悟。真實的取材、令人心碎的感傷、捧腹難止的詼諧,構成了這曲華美的樂章。看著書,人似乎也重回了那個激情熱血的大學時代,正再次體味青春的風采,為自己的飛揚喝彩。剛漫不經心地點開鏈接時,我正斜倚在電腦桌上;看完第一章,我坐直了身體;看完第三章,我打電話推掉了下午的約會;七個小時,一氣看完。在這個短暫而幸福的下午,我兩次落淚、N次大笑、無數次感動……
江南華美的文筆,就是品質的保證,他的另一部武俠小說《光明皇帝》也值得一看。
題外:此間勾起了我對學生時代的回憶和嚮往,於是我隨後又讀了一部《高考兇猛》。這部小說是以一群面臨高考的高中生作為人物題材的,作者以寫實的筆法,真實細膩地反映了一群高三學生真正的生活,真實的想法。深刻地描寫了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不同類型的學生們如何去派遣寂寞、抗拒誘惑、壓制青春的躁動;如何在師生的矛盾、學業和愛情的沖突、同學間的對立、娛樂與前程的抉擇間苦苦掙扎。
雖然高考已經由於擴招而變得不再庄嚴神聖,雖然「三本"已經讓上大學變得易如反掌,雖然大學畢業生已經貶值得像野狗一樣不值一文,但畢竟,每年的六月前,還是有一群人,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頂著滿頭的汗水,去孜孜奮斗過的。如果你曾在高三的歲月里為學習艱辛付出過,曾在教室和球場間痛苦徘徊過,想必這本書會帶給你許多共鳴。當然,文筆是遠比不上江南的,就是勝在真實。
6、《武林客棧》
俗話說:「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怎奈當前武俠小說之林中,除了滄月妹妹,竟又出了另一顆耀眼的女性星辰----步非煙。
註:步非煙,北大才女者也,敏而好學,文采拔萃。惟恃才傲物,舉止飛揚,視武俠泰斗金庸如草芥,欲革其命而代之。庸量狹,怒斥其為坊間賤類。煙不復言,然聲名益噪。
個人感覺,步非煙文筆輕靈優美,情節不落窠臼,作品堪稱上乘,不過她的小說思想性較弱、感人程度也略顯不足,比不得孫曉、金庸、燕壘生之厚重,而優雅空靈比起小椴、滄月也頗有不如,實在稱不起新派武俠的領軍人物。不過世人多喜盲目崇拜,總覺先賢高不可攀,任何方面後世都絕對無法超越,卻不知站在巨人的肩上,總是要比巨人望得遠的。所以步妹妹敢於指出權威不足的這種勇氣還是令我相當贊賞;而其豎起發展武俠新方向的大旗,對武俠小說今後的變革和超越,更是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
武林客棧是步非煙的代表作品,叛逆精神和反金庸的思想在其間暴露無遺。比如少林武當在武俠小說中例來地位尊崇,尤其在金庸作品中更是被抬高到武林泰斗的位置,而在步妹妹筆下,都變成了一群拘泥廢物,反而是魔教中人,常常令人好感。
支持步非煙,支持反造神,支持武俠的創新和進步。
㈨ 大家說說對武俠小說的看法
不好意思,在下愚見。曾經的演講稿
我對武俠小的興趣不僅在讀,也在寫。我寫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自己,藉此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並不想發表。
目前武俠小說界相繼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作家,繼古龍、金庸、梁羽生之後,陳青雲、諸葛青雲、卧龍生、雲中嶽、柳殘陽、秋無痕等人又名聲鵲起,為繁榮武俠小說創作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為什麼這些武俠小說作家都是香港的,唯獨沒有一個大陸的呢?是大陸沒有武俠小說創作的人才嗎?不是,絕不是。
那又是為什麼?是因為大陸沒有培養這些人材茁壯成長的土壤。
武俠小說同中國武術一樣,發源於中國,是中國文化寶庫的一件瑰寶。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描寫的是中國人、中國事、中國武功,但為什麼作者不是我們中國大陸人,而是香港或台灣人呢?為此我深感難過,這實在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空前絕後的缺憾!盡管香港人和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畢竟不能代替大陸人。
和千千萬萬人一樣,我也期待著能有一天,武俠小說也能做為一件文化珍品登上大雅之堂,得到正名。可惜到目前為止,武俠小說非但不能被文學界所承認,甚至一再被打入冷宮,深受正統文學作家的攻擊和排斥。那些一邊提倡文學即「人學」的正人君子,另一邊卻著書立說怒斥真正「人學」作品的武俠小說,不知他們是居心何在?
當然,武俠小說大量出版,其中精品並不多,似古龍、金庸、梁羽生這類好作品很少,大多都是濫竽充數之品,但不能因此就把武俠小說一棍子打倒,把它貶得一文不值。雖然這些小說內容大多都是作者虛構的,這一點作者並不否認,但做為「成人的童話」角度來看待它,我強烈呼籲社會上能給予它一席之地。
我不提倡禁慾主義,因為它在中國現代社會已經完全不實際,有的東西越禁止越使人產生一種神秘感和強烈好奇心,越容易促使人去一破禁區、一觀究竟;若是不禁止反而沒有人去注意它,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性慾本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沒有什麼神秘色彩,它也不是一種毒葯,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去把握。世上也本就沒有任何一種東西可以一口斷定是有益還是有害,關鍵在於多少。酒少飲可舒筋活血,多貪則亂人心性;欲寡可使人松馳、安定,縱欲則損傷身體;鹵水葯人,卻能點豆腐,快刀能殺人,但用在手術台上卻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酒色財氣是貫穿人生始終的主題,用不著去極力迴避,盡管有大多數人表面不肯承認。
我也同樣不提倡佔用大量篇幅、花費大量筆墨去描寫激烈的武打場面。因為武俠小說不是國術指導,也不是武術理論雜談,更不是用來教人如何去打人殺人的,只不過是用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小說作家並不一定都鑽研過武術,也不可能是武術家,他所寫出的招式,往往連他自己也不知是一種什麼樣的動作,甚至武功中根本不存在這一動作,而是他隨便找幾個字湊上去的。所以用這么大的篇幅去描寫不現實的武打場面,是不是有些「畫蛇添足」?我很贊同古龍的觀點,武打場面不一定是打,而是製造氛圍。
另外在情節的變化、人物的形象上,最大的問題是不能突出舊格局。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武俠小說已出版發行不下幾千部,同樣的情節變化、同樣的人物形象,已描寫過許多次了,這樣讀者再看,就不會再感興趣,而且一看開頭就知道結尾。最凶惡的人就是大俠客,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頭」,詐死、易容、毒葯,金錢、勢力、復仇,已不應是武俠小說再出現的內容,否則就很難發展。
要想創新,就得改變方式。去刻畫人的心理活動、情感的變化、性格的沖突,只有人性,才是武俠小說描寫的焦點。因為人性之復雜,遠在任何一種武功之上。人無完人,人性也沒有完美,只有接近現實,才能有發展、有創新。武俠小說已不再是單純的武功決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作為「成人的童話」也不適應現代讀者的需要。把現代的生活情感、人類幻想,用古代的武俠小說表現出來,用富有幽默的語言、哲理的詞彙反映出來,注入現代人的思想,豈不又把它推進了一大步?讓它在新派武俠小說的現有階段再進入一個全新里程。香港的古龍先生在這方面就已做出了很好榜樣。
世上的路都有終點,只有藝業這條路是沒有一定的終點。
而且是永無止境!
㈩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何與眾不同
武俠小說雖然擁有大批忠實的讀者,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它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消遣品而已,他們認為武俠小說庸俗、荒誕,難登大雅之堂。仔細想想,如果武俠小說真是如此,那它為什麼還有這么強的生命力能夠經久不衰、廣泛流傳?為什麼金庸、古龍等作家的作品再版了一次又一次而始終擁有廣大的讀者呢?
算起來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應該是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傳》、《紅線》、《聶隱娘》等精彩的文學作品了,其後還有《七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嚴格地說,連《水滸傳》也未嘗不是武俠小說作品。若武俠小說當真不過是一種消遣品,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經過千百年流傳至今,而不被歷史淘汰掉呢?可見,武俠小說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豐富的知識性,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這里我想以金庸先生的作品為例,談談武俠小說作品中的價值與魅力。
首先,金庸武俠小說具有廣博而豐富的知識性。
有人指責武俠小說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說八道,為了迎合一些游手好閑人的低級品味,不顧—切地扭曲事實,十分無聊。其實這些觀點未免太過主觀了。和大多數文學作品一樣,金庸的武俠小說並非憑空杜撰出一個個故事,金庸先生對待創作是十分嚴肅的。從他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到最後一部《鹿鼎記》,金庸對每一部小說的創作都下了極大的功夫。對所用的史料,都有詳盡的考證。
例如,《射鵰英雄傳》在動筆前,作者便參閱了12卷《蒙古秘史》、《南詔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傳》、《皇元聖武親征校錄注》等大量史書傳記;寫《飛狐外傳》查閱了《明史》、《明紀》、《明季北略》、《澧州志》、《吳三桂演義》;《鹿鼎記》的史實則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實》、《玉林國師年譜》。顯而易見,讀者在欣賞通俗的武俠文藝過程中,必定也可以學到不少的歷史知識。
金庸先生不但致力於歷史研究,文學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作品裡十分自然地穿插著大量詩詞名句,到處顯示著他淵博的知識。
《射鵰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幕:「那書生經過黃蓉身邊,見她暈生雙頰,喜透眉梢,笑吟道:'隰有萇楚,猗灘其枝!』黃蓉聽他取笑自己,也吟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那書生哈哈一笑,一揖而別。」原來,這都是引用詩經上的話。「隰有萇楚,猗灘其枝!」下面有「樂子之無知,樂子之無家,樂子之無室」三句,是少女愛慕一青年男子的情歌。「雞棲於塒,日之夕矣」下面則是「羊牛下來,羊牛不括。」卻是罵那書生為畜牲了。試想,作者若不是將詩經爛熟於胸,又怎能寫出這樣一個妙趣橫生的情節呢?
此外,小說中對於易經八卦、奇門算術、醫葯、音樂、書畫等雜學也多有涉獵。看過《笑傲江湖》的人,大約都對祖千秋與令狐沖論酒的情節記憶猶新。
祖千秋侃侃而談道:「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乘梨花。可見喝梨花酒當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則當用玉杯了。唐人有詩雲:'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又指一壇酒道:「這一壇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飲之,那就醇美無比了。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我不欺。」……金庸先生將廣博的知識蘊蓄在小說里,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這恐怕和胡說八道拉不上什麼干係吧!
其次,金庸武俠小說中包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後序中說:「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象大多數小說一樣。影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由此可見,人物形象的創作在金庸小說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或用濃郁的色彩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簡單的筆道素描。於是乎,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清晰可見了。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幕:蒙古大軍圍攻襄陽城,郭靖領兵拒守,而其愛妻又有孕在身。這時,極厲害的金輪法王前來行刺。書中寫道:「郭靖臉色微變,順手一拉黃蓉,想將她藏在自己身後。黃蓉低聲道:'靖哥哥,襄陽城要緊,還是你我的情愛要緊?是你的身子要緊,還是我的身子要緊?』郭靖放開了黃蓉的手:'對,國事為重。』」寥寥數筆,寫的也少;不過是夫妻間簡單的—兩句對話,但郭靖、黃蓉「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風度盡可—覽無余。
而《鹿鼎記》中對主人公韋小寶的刻畫又不相同。例如,當他知道茅十八是衙門懸賞緝拿的江洋大盜時,有些心動。但看見茅十八帶著十分古怪的神情看他時,便又怒道:「你心裡想什麼?你猜我會去通風報信,領這賞銀?」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銀子,誰又不愛?」韋小寶怒罵:「操你奶奶!出賣朋友,還講什麼江湖義氣?……就算有一萬兩,十萬兩的賞格,老子也絕不會去通風報信。」但他心裡卻在想:「倘若真有一萬兩,十萬兩銀子的賞格,出賣朋友的事做不做?」他就有些打不定主意了。只此一幕,韋小寶這個市井小人的形象便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當然,作者寫一個人物,用意並不一定是肯定這樣的典型:
莎士比亞寫《王子復仇記》並不是喜愛哈姆萊特的優柔寡斷。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也非鼓吹精神勝利法。作者不過是在描寫一個人物,並不是鼓勵讀者模仿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創作是無可非議的。
小說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原形,來自於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武俠小說不過是這樣給人在「武林」中設計一個位置,更直接地贊揚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人性中的假惡丑而已,這是和所有的小說一樣的。
第三,金庸武俠作品中體現矛盾沖突的典型環境。
一個人的善與惡,高尚與低劣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金庸小說的引人之處正是將人物放入一個特殊的環境中,以之來考驗人性。
《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和歐陽峰在焚燒的船中作殊死戰時,歐陽峰被折斷的燃燒的船桅所壓。洪七公為人光明正大,不忍武俠大宗師如此下場,加以救援。但歐陽峰借洪七公救他分神之機,竟痛下殺手。同是武林中兩位頂尖高手,在這一幕中便善惡分明了。
又如《天龍八部》中的一個主角蕭峰。當時正值契丹與宋朝交兵之際,一方面他身為丐幫幫主,常率幫眾抗擊契丹人,一方面他自己卻是契丹人,父母也被宋人無辜地殺害,重大的矛盾就此開始了。最後,當遼主為敵所擒時,蕭峰以民族利益為重出手相救。但為使普天生靈免受荼毒,卻又不能不迫遼主立約退兵。可是以臣迫君是叛國叛君之舉,為了表明自己並無賣國求榮之意,蕭峰在一切完成之後,不得不選擇自刎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一生追求的信義,蕭峰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使讀者掩卷而思,仍覺得意猶未盡。
金庸先生正是在一個個環環相扣的矛盾中表現人物性格,也正是用一個個矛盾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
第四,金庸武俠作品中蘊藏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
武俠小說不但有它通俗的故事性,還包含了不少作者對生命的理解。認真讀來,會發現讀小說的過程中信手拈來即有妙諦。
記得《天龍八部》中有一個珍瓏(圍棋術語),此局棋劫中有劫,既有長生,又有共活,或反撲,或收氣,復雜無比,無人可破。小說中的人物段譽,棋道十分高明,卻因不肯拋卻一兵一卒而敗;而慕容復因為太過忍心,拋卻兵卒而敗。最後竟是——個小和尚虛竹自殺了一大片白棋,才破了珍瓏。這實在是人生之中以退為進的精闢表達。慕容復不懂以退為進的道理,一味沖殺,進不了時只好絕望得想死;而虛竹殺了自己—大片棋後,情勢頓見開朗,大有迴旋餘地,不再縛手縛腳了,這—看似敗退的棋招,竟給白棋帶來了生機。現實中,對於只顧奮力向前的人來說,有時不妨也退後一步。在許多情況下,在前無進路之時,退一步可能竟會海闊天空。以退為進的效果經常會比一味沖殺好得多。
通過對金庸作品的分析,不難知道,一些好的武俠小說不論是在知識性、藝術性、思想性上都絲毫不遜於其他文學作品。
當代的許多武俠小說作家的作品都在繼承傳統通俗文學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汲取西方現代小說的一些技法,使武俠小說界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而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不知不覺地提高文化修養和生活情趣,並汲取了豐富的知識!
最後,讓我們改變從前那些對於武俠小說的認識,真正沉醉其中去感受武俠小說中的藝術價值與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