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閱讀小說教學設計
A. 《小鹿斑比》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伊川縣直第二小學 郭海芳
閱讀書目分析:
故事描述Bambi從踉蹌學步開始,他與森林夥伴們一起歷經季節迭換,在神奇的大自然里學習成長。人類帶槍闖入森林,屠殺了他們的親人、摧毀了他們的家園,動物們溫馨地扶持與相處,展現純真童心及處處有愛的寓意。
學情分析:
孩子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幾乎不知道世道的艱辛。很少能夠體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有時認為世界永遠是粉色的。指導孩子在讀書過程中,讓他們知道了成長的幸福和痛苦。學會面對,學會關注他人。
教案一:導讀課教學設計
閱讀目標:
1、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學習讀書的方法,體會成長的歷程。
課前准備:課件
閱讀推薦:
一、導入:
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班同學生活的一部分,今天老師給大家推薦一本新書《小鹿斑比》。不同的人,應該在其中讀不同的故事,取得了不同的收獲。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位可愛的朋友---斑比,體會成長的故事。
費利克斯•薩爾騰,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記者。1869年出生於布達佩斯。薩爾騰對自然感受很深,對動物非常熱愛,因此,他筆下的主人公以動物居多,如《小鹿斑比》、《小兄弟》、《小鹿斑比的孩子》和《小貓德耶比》等。作者藉助動物們的形象,以擬人化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人類與大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以及嚮往幸福、希冀和平的美好願望。尤其是創作於1924年《小鹿斑比》更是一部經典的傑作。
三、劇情介紹:
在森林中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生靈,他們是小鹿斑比、小白兔迦納、臭鼬花吉等。他們經常在一起玩,斑比並和同齡小鹿玩得相當融洽。一天斑比的爸爸迪特史當克,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感到很驚訝,斑比的母親只告訴他是他們的領導者,並沒有告訴是他的父親。後來斑比的母親被獵人所殺,斑比就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一個風光明媚的春天,花吉和迦納都到了可以戀愛的年齡,斑比為了獲得母鹿的愛而與另一隻公鹿決斗,結果斑比贏得勝利。秋季由於人類引起森林大火,斑比困在火中,在父親不斷的鼓動下,它勇敢地躍入瀑布中從而得救。又是一個春天,法比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斑比已長成一頭雄偉的公鹿,代替年老的父親,坐上統治森林的王者寶座。
四、幕後花絮:
對森林的和諧氣氛與物們善良本性描寫十分深入,故事裡藉由可愛動物們溫馨的扶持與相處,展現純真童心及處處有愛的寓意,同時,也歌頌出了愛的力量。迪士尼的動畫家特地赴野地實察,並用創新的「水彩概念畫法」將整片森林的神韻表達得一覽無遺,為了觀察動物的一舉一動,動畫家們與動物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將動物配合人類的表情擬人呈現,成就了這部不朽的傑作!當本片一推出立刻開出亮麗的票房,影片中森林的一景一物、角色的一顰一笑馬上擄獲人心,讓每個人都感動不已。當時許多小朋友甚至把〝小鹿〞和〝斑比〞劃上等號。甚至迪士尼內部的人員都坦承,其實後來的動畫《獅子王》也有一部分靈感也是出自《小鹿斑比》
五、瀏覽目錄:
斑比出生了
第一次來到草地上
遇到同伴
可怕的暴風雨
媽媽走了
斑比遇見老鹿王
六、精彩段落欣賞:
故事一開場,出現了許多森林動物,有隻母鳥叼著梅子喂她的小鳥,當小鳥接過梅子後,可以發現那些梅子是排成米奇頭狀的喔!
七、指導讀書方法:
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和斑比一起去認識許多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發生在大森林中那些新奇迷人的故事,而且可以建立起對大自然和動物世界的親近意識,自覺地把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各種動物當作我們人類自己的朋友。
八、總結:
我們每個人都要長大,你們在成長進行時,讓我們在成長中與書為伴,學會承擔。送給同學們一首小詩
《成長》
成長的足跡或深或淺,成長的滋味或苦或甜,
成長的意義或遠或近,
成長,留給了我們許多,告訴了我們許多,感動了我們許多,升華了我們許多……。
但我們堅信:每個人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第二教案:閱讀推進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小鹿斑比》,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滲透閱讀整本書的方法。
2、結合作品故事情節來理解人物形象。
閱讀准備:
1、學生自帶《小鹿斑比》。
2、課件一套。
閱讀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文本:
1、書籍是知識的源泉。我們除了學好課本外還要多讀課外書。你們都讀過那些課外書?那麼你最喜歡的是那一類呢?
2、前幾天。老師向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小鹿斑比》。你能簡單地介紹一下這本書嗎?
3、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小鹿斑比》。
二、指導略讀,整體感知:
1、學生展示手中的《小鹿斑比》,說說是什麼版本?這本書由幾個部分組成?(前言、正文,讀書心得三部分)
2、記得在閱讀之前我給了同學們幾條閱讀中外名著的建議,你還記得嗎?
(1)一本名著你需要讀好幾遍。第一遍一般讀得快,故事情節引人入勝。然後,慢慢地再讀一遍。第三遍閱讀時,你記住了其中的一些重要情節,有了一些觀點。有些情節是不是像電影鏡頭一樣,鑲嵌在腦海中?
(2)你對主題、故事情節、人物等,需要特別關注。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性格、命運也會變化。誰改變了?
(3)你喜歡哪個人物?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
(4)作品中哪個環境描寫給你的印象最深?想一想,為什麼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作品中起什麼作用?(課件出示):
生交流,師適當引導個別學生介紹精彩故事的部分情節,引起閱讀興趣。
三、交流再次閱讀的方法:
⑴你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花了多少時間?指導瀏覽的閱讀方法。
⑵精讀文章。
1、做摘記,摘錄好詞、好句、精彩片段。隨機挑選學生的摘記本。課件出示教師摘記,作示範。
2、批註。除了摘記,假如是我們自己的書,我們還可以在書上做批註。把自己的感受寫在邊上。指導做批註。
3、學寫作方法。在《小鹿斑比》這本書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角色,指導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4、寫體會。看完一本書,我們往往有很多想法。生交流,師作示範。
5、寫啟發。把自己對這本書地感受寫成一句話,把它寫在扉頁上。是作示範,學生交流。
6、指導背誦。學習中外名著,記憶很重要。怎樣提高記憶呢?
(1)切忌疲勞閱讀:一般說來,閱讀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是20-40分鍾。如果連續幾小時閱讀,你可能只記住了其中的極少部分,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2)學會休息:連續閱讀不要超過1小時,休息5—10分鍾,聽聽音樂,散步,或運動一下,或靜坐遐想。這樣,你的大腦才有時間把已學的內容儲存起來。請記住休息。
(3)再記憶的技巧:記住一些知識以後,你的大腦會加緊工作,進行組合、處理,並形成一個更為清晰的圖象。在此之後,大腦開始遺忘。所以,只有在間隔一段時間後進行溫習、回顧,才能記憶更多的內容,遺忘的情況會逐漸減少。在每天睡覺前,每一個周末,每個月末,花15分鍾時間回顧、復習所記憶的內容,你會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有一個驚人的提高。
(4)做筆記的好處:你做筆記嗎?事實上,許多人讀書不做筆記。做筆記的益處太多了,其實你早已知道。你知道怎樣做筆記嗎?不少人做筆記是在本子上用黑、藍顏色的筆密密麻麻地、一行一行地做。不知你見到這樣一個筆記本時,感覺是什麼?是不是還會想去翻它?那麼,你為何不改變一下呢?請你試一下用紅色、黑色、紅線、黃圈、卡通畫,總之,多多運用你的想像力來幫助你做筆記吧!請你試一下,你會有飛翔的感覺。
(5)圖畫方式記憶:一般圖畫的信息相當於幾千個文字,而且更易記憶。比如,從筆記本中間開始畫,四周留出足夠的空間,並准備三種顏色以上的筆。運用你的想像力,如藉助一個卡通形象,取好名,開始這幅畫。多用箭頭、圓、長方形、三角形……來完成你的筆記畫。也許若干年後,忘了許多事,而這些畫還在你的記憶中。
四、鼓勵探究拓展延伸:
1、除了《小鹿斑比》你還看過那些小說?
2、推薦作品《笨狼旅行記》
第三教案:閱讀延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交流閱讀《小鹿斑比》後的心得。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學習讀書的方法,體會成長的歷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班同學生活的一部分,最近我們一直在讀《小鹿斑比》。不同的人,應該在其中讀出了不同的故事,取得了不同的收獲。這節讀書匯報課,就讓我們走近這位可愛的朋友---斑比,體會成長的故事。
二、閱讀交流:
費利克斯•薩爾騰,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記者。1869年出生於布達佩斯。薩爾騰對自然感受很深,對動物非常熱愛,因此,他筆下的主人公以動物居多,如《小鹿斑比》、《小兄弟》、《小鹿斑比的孩子》和《小貓德耶比》等。作者藉助動物們的形象,以擬人化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人類與大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以及嚮往幸福、希冀和平的美好願望。尤其是創作於1924年《小鹿斑比》更是一部經典的傑作。
(二)回顧內容:
1、誰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這本書講了小鹿斑比的成長經歷。
2、小鹿斑比成長為新的鹿王,他的成長發生了哪些的變化?
預設:
a外貌
b言行
c對生活的態度
三、感悟成長:
1、斑比的這些變化,誰對他的影響最大?(老鹿王)
2、老鹿王對斑比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出示片段,師生交流。
預設:
a獨立
b小心謹慎
c自由
d平等
四、升華成長:
1、在小鹿斑比的人生路上,老鹿王起到了領導作用,其實成長靠的是小鹿斑比自己。他是怎麼做的?
2、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我們將怎樣向小鹿學習?
分層次引導學生交流。
五、教師總結: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長大,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會有苦有甜,但是我們都不要害怕長大,讓我們與書為友,一同前行。
B.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指導
教學目標:
1、\x09初步學會閱讀整本書,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x09了解全書內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3、\x09通過讀書報告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對整本書的閱讀能力.
閱讀時間:2周(四節閱讀課,其中1課時為閱讀指導,1課時為堂上閱讀,1課時為閱讀知識搶答賽,1課時為讀書報告會)
閱讀形式:課內課外相結合
教學設計:
一、\x09課前布置:
1、\x09購買或借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x09閱讀教材《關於名著推薦與閱讀》;
3、\x09閱讀作品,課外自由討論內容和寫法
二、\x09閱讀指導:
1、\x09投影原著中有關「生命的意義」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告訴學生這段名言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2、\x09讓學生明確讀整本的要求:
①\x09 要通讀全書,把握整體
②\x09要讀序(或說明)、跋(或後記)
③\x09看目錄
④\x09查閱工具書或參考書輔助閱讀
⑤\x09泛讀和精讀相結合,做好讀書筆記
三、\x09自己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要求①兩周內讀完整本書,②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後感,③用專用紙自製搶答題,答案作在背面)
四、\x09閱讀知識搶答賽:
1、\x09 前課代表收集搶答題,粗略分類(簡單的做必答題,稍難的做搶答題)
2、\x09代表主持搶答賽,學習委員為各組記分,其他同學分組別圍坐在一起
3、\x09賽前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
①\x09 一簽一題,每搶答一題,獲勝者得一分.
②\x09答題內容來源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或對該書的理解.
③\x09允許宣布題目後翻檢閱讀讀書筆記,但不能在舉手後再翻.答題時聲音要洪亮.
④\x09命題者不能回答自己出的題目,但在無人應答或無人答對的情況下,命題者可以自行回答,獲得一次抽簽權,不記分.
⑤\x09凡指定回答的題目,若被指定者回答不出,則由大家搶答.
4、\x09 搶答賽分兩步:①抽簽必答;②抽簽選答
5、\x09記分員統計得分結果.
6、\x09 老師小結並頒獎.
五、\x09 讀書報告會:
課前學生寫好讀後感,做好准備.
1、\x09小組內交流,推薦優秀者准備發言
2、\x09各組代表發言,暢談讀書感想,老師適當點評.
3、\x09觀看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段《築路》
4、\x09比較小說與電視劇的差異.
5、\x09推薦展示優秀的讀書筆記.
6、\x09老師總結整個活動的情況,表揚在各個環節中表現出色的學生.
C. 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學設計說課稿
一、說文本
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名著導讀中的一篇。它是前蘇聯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篇自傳性小說。小說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從1915年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塑造了以保爾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現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揭示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奉獻的主題。而且小說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極其深廣的。對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中學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我想,這也是教材編寫者們推薦這本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次,作為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他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塑造了保爾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並以保爾·柯察金的人生經歷和他身上的那個時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質,詮釋了「人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的?」的問題;另外,小說關於人物、環境等的描寫,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也是極其耐讀的。
二、說導讀設想、依據及策略
「新課程標准」在內容上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確定了「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此,有學者提出:教學活動是否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有三個明顯的標志:(1)是否在教學活動中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2)教師的角色是否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教學的研究者;(3)是否能注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價值的最大化。而在研讀語文課程標准過程中,我們發現關於名著導讀缺乏具體的定位和明確任務,致使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定位不準的現象,許多語文教師往往採取讓學生看看教材內容代替具體指導的教法。那麼,名著導讀的任務到底是什麼?我想准確的定位應該是:了解作家、作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以文本體裁特徵為基點;以精彩片段為例子;以指導學生讀書方法為核心;以愛讀、會讀、讀整本書為目的;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語文素養為歸宿;以「探究思考」為切入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那麼,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導讀中我確定了以下任務:1.讓學生閱讀短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了解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情況,作品主要內容和小說的主要藝術形象保爾.柯察金,藝術特點和成就,主要應補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在中國的影響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慾望。2. 回顧讀書一般方法,引導精讀《精彩片段一》,以指導學生學習通過分析人物心理活動來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精讀《精彩片段二》指導學生掌握,通過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要求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強調閱讀時摘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並課後檢查落實。
導讀策略:
(一)導讀形式:課外導讀與課內導讀相結合
(二)課程資源:除文本資源(原著和課本短文資源)外充分利用網路,相關的影像、音樂等課外學習資源。
(三)導讀安排:課外導讀約八周,課內導讀三課時
三、說導讀目標及重難點
鑒於文本資源本身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確定了如下導讀目標和重難點:
導讀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學會讀整本書。
2、了解全書內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從保爾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寫作和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以閱讀為主,並與語文實踐活動、寫作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名著中汲取養分,樹立偉大的革命理想,培養崇高的道德品質,形成鋼鐵般的意志,具有勇於獻身的精神。
導讀重點:精讀的引領
導讀難點:閱讀興趣的激發
四、說導讀過程
(一)課外導讀階段(約八周)-------將學生分成若干讀書小組,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落實目標和任務並建立起與之配套的檢測評價方案。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用略讀瀏覽的方法通讀全書,弄清主要內容、情節和人物關系等。通過讀出版說明和後記了解出版意圖,掌握閱讀線索。根據閱讀需要參閱附錄的資料和課外及網上搜集的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經歷、創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點內容。結合觀看電影或電視連續劇,將劇中的人物形象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一邊讀,一邊摘錄,加批註,寫心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目標任務的落實以及閱讀成果的檢測和展示。如讀書報告會、主題討論會、手抄報展覽、名著故事會、誦讀大比拼、讀書筆記評比、讀書卡片評比等都是可以選擇的檢測和展示形式。
1、讀書小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是老師根據學生特點組建。
2、閱讀計劃:應注重時間、內容、目標、任務、方法、檢測評價等方面相結合。
3、閱讀資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出版說明和後記、其它網路資源、影像資源等。
4、閱讀任務:
a、了解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情況及創作背景;
b、揭示作品標題含義、概括主要內容和勾勒小說的情節線索;
c、梳理小說的人物;
d、小說的藝術特點和成就;
e、小說主題思想。
5、閱讀方法:
1、 自主初讀------ 了解內容,整體感知;
2、 合作研讀------- 協作探究,深入理解;
6、檢測評價:
讀書交流會、主題討論會、手抄報展覽、名著故事會、誦讀大比拼、讀書筆記評比、讀書卡片評比、製作人物簡表等
(二)課內導讀(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建設的過程。」那麼要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主動參與,教師的導入尤為重要。在這一環節我選用了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片頭來導入,鮮明的主題、精警的名言、一組展示主人公成長歷程的畫面、豐富的背景和沉鬱而堅定的音樂,這一切能極大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檢查整本書通讀情況
這一環節以讀書小組為單位開展組與組之間的「名著知識競賽」, 問題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而這種小組競賽的方式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1、必答題:每一組選出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答對得10分,答錯不扣分,但其他組有糾錯機會,糾錯正確,得10分。
(1)保爾因為什麼離開了學校,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2)保爾第一次面臨生命危險,是因為什麼?最後是如何脫離危險的?
(3)保爾和他的同志們為什麼要修建一條通向森林的輕便鐵路?搶答題:最先搶答正確的小組得10分。
(1)、說出書中除主人公保爾外至少5個人物的名字,並簡單介紹他們的身份。
(2)、保爾的第一把武器是怎樣得到的?
(3)、保爾的母親大多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4)、對創作小說的工作,保爾的家人和戰友分別持怎樣的態度?】
(4)作者為什麼要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作書名?
三、問題探究
教師出示探究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 ------ 班級交流分享 -------- 教師點撥明確。這一環節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老師提問(問題涉及小說的時代背景、情節線索、標題含義和主題思想)先在組內討論交流,形成小組學習成果。然後讓小組中心發言人在班上交流分享。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和把握文本,又考慮到所提出的探究問題一定程度上有些難度,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於問題的解答,也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小說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第一部主要以前蘇聯的國內戰爭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為背景。
2、簡單勾勒小說的情節線索。
少年保爾的生活與反抗--戰士保爾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建設者保爾的忘我工作--鋼鐵戰士保爾與疾病頑強斗爭。
3、揭示小說標題的含義。
「鋼鐵」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鋼鐵是在烈火和驟冷中煉成的」。這「烈火和驟冷」指特殊的、艱苦的環境和條件,在小說中具體體現為殘酷的戰爭環境、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勞動條件以及常人難以忍受的病痛。
4、揭示小說的主題思想。
這部小說描寫了前蘇聯從十月革命到經濟建設十多年間的各種激烈矛盾和殘酷斗爭,塑造了以保爾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現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揭示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奉獻的主題。】
四、小結
教師充分利用精煉的小結語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和把握小說,讓學生盡量由一種感性的認識上升到一種理性認識-----獲得一種源於文本又高於文本整體感知。
五、作業
學生在整體把握小說的基礎上,從報紙、雜志、書籍或網上收集資料,參照書上附錄,寫一篇短小的書評。這一練習不僅促進學生更全面、准確、深入的感知和把握文本,還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表達等能力。
第二課時
導讀要點: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從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品讀精彩片段分析小說的藝術特色。
導讀步驟:
一、導入新課:
在課內導讀的第二課時,我選用名人對作者和作品的高度評價來導入以下的導讀,我想名人如此高度的評價更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研讀興趣。
【有一位作家被羅曼·羅蘭譽為「最罕見的道德、最純潔的勇氣的同義詞」;有一部文學作品被視為「人生的路標和精神補品」。這位作家就是前蘇聯文學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二、分析小說人物及寫作特色:
(一)人物分析: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定然是小說導讀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這一環節我充分鼓勵學生以保爾為人物核心,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或幾個人物進行深入分析解讀。並以「我眼裡的 」為題寫一段人物簡評,然後在小組交流。
(二)寫作特色分析:
先讓學生研讀課本上節選的兩個精彩片段,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寫批註的方法讀文本,賞析引發你感觸的語言文字。圈點勾畫寫批註,賞析引發學生有感觸的語言文字。是引導學生如何精讀和研讀,教予學生閱讀方法。然後鼓勵學生就小說的寫作特色探索性創造性的自主解讀文本,形成自主學習成果並在班內交流。
三、教師點撥明確並小結
在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導讀過程中 ,教師好的點撥有時能起到拋磚引玉或點石為金的良好效果。因此,分析探究過程中的適當點撥,學生班上交流後的恰當而人性的點評,以及教師充滿智慧的小結在學習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我選擇以名言「閱讀就是帶著一個有準備的頭腦,一副探究的目光與一種深掘的期待,來品味你所選定的蘊含豐富的書籍。它是一種緣,會激起你強烈的共鳴和深切的感悟」作為該堂課的結束語的。最後讓學生聽八隻眼樂隊演唱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感受祖輩、父輩的閱讀人生。
四、作業:
學生摘錄優美文句、段落,做3~5張讀書卡片,加一個標題,註明作者、出處並背誦。這一作業引導學生品析小說中的名言警句,也培養了學生讀書過程中製作讀書卡片的良好習慣。
第三課時
一.導入:
學生背誦「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曾激勵千千萬萬青年人為之奮斗,並奉為座右銘的振聾發聵的名言,引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思索。
二、結合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內容,深刻領會「生命的意義」。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自主回顧思索後,引導學生回顧保爾的一生。少年保爾的生活與反抗--戰士保爾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建設者保爾的忘我工作--鋼鐵戰士保爾與疾病頑強斗爭。深刻領會「生命的意義」。
【明確:這是一部作家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長篇小說,小說的主題是歌頌蘇聯青年在保衛蘇維埃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斗爭中的英雄業績和獻身精神。小說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就是青年的傑出代表。他具有了崇高的革命品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不顧身地戰斗和勞動。當他卧病不起的時候,仍然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堅持寫作,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保爾成為蘇聯文學中最年輕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勵著蘇聯和我國一代又一代青年讀者,成為幾代共產主義信仰者心目中光輝的楷模。所以只有結合作家人生經歷和保爾的一生奉獻,才能深入理解保爾精神,理解保爾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理解共產主義者願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貢獻全部精力和整個生命的崇高理想。這樣,才能主動地自覺地把文中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名言奉為座右銘,才能在榜樣面前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
三、談談你對生命的理解。
我讓學生以一句精煉的話談出自己對生命的理解。成就學生自己的名言,然後在班上分享。這一設計是由學生對文本深刻理解深化到對學生靈魂的砥礪和浸染。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又一次深化。
※ 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
※ 人活著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個生命奉獻給全人類。
※ 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 生命中可能會刮風下雨,但我們可以在心中擁有自己的一縷陽光。
※ 天並不都是藍的,雲也並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卻永遠都是鮮艷的。
四、交流讀書卡片並背誦賞析。將同學讀書卡片中你認為值得品味的地方,補充到你的讀書卡片集中然後背誦,並鼓勵學生在讀書卡片中選出最喜歡的一兩句進行賞析,然後推薦給同學,並寫出推薦的理由。
五、課堂拓展延伸
人生的路很長,一路上有鮮花和掌聲,也有泥濘和深谷。假如你面臨貧困、疾病、痛苦甚至是災難。你將如何面對?
這一設計進一步引導學生將書本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努力加深語文課堂的內涵和外沿,進一步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六、課後練習
你周圍如果有像保爾那樣經受種種考驗,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地生活、學習、工作的人,去采訪他,他的事跡寫成文章,向報紙、雜志投稿。
五、說導學評價及反思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我們的祖輩、父輩是一本耳熟能詳的書,但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它的趣味性不及《湯姆 索亞歷險記》,故事性不如《西遊記》,因而閱讀興趣很淡。但是這本書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堅強、執著等優秀品質,對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中學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督促、檢查學生完整地閱讀這本書地情況,就成為這一堂課的第一個目標。使用競賽的方式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名著的閱讀,教師對學生只能是一種引領。這種引領可以是思想內容上的,也可以是藝術特色上的。但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應該以學生原有的閱讀認知為起點。注重課外導讀和課內導讀的有機結合。課外導讀因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閱讀計劃的制定和閱讀過程的檢測與評價尤為重要,它是任務能否完成和目標能否達成的基礎。以小組或以班級為單位的檢測或展示形式中,故事會、手抄報學生興趣較濃,效果較好。而相比之下讀書筆記評比、讀書交流會質效要低。在課內導讀的第二課時,我注重引導學生研讀和精讀精彩片段,先自主分析,再合作探究小說的人物和寫作特色。事實證明,認知是有差異的。通過這一部分由淺入深的幾個層次,我試圖讓學生明白:名著的閱讀,不僅要有瀏覽,還要有精讀,有對語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個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從名著閱讀中汲取營養。
為了增強課堂氣氛的感染力,我選用了相關的一些影視和音樂等資源,有效地增強課堂的感染力。最後的作業設計注重課堂教學的延伸。三次課內導讀作業注意到結合課堂學習重點,注意到循序漸進的原則。但是,有些作業再次把學生拖回了名著本身,書本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差異,再一次為這份作業的實效性打了折扣。
D. 《呼蘭河傳》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的讀書活動開展如下:
第一,啟動讀書營。
學完課文《祖父的園子》,學生初步認識了作家蕭紅,了解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對這本書產生了強烈的閱讀興趣。
在這本書的導讀課上,我對書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啟動讀書儀式,並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讀書方法。畫重點句子,做批註,概括小標題,畫思維導圖,填寫閱讀記錄單。
第二,學生自主閱讀。
第三,交流匯報課。
學生分小組匯報自己的讀書成果。
形式一:演一演
學生表演書中的精彩片段。
形式二:讀一讀
學生上台朗讀自己喜歡的片段。做一個優秀的朗讀者。
形式三:聊一聊
學生讀書後談感受,講心得。
全班共同討論交流的主要問題有:
1小說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結合內容談一談。
2小說中你最討厭的人是誰?說明理由。
3小說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有哪些?說一說。
4小城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5小團圓媳婦是怎麼一步步死去的?
6用魚骨圖簡單描述一下小團圓媳婦洗澡的的過程。
7外祖父對我的疼愛都表現在哪裡?
8本書都寫了呼蘭河城裡發生的哪些事情,做一個思維導圖。
第四,上交閱讀記錄表。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