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
Ⅰ 如何評價古龍的語言風格以及文學地位
古龍,原名熊耀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和宗師,古龍為人豪氣干雲,才華驚人,以無比豐富的創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絕倫、風行天下的武俠巨作,影響巨大,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他在1969年創作了一部先有劇本後有小說的武林奇書《蕭十一郎》,贏得讀者的廣泛贊賞。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的武俠小說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不受傳統拘束,將中外經典鎔鑄一爐,他為「武俠美學」理念的形成與「武俠文化」的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
就如同古代很多詩人一樣,古龍作品大多是酒後完成,他的語言絕對獨一無二,十分有靈氣,基本上沒經過思考和醞釀,而是自然在腦海中形成,且畫面感、意境很強。後來者只能模仿其形,卻不能刻畫出神。
至於文學地位,古龍已經成為一種風格和精神的象徵。金庸尚健在,古龍已故去,就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偉大的武俠小說家。
Ⅱ 武俠小說到底有沒有閱讀的價值,
武俠小說也是屬於小說的范疇,他專屬一類,是因為他描寫的對象是武林俠義之事。但總體來說,武俠小說既然屬於小說,也是屬於文學類。一個大部頭小說,象金,梁,古之類大師的武俠小說,幾十萬字的功底,對人物的描寫刻畫入骨三分,並不因為他屬於武俠類,就降低了文學價值,不過後來那些濫竽充數的武俠小說,完全是供人茶餘飯後消磨時光的東西,讀之味同嚼蠟。你說學生時代,老師不準你看,那是因為武俠小說太費心性,對小孩子的成長並無好處,小孩子可能不理解武俠小說的文學性,只是單從趣味性,故事性來看這些小說,而且會造成小孩子過度的模仿,這樣結果是不好的。至於現在百家講壇講金梁古的武俠小說,並無不妥,三位大師的文學造詣是公認的,文學價值後人會公正的評價
Ⅲ 如何評價武俠小說的優劣
這個問題太過廣泛,覆蓋面太大,建議樓主到網路的武俠帖吧置帖求解。在此僅談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一:文筆是否流暢、故事情節的連貫、布局的完整、人物形象的刻畫、正確的邏輯……這些都是小說創作者必須具備的硬功夫。
二:寫作是作者內心世界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虛構是小說創作的必要,但不可因虛構而意淫,武俠小說中已經創造出太多的「高大全」了。
三:武俠小說中常會涉及到一些歷史背景,對於歷史事件的處理實際是作者歷史觀、價值觀的體現,我個人覺得黃易的小說在這一方面處理欠妥。
四:小說中會體現出作者自身的素養,素養的高低決定小說的優劣
四:中國傳統社會的百姓都有如下幾個夢想,明君夢、清官夢、俠客夢。不得明君而思清官,不得清官則思俠客,最後什麼都指望不上就只有寄希望於武俠小說了。這也是武俠小說出現的原因,從中也可看出人們對武俠小說的期望,所以寫作者在提筆寫作之前必須先反思自己的寫作動機,如果出發點錯了,寫得再好也難入經典之列。
Ⅳ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俠」之文學、思想價值是什麼
文學的目標, 是用文字創造一些從物、故事或情感來表達某些美的、善的、純真的感情或價值。這些感情或價值, 在人生中本來就有的。文學不是不表達思想, 「詩言志」一直就是中國文學的傳統, 關鍵是看怎樣表達才能讓讀者心悅誠服, 不是在文章中講道理, 或通過故事中人物之口來講道理, 而是通過感人的故事或戲劇場面或激動人心的詩句, 使得讀者或觀眾接受作者的感情, 而且是熱血沸騰、熱淚縱橫地接受。那麼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俠」之文學、思想價值是什麼?
Ⅳ 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及意義是什麼
個人看法: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有意義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讓讀者 更懂些人性吧
Ⅵ 武俠小說究竟好不好
家長不同意孩子看武俠小說,這個很能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中急切,總要孩子一心學好課內知識,爭取好成績。其實何止武俠小說而已,還有很多其他有益的事,家長都不讓孩子做的。
客觀說來,看武俠小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不能因為看武俠小說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武俠小說有很多寫得很好的,金庸的就不錯。但武俠小說中也有糟粕,讀武俠小說,千萬要注意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尤其是其中的武打,有宣揚暴力的傾向,對孩子的影響更甚,會讓他們覺得「武功」就是一切。但武俠通常都是宣揚一種「邪不壓正」,正義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的思想,還有一種「武德」,可以培養人的正義感。
另外,武俠小說為了爭取讀者,都寫得格外的情節曲折,也就特別地吸引人,一方面有助於培育孩子的閱讀和寫作,另一方面也會使人沉迷。
看問題要看兩面,武俠小說沒有所說的那麼好,也沒有所說的那麼壞,重要的是怎麼去看待和處理。它對有些人來說是黃金,對有些人來說是毒品。而父母總是小心謹慎的,或者還有已有的對武俠小說的刻板印象。
說道中國文學的精髓,武俠小說還夠不上,古代所說的十教九流,小說是不入流的,更不要說武俠小說了。中國文學的精髓,或者說思想精華,最重要的是先秦的諸子百家。假如要學真正的文學,武俠小說可以不讀,先秦諸子卻不可不讀。
在中國來說,小說的地位到了近代才真正獲得認可,這是因為人們認識到小說具有強大的社會價值,而武俠小說由於社會價值不突出,基本上只作為一種消遣,不怎麼被看重。現在當然對武俠小說是有新的看待的,這個問題需要研究。
總之,看武俠小說,即使是作為一種消遣,也未嘗不可,只要不影響其他的事就行了。這個時代應當提倡適度的寬容。父母也要相信子女有自控力才行,不必強行禁止。
Ⅶ 金庸小說存在怎樣的藝術價值
金庸是中國新武俠小說最具代表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作家。
所以金庸不只具有最多的讀者,而且具有必需注重的、構成很深影響的文學價值。
Ⅷ 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如何
武俠小說的價值
----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
武俠小說是從我國頌揚狹義精神為主的各種形式的小說發展而來。武俠小說作為中國小說類型中極為重要的一大類別,長期以來受到了諸多的非議。特別是現代武俠小說,是在極其復雜的社會背景中成長起來的,它曾在文壇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這可以說明武俠小說有其自身的價值和魅力。本文以金庸小說為例,分析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認識價值」、「審美價值」。
一, 文化價值
金庸,無疑是現代武俠小說的泰斗。從五六十年代至今,金庸這個名字更是家喻戶曉。他的小說一直以來都深受讀者的喜愛,以他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更是數之不盡。從金庸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俠」文化的精神被武俠小說繼承了下來,在金庸小說中,比如郭靖、喬峰等人身上就有著「狹」的品質。金庸把儒家的進取精神,道家的自在曠達和佛家的修身自律引入武俠世界中,處處滲透著我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天龍八部》滲透著佛的精神,《神鵰俠侶》體現道家的沖虛淡泊和直面生死。小說中滲透著大量的「出世、入世、無為」的思想,這體現著中國的哲學思想。金庸武俠交織著對歷史的反思。如《碧血劍》以明末農民戰爭作為背景,深刻揭示出中國歷史的一些特點:「鳥盡弓藏」;「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金庸的小說中,我們讀到了歷史、哲學、古人的文化價值觀。
二, 認識價值
武俠小說雖是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可它的認識價值卻不減。我們能夠從武俠小說中學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在《書劍恩仇錄》中,阿凡提借驢子諷刺那些帶官帽的人,其實也告訴世人,為官之人不要總想著騎到人民的頭上,否則遲早會被人民拉下來的。《鹿鼎記》又是對中國官場斗爭的險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不遺餘力的揭露,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再看《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她為得到張無忌的愛情而不折手段地迫害別人,註定她的愛情是不長久的;這也告誡人們,與人為善,真心實意的愛,才會有回報。
三, 審美價值
武俠小說獨特的審美價值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進行了雅俗融合。武俠作者廣泛汲取了戲曲、電影、文學等多方面的特點,呈現出獨具一格的審美特徵。從敘事技巧來看,金庸跳出情節模板的約束,成功地運用現實主義辨證地處理人物與情節關系的經驗,以性格發展變化作為情節發展的內在動力,其結構宏大嚴謹,一氣呵成。如《神鵰俠侶》,以宋朝為大背景,以楊過的成長為線索,表現楊過性格、價值觀的變化,推動情節發展,環環相扣,構成宏偉的社會畫卷。從小說語言來看,金庸小說用詞凝練、典雅、清新,融入了大量的古典詩詞。此外,愛情在武俠小說中站了很大比重。金庸小說也以愛情作為主旋律貫穿始終《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與喀絲麗的愛情,《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讀來讓人盪氣回腸。作者推崇的這種性靈之愛,拋棄世俗之利,以情義為尊的思想帶給人們美的感受。
武俠小說的魅力是不可低估的,武俠小說深受各種人的喜愛。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很多武俠小說以影視的形式出現,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在武俠小說發展的過程中,但願它不失去自身的精神才好。
Ⅸ 怎麼看待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問題
說到武俠大家,不得不說"溫梁古溫”。金庸小說和大部分武俠小說,都屬於通俗小說,這一類作品的特點是語言通俗,情節離奇,受廣大民眾消遣閱讀。
作為武俠小說的領軍人物金庸,開創了新武俠的一代潮流。他塑造了郭靖,喬峰,令孤沖,楊過等形象生動的人物,提出"俠之大,為國為家”價值觀,將傳統狹隘的江湖恩怨,上升到了國家民族大義層面,應該說,"凡有華人處,莫不讀金庸”同中國功夫火遍世界一樣,不是沒有文學價值的。
流行的不一定最好,作為流行文化代表的武俠小說,離文學經典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六神磊磊讀金庸為業,那是他的腦洞夠大,而非小說本身具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因為即便最精彩的武俠小說,絕大多數人看過三兩遍後,也就乏味了。
在新一代的修仙,玄幻,穿越於一體的武俠類型出現後,讀金庸的人恐怕不如玩游戲的人多吧!
Ⅹ 如何看待傳統武俠在如今網路小說中的地位
傳統武俠小說在現如今的地位是越來越衰退了,傳統武俠小說的頂峰時期已經過去了,它終將成為時代中的一個輝煌的歷史,現如今的人們要是想重新把傳統武俠小說帶到巔峰,我覺得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女性的受眾面逐漸的增廣,小說們為了迎合女性的需求以及其他男性的需求,已經漸漸的改變了市場文化。這就導致更多的人放棄了繼續撰寫傳統武俠小說,沒有市場是傳統武俠小說衰退的一個主要的原因。